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A)
- 格式:pdf
- 大小:69.65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射线。2.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这一点就是角的( ),两条射线就是角的两条( )。3. ∠1与25°的角组成一个直角,∠1=( )。4.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成( )、( )、( )、( )和( )。5. 9时整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度,是( )角。6.如果∠1是∠2的3倍,∠2=30°,那么∠1是一个( )角。7.一个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8.已知∠1+∠2=125°,∠2=35°,那么∠1=( )。9.钟面上( )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成平角。10.角的大小与( )有关。二、选择题。1.下面( )可以近似地看成一条射线。A.卷尺 B.手电筒射出的光C.竹棍2.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一个( )。A.平角 B.周角 C.钝角3.把直角、钝角、平角、锐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是( )。A.平角、钝角、直角、锐角B.钝角、平角、直角、锐角C.锐角、直角、钝角、平角4.用一副三角尺不能拼出( )的角。A.15° B.20° C.135°5.右图中有( )个角。A.5 B.6 C.10 三、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并分类。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四、用量角器分别画出下列度数的角。105°85°150°
五、写出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1.( ) 2.( ) 3.( ) 六、计算下图中各个角的度数。
∠1=60°∠2=( ) ∠3=( ) ∠4=( )
∠5=( ) ∠6=( ) ∠7=( ) 七、计算下面图形中角的度数。1.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35°,其中一个角是65°,另一个角是多少度?
2.比平角小58°的角是多少度?是什么角?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和是125°,求另一个角的度数。
第四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得数。 420÷7= 80×6= 630÷9=
3×60= 80×5= 240÷4=
5×70= 540÷6= 70×4-40=
180÷(3+6)= 450+50÷5= 100-20×4=
二、填空题。 1.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 ),再算( )。
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再算( )。
3.比 16的 7倍多 15的数是( ),比 28的 9倍少 23的数是( )。
4.顺发停车场停了 8排小汽车,每排有 14辆;大汽车停了 8辆。小汽车比大汽车
多( )辆。 5.一本童话书有 158页,小雨每天看 18页,看了 7天后,还剩( )页没看。
6.噜噜带了 10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花了 28元。剩下的钱正好买了 6支钢笔,每
支钢笔( )元。 7.一个书架有两层,如果从上层取 5本放到下层,上层还比下层多 3本。原来上层
比下层多( )本书。 8.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的比全长一半还多 3米,第二次用去的比余下的一半少
10米,第三次用去 15米,最后还剩 7米。这捆电线原来长( )米。
9.学生问张老师今年多少岁,他笑着说:“把我的年龄减去 4后,被 7除,加上 6后
乘 5,刚好是半百。”那么张老师今年( )岁。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计算 63+36÷3时,要先算 63+36。 ( )
2.9×(40+60)=900 ( )
3.要使 70×(3+□)=560,□里应该填 5。 ( )
4.720÷4÷2=720÷4×2 ( )
5.计算(85-35)÷5时,要先算 85-35。( )四、计算下面各题。 48+67×4 756÷3÷2 468-372÷3
678÷(54-48) (89+56)×7 (862-278)÷4
五、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六、在 里填上“>”“<”或“=”。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综合练习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
50×300= 480÷12= 630÷70=
18×20= 900÷45= 400×50=
360÷4×80= 60×9-500=
二、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2)9个一千万再加上1个一千万,得到的数是一( )。
(3)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国家旅游局监测的125个传统热点景区共接待游客29621700人次。以上两个数据中( )是准确数,( )是近似数;把“
”上的数精确到“万”位约是( )万。
(4)如果354□518≈354万,那么“□”里可以填的数中最大是( )。
(5)周角是( )°,周角的度数等于2个( )角的度数,等于4个( )角的度数。
(6)右图中∠1是( )角,
∠2是( )角,
∠1+∠2+∠3=( )°
(7)四(1)班的丽丽和她的爸爸、妈妈三人中有一人的身份证号码为:11010619751106001x,这是他们三人中( )的身份证号码。
(8)用 这六张卡片分别组成四个不读出“0”的六位数,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9)同学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参加体操表演。蒋欣的前面有6 人,后面有11人,左面有4人,右面有5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 )人。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28÷( )=( )%=( )(填小数)
(2)一杯含盐率为5%的盐水的质量是20克,含盐( )克,含水( )克。
(3)在0.8、0.0888、80%、0.888…和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是( )和( )。
(4)在○里填上“>”“<”或“=”。
0.83○8.3% 2.3○230% 300%○3 0.069○69%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0.93=9.3% ( )
(2)0.65米可以改写成65%米。 ( )
(3)李师傅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101%。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32.5%的百分号去掉,结果( )。
A.不变 B.缩小到原来的 C.扩大到原来的10倍 D.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2)把21.5%化成小数是( )。
A.0.215 B.2.15 C.21.50 D.215
四、分别用百分数、分数、小数表示下面线段上的点。
五、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 )>( )
六、填表。
七、下表是质量检测部门对某市部分食品抽样检测的情况。算出各种食品的合格率。合格率最高的是哪种?最低的呢?
糖果 饼干 饮料 奶粉
抽查箱数 30 20 25 40
合格箱数 27 19 23 37
合格率
八、兴化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0人,其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98%。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多少人?
九、花生的出油率约是40%。1500千克花生大约出油多少千克?如果要生产1500千克花生油,大约需要花生多少千克?
十、小明和小红参加科学知识竞赛。第一轮结束时小明比小红多得30分,第二轮中,小明的得分只有小红的40%。两轮下来两人累计总分恰好相等。第二轮两人各得多少分?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填空题。
1.比最大的六位数大1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
2.10个一万是( ),10个( )是一亿;由30个万和3个千组成的数是( )。
3.一个五位数,最高位和千位上都是3,这个数最小是( );一个数是由6个万、3个千和6个百组成的,这个数是( )。
4.用5个3和3个0组成的8位数中,只读一个零的八位数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 ),读作( )。
5.把5500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某市去年桃花节的旅游收入是300000000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元。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一样。 ( )
2.七千五百零八万零五百写作75085000。 ( )
3.400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4亿。 ( )
4.60006000中的6个0都不读出来。( )
5.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000000张纸大约厚100米。 ( )
6.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大的七位数多九千万。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由2个百万、3个千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
A.五位数 B.六位数 C.七位数
2.一亿四千零五万零二写作( )。
A.14050002 B.140050002 C.140500020
3.使9□8765000最接近9亿时,□可填( )。
A.0 B.4 C.5
4.下面的数中,最大的是( )。
A.77000 B.707000 C.70万
5.一个数由8、4、1和5个0组成,这个数最大是( )。
A.84100000 B.81400000 C.14800000
6.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 B.7 C.8
四、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793847 794837 793807 79405600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数: )
一、填空题。(14分)
1.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 )对齐,也就是把( )对齐。
2.比 3.92多 0.4的数是( )。
3.x+0.76=0.97, x=( )。
4.里填数,里填“+”或“-”。
63.8-10.3=63.8-100.3 27.36-(7.36+0.5)=27.36-
5.5.47+1.62+3.38=5.47+(1.62+3.38),应用了加法( )。
6.小于1的最大的一位小数减去最小的两位小数是( )。
7.根据18.3-9.8=8.5,可以写出两道算式18.3=( ),9.8=( )。
8.0.58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后比原数增加了( )。
9.4千米800米-2千米60米=( )千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8分)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 )
2.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 )
3.整数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 )
4.甲数是1.45,比乙数少0.45,乙数是1。 ( )
5.用小数计算8吨80千克-3吨800千克:8.8-3.8=5(吨)。 ( )
6.5.42+3.78=9.20,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所以等于9.2。 ( )
7.0.78-0.078=0 ( )
8.6.43-6.2-0.2=0.03 ( )
三、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 5.7+8.9+8.3=5.7+8.3+8.9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4角6分+7元4分=( )
A.7元8角6分 B.12元 C.7.50元 3.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结果不可能是( )。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想一想,把正确的序号填在相应的( )里。(1)
( )是从正面看到的。
( )是从后面看到的。
(2)
(3)
二、右边的图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
(2)
三、下面小熊的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连一连。
四、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填一填。
五、右边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六、如图,从①位置看到的图形是( ),从②位置看到的图形是( ),
从③位置看到的图形是( )。
第三单元测试卷(B)答案一、(1)②①
(2) (3)①②③
二、(1)
(2)
三、四、正右左
五、六、BCA
第二单元测试卷(A)
一、填空题。
1.估算 198×39 时,把 198 看成( ),把 39 看成( ),估算结果是( )。
2.计算 208×24 时,先算( )乘( )的积等于( ),再算( )乘( )的积等于( ),最
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结果是( )。
3.190×90 的积的末尾有( )个 0,550×40 的积的末尾有( )个 0。
4.从 2、0、9、7、5 这 5 个数字中选出 3 个,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 ),组成一个最小的
两位数是( ),它们的积是(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三位数乘一个两位数,积一定是个五位数。 ( )
2.一个数的 16 倍是 336,求这个数,列式为 336×16。( )
3.500×80 的积的末尾有 3 个 0。 ( )
4.三位数乘两位数,如果因数的末尾没有 0,则积的末尾没有 0。 ( )
5.乘数中间有 0,可以不乘。 ( )
6.302×89 的乘积大约是 27000。 ( )
7.乘法估算结果要比实际结果大。 ( )
8.236×58 的积的末尾数字是 4。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5×80 积的末尾有( )个 0。
A.一 B.二 C.三 D.四
2.笔算 128×27 时,2 与 128 相乘的积的末尾要与 128 中的( )对齐。
A.1 B.2 C.8 D.都可以
3.150×60 的积是( )。
A.90 B.900 C.9000 D.90000
4.两数相乘积是 180,如果一个因数乘 3,另一个因数也乘 3,那么积( )。
A.不变 B.乘 6 C.乘 9 D.乘 3
5.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乘 10,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
A.乘 10 B.除以 10 C.不变 D.乘 100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20×150= 19×4= 36×2=
第三单元测试卷(A)
一、填空题。1.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S=( )。
2.4.6米2=( )分米24.3公顷=( )米23200厘米2=( )分米25千米2=( )公顷=( )米23.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底是1.2米,高是0.8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米2。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厘米2。5.在一个长9厘米、周长26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厘米2。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厘米2,它的高是8厘米,底是( )厘米。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4分米,高是底的一半,它的面积是( )分米2。8.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8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 ) 厘米2。9.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
( )厘米。10.一个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高不变,面积(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也一定相同。( )
4.梯形只有一条高,三角形有三条高。( )
5.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7.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
8.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
9.在平行四边形内画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不超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10.同底、等高的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相等。(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4厘米2,高是2厘米,底是( )厘米。A.3.2 B.1.6 C.2
2.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空白部分的面积。
第二单元测试卷(A)
一、填空题。
1.估算198×39时,把198看成( ),把39看成( ),估算结果是( )。
2.计算208×24时,先算( )乘( )的积等于( ),再算( )乘( )的积等于(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结果是( )。
3.190×90的积的末尾有( )个0,550×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从2、0、9、7、5这5个数字中选出3个,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 ),组成一个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的积是(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三位数乘一个两位数,积一定是个五位数。 ( )
2.一个数的16倍是336,求这个数,列式为336×16。 ( )
3.500×80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
4.三位数乘两位数,如果因数的末尾没有0,则积的末尾没有0。 ( )
5.乘数中间有0,可以不乘。 ( )
6.302×89的乘积大约是27000。 ( )
7.乘法估算结果要比实际结果大。 ( )
8.236×58的积的末尾数字是4。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5×80积的末尾有( )个0。
A.一 B.二 C.三 D.四
2.笔算128×27时,2与128相乘的积的末尾要与128中的( )对齐。
A.1 B.2 C.8 D.都可以
3.150×60的积是( )。
A.90 B.900 C.9000 D.90000
4.两数相乘积是180,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也乘3,那么积( )。
A.不变 B.乘6 C.乘9 D.乘3
5.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乘10,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
A.乘10 B.除以10 C.不变 D.乘100
第十单元测试卷(A)
一、填空题。
1.小朋友排队玩滑梯,小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5个人,一共有( )个小朋友一起玩。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9个,从右数起是第22个。这一行座位有( )个。
3.把两段一样长18厘米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 )厘米。
4.学校准备在一个周长为120米的圆形花坛的四周每隔6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 )棵树;如果把这些树栽到周长相等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每边可以栽( )棵。
5.在一块正方形场地的四周插彩旗,四个角上都要插,如果每边插8面彩旗,一共要插( )面彩旗。
6.武警叔叔给同学们进行队列表演,排成了一个8行8列的正方形方阵。因特殊原因要减少一行一列,问要减少( )人。
二、选择题。
1.如果0520061520是一个学号,它表示这个学生是第五中学,2006级,15班,第20号,那么0420070917表示( )。
A.第五中学,2007级,7班,第917号
B.第四中学,2007级,7班,第917号
C.第五中学,2007级,9班,第17号
D.第四中学,2007级,9班,第17号
2.小华妈妈的身份证号是220322197005219
269,那么小华妈妈的出生日期是( )年( )月( )日。
A.2197 7 5 B.1970 5 21
C.1926 6 9 D.1970 7 5
3.张阿姨去小区找一位自己的朋友,只知道这位朋友的住址是13栋楼5501房间,但她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具体的地址,对这个住址理解正确的是( )。
A.13栋5门5层1号
B.13栋1门5层5门
C.13栋55门5层1号
D.13栋5门1层5号
4.毛毛的爸爸在2011年是54周岁,身份证的数字是( )。
A.370523195707073712
B.370523195607073712 C.370523195507073712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看图填空。
1. 下面是某校升旗时各个班级在操场上的位置图。
六(1)班 六(2)班 六(3)班 六(4)班 六(5)班
五(1)班 五(2)班 五(3)班 五(4)班 五(5)班
四(1)班 四(2)班 四(3)班 四(4)班 四(5)班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三(5)班
二(1)班 二(2)班 二(3)班 二(4)班 二(5)班
一(1)班 一(2)班 一(3)班 一(4)班 一(5)班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1)第3组第3个是( ),第5组第5个是( )。
(2)如果三(4)班的位置是(4,3),那么三(2)班的位置是(
,
),五(4)班的位置是( , )。
2. 字母在哪里?
(1)A的位置是( , );B的位置是( , );C的位置是( , )。
(2)在(2,5)位置上的是( );在(6,5)位置上的是( );在(9,6)位置上的是( )。
3. 以电信塔为观测点。
(1)学校的位置是西北方向,距离电信塔( )米。
(2)游乐园的位置是( )方向,距离电信塔( )米。
(3)公园的位置是( )方向,距离电信塔( )米。
4. 下图是某市5路公交车行驶线路图。
(1)从火车站向( )行驶( )站到汽车站,再向( )行驶( )站到医院,从医院向( )方向行驶( )站到十五中学。
(2)从气象台向( )行驶( )站到十五中学,再向( )方向行驶( )站到少年宫。
二、画一画,填一填。
1. 描出各点并依次连接成封闭图形。
A(3,5) B(3,1) C(7,1) D(7,5)
2. 下图是某动物园各场馆位置的平面图。
(1)猴山的位置是(
, ),( )的位置是(4,2)。
(2)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准备在(3,4)位置建一个蛇岛,用“▲”在图中标出。
三运算定律
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
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加法算式中的简便计算
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简便计算的基本原则是“凑整”。
如下所示: 582+115+118+385
=582+118+115+385……(加法交换律) =(582+118)+(115+385) ……(加法结合律) =700+500 =1200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
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巧记
加法乘法运算律, 用的巧妙可简便,
交换加数、因数位, 所得结果不会变,
一个数乘两数和,
看看能否用简便, 如果可以凑成整,
分乘再加和不变。
易错点: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
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用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4.乘法算式中的简便计算
(1)25×13×4 =25×4×13 =100×13 =1300…………(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102×39 =(100+2)×39
=100×39+2×39 =3900+78
=3978…………(乘法分配律) (3)35×89+65×89 =(35+65)×89 =100×89 =8900…………(乘法分配律) 不管运用什么定律,凑整数是简便计算最基本的
三 运 算 定 律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加法算式中的简便计算
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可以使计算更简便。简便计算的基本原则是“凑整”。
如下所示:
582+115+118+385
=582+118+115+385 ……(加法交换律)
=(582+118)+(115+385) ……(加法结合律)
=700+500
=1200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巧记
加法乘法运算律,
用的巧妙可简便,
交换加数、因数位,
所得结果不会变,
一个数乘两数和,
看看能否用简便,
如果可以凑成整,
分乘再加和不变。
易错点: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用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4.乘法算式中的简便计算
(1) 25×13×4
=25×4×13
=100×13
=1300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102×39
=(100+2)×39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28÷( )=( )%=( )(填小数) (2)一杯含盐率为5%的盐水的质量是20克,含盐( )克,含水( )克。
(3)在0.8、0.0888、80%、0.888…和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是( )和( )。(4)在○里填上“>”“<”或“=”。0.83○8.3% 2.3○230% 300%○3 0.069○69%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0.93=9.3% ( ) (2)0.65米可以改写成65%米。( ) (3)李师傅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101%。(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32.5%的百分号去掉,结果( )。
A.不变B.缩小到原来的C.扩大到原来的10倍D.扩大到原来的100倍(2)把21.5%化成小数是( )。A.0.215 B.2.15 C.21.50 D.215 四、分别用百分数、分数、小数表示下面线段上的点。
五、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 )>( ) 六、填表。
七、下表是质量检测部门对某市部分食品抽样检测的情况。算出各种食品的合格率。合格率最高的是哪种?最低的呢?
糖果饼干饮料奶粉抽查箱数30 20 25 40 合格箱数27 19 23 37 合格率
八、兴化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0人,其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98%。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多少人?
九、花生的出油率约是40%。1500千克花生大约出油多少千克?如果要生产1500千克花生油,大约需要花生多少千克? 十、小明和小红参加科学知识竞赛。第一轮结束时小明比小红多得30分,第二轮中,小明的得分只有小红的40%。两轮下来两人累计总分恰好相等。第二轮两人各得多少分?
十一、一个整数添上百分号后,就比原来减少10.89。这个整数原来是多少?
第二单元测试卷(A)
一、填空题。
1.
从刻度0到刻度5之间的长度是( )厘米,也可以写作( )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是( )毫米。
厘米=( )分米
6米=( )分米
10000米=( )千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4千米-1000米=( )米
80毫米=( )厘米
38毫米+12毫米=( )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厚约2(
)。 学生直尺长约20( )。
小兔子身长约 每秒飞行约5(
)。
3( )。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 长约2( )。
长120( )。
4.学校操场一圈400米,乐乐绕操场跑了2圈,还差( )米正好是1千米。
5.一支铅笔长18厘米,用去1分米,还剩( )厘米。
6.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 )分米。
二、圈出合适的数量。
1.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约(2分米 2毫米 2厘米)。
2.燕子每小时飞行(430米 40千米 1000米)。
3.电视机屏幕宽(90米 90厘米 90分米)。
4.亮亮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2米 20千米 60千米)。
5.一只公鸡高约(60毫米 60厘米 60分米)。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上小学三年级的小亮,每小时能走4千米。 ( )
2.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 )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 )
4.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全程约是42米。 ( )
5.学习时要注意用眼卫生:眼睛与书本距离要保持30厘米左右。 ( )
四、比一比。
1.在里填上“>”“<”或“=”。
8千米7999米 5千米5020米
5000米+1000米7千米 3米28分米
80毫米8分米 40厘米40毫米
2米-8分米1米 800米8千米
第三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出得数。45+55= 25×6= 46×101=
25×15×2= 4×25= 23×15×2=
二、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在圆圈里填适当的运算符号。1.569×12=12×
2.662+255+38= +( +38 )
3.295+128+72=295+( )
4.a×(b+c)=a× a×
5.(13+ )×a= ×a + 7×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256+56+128=256+(128+56)( )
2.35×37+65×37=(37+65)×35( )
3.98×47=100×47-2( )
4.▲+(●+b)=(▲+■)+ b( )
5.531+297=531+300-3( )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算式中,( )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A.97+35=35+97
B.56+(44+48)=(56+44)+48
C.26+63+74=63+(26+74)
2.下面各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8×25=6×(8×25)
B.48×25=12×(4×25)
C.48×25=40×25+8×25
五、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86+49+351 132-68-32 143+64+57+136
12×24-12×14 72×125 4600×25×4 76×237+237×24 99×38+38 104×25 43×98
六、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538-64+36=538-(64+36)
=538-100
=438 ( )改正:
65×98+2=65×(98+2)
=65×100
=6500 ( )改正:
七、解决问题。1.新星印刷厂4月份印各种图书245万册,其中科技类印了35万册,杂志类印了65万册,其余
是学生用书。学生用书印了多少万册?
2.一张课桌135元,一把椅子65元。学校买来课桌和椅子共34套,一共花了多少钱?3.小红买了5本相册,每本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小红家有1000张照片,5本相册
能装下吗?
4.四(1)班共有4个环保小组,他们收集的废旧电池数量如下:一组145节,二组156节,三组139节,
四组136节。平均每组收集多少节?第三单元测试卷(A)答案
一、100 150 4646 750 100 690二、1. 569 2. 255 662 3. 128 + 724. b + c 5. 7 13 a
三、1. √ 2. ✕ 3. ✕ 4. ✕ 5. √四、1. B 2. C五、486 32 400 120 9000 460000 23700 38002600 4214
六、两题都不对,改正: 538-64+36=538+36-64=574-64=510 65×98+2=65×(100-2)+2=65×100-65×2-2=6500-130+2=6370+2=6372
七、1.245-35-65=145(万册)2.34×(135+65)=6800(元)3.32×5×6=960(张) 960<1000 装不下。4.(145+156+139+136)÷4=14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