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50.50 KB
- 文档页数:22
实⽤!Word域代码基础知识(⼀)Word域是Word的精华,希望通过本篇可以让⼩伙伴重新认识Word,不再把Word当做txt来⽤。
1认识域简单来说,在Word中所有可以变化的内容,其本质都是域。
我们先添加⼀个⽇期域来感受下,单击【插⼊】选项卡中的【⽇期和时间】按钮,在弹出的【⽇期和时间】对话框中勾选任意可⽤格式,同时勾选【⾃动更新】复选框,单击确定。
当单击该⽇期会显⽰灰⾊底纹(域的最明显的标志)。
在该⽇期上单击⿏标右键选择【切换域代码】,可以看到域代码的本来⾯⽬。
它的结构是TIME \@ 'yyyy/M/d' ,最外围是⼀对花括号{}。
此处⼩伙伴们注意了,这个花括号不是直接输⼊的花括号,必须使⽤【CTRL+F9】组合键来输⼊才能被Word识别为域代码,切记切记!!!2域的构成下⾯我们通过最常⽤的页码域、页数域来了解域的构成。
项⽬名称含义{}域标志含两个半⾓空格的⼀对花括号PAGE域代码域标志中的⽂本\*MERGEFORMAT2域结果域产⽣的值PAGE域名域的合法、有效名称\域开关指定域结果的显⽰⽅式、与域名间有⼀个半⾓空格\*格式域开关为域结果设置特定格式MERGEFORMAT开关项更新时保留原格式域底纹以底纹⽅式突出显⽰域,域底纹不会被打印3域的分类Word域代码分九⼤类,根据域作⽤范围,分为编号、等式和公式、链接和引⽤、⽇期和时间、索引和⽬录、⽂档信息、⽂档⾃动化、⽤户信息、邮件合并九⼤类共74个域。
4使⽤【域】对话框其实绝⼤多数的域代码都能够通过功能组中的命令来输⼊,单击【插⼊】-【⽂档部件】-【域】,在弹出的【域】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域类别后就可以快速找到想要的域。
例如:在【域】对话框选择【⽂档信息】- 【filename】域,勾选【域选项】的【添加路径到⽂件名】复选框,单击确定后可以看到,【filename】域返回了当前这个⽂档的名称和位置。
域开关分两种,即通⽤开关和专⽤开关,选择编辑域,在域对话框单击【域代码】,会弹出【域选项】对话框,可以看到当前域代码的通⽤开关和域专⽤开关。
try hack me ad域基础Try Hack Me是一个面向初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在线平台,旨在提供实践和学习网络安全的机会。
在Try Hack Me上,你可以学习如何渗透测试和防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是AD域基础知识。
AD域(Active Directory)是微软开发的一种目录服务,用于在网络中集中管理和控制用户、计算机和其他资源。
它提供了一个层次化的结构,可以轻松地组织和管理网络中的各种对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AD域的基础知识,包括域控制器、域用户和组、组策略等重要概念。
让我们从域控制器开始。
域控制器是AD域的核心组件,它是运行Active Directory服务的服务器。
域控制器负责验证用户的身份、授权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并维护域中的安全性。
每个域至少需要一个域控制器,但可以有多个域控制器来提供冗余和负载平衡。
接下来是域用户和组。
域用户是AD域中的个人身份,他们可以通过AD域登录到网络中的计算机,并访问其所在域中的资源。
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分组,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他们的权限。
组是一种集合,可以包含多个域用户。
通过将用户放入组中,可以轻松地为他们分配权限和应用组策略。
我们来谈谈组策略。
组策略是一种管理和控制域中计算机和用户配置的方法。
它可以强制执行密码策略、应用软件设置、限制访问等。
组策略是通过域控制器上的组策略对象(GPO)来实现的,这些对象将特定的设置应用于特定的用户或计算机组。
除了上述基本概念外,AD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组件和功能,例如域名系统(DNS)服务、域间信任、组织单位(OU)等。
DNS服务用于解析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关系,域间信任允许不同域之间共享资源和身份验证,OU是组织和管理域中对象的容器。
要在Try Hack Me上学习AD域基础知识,你可以参加相关的房间和挑战。
房间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包括讲座、实践和问答。
你可以通过完成挑战来测试你的技能,并获得实际的渗透测试经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入门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设备,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高效和便捷。
想要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有必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
本文将为你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概念、网络结构和协议等方面的知识。
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而成的,共享硬件、软件资源,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网络。
2. 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型等。
不同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场景,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3. OSI参考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一种标准化框架。
它由七个不同的层级组成,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不同层级之间的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4.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主要通信协议。
它是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两部分组成。
TCP负责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则负责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正确路由。
5. 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网络中标识主机的数字,它是由四个十进制数组成,每个数字的范围是0~255。
IP地址可以分为两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6. DNS(域名系统)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中用于解析域名和IP地址之间对应关系的系统。
它能够将用户输入的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从而实现网络上的域名解析。
7. HTTP和HTTPS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它是 Web 浏览器和 Web 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基础。
HTTPS 是在HTTP 的基础上加入了安全套接层(SSL/TLS)进行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的安全版本。
独立站的基础知识,
独立站是指自己拥有独立域名和主机空间,自己搭建和维护网站的站点。
它相对于在第三方平台搭建网站(如在微博、知乎等平台开设账号)
来说,更加自主、独立,具有以下优点:
1.拥有独立控制权:独立站主拥有自己的域名和主机空间,可以随时
更改网站内容和设计,更加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2.拥有更好的SEO效果:通过独立搭建网站,可以更好地优化网站的SEO,提高网站的推广效果,使得网站在搜索引擎中有更好的排名,吸引
更多的用户访问。
3.可以赚取收入:独立站可以自行开通广告位,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赚
取收入,获得更好的商业利益。
搭建独立站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包括:
1.域名注册和解析:需要注册自己的域名,并将域名解析到自己的主
机空间,才能让网站正常访问。
2.主机空间选择和配置:需要选择合适的主机空间,并进行相关的配置,才能让网站正常运行。
3. 网站搭建和维护: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站建设工具,如WordPress、Typecho等,进行网站的搭建和维护,发布内容,更新网站等。
4.网站安全:需要保证网站的安全性,如进行网站备份、安装相关的
安全插件等,以防止网站被黑客攻击。
总之,搭建独立站需要掌握多项知识和技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想要拥有更大自主性和商业化可能的用户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选择。
关于根域名服务器的相关知识(一)、根域名服务器的简介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全世界只有13台。
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
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荷兰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
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 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这13台根服务器可以指挥Firefox或InternetExplorer这样的Web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程序控制互联网通信。
由于根服务器中有经美国政府批准的260个左右的互联网后缀(如.com、.net等)和一些国家的指定符(如法国的.fr、挪威的.no等),自成立以来,美国政府每年花费近50多亿美元用于根服务器的维护和运行,承担了世界上最繁重的网络任务和最巨大的网络风险。
因此可以实事求是地说:没有美国,互联网将是死灰一片。
世界对美国互联网的依赖性非常大,当然这也主要是由其技术的先进性和管理的科学性所决定的。
所谓依赖性,从国际互联网的工作机理来体现的,就在于“根服务器”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任何形式的标准域名要想被实现解析,按照技术流程,都必须经过全球“层级式”域名解析体系的工作,才能完成。
“层级式”域名解析体系第一层就是根服务器,负责管理世界各国的域名信息,在根服务器下面是顶级域名服务器,即相关国家域名管理机构的数据库,如中国的CNNIC,然后是在下一级的域名数据库和ISP的缓存服务器。
一个域名必须首先经过根数据库的解析后,才能转到顶级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
(二)、域名服务器的主要作用在根域名服务器中虽然没有每个域名的具体信息,但储存了负责每个域(如COM、NET、ORG等)的解析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如同通过北京电信你问不到广州市某单位的电话号码,但是北京电信可以告诉你去查020114。
世界上所有互联网访问者的浏览器的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的请求(浏览器必须知道数字化的IP地址才能访问网站)理论上都要经过根服务器的指引后去该域名的权威域名服务器(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 如的权威域名服务器是dns1.hichina com)上得到对应的IP地址,当然现实中提供接入服务的ISP的缓存域名服务器上可能已经有了这个对应关系(域名到IP地址)的缓存。
网络工程的相关知识介绍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工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网络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方面介绍网络工程的相关知识。
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实体之间达成的一种约定,它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格式、传输方式以及错误处理等细节。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3.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分隔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以便于进行网络划分和寻址。
4.域名系统(DNS):域名系统是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一种分布式命名系统。
通过DNS,用户可以使用易记的域名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
二、网络体系结构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构成,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三、网络安全1.防火墙: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数据流量,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和恶意代码的侵害。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用于保护网络传输的数据安全,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等操作,常见的加密算法有DES、AES等。
3.虚拟专用网络(VPN):VPN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一个私密、安全的连接,使用户能够在互联网上访问私有网络资源。
四、网络管理1.网络监控:网络监控用于实时监测网络流量、设备状态等信息,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2.网络拓扑管理:网络拓扑管理用于管理网络的物理和逻辑结构,包括网络设备的布局、连接方式等,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完整版下面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总结: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规模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按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形、星型和网状。
-按使用者类型分为公有网和专用网。
2.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指通过传输介质将信息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的过程。
-数据传输:指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
-通信链路:指连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路径。
-码元:指数字通信中的最小单位。
- 波特(Baud):指每秒传输的码元数量。
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通信协议:指计算机网络中规定的传输数据的格式和规则。
-协议分层:通信协议通常采用层次化的方式进行,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 OSI模型:指开放式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指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
4.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指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地址。
-IP地址分类:IP地址根据网络的规模和需求分为A类、B类和C类。
-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辅助地址。
-子网划分:指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的过程。
5.路由和路由器:-路由:指决定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路径选择过程。
-路由器: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转发数据包的网络设备。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的路由。
6.域名和域名解析:-域名: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的字符串。
-域名解析: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过程。
-域名系统(DNS):指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7.网络安全:-防火墙:用于对网络进行访问控制的安全设备。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连接多台计算机的通信系统,它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2.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多种结构。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星型结构,其中有一个中心节点通过通信设备与其他节点相连。
3.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协议是为了保证不同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通信而制定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协议包括TCP/IP、HTTP、FTP和SMTP等。
4.OSI七层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为七个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IP地址:Internet协议(IP)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协议,它使用IP地址来唯一标识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
IPv4使用32位地址,IPv6使用128位地址。
6.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它与IP地址进行逻辑AND运算,将网络部分置1,主机部分置0。
7.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包括网卡、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
网卡用于将计算机与网络相连,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路由器用于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安全。
8.域名系统:域名系统(DNS)是互联网中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系统。
它通过域名服务器提供域名解析服务。
9.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网络技术,它能够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用于隐藏内部网络的真实地址。
10.虚拟专用网络:虚拟专用网络(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创建加密通道实现安全通信的技术。
它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建立私密连接。
11.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的技术。
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虚拟私有网络(VPN)等。
12.无线网络:无线网络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