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讲座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16.04 KB
- 文档页数:40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主讲人:杨海群2011年4月课件(八)提纲I、操作风险的基本概念II、操作风险管理是监管环境的要求III、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客观需要IV、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V、加强内控有效降低操作风险VI、操作风险的报告:识别、评估、控制和报告VII、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附件复习: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I、操作风险的基本概念一、操作风险监管历史的演变过程二、操作风险的定义三、操作风险在风险架构中所占的位置四、操作风险的分类五、操作风险的特点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特征比较II、操作风险管理是监管环境的要求一、监管环境——境内银行业监管要求二、国家审计署近年的审计发现三、银监会的要求III、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客观需要一、操作风险的四个突出风险因素二、操作风险产生的诱因三、我国银行为什么在体改中大要案频发?四、案例:银行内控管理薄弱的代价五、银行职务犯罪案件特征六、银行内控及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七、操作风险损失特征比较八、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IV、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一、董事会、高管层相应职责二、操作风险管理牵头部门职责三、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四、业务部门及其他支持部门的相应职责五、建立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六、搭建以内控委员会为主的内控平台七、合规职能在强化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V、加强内控合规,有效降低操作风险一、什么是操作风险管理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三、商业银行为什么要管理操作风险四、加强内控有效降低操作风险五、规范的内控合规方法--规范内控合规方法的建议六、操作风险的控制七、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般发展阶段八、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基本要素九、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VI、操作风险的报告:识别、评估、控制和报告一、操作风险管理是个循环的过程二、操作风险发展全过程各关键要素的关系三、操作风险管理的四大工具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及特点分析事件分类举例及识别案例五、风险控制与缓释六、风险报告和处理的机制七、新产品操作风险评估流程八、整改流程与考核流程VII、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二、操作风险资本金计量的三种方法及有关要求三、操作风险资本金计量方法的差别四、操作风险计量方法五、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六、操作风险各主要管理工具的功能附件:一、某中资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二、某外国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思考题1、什么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有哪些种类和特征?2、为什么国内外银行业的监管当局逐步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3、我国银行界为什么在体制改革中案件频发?4、用国内外银行案例说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治理结构。
市场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及监管FSAP评估团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风险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水平不高。
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等监管政策,并采取了大量监管措施促进银行改进市场风险管理,现有的市场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能力与中国银行业市场风险状况基本相适应。
但评估团同时也指出,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在未来可能会显著上升,相应的监管和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一、市场风险(一)核心原则对于市场风险监管的要求《有效银行业监管核心原则》中原则13指出,监管当局应当通过有效的监管实践确定银行制定并执行准确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各项政策和程序,制定并遵守与其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市场风险限额,建立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和控制制度对以市值计算的头寸经常进行重估,并进行必要的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和制定应急计划。
银行监管当局应有权在必要时针对市场风险暴露规定具体的限额和/或具体的资本要求。
(二)市场风险概况FSAP评估团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风险水平不高,在一段时期内会处于较低水平。
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的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安排有利于缓解汇率和利率风险;二是交易账户资产在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中占比较低,含有市场风险的产品也比较简单;三是银行的代客交易远高于自营业务;四是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刚刚开始(例如试点设立基金公司及投资入股保险公司)。
但是评估团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浮动范围扩大,银行业务创新和复杂程度不断上升,预计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在未来几年内会显著上升。
(三)关于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评价FSAP评估团认为,中国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实践与市场的发展基本相适应,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完善。
一是市场风险的计量方法与技术与国际最佳实践仍存在差距。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讲义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种特殊风险,它包括由于人与技术、流程、系统和外部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操作失误、过失、疏忽、欺诈和盗窃等行为造成的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管理制度的建立、风险评估与监测、操作流程改进、员工培训与考核等。
一、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1. 风险意识:全体员工应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认识到操作风险是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去。
2. 设立风险管理机构:银行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操作风险的评估、监控和管理工作。
该机构要独立于业务部门,不受干预和干扰。
3. 风险管理责任落实: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应对操作风险负有最高责任,要设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各级行领导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做到层层压实责任。
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1. 管理制度建设:(1)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行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制定制度与流程标准。
(2)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做到信息留痕、有迹可循。
(3)建立风险识别和报告制度,要求员工及时发现和上报可能存在的风险。
2. 风险评估与监测:(1)通过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日常操作活动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具体的风险事件。
(2)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分析和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程度。
3. 操作流程改进:(1)通过分析和评估发生的风险事件,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应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和减少操作风险。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权限制度、审批制度、复核制度等,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和安全。
4. 员工培训与考核:(1)加强员工操作技能的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2)建立员工考核制度,将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激励员工主动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三、操作风险管理中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银行业监管规定,违法和违规行为将带来严重的风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