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车4S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36.73 KB
- 文档页数:2
汽修厂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1. 序言为了保障汽修厂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减少职工因工作环境带来的职业病风险,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确保汽修厂职业病危害的及时监测与评价,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职业病危害,从而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汽修厂,包括所有工作场所及劳动者。
3. 职业病危害监测3.1 职业病危害监测的目的职业病危害监测的目的在于了解汽修厂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确定职业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危害,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2 监测内容及方法根据汽修厂的工作环境特点,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噪声、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方法可采用定点监测、定期监测以及突发事件监测等方式。
4. 职业病危害评价4.1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与评估汽修厂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确定其对职工健康的影响与危害程度,从而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2 评价内容及方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的类型、暴露程度、职业病的发生率以及职业病的危害程度等。
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以及专家评估等方式。
5. 职业病危害控制5.1 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原则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级管理、技术措施优先、个体防护与集体防护相结合等。
5.2 控制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整改方案。
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调整工作工艺、使用安全设备、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开展职业健康教育等。
6. 监督与管理6.1 监督与检查汽修厂应设立职业病防治责任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护计划、监督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工作的开展,并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估。
6.2 信息管理汽修厂应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职业病监测评价结果、控制措施及整改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宣传教育等相关情况。
7. 培训与教育为提高职工对职业病防护的认识和意识,汽修厂应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向职工普及相关知识,提供必要的防护技能培训。
XXX汽车商贸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维修车间有关人员对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四、公司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五、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六、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七、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八、检测结果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公司(单位盖章)
年月日
1。
0汽车4S店维修过程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影响汽车4S店维修过程中存在许多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影响:1.机械因素:汽车4S店维修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例如电动工具、压力机械等。
长期使用这些机械设备容易导致噪声、振动等机械因素的职业病。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长期暴露在强烈的振动环境下会引起手指刺痛、血循环障碍等症状。
2.化学因素:汽车4S店维修过程中常常需要接触各种化学物质,例如润滑剂、清洁剂、喷漆剂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会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起皮肤过敏、皮疹等症状。
一些有害化学物质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3.物理因素:汽车4S店维修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物理因素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例如高温、低温、辐射等。
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或冻伤等。
辐射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会对眼睛和皮肤产生严重危害。
4.劳动强度:汽车维修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弯腰、俯卧等姿势,以及频繁的重复动作。
长时间的不良姿势和重复动作容易引起肌肉骨骼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等。
5.粉尘:汽车4S店维修过程中常常会有金属或非金属粉尘产生,例如切削、磨削、焊接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
以上是汽车4S店维修过程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影响,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环境不同,对这些危害因素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汽车4S店维修工作人员来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定期接受健康体检都非常重要,以减轻职业病危害的影响。
某新建汽车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一)基本情况1.项目概况某集团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属新建项目,计划年产整车10万辆,于20XX年9月得到省发改委的核准,并已报国家发改委。
新建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产品为国内同类去轿车产品的平均先进水平;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及装备的柔性化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涵盖了冲压、焊接、涂装、树脂、总装五大工艺。
厂区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纲领为整车10万辆每年。
项目主要由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组成。
生产部门包括:冲焊联合厂房、涂装车间、总装联合厂房。
辅助部门包括:空压站、中央制冷站、加压水泵房、配电所、污水处理站、供油站、油化库、配车中心、办公楼等。
占地面积117.92hm2,总建筑面积203218m2.预计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公司工作人员总数2715人。
生产工人采用三班制。
技术人员231人,管理人员552人。
生产制度略。
2.选址与总体布局(1)选址项目拟建于甲市A区。
根据该市市政规划,该用地已规划为汽车产业工业用地。
项目总占地面积203218m2.(2)总平面布置整个厂区自南向北为行政办公区和生产区。
A行政办公区位于厂区最南部,沿厂区南侧主要城市干道设置主出入口。
面向主出入口布置办公楼,成为厂区管理中心。
B生产区位于厂区北部,由整车生产区、公用站房区、试车跑道区和成品停放区组成。
整车生产区位于生产区北部。
冲压、焊接车间形成联合厂房,南北向布置于厂区中部,其南部为涂装车间和制造管理中心。
制造管理中心布置了生产管理、产品管理、制造及工艺技术等部门和冲压、焊接涂装车间的员工更衣室及食堂。
C竖向布置场地现状较为平坦,厂区竖向设计采用了平坡式布置,厂内得了最小纵坡大于等于0.3百分比。
厂区雨排水有组织排放,由道路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后,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排出厂外。
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略。
3.生产工艺流程与主要生产设备(1)总生产工艺本项目整车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汽修厂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职业因素导致的疾病。
汽修厂作为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如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对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保障职工健康,提高工作环境质量,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监测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是指对汽修厂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检测,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
其目的在于评估工作环境中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和扩散范围,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意义在于:1. 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其身体健康;2. 减少职业病发生率,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3.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法律风险;4.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内容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和评价:对工作场所的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确定其浓度和暴露时间,判断其是否达到危害标准;2. 职工健康检查:对从事特定工种的职工进行定期体检,检查其是否存在职业病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职业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3. 工作场所环境监测: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包括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含量,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4. 危害评价和风险控制:根据监测结果,评价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措施;5. 监测记录和报告:对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定期编制监测报告,报送有关部门,以便监管和管理。
三、监测和评价的责任主体在汽修厂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工作中,涉及到的责任主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和管理汽修厂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落实法律法规,推动监测和评价工作的开展;2. 汽修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应充分认识到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性,落实各项措施和要求,保障职工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负责汽修厂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工作的具体执行,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4. 职工代表:作为职工的利益代表,应积极参与监测和评价工作,关注职业病防控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某新建汽车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一)基本情况1.项目概况某集团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属新建项目,计划年产整车10万辆,于2019年9月得到省发改委的核准,并已报国家发改委。
新建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产品为国内同类去轿车产品的平均先进水平;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及装备的柔性化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涵盖了冲压、焊接、涂装、树脂、总装五大工艺。
厂区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纲领为整车10万辆每年。
项目主要由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组成。
生产部门包括:冲焊联合厂房、涂装车间、总装联合厂房。
辅助部门包括:空压站、中央制冷站、加压水泵房、配电所、污水处理站、供油站、油化库、配车中心、办公楼等。
占地面积117.92hm2,总建筑面积203218m2.预计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公司工作人员总数2715人。
生产工人采用三班制。
技术人员231人,管理人员552人。
生产制度略。
2.选址与总体布局(1)选址项目拟建于甲市A区。
根据该市市政规划,该用地已规划为汽车产业工业用地。
项目总占地面积203218m2.(2)总平面布置整个厂区自南向北为行政办公区和生产区。
A行政办公区位于厂区最南部,沿厂区南侧主要城市干道设置主出入口。
面向主出入口布置办公楼,成为厂区管理中心。
B生产区位于厂区北部,由整车生产区、公用站房区、试车跑道区和成品停放区组成。
整车生产区位于生产区北部。
冲压、焊接车间形成联合厂房,南北向布置于厂区中部,其南部为涂装车间和制造管理中心。
制造管理中心布置了生产管理、产品管理、制造及工艺技术等部门和冲压、焊接涂装车间的员工更衣室及食堂。
C竖向布置场地现状较为平坦,厂区竖向设计采用了平坡式布置,厂内得了最小纵坡大于等于0.3百分比。
厂区雨排水有组织排放,由道路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后,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排出厂外。
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略。
3.生产工艺流程与主要生产设备(1)总生产工艺本项目整车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汽车4S店维修过程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规定:“汽车、摩托车修理与维护”行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较重”。
汽车维修行业涉及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电焊、喷漆等;其中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可导致劳动者发生电焊工尘肺、锰中毒、以及中毒性呼汽车4S店维修过程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吸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等多种职业病;喷漆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溶剂,其中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可引起白血病;另外还存在噪声、粉尘、汽油以及各类清洗剂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职业危害情况不容忽视。
为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强汽车维修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业卫生管理,强化职业病防治主体意识, 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包括:1.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 加强作业岗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配备通风除尘等职业病防护设施;3.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4.落实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评价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健康;5.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6.履行危害告知义务,包括合同告知、作业场所公告和职业危害警示标志、教育培训等;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8.对未成年工和女工等特殊群体的保护等。
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1、没有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
2、个人防护用品类型的选择不正确;佩戴不规范;管理不严格: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噪声耳塞。
3、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不健全。
某汽车部件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评估某一工作场所环境中职业病危害程度的过程。
在某汽车部件厂的职业病危害评价中,评价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对某汽车部件厂的工作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物质、噪音、震动等。
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危害因素的来源、浓度、作用方式等,评估其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
2. 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对某汽车部件厂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工人是否出现与工作环境有关的职业病症状,如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听力损伤等。
调查工人的职业病患病率、就诊率等数据,可以帮助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
3.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根据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标包括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或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接触人数和时间、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等。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量方法或定性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4. 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评价:对某汽车部件厂已经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评价。
评估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操作的合理性,如是否提供个人防护用具、是否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是否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等。
并且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或加强防护措施的建议。
5.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编制和提交:在完成职业病危害评价后,应编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报告中应包括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范围、方法、评价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内容,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
某汽车部件厂职业病危害评价需要对工作环境、工人健康状况和防护措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保护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某汽车部件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某汽车部件厂是一家专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为了对其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以下是对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1.1 化学因素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较多,包括溶剂、涂料、胶水、酸碱等,不正确使用这些物质会导致工人吸入有毒气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中毒。
1.2 物理因素该厂存在噪声、振动和电磁辐射等物理因素。
长期暴露在噪声和振动中会引发听觉和神经系统疾病。
电磁辐射会引发电离辐射病变,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1.3 生物因素该厂存在粉尘、微生物和其他有机物等生物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机物可能引发过敏性疾病。
1.4 人为因素该厂在一些工序中由于工人的不当操作或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导致职业病危害增加。
操作工人没有正确佩戴防护眼镜,可能导致眼睛受到所生产物料的刺激和激光损伤。
2.1 工人健康状况据调查,该厂部分工人出现了一些职业病症状,如咳嗽、胸闷、头晕、听力下降等。
这些症状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和受到物理因素损害有关。
一些工人由于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程度更严重。
2.2 工作环境状况该厂存在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物质的存在。
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和振动较大,对工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可能造成损害。
部分生产车间的粉尘浓度超标,在没有适当的通风设施和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化学物质的使用不规范也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2.3 管理状况该厂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管理措施不够完善。
一些工人缺乏职业病防护知识,对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缺乏认识。
管理方面,对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不够重视,没有确保工人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缺乏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评估,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3. 对策建议3.1 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加强生产车间的通风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某新建汽车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一)基本情况1.项目概况某集团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属新建项目,计划年产整车10万辆,于2007年9月得到省发改委的核准,并已报国家发改委。
新建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产品为国内同类去轿车产品的平均先进水平;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及装备的柔性化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涵盖了冲压、焊接、涂装、树脂、总装五大工艺。
厂区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纲领为整车10万辆每年。
项目主要由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组成。
生产部门包括:冲焊联合厂房、涂装车间、总装联合厂房。
辅助部门包括:空压站、中央制冷站、加压水泵房、配电所、污水处理站、供油站、油化库、配车中心、办公楼等。
占地面积117.92hm2,总建筑面积203218m2.预计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公司工作人员总数2715人。
生产工人采用三班制。
技术人员231人,管理人员552人。
生产制度略。
2.选址与总体布局(1)选址项目拟建于甲市A区。
根据该市市政规划,该用地已规划为汽车产业工业用地。
项目总占地面积203218m2.(2)总平面布置整个厂区自南向北为行政办公区和生产区。
A行政办公区位于厂区最南部,沿厂区南侧主要城市干道设置主出入口。
面向主出入口布置办公楼,成为厂区管理中心。
B生产区位于厂区北部,由整车生产区、公用站房区、试车跑道区和成品停放区组成。
整车生产区位于生产区北部。
冲压、焊接车间形成联合厂房,南北向布置于厂区中部,其南部为涂装车间和制造管理中心。
制造管理中心布置了生产管理、产品管理、制造及工艺技术等部门和冲压、焊接涂装车间的员工更衣室及食堂。
C竖向布置场地现状较为平坦,厂区竖向设计采用了平坡式布置,厂内得了最小纵坡大于等于0.3百分比。
厂区雨排水有组织排放,由道路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后,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排出厂外。
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略。
3.生产工艺流程与主要生产设备(1)总生产工艺本项目整车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编制等。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3.2 职业病危害 occupational hazard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3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3.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facility for control occupational hazard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
3.5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pre-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汽车维修企业职业病危害制度第一篇:汽车维修企业职业病危害制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职业危害防范制度一、管理目的1.为了提高职工的预防意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二、术语、定义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3.汽车修理厂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中的一氧化碳、锰烟尘、甲醇、丁醇等;有机溶剂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物理因素中的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和噪声等等。
4.汽车修理厂的危害岗位主要是:烘漆、喷漆、焊接、钣金等。
三、管理职责1.人力行政部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工资待遇如实告知员工。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患者入维修车间,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入车间;对在职业健康中发现的职业病患者,应当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人力行政部负责公司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及时、如实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并接受监督。
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对各施工维修车间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3.人力行政部需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并告知车间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操作规程,并享有职业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权力。
4.售后部配合人力行政部配合人力行政部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某汽车4S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朱婷;张金龙
【期刊名称】《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21)4
【摘要】采用类比调查法与定量分级相结合对某汽车4S店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
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及其化合物、丙酮、乙酸丁酯、甲醇、丁醇、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锰烟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线等。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合理有效,项
目投产后可望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总页数】2页(P270-271)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作者】朱婷;张金龙
【作者单位】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6.1
【相关文献】
1.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CT检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 [J], 肖华;钟妍;张雯雯
2.某汽车修配厂厂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预评价 [J], 王艳杰;吴炳芹
3.某汽车修配厂厂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预评价 [J], 王艳杰; 吴炳芹
4.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CT检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 [J], 肖华;钟妍;张雯雯
5.某汽车涂料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J], 王晓之;张建中;刘思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