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分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34
药物分析试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物杂质检查第三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办法验证第四章巴比妥类药物分析第五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第六章胺类药物分析第七章杂环类药物分析第八章生物碱类药物分析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第十章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第十三章生化药物与基因工程药物分析概论第十四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第十五章药物质量原则制定第十六章药物质量控制中当代分析办法与技术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国内药物质量原则分为和两者均属于国家药物质量原则,具备等同法律效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重要内容由、、某些构成。
3.当前公认全面控制药物质量法规有、、、。
4.“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精确至所取重量;“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精确至所取重量;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
5.药物分析重要是采用或等办法和技术,研究化学合成药物和构造已知天然药物及其制剂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以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
因此,药物分析是一门办法性学科。
二、问答题1.药物概念?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意义?2.药物分析在药物质量控制中担任着重要任务是什么?3.常用药物原则重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如何编排?5.什么叫恒重,什么叫空白实验,什么叫原则品、对照品?6.惯用药物分析办法有哪些?7.药物检查工作基本程序是什么?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外惯用药典现行版本及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第二章药物杂质检查一、选取题:1.药物中重金属是指()A Pb2+B 影响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金属离子C 原子量大金属离子D 在规定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金属杂质2.古蔡氏检砷法测砷时,砷化氢气体与下列那种物质作用生成砷斑()A 氯化汞B 溴化汞C 碘化汞D 硫化汞3.检查某药物杂质限量时,称取供试品W(g),量取原则溶液V(ml),其浓度为C(g/ml),则该药杂质限量(%)是()A %100⨯C VWB %100⨯V CWC %100⨯W VCD %100⨯CVW 4.用古蔡氏法测定砷盐限量,对照管中加入原则砷溶液为( )A 1mlB 2mlC 依限量大小决定D 依样品取量及限量计算决定5.药物杂质限量是指( )A 药物中所含杂质最小容许量B 药物中所含杂质最大容许量C 药物中所含杂质最佳容许量D 药物杂质含量6. 氯化物检查中加入硝酸目是( )A 加速氯化银形成B 加速氧化银形成C 除去CO 2+3、SO 2-4、C 2O 2-4、PO 3-4干扰 D 改进氯化银均匀度7.关于药物中杂质及杂质限量论述对的是( )A 杂质限量指药物中所含杂质最大容许量B 杂质限量普通只用百万分之几表达C 杂质来源重要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其他方面可不考虑D 检查杂质,必要用原则溶液进行比对8.砷盐检查法中,在检砷装置导气管中塞入醋酸铅棉花作用是( )A 吸取砷化氢B 吸取溴化氢C 吸取硫化氢D 吸取氯化氢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普通杂质检查中不涉及项目( )A 硫酸盐检查B 氯化物检查C 溶出度检查D 重金属检查10.重金属检查中,加入硫代乙酰胺时溶液控制最佳pH 值是( )A 1.5B 3.5C 7.5D 11.5二、多选题:1.用对照法进行药物普通杂质检查时,操作中应注意( )A 供试管与对照管应同步操作B 称取1g 以上供试品时,不超过规定量±1%C 仪器应配对D 溶剂应是去离子水E 对照品必要与待检杂质为同一物质2.关于药物中氯化物检查,对的是()A 氯化物检查在一定限度上可“批示”生产、储存与否正常B 氯化物检查可反映Ag+多少C 氯化物检查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D 供试品取量可任意E 原则NaCl液取量由限量及供试品取量而定3.检查重金属办法有()A 古蔡氏法B 硫代乙酰胺C 硫化钠法D 微孔滤膜法E 硫氰酸盐法4.关于古蔡氏法论述,错误有()A 反映生成砷化氢遇溴化汞,产生黄色至棕色砷斑B 加碘化钾可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C 金属新与碱作用可生成新生态氢D 加酸性氯化亚锡可防止碘还原为碘离子E 在反映中氯化亚锡不会铜锌发生作用5.关于硫代乙酰胺法错误论述是()A 是检查氯化物办法B 是检查重金属办法C 反映成果是以黑色为背景D 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E 反映时pH应为7-86.下列不属于普通杂质是()A 氯化物B 重金属C 氰化物D 2-甲基-5-硝基咪唑E 硫酸盐7.药物杂质限量基本规定涉及()A 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性B 保证药物质量C 便于生产D 便于储存E 便于制剂生产8.药物杂质来源有()A 药物生产过程中B 药物储藏过程中C 药物使用过程中D 药物运送过程中E 药物研制过程中9.药物杂质会影响()A 危害健康B 影响药物疗效C 影响药物生物运用度D 影响药物稳定性E 影响药物均一性三、填空题:1.药典中规定杂质检查项目,是指该药物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许具有并需要控制杂质。
《药物分析》课程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2.D3.B4.C5.C6.C7.C8.B9.C 10.C11.C 12.A二、问答题(略)第二章药物的性状与鉴别试验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B5.D6.B7.E8.B(二)多项选择题1.AE2.ABCDE3.ABDE二、问答题(略)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E2.E3.D4.A5.D6.E7.B8.D9.E 10.D11.E 12.A 13.C 14.B 15.B 16.B 17.C 18.D 19.E 20.D(二)配伍选择题1.D2.A3.B4.C5.E(三)多项选择题1.ABD2.ABCDE3.BCE4.AB5.BDE二、问答题(略)三、计算题1.0.1%2.2g3.2ml第四章常用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B5.C6.C7.B8.B9.D 10.C 11.C(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E3.AB4.ABCDE5.ABCDE二、问答题(略)三、计算题1.98.8%。
2.101.1%,符合规定。
第五章药物制剂检验技术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BC3.ABCE二、问答题(略)第六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2.B3.A4.A5.E(二)多项选择题1.AB2.ABD3.ABCD4.ACD5.AD二、问答题(略)第七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A5.D6.C7.C8.C9.C 10.A 11.B 12.C 13.D 14.D 15.B(二)多项选择题1.ABDE2.BCDE3.ACD4.ABC5.ABCDE二、问答题(略)三、计算题99.8%。
第八章胺类药物的分析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D5.D6.A7.E8.D9.A 10.B(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D3.CD4.ABCD5.ACD二、问答题(略)三、计算题102.8%,符合规定。
加速实验之经典恒温法简介: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将样品放入各种不同温度的恒温器中,定时取样测定其浓度(或含量),求出各温度下不同时间药物的浓度。
所得数据经过处理,即可推算出样品在室温下分解一定程度所需时间。
一般规定,于25℃分解10%的时间为药物有效期(或贮存期)。
根据Arrhenius 定律A RTK lg 303.2lg +-= 其中K 是反应速度常数;A 是频率因子;E 为活化能;R 为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
以lgK 对1/T 作图得一直线,直线斜率=-E/(2.303R),由此可计算出活化能E 。
将直线外推至室温,就可以得出室温时的速度常数K 25℃,由K 25℃可求出分解10%所需的时间t 0.9(在药物降解反应中常将药物在室温下降解10%所需的时间(t 0.9)作为有效期)。
表1中K 值未知,得由实验计算出,如下:一级反应式:0lg 303.2lg C Kt C +-= 式中,C 0为t=0时反应物浓度,C 为t 时反应物的浓度。
以lgC 对t 作线性回归,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K/2.303,由此可计算出K 值,见表2。
度高,则间隔时间短,反之亦然。
)的取样测定。
此法较准确,但分析测定工作量大。
例子:银黄注射液稳定性预测黄芩苷测定数据处理方法:在每一实验温度内,将lgC对t作线性回归,结果如表3。
再将实验温度有摄氏温度改换为热力学温度T,调整如表5:lgIK=-64031/T+16.02将室温25℃(T=298K)代入直线方程,得室温反应速度常数K25℃=3.4075×10-6/h,代入公式t0.9=0.1045/K25℃=30660h=3.5年,即黄芩苷于25℃的有效期为3.5年。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基本要求掌握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和软膏剂的一般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熟悉常用附加剂对含量测定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了解复方制剂的分析。
第一节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1.方法:制剂分析是利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甚至微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剂型的药物制剂进行分析,以检验被检测的制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
2.区别:制剂除含主药外,还含有赋形剂、稀释剂和附加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剂、防腐剂和着色剂等),这些附加成分的存在,常常会影响主药的测定,致使制剂分析复杂化。
3.检查:通常是符合药物规定要求的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制备而成的。
因此,在制剂分析中对所有原料所做过的检查项目,不必重复。
制剂中如需进行杂质检查,主要来源于制剂中原料药物的化学变化和制剂的制备过程。
4.制剂特殊检查:除对某些不稳定的药物制剂需增加必要的检查项目外,一般对小剂量片剂(或胶囊)等需检查均匀度;对具有某种物理特性的片剂(或胶囊)需检查溶出度;对某些特殊制剂(缓释、控释剂肠溶制剂)需检查释放度等等,以保证药物的有效、合理及安全。
5.与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区别:专属性和灵敏度要求更高。
(考虑性质、含量以及赋形剂、附加剂的影响;同时考虑复方制剂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6.计算:按标示量计算的百分含量表示,而不采用原料药的百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采用滴定分析时,含量测定结果用下式进行计算:(1)片剂: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W测×W/n//W样×S标×100%式中,W测为采用某种滴定方法测得的量(g);Wn/n为平均片(胶囊)重(g/片),W样为称取样品量(g);n为所称取片(胶囊)的个数;S标为标示量(g/片)(2)注射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W测/V×S×100%式中V准确量取样品的体积(ml);W测为采用某种滴定方法测得V(ml)样品中被测组分的量(mg);S为标示量(mg/ml)。
大学《药物分析》章节试题及答案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凡规定检查溶解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B)凡规定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C)凡规定检查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D)凡规定检查重量差异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E)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时限检查2.对于平均片重在0.30g以下片剂,我国药典规定其重量差异限度为( C )(A)±3% (B)±5%(C)±7.5% (D)±10% (E)以上均不对3.片剂重量差异限度检查法中应取药片( D )片。
(A)6片 (B)10片 (C)15片(D)20片 (E)2片4.含量均匀度检查主要针对( A )(A)小剂量的片剂 (B)大剂量的片剂 (C)所有片剂(D)难溶性药物片剂 (E)以上均不对5.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溶解度检查主要适用于难溶性药物 (B)溶解度检查法分为转蓝法和浆法(C)溶解度检查法规定的温度为37℃ (D)凡检查溶解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E)溶解度与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直接相关6.注射剂中加入抗氧剂有许多,下列答案不属于抗氧剂的为( D )(A)亚硫酸钠 (B)焦亚硫酸钠 (C)硫代硫酸钠 (D)连四硫酸钠 (E)亚硫酸氢钠7.药典规定,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加入( B )为掩蔽剂,消除抗氧剂的干扰(A)氯仿 (B)丙酮 (C)乙醇 (D)甲酸 (E)以上均不对8.中国药典规定,硫酸亚铁片的含量测定采用( B )法以消除糖类赋形剂的干扰。
(A)高锰酸钾法 (B)铈量法 (C)碘量法 (D)溴量法 (E)络合滴定法9.复方阿司匹林片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B )(A)滴定法 (B)剩余碘量法 (C)配合滴定法 (D)银量法 (E)以上都不是10.为了防止阿司匹林的水解,在制备复方阿司匹林片时,常加入( B )为稳定剂。
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的分析》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制剂进行化学和物理特性的研究。
它包括对药物组分、物理性质、性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分析。
药物分析的目的是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药物制剂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大类。
化学方法包括化学定量分析和化学定性分析,通常着重于分析药物组分的含量和种类。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物理方法则主要用于分析药物的物理性质和性状,如药品的外观、溶解性、热稳定性等。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粒度分析、比重测定、熔点测定等。
药物制剂分析的过程一般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方法的选择等阶段。
样品采集是药物分析的第一步,必须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样品制备包括样品的提取、分离和净化等过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分析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是药物分析的关键,应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药物制剂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对药物制剂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控,以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药物组分的含量、微生物检验、不溶性物质、有害杂质等。
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样品的分析和检测,结合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判断药物制剂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另外,药物制剂分析还涉及药物的稳定性研究。
在制定药物的贮存条件和使用期限时,需要进行药物的稳定性研究。
稳定性研究可以分析药物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以确定药物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限。
总之,药物分析是确保药物制剂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药物的分析研究,可以获得药物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从而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控提供科学依据。
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
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知识性,强化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其能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具有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品检验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药物分析》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和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
因此,保证广大人民能使用高质、安全和有效的药品是药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药物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建立起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始终围绕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控制药品质量的规律与方法,掌握药物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解决新药研发中和商品药物使用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的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3.《药物分析》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药物分析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
4.《药物分析》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药物分析》习题目录第一章药典概况第二章药物的杂质鉴别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分析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分析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第十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第十三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第十四章综合性试题第一章药典概况一、练习思考题1、什么是药品质量标准?我国目前有哪些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典的内容分哪几部分?正文部分包括哪些项目?3、在药物分析工作中可参考的主要外国药典有哪些?在内容编排上与中国药典有什么不同(举2~3例)?4、药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试述药品检验程序及各项检验的意义?6、药品质量标准中的物理常数测定项目有哪些?他们的意义分别是什么?7、中国药典附录包括哪些内容?8、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特点?9、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是什么?10、如何确定药品质量标准中杂质检查项目及限度?11、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中怎样选择鉴别方法?12、在制订药物含量限度时应综合考虑哪几方面的情况?13、新药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应包括哪些主要方面?14、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条例包括哪些方面?15、什么叫标准品?什么叫对照品?16、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有何区别?17、溶液的百分比用“%”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18、“某溶液(1→10)”指多少浓度的溶液?19、药品质量标准中“精密称取某药物若干”,系指允许的取用量范围是多少?20、什么叫空白实验?剩余滴定法中的空白试验与直接滴定法中的空白试验有何不同?二、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1、我国现行药品质量标准有(E)A、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B、国家药典、部颁标准和国家药监局标准C、国家药典、国家药监局标准(部标准)和地方标准D、国家药监局标准和地方标准E、国家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监局标准)2、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是(A)A、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和有关技术的管理规范、条例的制度和实践B、药品生产和供应的质量标准C、真正做到把准确、可靠的药品检验数据作为产品质量评价、科研成果坚定的基础和依据D、帮助药品检验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和信誉E、树立全国自上而下的药品检验机构的技术权威性和合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