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9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腱鞘炎合征临床路径一、手足外科腱鞘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腱鞘炎(ICD-10︰?)需行腱鞘切开、屈指肌腱松解术(ICD-9:727.403?)(二)入院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澍寰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岩主译)1.病史: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或1-5岁的学龄前儿童,表现拇指或其它手指呈半屈曲状,指指间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伸指时出现弹响感。
2.诊断要点:(1)拇指或其它手指出现伸屈手指时出现指间关节疼痛。
(2)手指伸指活动时有弹响或出现嵌顿,关节不能完全伸直。
3.查体:拇指或其它手指掌指关节可触及豆粒样大小结节,局部压痛,屈指活动时有弹响,出现嵌顿时手指不能伸直或伸直后不能屈曲。
4.辅助检查:腕部正侧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手部拍片检查未见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顾玉东等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岩主译)1.腱鞘炎的治疗方法有:(1)局封及物理治疗等(2)手术治疗:腱鞘切开减压、屈指肌腱探查松解术2.腱鞘切开屈指肌腱探查松解术适应症:(1)手指伸屈活动时疼痛,影响工作生活者。
(2)手指伸屈活动时出现弹响,影响手指活动者。
(3)屈指肌腱出现嵌顿,手指不能伸屈活动。
(4)局部注射保守治疗1月无效、患者坚决要求手术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67.401?腱鞘炎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3)凝血常规;(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6)患处X线检查。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病因】(一)发病原因桡骨茎突部有一窄而浅的骨沟,底面凹凸不平,沟面覆以腕背横韧带,形成一个骨纤维性鞘管,构成腕背第一腱鞘间隔。
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通过此鞘管后,折成一定的角度,分别止于第一掌骨和拇指近节指骨(图2),肌腱滑动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当拇指和腕部活动时,此折角加大,从而更增加了肌腱与鞘管壁的摩擦,久之可发生腱鞘炎,致使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增粗,逐渐产生狭窄症状。
尤其是拇长展肌腱,参与拇指的对掌运动,活动较多,对发病的作用较大。
因为女性的肌腱折角大,所以发病率较男性高。
另外,有时鞘管内有迷走的肌腱存在(多为伸肌腱),这种解剖变异亦可产生狭窄性腱鞘炎的症状。
【症状】1.一般症状本病常见于家务劳动及手工操作者,中老年妇女多见,女与男比例约为6∶1。
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部局限性疼痛、隆起;伸拇受限,拇指做大幅度伸屈活动时产生疼痛,可放射至手、肘、肩等处。
2.局部症状检查时桡骨茎突处有轻度肿胀,局部压痛明显。
有时可在局部触及一硬结,或在拇指外展时有摩擦感和摩擦音,少数可有弹响。
芬氏(Finkelstein)征阳性,即拇指内收屈曲,其他四指握拇指于掌心,此时将腕关节向尺侧偏倾,桡骨茎突处产生剧烈疼痛即属阳性,为本病的特有体征(图3)。
【饮食保健】a【护理】无相关资料。
【治疗】(一)治疗1.非手术疗法一般非手术疗法有效,如减少手腕活动、腕托保护、外涂红花油等活血消肿药物和帖敷膏药。
方法:口服非甾体消炎药(NSAID)和行物理治疗等。
必要时可做局部封闭治疗,用1%利多卡因5ml加醋酸曲安奈德12.5mg,在局部严密皮肤消毒下注射于腱鞘内,每周1次,可连续注射3~4次。
2.手术疗法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行狭窄腱鞘切开术。
术中注意探查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是否包裹在同一腱鞘内。
若是分别在两个腱鞘中,则必须把两个腱鞘都切开。
如有迷走肌腱,必须切除。
将肌腱提起,检查腱鞘底部有无异常,如有骨刺则需切除。
梯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治疗进展陶红成"2,黄英如彳,金贵根"(1.重庆医科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重庆400016;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3.重庆医科大学,重庆400016;4.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402160)[中图分类号]R274.986.1[文献标识码]A橈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多以橈骨茎突处隆起、疼痛,可向前臂及拇指放射痛,活动腕及拇指时疼痛加重,不能提重物为主要表现。
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橈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都有各自的认识及治疗方案,大致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但不去除易感病因,则易迁延复发。
手术治疗主要以松解粘连和局部减压为主,但部分手术会有一定的并发症,不论手术还是保守各有利弊。
现将近年来橈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研究综述如下。
[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4-0709-041西医治疗1.1保守治疗非窗体抗炎药。
非笛体类抗炎药能够改善或者缓解疼痛,同时具备各种用药途径制剂,包括口服制剂、静脉注射或者肌注制剂和外用制剂等,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是慢性骨骼肌肉疼痛使用非當体类抗炎药最为常见的两种途径⑴,但有学者报道非笛体类抗炎药疗效不及成功率为61%~83%的类固醇注射治疗⑵,而非笛体抗炎药能否彻底治愈橈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8):891-892.[10]刘嘉君.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证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75-76.[11]耿亚琪,李洪秋,韩雪松,等.推拿配合刮疥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30例临床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7& [12]舒维萍.小儿推拿联合核消散治疗小儿鼾症1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1):29-30.[13]姚笑.张素芳推拿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1):53-55.[14]马红青,李建仲.顽颍部按揉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应用体会[J].山西中医,2018,34(6):34,39.[15]王赛娜,盛锋,徐枫,等.推拿联合药物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7,49(10):56-5&[16]王赛娜,盛锋,徐枫,等.推拿手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1155-1157.[17]王赛娜,盛锋,徐枫,等.推拿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长期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8,37(12):1184-1187.[18]汪新芳.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鼾眠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19]薛彦艳.穴位敷贴结合鼻窦康皮肤粘膜抑菌洗液B型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虚证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C].2017:268.[20]金俊芳.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21]韩梅,关宁宁.口服消腺散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90.[22]佟形.中医内服外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5):68-72.[23]陈晓伟.中药制剂超声雾化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分析[J].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18,7(3):146-147.[24]王玲莉.通窍雾化剂干预小儿腺样体肥大症及影响IFN-7因子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25]朱镇华,江永忠.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7):52-53.[26]陈雯.鼻腺方滴鼻治疗儿童轻中度腺样体肥大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3):201-203.[27]项秀英,邱宝珊,王士贞.王士贞治疗小儿鼾眠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9,51(3):312-314. [28]佟雅媾,孙瑶,常远,等.孙书臣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证思路[J].北京中医药,2015,34(11):872-874.[29]董彦春,谯凤英.自拟消腺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45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5):73-75.[30]于琦,孔春妍,王明月,等.近5年来中医诊治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0):93-94.[收稿日期]2020-08-31局部注射治疗。
常见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疾病概述、临床表现、检查、特殊查体、辅助检查、鉴别诊断、预后、治疗及激素注射操作流程桡骨茎突部是最常见的腱鞘炎发病部位,下面将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诊治予以系统整理,并附激素注射操作流程。
概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指腕关节处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肿胀或狭窄。
炎症导致腱鞘(肌腱滑膜)增厚,从而限制肌腱在腱鞘内滑动。
此病女性多见,常常由于反复活动拇指引起。
另外,此病也往往出现在产后节段,可能由于激素水平改变以及母亲在举起婴儿时腕关节反复尺偏导致。
临床表现桡骨茎突处肿胀、拇指活动时或者握拳时诱发疼痛、出现扳机现象,即患者活动拇指时出现锁定或者卡顿、部分患者也能注意到肌腱活动时的捻发音。
检查桡骨远端背侧第一伸肌腱间隔处肿胀、压痛;屈伸拇指时该处可触及捻发音。
特殊查体1、 Eichhoff test:拇指握拳,手腕偏离尺侧,试验结果为阳性,导致桡骨茎突疼痛。
2、Finkelstein’s test检查者握住患者的拇指,手腕呈尺侧偏移,试验结果为阳性,引起桡骨茎突疼痛。
3、Brunelli’s test保持手腕的桡侧偏移,用力外展拇指,肌腱相对腱鞘滑动,引起疼痛辅助检查尽管此病大多可由临床病史和查体结合诊断,仍然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拍摄腕关节前后位及侧位 X 线,以排除任何可能的骨质异常,如创伤引起的桡骨茎突畸形、肌腱炎的钙化等。
鉴别诊断①拇指腕掌关节炎(关节处肿胀,关节挤压诱发疼痛);②腕关节背侧囊肿(体表可扪及肿块);③桡侧腕屈肌肌腱炎(该肌腱处疼痛,肿胀);④舟状骨骨折(解剖位置鼻烟壶区压痛);⑤交叉综合征(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与桡侧伸腕长、短肌腱交叉处发生肌腱炎);⑥腕关节炎(活动时腕关节疼痛,X 线可鉴别)。
预后出现慢性疼痛,肌力下降,拇指活动丢失等。
肌腱断裂可能发生,较少见。
治疗1、2 周的非甾体消炎药物,注意胃粘膜保护2、前臂拇指人字支具固定(限制腕关节和拇指活动)3、以上治疗无效,可以在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注意勿把激素注入肌腱内,切勿注入桡动脉浅支,否则容易出现桡侧三个手指血管痉挛或者栓塞导致指端坏死可能,注射次数尽量不要超过三次(后附操作流程)。
综合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
谢冰;李昆霖;林港强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15)004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运用综合手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法治疗.两组分别隔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综合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满意,有临床推广价值.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谢冰;李昆霖;林港强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
【相关文献】
1.综合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 [J], 谢冰;李昆霖;林港强;
2.《黄帝内经》关刺结合手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临床观察 [J], 蔡焕昭;苏维维;颜智权;老锦雄
3.查氏理筋推拿配合拉伸手法治疗臀中肌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J], 彭敏坚;谢建周;麦方永;栗漩;刘桂平;张志鸿
4.中药熏蒸结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J], 王郭梅
5.督灸联合手法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魏婷;张振丽;张洪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路径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ICD10:M65.435)行腱鞘切开术(ICD9CM-3:83.012)(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腕及拇指活动时疼痛,受限;2.体格检查:桡骨茎突处疼痛和压痛,有时可触及增厚的鞘管。
拇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时局部疼痛明显,伸拇及腕尺偏时疼痛加重;Finkelstein征阳性:即拇指置于掌心、握拳、腕关节尺偏时桡骨茎突出现疼痛。
3.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行X片或彩超检查,明确有无骨异常或滑膜炎;(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出版社)1.全身状况允许手术;2.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65.435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疾病编码;2.除外弥漫性肿胀,考虑肌腱滑膜炎、交叉综合征、或肌腱断裂的情况;3.除外对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4.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离子、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手部X线检查,必要时彩超检查;4.其他根据患者情况需要而定: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5.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路径全套一、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拇指狭窄性腱鞘炎(ICD-IO:M65.993)/扳机指(ICD-IO:M65.301)o行手部腱鞘松解术(ICD-9-CM3:82.19004)(二)诊断依据。
根据《小儿外科学(第4版》金先庆,李仲智著施诚仁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8月。
典型的狭窄性腱鞘炎外观:拇指的指间关节固定在屈曲位,伸直受限,拇指掌指关节近端掌侧可及增粗的肌腱,拇指屈伸活动时有时弹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小儿外科学(第4版》金先庆,李仲智著施诚仁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8月。
行手部腱鞘松解术(ICD-9-CM3:82.19004)(四)标准住院日为3-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Io:M65.993狭窄性腱鞘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复发者除外。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心电图、胸片(正位)。
2.根据病情选择的项目:(1)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异常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原则上不建议应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静脉麻醉联合臂丛阻滞麻醉;2.手术方式:手部拇指腱鞘切开松解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
1.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一般无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原则上不建议应用抗生素。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伤口敷料干洁,拇指屈伸锻炼满意。
桡⾻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Quervain病)桡⾻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病)
腕背第⼀个筋膜室位于桡⾻茎突,为⼀纤维⾻通道,其中容纳外展拇长肌腱及伸拇短肌腱,此
部位的腱鞘炎即为桡⾻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这⼀疾病由Fritz de Quervain于1895年⾸先报道,因此⼜名de Quervain病。
病因及好发⼈群:
反复外展拇指的同时尺偏腕关节是造成此疾病的病因。
外展拇长肌腱及伸拇短肌腱出鞘管后,
呈折⾓分别⽌于第⼀掌⾻基底及拇指近节指⾻基底,腕关节尺偏、伸直时,此折⾓明显增⼤,
增加了肌腱与鞘管之间的摩擦,长期反复的慢性刺激,导致鞘管⽔肿狭窄,诱发炎症。
该病发病率较⾼,50-70岁为好发年龄,孕期、产后哺乳期妇⼥也为好发⼈群。
⼥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6倍。
检查结果包括肌腱变性。
肌腱变性的诊断的特征在于增厚形式的异常形态(可通过与第2⾄MRI检查结果
第6区中肌腱的相对⼤⼩⽐较确定),或以T1加权图像上信号强度增加为特征的异常信号强度在流体敏感序列上提亮到简单流体的⽔平。
也可能遇到叠加在肌腱上的肌腱撕裂。
存在定位于肌
腱鞘或隔室的流体,以及周围软组织⽔肿伴随相邻脂肪的损失,桡⾻茎突的平⾯和邻近的⾻髓
⽔肿也有助于建⽴这种诊断。
de Quervain病。
T2加权脂肪抑制冠状MR图像(A)显⽰具有滑膜不规则性的第⼀伸肌隔室(箭头)扩张的液体。
从近端(B)到远端(C)的顺序T2 *加权轴向MR图像显⽰具有纵向分裂(箭头)的肌腱的异常形态,具有流体的隔室的膨胀(箭头)和相邻的桡⾻茎突的侵蚀(弯曲的)
箭头)。
干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概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我们科临床上常遇到的疾病,发病率很高。
这种狭窄性腱鞘炎常发生于桡骨茎突、屈指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处,所以根据病位不同有不同的命名。
下面我将从定义、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六个方面讲解。
一、定义首先了解下该病的定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它是由于拇指或腕部活动频繁使拇短伸肌肌腱和拇长展肌肌腱在桡骨茎突腱鞘内长期相互反复摩擦,导致该处肌腱与腱鞘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局部出现渗出、水肿和纤维化,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变粗,造成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受阻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二.局部解剖定义中提到两条肌肉分别是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
我们看一下解剖。
拇长展肌位于前臂背面中部,在肘肌和旋后肌止点下方(止于肱骨上三分之一前面)起自尺骨和桡骨中部的背面及二者之间的骨间膜,肌纤维向下外方移行于长腱,在前臂下外侧与桡侧腕短伸肌和桡侧腕长伸肌肌腱斜行交叉,经上述两肌腱的浅面下行,经伸肌支持带深面至手,止于第一掌骨底外侧,收缩使拇指外展,前臂旋后。
拇短伸肌紧贴拇长展肌的外侧,为较小的梭形肌,在拇长展肌起点的下方起自桡骨背面及其附近的骨间膜,肌纤维斜向下外方移行于长腱,紧贴拇长展肌的外侧下行,其行程与拇长展肌肌腱相同,两者共用一个伸肌腱鞘止于拇指第一指骨底的背侧,此肌收缩,伸拇指第一节指骨,并使拇指外展。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与桡骨茎突处的解剖结构和腱鞘内容物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了解局部的解剖对于该病的认识以及后期治疗有很大帮助。
首先顾名思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病的部位是在桡骨茎突处,看下桡骨茎突处的解剖。
桡骨远端向前延伸出的锥状突起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掌侧下端外侧面向外前侧突出的有个纵行骨嵴,是桡骨茎突部纵行结构上最突起的骨性结构。
在桡骨茎突掌侧骨嵴从远端到桡骨茎突尖的走行弧线中存在一最高点,此点为桡骨茎突最高点,亦为中医临床上“高骨”体表最高点。
此骨性标志体表清晰可见易触及,故其可作为良好的临床定位标志,这里在后面的针刀治疗中我们会提到。
二、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妈妈手)狭窄性腱鞘炎在指、趾、腕、踝等部均可发生,但以桡骨茎突部即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的共同腱鞘,及第一掌骨头部的拇长屈肌腱鞘为最多见。
由于腱鞘因损伤而发生纤维变化,引起鞘管狭窄,肌腱在鞘管内活动受限制,因此称为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狭窄性腱鞘炎。
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因肢体的水肿使原本就狭窄的腱鞘空间,变得更小,再加上产后长时间抱小孩,便会使症状更为剧烈。
如时间过久,则会进一步造成腱鞘肥厚的现象,此时在腕部拇指侧近端可摸到一突出肿块,不知情的病人,会以为是肿瘤而担心不已。
其实不过是肥厚的肌腱罢了。
此病也并不是妈妈的专利,任何人只要过度使用手腕,接会产生此症状,特别好发于中年女性。
【解剖生理】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起于前臂骨间膜和桡骨干,通过桡骨茎突旁的浅沟,拇短伸肌止于拇指近节指骨茎低部,拇长展肌止于第一掌骨基底部。
桡骨下端茎突部的腱沟内不平滑,沟的浅面有腕背侧韧带覆盖,形成骨性纤维管。
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同一个腱鞘,长约7到8厘米。
腱鞘分内外两层,内层与肌腱紧密粘附,外层通过滑液腔与内层分开,在两端内外两层相互移行,构成封闭的腔隙,内外两层之间有滑液,以防止或减少肌腱活动时的摩擦。
腱鞘有保护肌腱,免受骨骼和其它组织的摩擦及压迫。
肌腱出骨性纤维管以后,有一百零五度的角度折向止点(此角度女性较大)。
在作拇指内收握拳尺偏时,此角度更为加大。
【病因病理】腕部在桡骨下端茎突处有一个腱鞘,鞘内有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两根肌腱一起通过而进入拇指背侧。
由于腱沟浅而窄,底面突出不平,沟面覆盖腕背韧带,因此,两腱均被约束于仅在正常时尚能容纳的一狭窄且较坚硬的鞘内。
大拇指的伸肌及外展肌经过手腕时也常因使力不当而发炎,因与妈妈长时间抱小孩有关,故又称妈妈手。
人们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任何需要持续外展拇指的操作,如抱小孩、拧洗衣服、包装等经常的持久的操作,使肌腱在狭窄的腱鞘内不断地运动摩擦,可以引起腱鞘的损伤性炎症。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ICD10:M65.435)行腱鞘切开术(ICD9CM-3:83.0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腕及拇指活动时疼痛,受限;
2.体格检查:桡骨茎突处疼痛和压痛,有时可触及增厚的鞘管。
拇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时局部疼痛明显,伸拇及腕尺偏时疼痛加重;Finkelstein征阳性:即拇指置于掌心、握拳、腕关节尺偏时桡骨茎突出现疼痛。
3.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行X片或彩超检查,明确有无骨异常或滑膜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1.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2.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65.435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疾病编码;
2.除外弥漫性肿胀,考虑肌腱滑膜炎、交叉综合征、或肌腱断裂的情况;
3.除外对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4.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离子、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手部X线检查,必要时彩超检查;
4.其他根据患者情况需要而定: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
5.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4 天。
1.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臂丛麻醉或全麻;
2. 手术方式:腱鞘切开术;
3. 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根据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5-6 天。
1.必要时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离子;
2.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其他对症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消肿、止痛等。
3.医生指导下手部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根据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
2.切口无异常;
3.无与本病相关的其他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尽管严格掌握入选标准,但仍有一些患者因手术带来的一些并发症而延期治疗,如局部神经血管损伤、血肿、感染、严重肿胀影响功能锻炼等情况;
2.合并症:如患者自身有及较多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后这些疾病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或需延期治疗。
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路径表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ICD-10:M65.43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