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是
- 格式:docx
- 大小:17.96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经历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我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与变迁都是反映了本时代的思想特征,如从商,周代的以“礼”,“刑”,为基础的军事思想,到汉代以集团军式的大作战和极度依靠指挥官指挥艺术的军事思想,再到宋元时代的冷热兵器的使用和官方进行官方教育的军事思想都各自代表了当时朝代的技术和思想发展水平。
首先,夏商西周时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萌芽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这三个奴隶制王朝,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的整个历史阶段。
我认为。
这是这个时代的落后的经济和科技逼迫了士兵们只能使用石,木等落后的冷兵器去进行密集的集团肉搏对战。
当然,当时的人口数量使得战争的规模无法和后世动辄数十万的大规模作战相比。
而且当时的人们的信仰,靠占卜,观天象来确定战争的时间地点也是当时的一大特征。
而从军队的管理思想“礼”,“刑”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的思想背景,“礼”正好是《周礼》的体现,当时人们靠“礼”来分等级,而刑正是始于商周时期,也被用来管理和惩罚士兵。
而当时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成了记载当时军事活动的工具。
也成就了一批军书《军志》,《军政》等。
再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形成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
就我所知,当时正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阶级矛盾的深化,连绵不断的战争都促使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的产生。
所以,我觉得,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最能代表军事思想的就是如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思想,也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基本形成。
接下来,就是充实提高的时期了。
我认为应该是从公元3世纪初至公元10世纪中叶,也就是秦--五代时期。
这段时期,主要经历了秦,汉,晋,隋,唐等几个大的王朝。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四个时期:
1、初步形成阶段——夏、商、西周
2、基本成熟阶段——春秋、战国
3、完善发展阶段——秦至隋唐五代
4、自成体系阶段——宋到明清
八、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1、产生阶段:1840—1860 民族独立求解放求生存的时期
2、形成阶段:1860---1894 中华民族处于极度的危机
3、发展时期:1894—1925
九、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军事思想、代表人物
一、产生阶段
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第一个里程碑
二、形成阶段(1860—1894)
主要的军事思想:洋务图强,塞防海防并
三、发展时期
军事思想:武装革命,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第三个里程碑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蔡锷
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
命问题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ⅴ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夏朝。
由于阶阶级矛盾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战争也就成了阶级斗争的最高斗争形式。
到了殷商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常备武装力量的出现军队数量的增多,兵器质量的提高,战争对从事和指导战争的成员的战术技术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军队的骨干力量--贵族的教育训练就成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了。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到了西周时代,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有了专门用于书写的文字和书写材料(简策、版牍),为兵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进入商周,由于战争的频繁,作为系统地论述古代兵法的着作--兵书也就在西周产生了。
在《左传》、《孙子》等兵书的引文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在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这些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ⅴ(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ⅴ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春秋时期。
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孙子兵法》是一部春秋末期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ⅴ(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ⅴ1.战争的起因ⅴ《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2战争的性质ⅴ《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即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恃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主震怒而出师作战的军队叫刚兵;违背天理贪图不义之财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衰民疲,兴师动众而出战的军队叫逆兵。
军事理论题库(一)一、填空题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于西汉时期。
2. 我国的国防教育日是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3. 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4.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台湾现在的主要党派是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台联党。
6. 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具体表现为能有效打击控制目标、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
7.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作战方式的运用发生如下变革导弹战多于枪炮战、远战多于近战、夜战多于近战、空袭战多于地面战。
8. 高技术战争形成的标志为1991年的海湾战争战争。
9.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写的。
10. 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
11. 《孙子兵法》全文共13篇。
12. 当前影响世界安全形势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恐怖主义、霸权主义。
13. 国防的基本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14. 六大高技术群包括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开发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
15. 高技术战争消耗大,具体表现为武器装备费用上升和战场物资消耗增多。
1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17. 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发动群众武装夺取政权。
二、判断题1. 北宋前期,为使文臣武将熟悉军事,编纂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
(√ )2.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间写的文章。
(× )3. 隐形技术就是看不见技术。
( × )4.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
( × )5. 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情。
( × )6. 军队建设的中心是解决正规化问题。
(× )7. 赢得战争胜利的最终因素为高技术装备,而不是人。
(× )8. 台湾地区就是指台湾本岛。
( × )9. 战略上要重视敌人,战术上要藐视敌人。
第七课: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个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重要标志:商代甲骨文、商周的金文,用于记载军事活动。
西周时期出现了《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
(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
其他影响较大的兵书还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著作。
(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秦—五代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
其中汉初出现的《黄石公三略》和后来的《李卫公问对》等,是传世的重要著作。
(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化(宋—清前期)据《中国兵书总目》统计,宋元明清(不含近代)兵书总共有1815种,占我国古代兵书总数的3/4 以上。
而且内容丰富,分门别类地概括了军事思想的各个方面,形成逻辑性较强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孙子》孙武《吴子》吴起《司马法》司马穰苴《尉缭子》尉缭《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佚名(1)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视对其研究与应用《孙子兵法》在战国时就广为流传。
韩非《五蠹篇》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汉时作为教科书;南北朝之后尊为“兵经”;宋朝元丰年间被朝廷定为“武经”之首。
孙中山高度赞扬《孙子兵法》:“旧中国历史来研究,二千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就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
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伯承等都十分重视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研究。
(2)《孙子兵法》在国外久负盛名公元735年,留唐学者吉备真备将此书带回日本,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皇家贵族的家宝、国宝。
他们推崇孙武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称《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1772年,法国神父阿米奥特将此书译为法文。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在哪个时期?什么专著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时期。
西周时期我国出现了军事专著《军政》、《军志》、《令典》,这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2.孙武是哪国人?在哪国建功立业?《孙子兵法》共多少篇,多少字,首篇叫什么?齐国人,在吴国建功立业。
孙子兵法十三篇,共6100字,首篇是计篇。
3.《武经七书》指的是哪七本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卫缭子》、《三略》、《司马法》《六韬》、《唐李问对》。
4.中国何时出现常备军?何时出现车战?何时将战车甲士改为徙兵,易车战为步战?中国夏王朝出现常备军,商朝后期出现车战,战国末期将战车甲士改徙兵,易车战为步战。
5. 中国古代第一次由政府组织整理兵书是何时何人?西汉王朝立国之初就令张良、韩信整理兵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整理兵书6. “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体现了孙子的什么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了孙子的“全胜”思想。
“致人而不致于人”体现了孙子争取主动的思想。
7.孙子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在《孙子兵法》哪一篇提出来的?《谋攻篇》8.继《孙子兵法》之后,战国时期主要兵书有哪些?秦汉时期主要兵书有哪些?唐代主要兵书有哪些?战国时期主要兵书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秦汉时期有《三略》;唐代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
9.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各指哪个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哪阶段的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满清灭亡以前的那部分军事思想。
10.在镇压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曾国藩、胡林翼采取什么战术对付太平军?采取先剪枝叶,后图根本的战术11.中国古代谁开注先秦兵书的先河?三国时期的曹操整理和注释《孙子兵法》开注先秦兵书的先河。
古代军事思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也就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椐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
目前尚存兵书仍然多达2308部,18567卷。
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
为了使大家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想介绍讲两个问题,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前21世纪—前8世纪)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但此时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非常之少。
军事思想的特点:(一)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是对内统治的工具;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探求如何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的反抗的问题。
(二)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在今天,为了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
而在那时则很简单,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相当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黥面,在脸上刺字)1000条、劓(割鼻)1000条、非(断足)500条、宫(去势)300条、大辟(杀头)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
如果是士兵立功受赏,也只是将他们变为平民,使其获得人身自由而已,想升官是不可能的。
另外“礼”主要是针对奴隶主的,以赏为主。
如果对其处罚,也只是剥夺其奴隶、土地数量。
可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遮人。
(三)迷信色彩重。
这时候的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
因为我们的祖先相信战争的起源和胜负都是由神决定的。
1、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创建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3、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意义的战争,同时出现了《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大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古代军事思想大发展的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等著作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基本成熟。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五个部分。
5、什么是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6、国防的基本类型?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
7、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结构的多维性 2 ﹑现代国防斗争形式的多样性 3 ﹑现代国防目标的多层次性8、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9、古代国防工程建设?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巨大的国防工程。
如城池,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
城池的攻守作战也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伸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时期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杰出地位,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血染的理论财富,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
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
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战争观
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
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⒈战争支柱——以仁为本。
《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
正不获意则权。
”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
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⒉战争准则——师出有名。
《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始于奴隶社会。
“攻”、“守”、“战术”、“统率”等军事概念就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此时,人们已开始探讨战争与物质力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序上认识到军队的多寡,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
“强胜弱”、“众胜寡”成为一般的作战原则。
它标志着这时出现的军事思想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
但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在军事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宗教迷信观念,加之战争规模较小,作战形式单纯,这时的军事思想还比较简单。
扩展资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兵书战册,大都出自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前后5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如《六韬》出自春秋早期;《孙子兵法》成书于约公元前496—453年的春秋吴国时期;《吴子兵法》的作者生活在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尉缭子》《司马法》《三略》等兵书战册,也都出自先秦时期。
北宋时期编撰的《武经七书》,除了唐朝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外,其他六部都出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的500年,奠定了中国2500年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
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是哲学基础、思想自由和实践支撑的高度重和,成就了这一时代的辉煌成就!孔子高度推崇的周朝始自于公元前104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朝代,采用分封制,初期的国君,彼此间大都是兄弟或叔侄。
姜子牙等少数例外,但也者是周武王的股肱之臣。
在此情况下,周朝高度重视礼乐,也就是长幼尊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它是无数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战争实践中得出来的宝贵经验,在军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愈发灿烂,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古代军事思想对我国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古代军事发展,对国家与民族统一团结如此重要的军事思想最初形成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军事思想又是怎样的呢?
在每个朝代不同的政治管理下,军事思想也大有不同,随着朝代的变迁,军事思想也随之发展,那么在悠久的古代军事发展历史中,军事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完善?军事思想是经过战争实践,在鲜血中积累出来的理论财富,军事战略思想的正确与否对战争不仅局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还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回望军事思想发展历史,能够得到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一、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
军事思想最初起源于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时期是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
在公元前21世纪,奴隶制的夏王朝建立,这一时期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在奴隶制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并不深刻,还处在懵懂的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已初步形成。
这一时期的战争主要是对外部土地掠夺、对内部反抗镇压,这些战争都以“违天命者”、“敬天保民”等为口号,兼用占卜,假借神明的名义发动战争实行掠夺与镇压,符合初步形成时期以天命观为核心的作战理念。
商朝军事思想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与延伸。
商朝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一时期的作战方式不同于夏朝的正面冲杀,逐渐开始以兵车作战为主。
商朝时期经常爆发战争,除了对内部的镇压,便是对外进行征服和掠夺,商王作为最高军事统帅有时还会亲自出征。
商朝以后,西周建立。
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鼎盛时期,周王朝积极开疆拓土,经常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讨伐,特别是在周昭王和周穆王统治时期,西周的领土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均有扩大,对于北方戎族则是以守为主。
西周时期,对内实行酷刑镇压,对外发动战争积极扩张,直到周厉王之后,王朝开始衰落。
奴隶制时期军事思想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以天命观为核心,战争主要是以“违天命者”、“敬天保民”等为口号对内部反抗进行镇压,对外部进行抵御与征服,且这一时期的作战形式也由正面冲杀逐渐发展为兵车作战。
随着夏商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西周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懵懂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强胜弱”、“众胜寡”的作战规则,但这一时期的战争,宗教迷信仍占据主导地位,以“天命观”为核心的作战理念占主导地位,且战争规模相对较小,奴隶制时期对于战争的认识还比较片面。
二、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是历朝历代政治家和军事家通过战争实践,在鲜血中得出的宝贵理论。
军事思想形成于奴隶制的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军事思想以“天命观”为核心,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
这一时期的作战手段也从夏朝最初的正面冲杀发展为后期的兵车作
战,且战争主要是对内对外两种形式,对内反抗进行镇压,对外进行抵御与征服。
虽然在军事思想形成阶段战争规模相对较小,但是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强胜弱”、“众胜寡”的作战规则,军事思想也随着朝代更替不断发展与完善,继军事思想初步形成以后,军事思想由此进入发展阶段。
夏商周之后,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初始的军事思想已不再适应当时的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由此进入了发展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发生改变,军队制度不断完善,士兵使用的兵器日渐精良,军事制度与作战方式也有所变化,作战方式继直面冲杀与兵车作战之后,春秋时期出现了骑兵,骑兵勇猛迅速,使作战更加灵活,骑兵的出现无疑是军事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大量的军事家与兵家著作涌现,其中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广为流传,它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诸如“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优秀的军事思想便源于《孙子兵法》。
春秋时期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战争纷乱,众多军事战略也随之诞生,军事斗争扩展到了政治斗争与外交斗争。
战国时期,战事频繁,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坚兵利甲,各国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步兵与骑兵逐渐取代兵车,成为了主要的兵种,其中士兵多来源于征兵,将帅由君主任命。
战国时期的武器革新,日渐精良,同时骑兵的数量逐渐增加,军队调遣用虎符作为信物,国军持右符,将领持左符,调动军队时需合符,将军才能奉命行事。
此外,战国时期由于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了加强防御,秦、赵、燕三国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修筑长城。
战国时期结束,秦完成统一,之后经历了汉、晋、隋、唐、宋、元等几大王朝更迭,在这悠久的历史中,以先秦军事思想为主体,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这一时期的战争种类变得多样,有建立封建王朝、统一疆域的战争,有农民起义、民族起义战争,还有诸多王权贵族争权夺利的战争。
随着战争种类不断增多,作战方式也日趋繁多,不但有独立的骑兵,还有舟师水军,且这一时期,战争所使用的兵器也在不断改进。
这一时期由创造学派向综合各家之长转化,对军事思想进行了整理,战略思想也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
在这个军事思想大发展的时期,许多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大量涌现,其中秦始皇修筑长城、重兵戍边等重要决策随后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没落,不断地有农民起义、民族起义战争,同时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
这一时期,火器的改进和外国先进兵器的引进,我国古代兵种又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的兵种,许多新的兵法也应运而生,如明代杰出军事家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广为人知,我国军事思想有了新的改进与完善。
三、军事思想的历史意义
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我国军事思想经历了形成、发展、丰富与提高四个阶段,历经众多朝代更迭,在漫长的历史中变得愈发成熟。
军事发展对一个国家兴衰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决定了国家的存亡,随着历史的推进,我国古代军事不断发展,军事思想也随之改变。
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作战方式、兵器使用不断变化,作战方式从直面冲杀到兵车作战到骑兵作战到舟师作战再到各种兵种齐备,使用兵器日渐精良到最后的火器,这些都是我国历经了无数次战争实践得出的经验,是鲜血中取得的理论财富,使我国军事思想不断完善与成熟。
结语: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经历了无数次王朝战争与农民起义后得出来的经验,用鲜血取得的宝贵财富,留下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瑰宝之一。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最初形成于奴隶制的夏商周朝代,以“天命轮”为核心的战争理念,对内部起义战争进行镇压,对外部进行抵御与侵略,战争规模虽然很小,但是为我国古代后期军事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继奴隶社会军事思想的形成,我国军事思想在此时期得到了发展。
秦代之后,我国军事思想发展进入了提高阶段,这一时期诸多军事理论、作战形式以及兵器等军事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与完善。
明清时
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农民起义、民族起义增多,还有外国入侵战争,这一时期军事思想进一步丰富,在经历无数次战争后不断升华。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断繁荣,军事家、政治家在众多战争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无数兵家著作应运而生。
以学习与批判的眼光回看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军事思想的发展对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着极大地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