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2
1540家,2/3的临床分离菌株对青霉素中度或高度耐药。
无疑,耐药性的产生与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为了避免耐药性的发生,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抗菌谱,对于单一菌感染,不要使用广谱抗菌药。
尽量使用一种抗菌药,最多二种[4]。
避免长期用药和盲目的预防性用药。
在充分考虑病情的情况下,应保留性地使用某些抗生素。
3小结抗生素的使用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选用治疗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及患者基础疾病状态、生理状态、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联合用药的后果。
同时,医务人员还要高度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真正做到对菌下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除了以上要求,还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
医生应改变不合理的抗生素处方,药师应对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使用提出合理建议,同时患者应改变他们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耐药性产生的机会,最终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缪晓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122-125[2]黄小红,毛美琴,等.257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16:433[3]邵天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16:522[4]徐秀华,张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及现阶段任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16:534(收稿日期:2008-08-18)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王丹辉商丘市长征医院(476800)关键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 se dr ug r ea ct i on A D 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 D R。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使用药物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药品的作用主要是治疗疾病,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
因此,安全用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原因及防范措施着手,深入探讨安全用药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指在正常剂量下,某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令人不受控制地出现,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损害健康。
这些反应与药物剂量、剂型、使用频率、服用时间、服药途径、药物的代谢及排泄等因素有关。
药品的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具体表现如下:1. 轻度反应:指对患者的健康不会造成明显危害的反应,如头痛、恶心、腹泻、皮肤瘙痒等。
2. 中度反应:指对患者的健康有一定危害的反应,如高血压、免疫反应性疾病、癫痫发作等。
3. 重度反应:指对患者的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反应,如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是药物本身的属性,也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和错误使用相关。
1. 药品本身的属性:药品本身就具有某些毒副作用,这是由药品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一些药品可以引起过敏反应、致癌、基因突变等问题,这些都是由药品的化学成分所导致的。
2. 患者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可能更敏感,或者某些人身体状况较差,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3. 错误使用药品:一些错误用药行为也可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
比如,超量、长期用药、不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
三、防范药品不良反应的措施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加强药品的研究和开发,研制出适宜人体的安全药品,不断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质量。
2. 严格执行医生处方制度,避免使用过多不必要的药物和剂量。
3. 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药品关乎着病人的生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寻求个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药物滥用的现象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造成的危害人身健康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已引起了社会广泛群众和政府的密切关注。
现如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寻求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已然很重要。
关键词:合理的用药;抗生素滥用;不良反应;安全用药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药品的总体介绍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1、1特性介绍从使用对象上说:它是以人为使用对象,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中国药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辅导站云南20 级学生毕业论文(专题)论文题目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安全用药作者姓名学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单位论文工作时间2017年5月—2017年10月目录摘要 (4)关键词 (4)1.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4)1.1副作用(side effect) (4)1.2毒性作用(toxic effect) (5)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5)1.4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5)1.5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5)1.6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5)1.7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6)2.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6)2.1药品因素 (6)2.2患者自身的原因 (6)2.3其他因素 (7)3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7)3.1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7)3.2 毒性反应 (8)3.3 特异性反应 (8)3.4 二重感染 (9)3.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6] (9)4.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10)4.1超量使用 (10)4.2个体差异 (10)4.3药物自身因素 (10)4.4人为因素 (10)4.5剂型因素 (10)5.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危害 (11)5.1医师因素 (11)5.2药师因素 (11)5.3护士因素[11] (11)5.4患者因素 (11)5.5药物因素 (11)5.6社会因素 (12)6.怎样做到合理用药 (12)6.1合理选择药物 (12)6.2合理用量 (12)6.3合理用法 (13)6.4 合理联合用药 (13)6.5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中应发挥专业作用,做好药学服务工作 (13)6.6把好用药安全关 (14)7. 合理用药的意义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7)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安全用药实习学生:(15级)指导教师:(职称单位)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字: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 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
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合理的用药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的探讨在使用药品时,不单单需要对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还需要注意尽量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那么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安全用药呢?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一)药物方面因素1、对于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来说,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高分子量药品相对于较低分子量的药品来说,更加容易导致病人发生不良反应。
有机成分化学药物相对于无机成分化学药物来说更加容易导致病人出现过敏反应。
2、通常来说,相对于外用药物来说内用药物更加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像磺胺类抗组胺类药物来说,注射用药相对于口服用药来说,更加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3、如果病人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药物使用剂量过大,很可能也会引发不良反应,甚至还可能导致死亡,部分药物即便自身的毒性较低,但是如果病人使用药物的时间较长,像一些得有癌症的病人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使用化疗药物,多数病人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4、如果病人用药错误或者滥用药物,这些都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5、一些药物在经过紫外线、日光的照射后,很容易诱发药物的光敏性与光毒性,导致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发生药疹。
6、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往往需要联合用药,而在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在相互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人体方面因素1、病人的年龄是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人体方面的因素,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婴幼儿群体来说,其更加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在服用保泰松、氯霉素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人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女性病人出现该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于更高,而男性病人出现药物性皮炎的几率要比女性病人高。
另外,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妊娠期间、哺乳期间服用药物时都需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
3、受遗传因素、个体差异的影响,即便是使用同一种药物,使用的相同剂量,不同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
4、对于处于不同病理状态的病人来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
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合理的用药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
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合理的用药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
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
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
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
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
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
(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
(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
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 其他因素(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
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
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
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
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
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 过敏性休克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
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1.2 溶血性贫血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
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1.3 血清病、药物热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1.4 过敏反应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
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
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
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
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
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2 肾脏毒性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
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
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2.3 肝脏毒性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2.4 对血液系统毒性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