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视角下农业保险满意度研究——以潮州市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660.00 KB
- 文档页数:10
农业调研报告中国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与保险服务满意度分析农业调研报告中国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与保险服务满意度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保险作为农民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和保险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一、农业保险的背景和意义农业保险是指农民购买保险来转移农业经营风险的行为。
农业保险的出现,旨在降低农民面临的风险,保障其农产品的收入和农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业保险也能提高农民的信心,激发其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分析1. 农业风险的特点中国农业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疫病等。
这些风险对农民的农产品生产和收入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农民对农业保险有较强的需求。
2. 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意愿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很多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
农民普遍存在对农业保险的误解和疑虑,认为保险费用高、赔付率低。
然而,一旦农民充分了解农业保险的优势和意义,他们对保险的认知和购买意愿将会增强。
三、保险服务满意度分析1. 保险产品设计保险公司在设计农业保险产品时,需考虑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地区差异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
保险产品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设计能够提高农民的保险体验和满意度。
2. 保险购买渠道农民购买保险的渠道也是影响保险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传统的购买渠道限制了农民购买保险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因此,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渠道,提供更加便捷的购买方式,提高农民的购买体验。
3. 理赔服务理赔服务是保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农民而言,快速、准确的理赔能够有效降低其经济损失,提高其对保险公司的满意度。
保险公司应加强理赔流程的管理,提高理赔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农业保险推广和政策建议1. 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农民的农业保险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认知水平。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第一篇:农业保险调研报告农业保险调研报告云南省农村农业保险调研报告调研目的:农业保险是农户分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稳定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地处西南边远地区的云南省的农业保险发展亦不尽如人意。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相关地市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困境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
基于此,同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的总结,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深层根源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农业保险试点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
但大多数人所预期的农业保险“回春”仍然不容乐观。
我们必须看到,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农民灾后生活的需要,政府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救灾负担。
因此,如何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今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的统筹协调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业保险发展速度较快,20世纪90年代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很不稳定。
其二,农业保险已达到一定规模,农业保险在国内财产保险市场中已占有一定份额,但这个份额依然过小,有时甚至显得无足轻重。
尽管如此,这个衡量指标依然较低,农业保险在保险业的发展中显得极其弱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其三,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民灾后生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保险赔款使被保险人的农业灾害损失获得了部分补偿,对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维持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对于保障农民的灾后生活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对于某些地区、某些时期、某些农民来说,这种作用还相当大。
此外,农业保险范围、保险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增加,已达到一定数量。
农业保险从无到有,险种呈不断增加之势,养殖业、种植业保险险种都已达到一定数量,保险标的扩展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业产品、牲畜、家禽、淡水养殖产品等等。
农业保险论文(农业保险论文)农民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北省的调查摘要: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是困扰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
文章基于河北省11个地市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业保险需求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农民年收入、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农业生产是否划算以及是否必要购买保险等对农业保险需求存在显著影响的结论,提出应当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宣传、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扩大试点地区范围等措施来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农业保险;意愿; Logistic;调查1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经济现实的“弱质性”和广泛存在的小规模农户经营,使得农业客观上存在着多种自然风险和政策、制度等社会风险,以及市场、价格等经济风险。
我国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极度的不确定状态,客观需要创建能够转移分散风险、分摊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
农业保险作为对农业风险损失进行事后补偿的一种手段,对稳定和保障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2004年起,农业保险各种模式试点在全国启动,但农业保险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农业保险要发展,增加有效需求是关键。
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是困扰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
近年来,开始有学者从农户需求角度并采用实证方法探求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1~3]。
但目前对农业保险需求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对各地区农业保险需求进行分析的研究不多。
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政府大规模推广农业保险这一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的制度之前①,有必要对我国各区域的农业保险现状及农民需求现况进行分析。
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投保意愿,研究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对农业保险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标题:农业保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业保险在农民中的普及程度、对农民的保障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以农户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是否购买农业保险以及购买原因等。
2. 专家访谈:采访国内农业保险业内专家,了解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建议和对未来发展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农户普及程度在所调研的农户中,仅有30%左右的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60%以上的农户对农业保险有所了解,但未购买,还有约10%的农户对农业保险一无所知。
2. 农民保障作用已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认为,农业保险在农民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表示,农业保险能够降低农户的风险,确保收入;一些农户表示因为有农业保险,抵御了自然灾害、疾病等带来的损失,保证了正常生产和生活;同时,农业保险也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认知度不足:很多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度较低,不了解保险的购买渠道和流程,有些农户甚至不知道农业保险的存在。
(2)保费过高:部分农户认为农业保险的保费过高,无法承受,导致他们不愿意购买或无法购买。
(3)灾害风险评估困难:农业保险的核心是风险评估,但目前的评估方法和数据收集手段仍然存在困难,导致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和农户实际情况不符。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社区和农村广播等途径,向农民普及农业保险的知识和购买方式,提高农户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2. 降低保费:政府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供补贴或减免保费的方式,降低农业保险的购买成本,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保险。
3. 加强科技支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和气象数据等,改进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定价和保障效果。
五、结论农业保险在农民中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民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虽然农业保险对农民的保障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仍然面临认知不足、保费过高以及灾害风险评估困难等问题和挑战。
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农业保险作为一种补偿农业风险损失的手段,在稳定和保障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目前,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农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了解农业保险的农民保险意识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将帮助政府、保险公司的保险政策制定和农业保险的发展,也有助于减少农民农业的资金风险和压力在你的生活中。
关键词: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样本特征与研究假设的提出1、样本特征该调查对80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12份。
由于男性是务农的主要劳动力,因此该次调查对象主要为男性,男性占比达到89.7%。
在该调查中,农户中已经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总调查农户的79.65%;听说过农业保险,但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0.9%,经过该次调研,发现影响这些未购买农业保险的124户农户的因素具有多样化,最主要的原因为:一是农户认为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农业产量损失的概率不高,为64户;二是农业保险理赔程序复杂,农户无法及时收到理赔款,为19户;三是农户在购买农业保险时,政府所提供的补贴比例低,为26户;四是在农村改革发展之后,农业生产的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降低,农户不在意是否受到损失,为15户。
然而,对农业保险一无所知,从未听说过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总农户的3.85%。
从已获得数据可知,近几年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加大,并且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农户进行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该次调研中,共有488户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其中,购买意愿十分强烈的农户占比为32%;愿意购买的农户占比为61%;主观上并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而购买的农户占比为7%。
该研究将对已经购买农业保险的488户农户的个人信息特征和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农业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
2、研究假设从该次调研结果来看,农户年龄处于30~50岁最为集中,说明该年龄段为该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劳动力。
农业保险认知度与农户参保意愿调查作者:陈珂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01期关键词:农业保险;认知度;参保意愿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10月16日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
国家减灾委员会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5亿多亩农作物和4亿多人口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6,000亿元。
频发的自然灾害加重了农户的经济损失,其中很多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
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种植风险、补偿风险损失以及稳定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7~2017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4亿元增长到479.06亿元,农业保险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是随着农业保险的不断嵌入,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却受到阻碍。
以2016年为例,虽然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417亿元,其中中央补贴和地方补贴占333.6亿元,农户实际缴纳的保费仅为83.4亿元。
但是,参保率不足50%。
这表明,即使在政府财政大力补贴的情况下,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依然不足。
如何扩大农业保险需求,使之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阶段关注的重点。
国内外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度均会对农户的行为产生影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的参保以及生产要素购买行为。
首先,关于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赵桂玲、周稳海(2014)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农户的年龄与农业保险的投保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耕地面积、农业生产年平均损失等均与农业保险的投保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对农业保险的投保意愿影响不大。
李柃燕、胡胜德(2011)的研究提出了传统的认知因素、收入因素等会影响农户是否购买农业保险。
姜岩、李扬(2012)通过对江苏省572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显示农户的生产风险和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知等变量影响显著;其次,在对农户农业保险认知度方面,Sidra Ghazanfar、Zhang Qiwen(2015)实证研究了影响巴基斯坦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参加农业保险。
关于广东省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分析我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调查人:一、前言广东农业保险自2007年试点以来,在保障农业生产、帮助农民灾后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农业保险覆盖率较低、农业保险品种单一等不合理因素。
但同时在农险的经营中存在投保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突出、巨灾风险难以应对、保险赔付封顶、保险金额过低、保障程度不到位等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根据广东省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周期、各农业大市,农民收入水平及各市的财政支持力度等特征,借鉴全国各地经营农险的经验,实施适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的农业保险经营和管理模式,试点实行广东省农业生产的险种和保费费率,实行保费补贴和税收等优惠政策。
二、研究背景广东省是农业灾害事故频发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台风、暴雨、洪涝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农业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如农作物往往损失严重,农民血本无归,但农业保险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亟需建立一套有效的防灾保障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500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
其中农业经济损失占有200亿元。
然而被称为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器”的农业保险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缺位与脆弱。
没有保险的赔付,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农民自己承担,所以广东省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三、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
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代替直接补贴对我国农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减轻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冲击,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研究的农业保险论文一、挑战与机遇并存众所周知,我国农业保险工作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和“三农”对保险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对我们保险工作者来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逐一解决。
1.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与提高保障水平。
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实际保障水平比较低,以粮食作物为例,一亩粮食作物保险的保障费用在300元左右,但是生产成本就在400元以上。
无法为农民完全起到保障作用,应按投入成本进一步提高理赔费用。
同时,目前我国农作物的投保率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保率,还有上升的空间,有待于经过政府部门和保险工作者的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扩大农户投保意识与投保能力,从而大幅提高农作物的保障水平。
2.尚未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式的大风险分散机制。
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开展时间比较晚,保险机构对风险种类、发生概率、受灾频率以及损失程度等相关数据了解、掌握得还远远不够。
因此,没有建立较全面的大灾分散机制,同时也不能够全面、准确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理赔依据。
一些地方虽然在第一时间为受灾单位与农户进行了积极的理赔,但大都是临时救急性质的措施,无法形成完整、有效的大风险分散制度。
3.对农户日益增长的补贴诉求没有科学地进行引导。
近年来,中央财政部门陆续对主要农作物进行了补贴,各地都希望中央提高对当地农作物的财政补贴。
但是,由于全国地缘辽阔,发展不一,难以理清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因此,在积极支持广大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争取中央财政补贴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培养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用科学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战胜自然灾害,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
另外,要积极引导农户对农作物的补贴诉求,尽可能地进行统筹考虑和大力支持。
二、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明确事权,创新理念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今后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保险机构与保险工作者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这一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奋力开创农业保险新局面。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最佳范文农业保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业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内容1. 农业保险现状调研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了解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包括保险机构的数量、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和投保率等。
2. 农业保险作用分析分析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包括风险分担、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投资等方面。
3. 农业保险趋势预测通过对农业保险发展的研究和分析,预测未来农业保险的发展趋势,为农业保险提供相关建议。
三、调研结果1. 农业保险现状调研结果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农业保险机构25家,其中包括国有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专业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
农业保险的覆盖率为30%,投保率为15%。
尽管农业保险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但覆盖率和投保率仍然较低,农业保险发展存在不足。
2. 农业保险作用分析结果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分担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减少农户的损失。
其次,农业保险可以保障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农业保险还可以通过向农民提供贷款担保,促进农业投资。
通过农业保险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经营活动的稳定性。
3. 农业保险趋势预测结果根据对农业保险的趋势研究和市场分析,预计未来农业保险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在政府的支持下,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投保率也会逐渐提高。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和理赔将更加精准高效,提高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任度。
另外,互联网保险的兴起将为农业保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和投保率。
2. 农业保险机构应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理解。
3. 加强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满足不同农业生产主体的需求。
4. 加强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和理赔机制建设,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任度。
异质性农户视角下农业保险的损失补偿效果探究作者:余浠望等来源:《广东蚕业》 2021年第4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1.04.58余浠望温斐李梦雅方梦烁刘红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作者简介:余浠望(2000- ),女,汉族,广东潮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要文章基于广东省潮州市的471 份调研数据,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收入高低、兼业划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异质性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损失补偿效果评价呈现差异化的结论,并提出加大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针对异质性农户做到精准服务、构建政保合一监督平台等措施。
关键词异质性农户;农业保险;损失;补偿;效果中图分类号:F8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1)04-123-0221 世纪以来,第18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全面推进乡村农业振兴的过程中,农业保险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农户是农业与农业保险建立联系的桥梁,因其劳动收入、教育水平、认知程度等方面的资源禀赋差异而表现出的异质性日益凸显。
在购买意愿方面,王秀芬(2013)发现纯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主要受收入水平影响,兼业农户的购买意愿取决于对农业保险的认知[1]。
在产品需求方面,不同耕地规模的农户对农业保险产品有差异性需求[2](晁娜娜,2017)。
政策效果评价方面的观点主要是不同农户对于农业保险政策效果评价存在显著差异[3-4](林乐芬,2018;任金政,2016)。
综上,学术界基于异质性农户视角的农业保险研究已取得丰富成果,但此前文献鲜见异质性农户视角下农业保险损失补偿效果的研究。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广东省潮州市作为调研地点,其为农业保险示范点城市,农户众多且当地特色农业多样。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异质性农户视角下农业保险的损失补偿效果,为未来农业保险的完善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
1 数据来源和简单的样本分析1.1 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20年5至9月对潮州市3 个区(县)的471 份农户问卷调查。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大价值就是普及新的农业技术,通过试验和咨询服务,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农业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推广服务还能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是当前农业改良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总之,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调整生产力的核心所在,并且其应用范围和作用还在不断地扩张。
1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技术推广行为概述1.1农业技术推广形式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积极下乡开展活动,经常性地进行指导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农户的认知能力能够获得极大的提高,同时后期评价也会有较好的质量。
也就是说,农业技术推广的及时性同与之对应的增产效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2推广内容与指导功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指导工作开展的质量同后期的评价是保持一致的,特别是在新型农作物的推广方面,具有较强推广能力的人员会获得大量的支持。
对于育秧技术来讲,指导能力强的推广人员与获得的效应成正比。
另外,为了更好地分析技术推广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必须对增长效果、投入等内容加以重视,在这个阶段中,农业技术推广正是指导与满意度交接的结果。
2推广行为对于后期整体绩效标准的影响分析2.1推广行为是增强生产利益指标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在条件保持稳定状态时,农业技术推广是有效增强生产利益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其他行为模式来讲,经常会受到气候、生产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现增产目标的道路上较为困难,功效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导致农户不能顺利地对增产情况进行评价,只能依靠指导来进行支撑。
在指导过程中,方法、频率对指导的功效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技术等其他因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推广的内容和形式实现了有效融合,并在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出了指导的功效,将指导存在的意义充分地体现出来,证实了推广行为是增强生产利益指标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
2.2推广形式对于满意度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推广农业技术时,推广的模式、时期、技术和品种等各项因素都会影响满意度,其中,推广的模式和技术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推广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受众的感受。
潮州农业保险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目标潮州市农业保险工作计划的首要目标是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风险。
通过保险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帮助农民稳定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内容1. 加强保险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农民的保险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积极宣传政府在农业保险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激发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2. 扩大保险覆盖范围着力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对重点农产品(水稻、茶叶、水果等)的保险推广力度,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农业保险,实现保险责任足额承保。
3. 完善保险产品结合潮州市农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不同类型农产品的保险需求。
同时,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引进更多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提升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4.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农户登记和资料库,定期开展农户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风险,制定有效应对措施,确保农业保险的及时理赔和风险管理。
5. 加强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的农业保险补贴和扶持政策,提高农民购买保险的补贴比例,降低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成本,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险保障。
6.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农业保险机构和保险公司的监督检查,保障农民的权益,维护农业保险市场秩序,防范和打击违法行为,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工作措施1.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农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
2.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力量,发挥各方合作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加强农业保险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保险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4.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强化绩效考核,促进农业保险工作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5.加强农业保险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农业保险人才,为农业保险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潮州农业保险工作计划潮州农业保险工作计划应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调研潮州地区农业产业的分布和特点。
- 分析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和偏好。
2. 政策支持与法规遵循- 了解并遵循国家和地方关于农业保险的政策和法规。
- 与当地政府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3. 产品设计与创新- 根据潮州农业特点,设计符合当地需求的保险产品。
- 创新保险产品,如天气指数保险、农作物产量保险等。
4. 风险评估与管理- 建立农业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策略。
5. 保险推广与教育- 制定农业保险推广计划,提高农民对保险的认识和接受度。
- 开展农业保险知识教育,帮助农民理解保险的重要性。
6. 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农业保险。
- 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
7. 理赔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建立快速响应的理赔服务机制,确保农民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得到及时赔偿。
-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收集客户反馈,持续优化服务。
8. 技术支持与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 发展农业保险相关的移动应用和在线服务平台。
9. 财务规划与资金管理- 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确保保险基金的充足和安全。
-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0. 持续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农业保险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计划的实施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作计划,确保持续改进。
11.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强化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通过农业保险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通过这些措施,潮州农业保险工作计划将有助于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水稻保险农户满意度评价分析摘要:本文对江苏省水稻保险537份的实地调研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量化评价水稻保险农户的满意度情况,得出江苏省农户对水稻保险满意度为“不太满意”的结论。
然后从政策支持、保险价值、保险效率、理赔服务四方面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农险宣传力度、规范主体经营行为、保持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和调整保费和保额的相应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农户满意度。
关键词:水稻保险;农户;满意度一、引言我国自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以来历经三十年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了规范农业保险的发展,2004年―2014年连续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体现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长期重视,给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而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农险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自2007 年农业保险在江苏等 6 省开展试点以来,为提高农民收入,分散农业风险,支持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日趋扩大、参保农户数量的日益增加,诸如有效需求不足、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财政补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农业保险三方主体之一的农户,其参保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保险的推行,具体表现在农户参保满意度高,则愿意继续参加保险,进而刺激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反之,则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农业保险的推行。
本文从农户参保满意度入手进行研究,评价水稻保险的实施效果,对推广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从农户角度出发对农业保险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的保险需求及支付意愿方面,但对农业保险消费满意度研究的文献却很少。
李林等(2010)对河北省农户农业保险消费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服务不满意。
任静(2011)通过对关中地区农户对政策性奶牛保险的满意度评价,发现政策性奶牛保险自2007年在关中当地试点至今,农户对其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农户多保障水平下的作物保险支付意愿分析*◆王尔大 于 洋 内容提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作物多保障水平下农户保险意愿支付影响因素以及投保率进行了研究。
以辽宁盘锦水稻为例进一步识别了影响我国北方农户加入水稻保险决策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务农年限、种植面积、专业化程度、年家庭纯收入、作物减产损失程度以及政策性保险的认知度对农户购买政策性水稻保险的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
多种类型、多种保障水平的作物保险产品会提高农户的参保比例。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支付意愿;逆向选择;保费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们已经形成共识,但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是,当前我国各试点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面的狭窄与保险本身运行所必需的内在机制要求———大数法则是相悖的(王敏俊,2009)。
对于大多数基础差、数量多、支付能力有限的中国小规模农户来讲,他们对于风险的偏好在低收入时仍然趋于风险中性(宁满秀等,2005;于洋、王尔大,2009)。
农业生产风险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农户自身的承受能力有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单一(仅提供当地平均产量的70%产量保险)的现实严重制约了农户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热情,导致保险需求较低。
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作物保险产品的种类与农户参保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作物保险产品类型越多,参加保险的人数也就越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参加作物保险的土地面积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50%提高到2008年的80%与作物保险产品种类的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Giner,Spauld-ing,Tudor,andWinter,2009)。
随着作物保险业的9.范 静,孙立城.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的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5):586~59010.焦瑾璞,周诚君.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八大理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1~311.茅于轼.从农业的总量均衡看三农问题.市场周刊,2004(12):1~212.赵冬青,李子奈.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与现实选择.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3~813.齐逢昌.农村金融机构应抓准机遇拓展业务范围.银行家,2009(9):6914.黄文胜,陶建平.创新农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破解农村金融“边缘化”.生产力研究,2009(4):28~30(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长春,130117)责任编辑:张 宁—61— 王尔大等:农户多保障水平下的作物保险支付意愿分析*项目来源:本文是大连理工大学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计算机模拟模型在农作物保险业中的应用研究”(编号:1200-893318)和美国农业部国际合作项目“ChinaAgriculturalInsurance———An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ResearchwithTexasA&MUniversityortheUnitedStates”(编号:20080110)的部分研究成果不断发展,美国的作物保险政策已从过去单一的产量保险,扩大到今天的含有多个水平的收入保险。
农业保险论文农业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保护农民免受农业产量和收入损失的影响。
农业保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初作为一种私人商业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
农业保险的目标是提供农民的经济保障,帮助他们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其他风险因素下保护他们的农作物和经济利益。
保险公司会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场评估,对农作物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
农民可以购买这些保险产品,以换取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减轻他们遭受农业灾害的损失。
农业保险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保险商品种类、确定投保的农田范围和条件、确定投保的农作物品种和面积、确定保险费的定价和支付方式、确定赔偿标准和程序等。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通常会与农业保险公司合作,共同制定农业保险政策,并提供补贴以降低保费。
农业保险的优势在于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经济保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因素。
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农民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获得经济赔偿,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和维持生计。
此外,农业保险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农业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农业保险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了解和认知度较低,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和选购能力有限,导致保险市场的发展缓慢。
其次,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定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难以准确预测和估计农业风险,从而影响保险产品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农业保险的政策制定和监管体系相对滞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指导。
为了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购买能力。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加强农业保险的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总之,农业保险在保护农民免受农业损失和收入风险的同时,也对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广东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思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农业保险是指农业生产中,对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或者通过建立保险制度的形式来转移这些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农业保险已成为农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然而,在广东省内,农业保险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研究拟就广东省内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思考进行研究,旨在为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以广东省内农业保险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广东省政府部门调研以及广东省内相关保险机构调研,将就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思考进行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2.广东省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探究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思考。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通过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广东省内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东省内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对策思考。
此外,本研究还能够提升公众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预期结果如下:1.明确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提供广东省内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思考;3.为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四、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本研究的可行性在于:广东省内农业保险的相关信息较为丰富和完善,且有多种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可以支持研究;同时,本研究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使研究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精准。
此外,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研究数据的来源可能存在局限性,可能会部分降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农户视角下农业保险满意度研究——以潮州市为例作者:余浠望刘红梅温斐方梦烁李梦雅李泽兰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17期[摘要]农业保险是政府分散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具有损失补偿和经济给付职能,可以为稳定农业经营提供保证。
本项目以广东省较早实施农业保险政策城市之一的潮州市为例,对424户农户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情况和期望,研究农户对农业保险满意度,分析农业保险具体实施情况以及现行农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其次针对大户保障水平低,散户参保难、农业保险普及程度低,农户普遍存在认知误差、农业保险产品供需不适配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希望本研究的结论建议能为其他省份和地区未来农业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DOI]10.13939/ki.zgsc.2021.17.0461 引言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农业生产活动的高风险性使得农业产量波动大,进而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为有效分散农业风险,国家推行了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摊机制,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针对农业保险的相关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改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作用。
因此,解决现有农业保险实施问题和创新农业保险制度已显得刻不容缓。
农业保险能否取得长足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其能否为农户带来实际的经济补偿作用。
因此,从农户视角进行农业保险满意度的研究十分必要。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度是农业保险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农户对农业保险所提出的建议,是未来农业保险的转型方向。
从农户视角研究农户对现行农业保险的满意度,对推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农业保险现状的研究。
例如,肖江(2018)以西部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为研究主体,分析其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依据西部各省份收入结构确定差异化补贴比例等对策。
武淑慧等(2020)指出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存在农民保险意识薄弱、理赔额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宣传等建议。
二是对农业保险扶贫效果的研究。
例如,朱蕊、江生忠(2019)利用2010—2016 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主要因素构建FGT贫困指数,得出农业保险扶贫效果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结论,并据此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采取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提出农业保险补贴资金应集中于貧困地区。
易钟婷、唐浩、胡双(2019)以湖南省华容县为例,从农户视角对湖南省农业巨灾保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强资金管理、扩大保险品种等建议。
三是对农业保险满意度的研究。
例如,杨阳(2019)基于农户视角,对山东省农业保险群众满意度进行研究,发现农户对农业保险认可度、满意度在不断提高。
雷悦橙(2020)以陕西省铜川市为例,对农业保险扶贫满意度进行研究,得出保险金额和保费补贴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的结论。
综上,国内农业保险满意度的研究以中西部地区为主,鲜见沿海地区的研究,且农业保险满意度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以广东省潮州市为例,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总结当地农业保险实际扶贫效果的整体满意度水平,分析影响农户对农业保险满意度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农户农业保险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旨在为未来政府开展农险扶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使农业保险在扶贫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 数据分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20年5月至9月对潮州市3区(县)471份农户的问卷调查。
调查采取实地走访的问卷调查方式,在潮州市每个区(县)中随机抽取2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4个行政村,在每个村根据人口规模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农户作为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71份,收回有效问卷424份,样本有效率为90.02%。
3.1 农户基本情况3.1.1 潮州市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户以中老年男性劳动力为主本次调查的样本域内农户以男性居多,年龄主要是30~60岁的中青年和中老年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较少,与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人口持续外流的普遍情况相一致。
3.1.2 潮州市农户家庭性质大多是一般农户水平在所有受访农户的家庭性质中,绝大部分为一般农户,只有少部分为贫困农户。
对于受教育水平,潮州市农户最高学历为中学及以下的比例高达近九成。
由此可知,潮州市农户总体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这造成大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较为局限。
农户的基本情况见表1。
3.2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3.2.1 潮州市大部分的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较为浅显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大部分的农户对农险的了解程度为“了解一点”和“一点都不了解”。
说明潮州市农户对农险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这影响了农险的普及率,不利于政府进行财政拨款。
3.2.2 潮州市农户了解农业保险的途径较为局限潮州市多数样本农户通过政府宣传了解农业保险,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农业保险的农户有近半成,亲友宣传也是农户了解农业保险的主要途径之一。
可见潮州市农户了解农业保险的途径比较多样,但各个途径的宣传效果差别很大。
3.3 潮州市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期望深入研究了潮州市农业保险情况后发现,农户对于农业保险期望的分析可从农户近几年在农业经营中遇到过的农业灾害情况、农户期望农业保险弥补的方面、农户在农业保险中看重的方面三方面进行分析:3.3.1 潮州市农户近几年在农业经营中频频遇到农业灾害近年来,潮州市有六成左右的样本农户都遭遇过干旱、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这些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地区农业受灾范围广、损失严重,易造成农业成本大于收入,不利于农户的生产生活。
3.3.2 潮州市农户期望农业保险重点弥补物化成本方面尽管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从上图可知潮州市在农业保险弥补方面仍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地膜、购买、饲养等各种物化成本”方面潮州市农户更期望能够得到弥补。
这一数据表明农户对于农业保险在物化成本方面的满意度不高,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详见表2。
3.3.3 潮州市农户看重农业保险的“赔偿金额”“承保品种”等方面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是以家庭生产种植模式为主,依据农业的“弱质性”可知,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易造成投入高、收入低,这便不难理解潮州市农户大多数较为关注农业保险的“赔偿金额”“理赔手续和赔款到账时间”与“承保品种”方面的情况。
如果能满足农户的有效需求,便能促进农险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对农业保险的满意度。
3.4 潮州市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度针对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度,可分析潮州市农户投保现状。
潮州市各城镇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比例差距悬殊,且覆盖率不高。
总体上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意愿低,且较少表现出去了解农业保险的兴趣。
潮州市农户的投保现状不太乐观,仍有需改善。
见表3。
第一,潮州市各城镇农业保险普及率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采取自主投保。
虽然政府给予部分财政补贴和优惠,但各地的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仍不足,各地区普及率也不平衡,潮州市各城镇的投保情况可谓是我国农业保险状况的缩影。
潮州市各城镇都有农户购买过农业保险,但占比各不相同且悬殊。
饶平县购买过农业保险的调查农户占本城镇调查农户的75.25%,为各城镇中该比例最高的;其次是文祠,比例为20.45%,该比例迅速下降;其中购买比例最低为归湖,仅占2.00%。
由上可知,潮州市各城镇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情况极不平衡,且潮州市农户整體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也不高,仅为26.65%。
第二,潮州市农业保险品种单一,有效需求不足。
在潮州市参保的农户中,购买水稻保险的人数最多,其次购买的品种为龙眼、荔枝、玉米等。
另外,潮州市还有奶牛、生猪、能繁母猪等产业,但这些险种参保量却极低。
据一些当地农户反映,没有购买此类保险的原因是不满足保险公司的投保要求,诸如养殖规模范围小,无相关产业的营业执照等。
由上可得潮州市农户会因一些投保要求及保险产品本身原因而使其参保意愿下降,使参保率不高。
第三,潮州市农业保险弥补损失的成效不显著,但仍有一定积极作用。
农户对农险的满意度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农险的弥补损失情况影响,故将从保险弥补损失进行满意度评价。
在111位参保的农户中,接近66.67%的农户选择“20%以下”的弥补损失,22.52%的农户选择“20%~40%”的弥补损失。
且参保的农户大部分为散户,来自饶平地区居多,比例高达67.57%,但只有个别农户选择保险弥补60%以上的经济损失。
可知大部分参保农户认为农险能够弥补一定的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成效并不显著,故满意度评价较低。
个别乡镇诸如归湖,只有两户能够得到农业保险的弥补损失,数量稀少,理赔金额不到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农险的实施效果,从侧面反映了参保农户对农险的弥补损失作用不太满意。
详见表4。
3.5 农户主观感受的满意度农户对农险的保费缴纳、投保手续、理赔金额及效率、扶贫效果等的满意区间大致在“一般”到“比较满意”,“一般”的选项比例较高。
总体上满意度处中等水平,存在个例是两极分化现象。
见表5。
由表5数据可知,农险投保手续和理赔手续较为烦琐,使农户的损失没有及时得到经济补偿,降低了农险的满意度。
另外,农险的供求不平衡,险种较单一,覆盖范围狭窄。
保险公司应多调研且制定更多因地制宜的新险种,诸如:橄榄、牛羊等险种。
农业损失对农户产生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保险公司在理赔金额上没有起到很好的经济补偿作用。
这些都会影响农户的主观感受,满意度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此外,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户的保险意识尚为薄弱,政府也没有全力支持保险公司的推进,保险公司也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这些都使农险没有达到农户的期望,导致整体满意度不高。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潮州市农户存在大户保障水平低,散户参保难,参保率低,保险密度低的现象。
一方面,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且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在农业保险推广的过程中,信息传达不准确或不彻底,导致农户在农险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偏差。
4.2 建议一是政保应开拓农险专门信息渠道,缩减农险反馈流程,提高农险实施效率。
设置监督平台,要求政保双方公开部分信息。
二是满足不同农户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农业生产规模,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农户划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实行大户、散户、贫困户分级定制保险。
丰富农险品种,让农险特色化、丰富化,为农户损失发挥更强的经济补偿作用。
三是加强农险政策宣传,推进农险的普及程度。
参考文献:[1]肖江.大扶贫格局下西部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市场,2018(7):66-67.[2]武淑慧,李根忠,于翠萍.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乡村科技,2020(20):13-15.[3]朱蕊,江生忠.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分析[J].保险研究,2019(2):51-62.[4]易钟婷,唐浩,胡双.农户视角下湖南省农业巨灾保险实施效果调查——基于华容县的调查数据[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33(4):81-84.[5]杨阳. 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群众满意度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9.[6]雷悦橙.政策性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效果满意度研究——基于陕西省铜川市Y区贫困户的调查[J].中国农业会计,2020(8):80-83.[作者简介]余浠望,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就读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刘红梅,女,汉族,辽宁大连人,供职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研究方向:"三农"与社会保障;温斐,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就读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方梦烁,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就读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李梦雅,女,回族,河南商丘人,就读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李泽兰,女,汉族,广东普宁人,就读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