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讲义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292
第四章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第一节. 序贯均衡的内涵一.问题的提出1.序贯理性2.一致信念二.序贯均衡的内涵1.例子2.定义a.行为战略b.序贯理性c.一致信念3.存在性三.序贯均衡的计算1.例子:一般计算2.例子:分析应用第二节. 序贯均衡的应用一.教育和信号传递1.假设2.分析二.垄断限价模型1.假设2.分析三.声誉模型1.假设2.分析四.序贯均衡之再精炼1.剔除劣弱战略2.直观标准3.垄断限价模型第四章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一节.序贯均衡的内涵一.问题的提出1.序贯理性——参与人在所有情况决策都是理性的,即在给定信念的条件下,以及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条件下,自身选择是最优的例1:子博弈最优——纳什均衡(,)L l是否合理?——如果参与人2有机会选择,肯定选r而不是l;——(,)L l不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例2:单点信息集最优——纳什均衡(,,)D a l是子博弈纳什均衡;——但如果参与人2有机会选择,但肯定选择d;——(,,)D a l不满足单点信息集理性。
例3:多点信息集最优——纳什均衡(,)A r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A r不满足多点信息集理性。
2.一致信念例1:与客观事实一致u=是否合理?——参与人2的信念2/3——2/3u=是不合理的,因为任何到达参与人2信息集都不可能产生此后验概率;——后验信念必须与先念信念保持一致。
例2:前后信念一致——参与人2的第2个信息集上的信念,是否合理?——不合理,给定参与人战略和第1个信息集的信念,利用贝叶斯法则计算信念与此不一致;——参与人前后信念保持一致。
例3:独立偏离——参与人3的信念0.9u =是否合理?——参与人1和参与人3的偏离是独立的,所以参与人3的合理信念为0.1u =;——不同参与人之间的偏离是独立的总结,一致信念要求:参与人偏离最小化,,参与人之间偏离是独立的;二.序贯均衡的定义1.例子——定义参与人1在信息集1.1和1.3以及参与人2在2.2上的序贯理性;——定义信息集1.3和2.2的信念?2.定义a.行为战略:参与人在某个信息集到行动集映射,——如果某个状态真正发生,参与人如何决策;——序贯理性是否满足?b.序贯理性:在任何信息集上,参与人在给定信念和所有后续行为战略,选择自身行为战略最大化预期效用。
第八章博弈论前面章节对经济人最优决策的讨论,是于简单环境下进行的,没有考虑经济人之间决策相互影响的问题。
本章讨论这个问题,建立复杂环境下的决策理论。
开展这种研究的的理论叫做博弈论,也称为对策论(GameTheory)。
最近十几年来,博弈论于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于揭示经济行为相互制约性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大部分经济行为均可视作博弈的特殊情况,比如把经济系统看成是一种博弈,把竞争均衡看成是该博弈的古诺-纳什均衡。
博弈论的思想精髓与方法,已成为经济分析基础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博弈事例博弈是一种日常现象,例如棋手下棋,双方均要根据对方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双方的目的均是要战胜对方,互不相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一般来讲,博弈现象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之上具有利害冲突的当事人处于一种不相容的状态中,一方的行动取决于对方的行动,每个当事人的收益均取决于所有当事人的行动。
当所有当事人均拿定主意作出决策时,博弈的局势就暂时确定下来。
博弈论就是研究这种不相容现象的一种理论,且把当事人叫做局中人(player)。
博弈论推广了标准的一人决策理论。
于每个局中人的收益均依赖于其他局中人的选择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局中人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显然,为了确定出可行的策略,每个局中人均必须考虑其他局中人面临的问题。
下面来举例说明。
例1.便士匹配(MatchingPennies)(二人零和博弈)设博弈中有两个局中人甲和乙,每个局中人均有一块硬币,且且各自独立安排硬币是否正面朝上。
局中人的收益情况是这样的:如果两个局中人同时出示硬币正面或反面,那么甲赢得1元,乙输掉1元;如果一个局中人出示硬币正面,另一个局中人出示硬币反面,那么甲输掉1元,乙赢得1元。
对于这个博弈,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即甲和乙的策略集合均是{正面,反面}。
当甲和乙均作出选择时,博弈的局势就确定了。
显然,该博弈的局势集合是{(正面,正面),(正面,反面),(反面,正面),(反面,反面)},即各种可能的局势的全体,也称为局势表,即表1。
9.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9.2.1 博弈的战略式表述Definition A normal (strategic) form game G consists of: (1) a finite set of agent s . {1,2,,}D n = (2) strategy sets .12,,,n S S S (3) payoff functions . 12:(1,2,,)i n u S S S R i n ⨯⨯⨯→=囚徒B囚徒A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一种最简单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中,战略和行动是一回事。
博弈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博弈的均衡结果,即给定每个参与人都是理性的,什么是每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什么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解的一般概念,也是所有其他类型博弈解的基本要求。
下面,我们先讨论纳什均衡的特殊情况,然后讨论其一般概念。
9.2.2 占优战略(Dominated Strategies )均衡一般说来,由于每个参与人的效用(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参与人的战略的函数,因此,每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选择依赖于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
也就是说,不管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
Definition Strategy s i is strictly dominated for player i if there is some such that i i s S '∈ for al .(,)(,)i i i i i i u s s u s s --'>i i s S --∈Proposition a rational player will not play a strictly dominated strategy.抵赖 is a dominated strategy. A rational player would therefore never 抵赖. This solves the game since every player will 坦白. Notice that I don't have to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other player . 囚徒困境: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
第八章 博弈论前面章节对经济人最优决策的讨论,是在简单环境下进行的,没有考虑经济人之间决策相互影响的问题。
本章讨论这个问题,建立复杂环境下的决策理论。
开展这种研究的的理论叫做博弈论,也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
最近十几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揭示经济行为相互制约性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大局部经济行为都可视作博弈的特殊情况,比方把经济系统看成是一种博弈,把竞争均衡看成是该博弈的古诺-纳什均衡。
博弈论的思想精髓与方法,已成为经济分析根底的必要组成局部。
第一节 博弈事例博弈是一种日常现象,例如棋手下棋,双方都要根据对方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双方的目的都是要战胜对方,互不相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一般来讲,博弈现象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利害冲突的当事人处于一种不相容的状态中,一方的行动取决于对方的行动,每个当事人的收益都取决于所有当事人的行动。
当所有当事人都拿定主意作出决策时,博弈的局势就暂时确定下来。
博弈论就是研究这种不相容现象的一种理论,并把当事人叫做局中人(player)。
博弈论推广了标准的一人决策理论。
在每个局中人的收益都依赖于其他局中人的选择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局中人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显然,为了确定出可行的策略,每个局中人都必须考虑其他局中人面临的问题。
下面来举例说明。
例1.便士匹配(Matching Pennies)(二人零和博弈)设博弈中有两个局中人甲和乙,每个局中人都有一块硬币,并且各自独立安排硬币是否正面朝上。
局中人的收益情况是这样的:如果两个局中人同时出示硬币正面或反面,那么甲赢得1元,乙输掉1元;如果一个局中人出示硬币正面,另一个局中人出示硬币反面,那么甲输掉1元,乙赢得1元。
对于这个博弈,每个局中人可选择的策略都有两种: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即甲和乙的策略集合都是{正面,反面}。
当甲和乙都作出选择时,博弈的局势就确定了。
显然,该博弈的局势集合是{(正面,正面),(正面,反面),(反面,正面),(反面,反面)},即各种可能的局势的全体,也称为局势表,即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