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8.76 KB
- 文档页数:4
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注水开发油田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油田产能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到油田中,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井口方向流动,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下面将从油藏特征、注水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注水开发油田需要了解油藏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油藏中原油的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这会导致原油的产量逐渐减少。
由于原油的流动性较差,尤其是在油藏开采后期,需要一定的压力来推动油井中的原油流向井口。
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内的压力,使其超过原油的饱和蒸汽压,从而使原油重新启动流动。
其次,注水开发油田可以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
其中,最常见的注水方式是通过油井井口注入水。
注入的水可以通过井下设备,比如注水泵和管道系统,输送到油井底部,然后由井底注水阀进入地层。
在注水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原油和注入水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整出水和注水的比例来控制地层压力,以达到最佳的开采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注水方式,比如通过注水的监测孔、周期性注水等方式进行。
最后,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还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
首先是注水的压力和注入速度,过高或过低的注水压力和速度都可能导致油藏中的水与原油发生剪切运动不充分,甚至导致地层破裂或注水剂流失。
其次是注水水质的选择,注入水与油藏中的原油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一些副产物,例如胶体颗粒、盐类等,这些副产物可能对油井和地层造成堵塞,降低油田的产能。
此外,地层的渗透性、孔隙度、岩石的含油饱和度等也会影响注水开发的效果和产能。
综上所述,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到油田中,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流向井口,提高油井的产量。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油藏特征、注水方式和各种影响因素,以确保注水开发的效果和产能最大化。
这一方法在提高油田产能、延长油田寿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动态分析的具体内容:
1、对注采平衡和能量保持利用状况的分析;
2、对注水效果的评价分析;
3、对储量利用程度和油水分布状况的分析;
4、对含水上升率与产液量增长情况的分析;
5、对主要增产措施效果的分析
单井动态分析:
单井动态分析主要是分析工作制度是否合理,生产能力有无变化,油井地层压力、含水有无变化,分析认识射开各层产量、压力、含水、油气比、注水压力、注水量变化的特征,分析增产增注措施效果,分析抽油泵的工作状况,分析油井井筒举升条件的变化,井筒内脱气点的变化,阻力变化,压力消耗情况的变化,提出调整管理措施。
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周围油井和注水井研究分析以下问题:
1、分层注采平衡、分层压力、分层水线推进情况;
2、分析注水是否见效,产油量是上升、平稳还是下降;
3、分析油井各小层产量、压力、含水变化的情况及变化原因;
4、分析本井组与周围油井、注水井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提出对井组进行合理的动态配产配注,把调整措施落实到井,落实到层,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油藏动态分析:
1、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2、油藏开发阶段的划分及开发特点
3、开发效果分析评价----井网、开发方式、注水方式
4、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潜力分析---潜力类型或潜力区
6、调整措施---地面、地下
7、经济效益评价。
生产动态参数泛指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生产层位、日液、日油、含水、汽油比、动液面、压力、油套压、生产作业管柱、日注、累油、累水、注采比、流压、静压、注水压力、等等。
不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状况分析及下步开发措施注水开发是一种常用的油藏开发方法,通过向油藏注入水来维持油井的压力,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不同类型的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存在着不同的状况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不同类型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下步开发措施。
一、常规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常规油藏是指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岩石孔隙中有一定的连通性且流动主要以原油为主的油藏。
常规油藏的注水开发相对较为简单和成熟。
在常规油藏中,注水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采收率,延缓油井的老化速度,同时保持油井的较高产能。
目前常规油藏的注水开发已经广泛应用。
下步开发措施:1. 优化注水井布置:通过合理布置注水井,提高注入水的覆盖范围,提高注入水与原油的混合效果,提高采收率。
2. 注水井井间距优化:合理控制注水井间的距离,避免井间交叉干扰,提高注水效果。
3. 注水剂优化:选择适合油藏特征的注水剂,改善油井注水的效果。
二、致密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致密油藏是指孔隙度低、储层渗透率小的油藏。
由于其储层性质的特殊性,致密油藏的注水开发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注入水在油藏中的渗流速度较低,注水剂与岩石的接触面积较小,注水剂的流动性差等问题。
因此,致密油藏的注水开发相对较为困难。
下步开发措施:1. 酸化处理:通过注入酸性溶液或选择性酸浸剂,溶解致密油藏储层中的碳酸盐矿物质和粘土,提高油藏孔隙的连通性,改善注水效果。
2. 水平井技术:通过水平井技术增大油井的垂直排水半径,提高油井的产能,改善注水效果。
3. 增加注入压力:通过增加注入水的压力,提高注水剂在油藏中的渗流速度,改善注水效果。
三、页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页岩油藏是指储层以页岩为主的油藏,储层渗透率极低。
注水开发页岩油藏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挑战。
目前,页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较为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下步开发措施:1. 试验性注水:在页岩油藏中进行试验性注水,研究注水对于页岩储层渗透率和油井产能的影响。
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发布时间:2021-06-17T10:49:08.7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6期作者:张赫[导读] 对于边底水油藏,为充分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采用先期天然水驱生产,再边缘注水,后内部转注的方式。
张赫大庆市第六采油厂试验大队技术室摘要:对于边底水油藏,为充分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采用先期天然水驱生产,再边缘注水,后内部转注的方式。
受储层非均质性、油水井注采制度、油井措施的多重影响,转注效果存在极大不确定性,造成后期转注井标准不明确、转注效果不佳等问题,迫切需要找出开发影响因素,理清小层连通性及注采对应关系,分析关停井原因,研究改善注水对策,提出合理开发建议,从而实现长期稳产高产。
关键词: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引言水处理在我国石油储量的第二阶段广泛应用。
伴随着蓄水层性质不平等、内陆水流变化、污水、死产油区、优化地层开发的多层石油储量等问题的不断扩大,必须克服干扰的影响。
准确评估每个集水区的低效率,这对于确定集水区之间的关系和确定适当的补充程序是增加石油储量的关键。
1注水开发技术应用现状我国近年来步伐加快,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油料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处理的动态分析技术更加发挥作用,主要包括(1)总结经验公式图;(二)检验方法;(3)物理平衡分析方法;4)法案降级法;(5)数值模拟计算方法;(6)水检测分析。
这些方法在国内水利动态分析中很常见,在国外也经常用于水利动态分析,例如b .根据MHD法。
但是,如果在油井关闭前根据进料区域或进料限制增加压力,结果是不充分的。
9 .在化石燃料库开发研究开始时,几位研究者对有限二次油田的五点法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观察不同水分强度条件下压力的变化,找出压力变化规律,分析圆形油库的动态内容,为后来的压力恢复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们高度重视井与生产井的相关性研究,在分析实证公式时经常使用,比较的影响最小,通过建立压力图模型实现相邻井的动态分析。
油藏动态分析的步骤和内容
1、油藏地质概况;
2、开发形势;
3、重要工作及效果;
4、存在的问题;
5、下一步工作建议。
这是最基本的,最好再加上潜力分析。
油田or油藏的开发形势分析(不是生产形势分析)应该作为重点,其中包括了油水井利用状况、产量指标完成情况、新井措施等分析(这不是最最重要的。
),还有井网适应性(储量控制状况、动用状况)、水驱效果评价(注水利用率、水驱效率、波及范围等等等),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下步工作方向及具体工作安排、最后来个预测等等等,后者应该是最最最重要的。
开发形势分析应该是重点,至于井网的适应性并不是每个油藏每次都要分析的,搞油藏评价时倒是必须的。
油井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油田开发分析一般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分析方法。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井分析(油井、水井)、井排及排间(行列注水)分析、区块分析(不同构造部分的油藏或断块)及全油田分析。
不同类别的分析其目的、要求及所取资料是不尽相同的。
一、单井开采动态分析1、目的:为合理开发油田服务及更好的完成原油生产任务。
2、具体要求:(1)、收集每口井的全部地质和技术资料,建立油水井井史档案;(2)、建立健全单井生产动态资料,包括产量、压力、检测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建立油水产出、注水账目等进行单井动态分析;(3)、根据油水井目前生产情况,结合全油藏特征,对油井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分析不同工作制度下的产量变化,为配产配注提供依据;(4)、对未来油井生产动态进行预测;(5)、通过油井产状和试井资料,可以分析其周围井之间的连通情况,流层渗透率及渗流特征参数的计算;(6)根据生产特征判断油藏驱动类型,自然水驱及人工注水的必要性;(7)、为油田动态分析提供各项资料;3、油井分析所需资料油井产状分析是油田分析的基础(最小单元),也是做好油田开采工作的重要指标。
因为油井产状变化受到多项因素影响。
所以所涉及的资料也比较广泛。
下面列举油井分析所需各项资料:1)、基础井史资料(1)、井号(类型):(2)、开采层位及投产日期(曾经动用及目前动用);(3)、开采层位深度及海拔;(4)、完井方法记录:油套管规格、下入深度、射孔规格、曾射后封、卡层情况;(5)、必要的图幅:井位图、构造图、剖面图、连通图、井身结构图、单井开采曲线图;2)、开采层的性质及参数资料(1)、开采层岩石性质;(储油气岩石主要是砂岩和碳酸岩即都是沉积岩)、孔隙度(岩石孔隙的总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储油岩石具有流体通过的的能力)、饱和度(某流体体积占岩石空隙体积的百分数)(2)、开采层油层厚度(砂层、有效厚度);(3)、油层有效孔隙度;(4)、油层有效渗透率;(5)、油层原始油、水饱和度;3)、试油及原始压力资料(1)、开采层、油层原始压力;(2)、投产初期地层压力;(3)、初期试油成果:试油时间、方法、工作制度、参数产量、静压、油气比、原油性质、含砂等;(4)、压力恢复曲线及解释资料;(5)、投产后增产措施资料:压裂强度、压裂参数、压裂规模等,酸化液性质、配方、规模等。
浅析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摘要:注水开发是各油田常用的采油开发措施。
不同性质的油藏或区块,从油田地质特征出发,选择合理的注水方式,有利于发挥本油藏或区块的能力,提高油藏采收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介绍注水开发原理,注水方式,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提出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注水开发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采油技术。
然而,在实际的原油注水生产过程中,由于注入的液体与储层岩石、矿物和储层流体不匹配,往往会造成地层堵塞。
这将导致注水井吸水能力降低,注水压力升高。
水中的腐蚀性气体和微生物也会对设备和管道造成腐蚀,不仅会增加采油成本,还会加剧油藏的堵塞。
因此,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开发技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在结合油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高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水平。
1 注水开发技术的概况1.1 技术原理注水采油是指在证明依靠自然能源进行采油不经济或不能维持一定的采油率时,通过人工向储层注水来维持或补充储层能量来开采原油的一种方法。
注入的水将原油从储层中排出。
从而降低了石油开采难度,提高了油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
油田注水是油田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它不仅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开发速度,提高原油采收率,而且能保证油田高产稳产。
注水技术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现代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
1.2 技术分类根据注水时间,注水技术可分为三种类型:超前注水、同步注水和延迟注水。
先进注水是指在油井投产前注入注水井,含油饱和度不低于原始含油饱和度,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建立有效驱替体系的注采方法,提前注水可以使地层压力保持在较高水平。
同步注水是指在油田进入生产阶段后的短时间内注水,使地层压力保持在饱和地层压力以上,使油井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有利于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实现长期稳产。
滞后注水是指利用天然能源对油田进行初次开采。
当天然能源不足时,进行注水二次开发。
注水开发油藏调整潜力分析与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开采难度和成本也逐渐增加。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石油资源,注水开发油藏技术应运而生。
注水开发油藏是指通过向油藏注入水来提高油井生产效率的一种开发方式。
通过注入水可以增加油藏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运移,从而提高采油率。
随着注水开发油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
在实际的注水开发油藏过程中,需要对油藏进行调整以提高开采效率。
调整潜力分析是对注水开发油藏进行潜力评估的重要步骤,需要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水驱和油水层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油藏调整的潜力。
而调整潜力评价则是对调整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油藏的优化开发提供指导。
本文将对注水开发油藏调整潜力分析与评价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调整潜力分析的有效性,并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注水开发油藏调整潜力的分析与评价方法,进一步优化注水开发技术,提高油藏开发效率和产量。
通过研究不同的调整方法和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田开发管理决策,准确评估油藏调整潜力,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通过实地案例分析,探讨不同油藏类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调整潜力,为油田开发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还在于为油田开发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注水开发油藏调整潜力的研究与应用,促进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通过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促进油田产能的提升,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2. 正文2.1 注水开发油藏的概念注水开发油藏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开发方式,通常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延长油田生产周期。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地下岩石孔隙结构的不均匀性,部分油区可能存在油藏压力不足、含油层疏松等问题,导致原油开采困难或效率低下。
注水开发油藏的概念即是通过将高压水或其他液体注入井下油层,增加井底压力,促进原油的流动,提高采收率。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第一节油水井动态分析一、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注水,产液(油)、含水和压力等情况的变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岀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通过不断的注采调整,保证油、水井在产油、注水、含水和压力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从而合理地开发油藏。
单井分析将地下、井筒、地面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地下分析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循着先地面、再井筒、后地下的分析程序逐步深入地搞好分析;油、水井分析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分析,提出经过优选的措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产能,达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H的。
二、采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分析方法地下的原油通过釆油井采出地面,要通过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即油流在一定压力差的驱动下,经过油层岩石的孔隙,从油井井底周围的油层流向井底的油层渗流阶段和油流从井底通过井筒流向井口的举升阶段,而后再输送到集油站。
所以,油井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油层、井筒.地面三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单井动态分析亦应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热洗、清蜡制度及合理套压的选择等。
1、热洗、清蜡制度其总的要求是保证油流畅通,自喷井无蜡阻、抽油机井示功图和电泵井电流卡片无结蜡显示。
在此前提下,使清蜡热洗次数达到最少(即为热洗、清蜡周期合理)。
2、合理套压的控制合理总的来讲,也影响着泵效的大小。
套压高低直接影响着动液面的高低,的套圧应是:能使动液面满足于泵的抽汲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的套压值(或范圉)。
套压太高,迫使油套环形空间中的动液面下降,当动液面下降到深井泵吸入口时,气体窜入深井泵内,发生气侵现象,使泵效降低,油井减产,严重时发生气锁现象。
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当适当地放掉部分套管气,使套压降低,动液面上升,阻止气体窜入泵内。
对于一口抽油机井来讲,该不该放套管气,首先取决于套管气是否影响深井泵工作。
油藏的开发规律分析及注水探讨摘要: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会逐步呈现出现相关问题,本文主要是从油藏的开发规律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对应的调整方案来提升油田开发效果,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油藏;开发规律;采油指数1、注水开发动态分析技术1. 1应用示踪荆监浏技术示踪剂是指易溶、在极低浓度下仍可检出、能指示溶解它的液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存在、流动方向和渗透速度的物质。
示踪剂监测指加入与被示踪流体性态同步的物质,通过见剂时间、见剂量、水驱速度等情况分析,监测被示踪流体的运动状况,从而完成井间参数分析与解释。
应用示踪剂监测技术可评价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注入水流动方向,以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同时对监测结果应用综合解释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为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1. 2注水井分层动态分析分层注水是二次采油的普遍措施。
注水井问题已经成为各个油田关注的焦点问题。
通过对注水井分层动态的分析,可以得到分层注水指示曲线,这不但克服了多层合采时指示曲线斜率为负的不足,且还能根据分层指示曲线反演地层动态参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作出不同时期不同层位的吸水剖面图。
注水井的分层动态分析结果有助于采油工程师采取及时准确的措施,控制高渗透层的注水量,增加中、低渗透层的注水量,进行注水量分配调整。
1.3水淹图辅助分析法根据单元目前油井含水率,做出各小层水淹状况图,直观反映油层平面上各部位含水率的高低.由于大多数生产井是多层合采,其含水率反映的是主要出力层的含水,因此在做各小层的水淹图时,首先需要判断各小层的含水状况。
一是通过附近单采井的资料,二是通过动态监测资料,如对应水井的吸水剖面资料、饱和度测井资料、RFT测压资料等综合判断。
1.4不稳定注水技术不稳定注水技术主要指改变注水方式、注水周期以及注水量波动幅度的注水开发技术。
不稳定注水技术可以改善非均质油藏储量动用状况,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利用开发侧井、生产测井、试井分析、检查井取心资料分析等方法,可以半定量、定量描述油藏水驱动用状况及剩余汕分布的阶段动态变化,为不稳定注水工程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油水井动态分析(地质部分)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1、地质油藏基础知识(1)油田地质基本知识包括地质构造、储层特性、流体性质、油藏驱动类型、储量等基本概念和应用,具体可参考石油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教材。
(2)油田开发基本知识包括开发方式、注水方法、配产配注、试井、注水开发三大矛盾等基本概念和应用。
(3)油水井资料录取标准①油井的油压、套压、流压、静压、产量、气油比、含水、分层产量和分层压力录取标准;②水井的注水量、油压、套压、泵压、分层注水量、洗井录取标准;③油水井地层压力、生产测井、聚合物浓度监测、示踪剂检测、水质化验等资料录取方法和应用。
2、有关指标的计算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油气比、综合含水率、日注水量、注采比、采油速度、采出程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油(水)井资料全准率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意义。
3、配套图表绘制与应用常用的图表有:构造井位图、油水井连通图、单层平面图、开发现状图、油井生产数据表、注水井生产数据表、动态监测及分析化验数据表、水质分析化验数据表、单井开采曲线、井组注采曲线。
二、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方法1、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油水井动态分析的原则是立足于单井、着眼于注采井组,围绕注水开发存在的三大矛盾,明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开发对策。
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程序是先收集资料,并将其整理填入表格,绘制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原因,最后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2、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1)资料的收集和整理①静态资料所处油藏的地质特征、油井的生产层位和水井的注水层位②动态资料油井动态资料:产能资料,包括油井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和日产水量,这些资料可以直接反映油井的生产能力。
压力资料,现在一般用动液面和静液面表示,它们可以反映油层内的驱油能量。
水淹状况资料,指油井所产原油的含水率和分层的含水率,它可直接反映剩余油的分布及储量动用状况。
原油和水的物性资料,是指原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油田水的氯离子、总矿化度和水型。
石油开发中的油藏开发与注水管理油藏开发与注水管理是石油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井寿命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油藏开发和注水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挑战进行探讨。
一、油藏开发的概念和方法油藏开发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以实现石油的有效开采和生产。
它主要包括勘探、开发和生产三个阶段。
在勘探阶段,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油田的边界、油藏的扩散范围、储层的特征等,以评估油藏的开发潜力。
在开发阶段,针对油藏的特征和储层性质,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
常见的开发方法包括常压开采、增压开采、水平井开采等。
在实施开发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井位、井间距和生产方式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开采效果。
在生产阶段,通过对油井进行调整和管理,保持油井的稳定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此外,还需要对油井进行定期维修和检查,以确保油井的正常运行。
二、注水管理的概念和作用注水管理是指向油藏注入水或其他物质,以维持油藏压力和驱替油藏中的石油,从而提高采收率和延长油井的生产周期。
注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足够的压力,以推动石油流动至采油井,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通过注水还可以填充油藏中的空隙,维持油藏压力,防止油井水或气体的侵入,保持油井的产能。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主动注水和自然驱替注水。
主动注水是通过注入高压水或其他推动物质,以增加油藏压力,促进石油的流动。
自然驱替注水则是依靠油藏中的自然能量,如地下水压力等,推动石油流动。
三、油藏开发与注水管理的挑战在油藏开发和注水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油藏中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其分布和性质也十分复杂。
因此,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动态评估,以准确评估油藏的潜力和可采储量。
其次,注水管理需要合理选择注水井位、注水剂量和注水压力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考虑油藏渗透率、孔隙度等因素,以及岩石力学变形对注水效果的影响。
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油田工程事
业发展迅速。
从油井开发工程来看,相关技术方法的应用非常重要。
比如:注水
开发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便是在油井开发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值得
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为油井工程开发作业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因此,需充分了解注水开发油
藏动态分析方法,并合理、科学地加以应用,从而使得油井开发工作能够顺利、
有序地进行,希望以此为油井开发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工作质量
1、概述
近年来,我国油井工程发展迅速,在油井开发过程中,注水开发按技术的应
用分析关键。
而对于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技术来说,涵盖了诸多子技术,主要
包括:①图版分析经验公式法;②试井分析法;③物质平衡分析法;④递减规律
分析法;⑤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法;⑥数值模拟分析法。
上述6种注水开发油藏动
态分析技术方法较为常用。
从国外角度来看,在试井分析方法方面提出较多,比如:MHD法,然而在关井之前供给边界,或基于供给区域压力无故提升的情况下,上述方法便难以得到有效应用。
早些年,有学者将有限正方形油藏中的五点法注
水井网系统当作研究的对象,进一步对基于不同注水强度条件下压力的变化进行
观察,通过此环节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圆形油藏,此类方法使压力恢复理论的构
建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从国内来看,对注水井和生产井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多,在分析研究过程中会应用到图版分析经验公式法;与此同时,将注采比的影
响忽略不计,对已知邻井的研究,会通过压力图版模型的建立进行研究。
2、周期注水
周期注水顾名思义就是遵循固定周期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进行间歇性注水,这
一措施可以改善油田开发的效果,并且有效减少注水量,减少油层内的含水率。
在实际油田生产过程中,周期注水被广泛的应用于油田的开发过程,可以有效保
障油田开发的整体质量。
3、周期注水的适用条件
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油田实施周期注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需
要非均质油层。
周期注水能够提高非均质油层的波及系数;(2)需要亲水油层。
地层岩石亲水,滞留在低渗透层中的注入水可以将油从低渗透层中驱替出来;(3)需要较小的原油黏度。
当原油黏度较小时,毛管力才能依靠原油的粘滞力
将原油驱替出来。
(4)需要合理的常规注水时间。
实验表明,当常规注水5年
后开始进行周期注水,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4、注水诱导天然裂缝扩展机理
注水吞吐过程中高压注水引起地层应力发生变化,地应力增加导致天然裂缝
发生扩展。
随着注水时间延长,地层压力升高,促使天然裂缝继续扩展、延伸。
因此,注水诱导天然裂缝扩展与地层压力有关。
当地层压力达到裂缝开启压力时,天然裂缝被激活,裂缝扩展并向地层深处延伸。
确定天然裂缝开启压力,有助于
分析天然裂缝扩展过程。
系统试井可以识别天然裂缝开启,确定天然裂缝开启压力。
根据系统试井测试压力、流量资料绘制注水指示曲线,曲线斜率的倒数就是
注水井的吸水指数,可以反应储层的吸水能力。
以某致密油藏M和ND两个区块
为例,分析地层压力与吸水能力的关系。
M区块属于凝灰岩裂缝性致密油藏,具
有中孔低渗的特征,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两种形式,一部分闭合,一部分具有充
填物。
平均埋深2500m,油藏地层温度65.3℃,地层压力数为1.013,油层平均
有效厚度35m。
储层平均孔隙度17.71%,平均渗透率0.063×10-3μm2。
ND区块
油藏属于火山岩裂缝性致密油藏,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天然裂缝发育,油藏平均
埋深1500m,油藏地层温度40℃,地层压力数为0.97,油层平均有效厚度43m。
储层平均孔隙度9.2%,平均渗透率0.066×10-3μm2。
裂缝性致密油藏水平井注
水吞吐转变为不稳定水驱可行性,采用周期注水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渗吸和驱替
作用。
采用周期注水方式可充分动用剩余油、充分发挥渗吸和驱替作用;适度降
低注水单位周期内注入量,可有效防止裂缝无序扩展与水窜。
相比于采用注水吞
吐方式,其累计产量提高约18%,提产效果明显。
转变开发方式,可有效提高裂
缝性致密油藏水平井产量,对促进此类油藏的效益开发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5、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策略
5.1高含水井治理措施
N油田生产区目前有一部分井关停。
油井关井主要是高含水或水窜水淹关井、低产低效井关井、套管变形关井。
注水井关井主要是井底憋压注不进而停注、套
管变形等原因关井。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下列对策:对于油井主要是加强地质研究,落实剩余油储量,找窜堵水,控制含水上升,提高油井产量;对于注水井一
是提高注水水质,减小注入水杂质对储层的污染伤害;二是对系统综合治理“跑、冒、滴、漏”等工艺问题,确保“注好水、注够水”,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三是
注采层位不对应,目前N油田由于部分井组存在注采层位未对应射孔生产,致使
部分油层剩余油难以动用。
造成注采井组之间的注采不平衡,易导致注水窜流加快。
因此,对其进行补孔投产,提高注采井射孔层位的对应率,并通过配套的调剖、调驱、堵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变液流方向,才能更好的发挥增油降水效果。
5.2超前注水可以降低开发初期的含水率
致密储层的渗流过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油水黏度比、有效渗透率及原油极
限剪切应力等影响均会影响含水率。
储层越致密,有效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梯
度越大,含水率则会越高;超前注水通过提高储层压力保持水平,进一步减小油
藏开发后对储层有效孔隙度、有效渗透率的伤害,进而降低油藏开发含水率。
选
取超前注水开发与天然能量开发井组进行含水率特征对比,超前注水试验井组初
期含水16.0%~22.9%,较天然能量开发井组29.0%~30.1%的含水率低7%~13%,
同时月均含水上升率1.28,小于天然能量开发井组1.86的水平,一段程度上可
以缓解开发含水上升率。
通过分析水平井超前注水、分段注水试验井组受效情况,验证了平注平采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在X油田长7超低渗油藏的可行性,为注水开
发提高采收率坚定了信心。
(1)超低渗、薄层油藏通过水平井超前注水、分段
注水可以改善开发效果;(2)超前注水可维持较高的地层压力,提高油井产能,
延缓递减,降低开发初期的含水率;(3)注水过程中应考虑交错缝小排距注水、分段注水保证均匀驱替。
结语:我国油田多为陆相沉积的多层砂岩油藏,层间、层内和平面上渗透率
变化大。
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非均质性严重,各层吸水能力差异较大,注入水
往往沿高渗透带推进,使纵向上和平面上的水推进速度不均匀,造成水驱波及体
积小,注入水过早地向油井突进,油水分布犬牙交错,剩余油分布既零散又有相
对富集区域。
由于大量注入水的影响,地层情况变的异常复杂,只有准确掌握油
藏的变化特点,才能实现高效的注水增产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大明.关于海上油气田平台注水开发的油藏动态分析方法[J].当代化工
研究,2019(05):47-48.
[2]刘远航.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方法[J].石化技术,2018,25(11):72.
[3]章倩倩,张锴,李鹏程,张卫平,张娜.特低渗油藏不同注水时机开发效果的
影响[J].辽宁化工,2019,48(12):1252-1255.
[4]唐慧敏,王琴,张骞,张连枝,汪金明.海上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J].辽宁化工,2019,48(12):1246-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