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303T)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重视以化学的视角制备材料、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培养出能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工业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与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及表达能力;

2.系统学习化学、资源循环科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接受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法与技能的系统训练;

3.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检测技术;

4.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

5.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绿色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

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分

课程共136.1学分;必修课103.1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75.7%;选修课33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4.3%。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3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0.2%。

教学进程(附表1~5)

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数开课

学期

开课

学院

总计讲授实验

通识必修课

BK106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s of Law

2 32 32 1 马列BK106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2.5 40 40 1 马列BK1060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mpendium of China’s Recent and

Modern History

2 32 32 2 马列BK106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5 40 40 3 马列BK109001-4

大学英语B1-B4

College English B1-B4

10 160 160 1-4 外语BK102001

计算机文化基础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ulture

1.5 24 24 1 信息BK102002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

Experiments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ulture

0.5 16 16 1 信息BK108001-2

普通体育课1-2

General P.E.1-2

2 64 64 1-2 体艺

小计23 408 392 16

通识选修课

模块名称

学分

要求

选修要求

建议修

读学期

开课

学院计算机模块课程 4

每名学生至少获得

计算机模块课程4

学分

2-7 信息体育模块课程 2

每名学生至少获得

体育模块课程2学

2-7 体艺素质教育模块课程 6

每名学生至少获得

素质教育模块课程

6学分

2-7 各学院小计12

合计35

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数开课

学期

开课

学院

总计讲授实验

学科基础课BK103001-2

高等数学A1-A2

Advanced Mathematics A1-A2

10 160 160 1-2 信息BK103005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2 32 32

3 信息BK103006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3 48 48 3 信息BK104003

大学物理学B1

College Physics B1

5 80 80 2 信息BK104008

大学物理学实验B1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B1

0.8 26 26 3 信息BK001001-2

无机化学1-2

Inorganic Chemistry 1-2

6.5 104 104 1-2 化学BK001003-4

无机化学实验1-2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1-2

3.4 108 108 1-2 化学BK055001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3 48 48 3 化学BK055002

分析化学实验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1.7 54 54 3 化学BK001005-6

有机化学1-2

Organic Chemistry 1-2

6.5 104 104 3-4 化学BK001007-8

有机化学实验1-2(双语)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1-2

(Bilingual)

3.4 108 108 3-4 化学BK001011-2

物理化学1-2

Physical Chemistry1-2

6.5 104 104 4-5 化学BK001013-4

物理化学实验1-2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1-2

2.8 90 90 4-5 化学BK097009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3.5 56 56 4 化学BK097010

仪器分析实验

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s

1.4 45 45 4 化学

小计59.5 1167 736 431

专业核心课BK097005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The Generality of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 48 48 2 化学BK097001

环境科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3 48 48 1 化学BK001022

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4 64 64

5 化学BK001023

化工原理实验

Experi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1 3

2 32 5 化学BK09701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for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32 32 4 化学BK097012

绿色化学

Green Chemistry

1.5 24 24 5 化学BK097002

文献检索和实践

Literature Search and Practice

2 32 32 4 化学

小计16.5 280 248 32

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数开课

学期

开课

学院

总计讲授实验

合计76 1447 984 463

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数建议选

修学期

培养

类型

开课

学院

修读

要求

总计讲授实验

拓展教育课

BK097015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双语)

Advances in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ilingual)

1.5 24 24 6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

必修

3.5学分BK100001-4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1-4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Section 1-4

2 34 34 1-7

创新型

专业型

学工

小计 3.5 58 58

专业方向课专

XF097008

循环经济概论

Introduction to Circular Economy

2 32 32 5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

每名

学生

至少

获得

15学

分。

XF097009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Rural Waste Recycling

Technology

2 32 32 6 专业型化学

XF097001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Solid Waste Recycling

2 32 32 5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XF097007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

2 32 32 5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XF097006

绿色能源

Green Energy

2 32 32 5 专业型化学

XF097003

化学反应工程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2 32 32 6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XF001004

化工制图

Chemical Engineering Drawing

2 32 32 5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XF097004

化工分离工程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3 48 48 6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XF001007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

3 48 48 6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XF097011

综合化学实验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Chemistry

1.5 48 48 6

创新型

专业型

化学

小计21.5 368 320 48

由每个专业面向非本专业学生设置2门课程组成

每名

学生

至少

获得6

学分。

合计24.5

实践层次实践环节

代码

实践环节名称学分总周数开设学期必须修学分开课学院

基础实践BS110001

军事理论及训练

Military Theory and Training

1 1 1 1 学工BS097002

劳动

Field Work

1 1

2 1 化学BS108001

体育健康与标准测试

Sports Health and Standard Tests

0.5 0.5 7 0.5 体艺BS106001

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

Reading and Social Practice

5 5 4 5 马列BS097003

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

Social Practice and Survey Report

2 2

3 2 化学

专业实践BS09700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

Field Practice on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 1 1 1 化学BS001006

化工实习

Chemistry Industry Practice

2 2 7 2 化学BS097008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课程

设计

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

1 1 6

2 化学BS097004

无机实验课程设计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Inorganic

Experiments

1 1

2 1 化学BS097005

分析实验课程设计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Analytical

Experiments

1 1 3 1 化学BS097006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设计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1 1 5 1 化学BS097007

资源循环实验课程设计(含创新创

业教育)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Resource

Recycling Experiments

1 1 5 1 化学

综合实践BS097011

毕业论文(设计)

B.A. Thesis Writing (Design)

5 8 5 化学BS097010

毕业(生产)实习及报告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Report

10 8 10 化学BS097009

创业实践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2 7 2 化学

合计34.5 34.5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题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P38 1.试述资源与资源循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而资源循环则是指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将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实现其价值才是资源循环所起的本质作用。 联系:资源循环是以资源为基础上的循环操作,脱离资源则资源循环也没有意义,而资源又可以在循环利用中产生新资源,资源循环可以将资源利用过程中高残留的废弃物又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可见资源的产生是来自循环的过程。因此,资源与资源循环又是紧密联系的。 11.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它与资源循环有什么不同? ①资源循环利用的学科定义是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利用和废物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②与资源循环相比,资源循环利用对资源的利用更细致,它可以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赋存形式综合开发,充分利用。而资源循环则只是把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没有更进一步开发、 2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是什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资源循环科学原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的科学,分为资源循环科学和资源循环工程两部分。 P72 2.何谓绿色化学、绿色化工?为什么要进行资源替代?你是如何理解资源循环的化学化工基础的? ①绿色化学被定义为旨在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与生成的化工生产过程设计策略与方法,它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部分。 绿色化工是在绿色化学概念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工技术。 ②进行资源替代可以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释放能量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用新资源,新能源代替旧资源(传统资源)也是绿色发展的主要手段。 ③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及可再生资源,原子经济性反应和高选择反应,采用无毒无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导读:本文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集乡张一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我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根据马中字【2013 】052 号《马集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人才队伍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为引领,为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以打造我校优秀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平台,加大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本土人才梯队培养长效机制,到2017 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育优秀人才队伍。 三、培养对象、模式及周期 1. 培养对象 我校在编在岗教师 2. 培养模式

分类别:教师培养序列为骨干教师T学科带头人T名师T本土教育家;班主任培养序列为优秀班主任T模范班主任。 分层次:各类人才称号分为乡级、县级、市级等层次。 3. 培养周期 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周期为1 年;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为2 年;名师培养周期为3 年;本土教育家培养周期为4 年。 四、培养方案 1. 教师队伍 (1)群星计划-- 争创明星教师与星级化管理 按照胜任本职工作,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进步的标准,建立健全教师星级评比和管理模式,力求触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神经,让每位教师都有梦想,每位教师都能成长,形成“人人想专业成长,人人能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措施: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每年举行一次明星教师评比活动。(如爱岗敬业之星、教学质量之星、校本研修之星、管理之星、师德之星、读书之星、爱心之星等明星称号。)各学校要根据德能勤绩的综合业务成绩每三年进行一次星级考核,星级分一至五星(一星为初级,五星为最高),各星级人数按照1:2:3:3:1 的比例评定。每个教师的星级考核将作为其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推荐参加县、市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 (2)砺耕计划-- 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按照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303T)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重视以化学的视角制备材料、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培养出能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工业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与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及表达能力; 2.系统学习化学、资源循环科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接受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法与技能的系统训练; 3.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检测技术; 4.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 5.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绿色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 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分 课程共136.1学分;必修课103.1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75.7%;选修课33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4.3%。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3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0.2%。 教学进程(附表1~5) 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医院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医务人员,通过重点资助扶持,促进青年学术骨干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青年人才,并为国家、省等各类人才计划储备力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 坚持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选拔时既注重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又兼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和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的发展需要,与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坚持突出重点和分层次培养原则,把培养学科带头人、市级、区级、院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其他层次人才的培养。 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2020年,培养一支10名左右由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国家、省医药卫生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其中1-2人成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或进入省“121人才工程”序列,1-2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2-3人成为院学科建设中重点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3-5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 (二)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术攻坚人才,对学科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我院今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部分优秀者能够入选省“121人才工程”序列。 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取得较丰富研究成果,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带动所在学科临床、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三、选拔条件 选拔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高尚品格及学术发展潜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年龄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而是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就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解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包含的三方面内容:1.能源清洁。(a常规能源的清洁;b可再生能源的利用;c新能源的开发;d新能源的开发和各种节能技术)2.生产过程清洁。包括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原料,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3.产品清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节约原料和能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二次能源,减少昂贵和稀缺资源的使用,产品的包装、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设计合理,产品已于回收且可再生为原料,易处理、降解且无污染。 清洁生产的理论支撑体系:1.守恒和平衡理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要素总是保持守恒,既不能无缘无故增减,又不能无缘无故缺位,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2.创新理论。就企业生产而言,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堆肥 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与秸秆的堆肥技术技术原理相同,都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和转化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垃圾减量。 根据堆肥条件不同,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由于好氧堆肥比厌氧堆肥时间短、肥效好、异味少,一般生活垃圾堆肥均指的是好氧堆肥。 生活垃圾由于成分复杂,而堆肥过程中只有可降解有机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堆肥前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碎玻璃、陶瓷等必须经过分选去除,分选后的垃圾可单独堆肥,也可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或者农业废弃物混合后堆肥。 堆肥后的成品肥料应达到如下标准:1.有机质含量大于。2.成品肥料不得对环境有害,病菌、害虫卵、杂草种子等已经杀灭。3.肥料外观呈褐色或茶褐色,无臭味,质地松散。 农业废弃物堆肥由于比较分散,通常就地处理的较多,机械化程度低,露天堆肥所占比例较大,通风采用翻堆的方法,通常不进行控温。 生活垃圾堆肥的规模更大,尽管也有露天堆肥,但更普遍的情况下是利用大体积的发酵仓进行规模化的生产,温度和通风都可以采用仪器控制。 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流程:1.预处理。主要是分选、破碎和加入调理剂,将不可堆肥物质去除后将垃圾破碎至12-60mm的粒径,之后调整含水量和C/N比,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代码:0830J1 一、培养目标 硕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由多个优势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组合优势。本学科面向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综合运用现代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能够在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能量减量消耗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 1、废弃资源高效分离利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采用化工、生物、分离工程等基本原理,开展固体废弃物中杂质高效分离新技术研究,探索膜分离技术、新型吸附和结晶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在资源与环境工程中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从而为实现资源的高值化高效循环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2、清洁生产与生态修复 本研究方向运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论,不仅使废物产生最小化,而且实现废物综合可持

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视觉,科学的废轮胎炼油技术

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视觉,科学的废轮胎炼油技术 现如今,我国轮胎、汽车营销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轮胎产量已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同时,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废轮胎年产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吨,然而国内研发技术还不能完全科学地消耗这些废轮胎,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必然造成黑色污染,此将成为头等环境污染问题。与之相对的,也将是国内能源、橡胶原料、钢材方面的巨大缺口。 据不完全统计,单是国内橡胶行业中的轮胎制造出口,就有超过了11亿条的庞大需求,炭黑行业更是具有将近三百亿的流通交易规模;而钢材行业中,仅是废钢需求量就超过了一亿吨。那么,关于废轮胎炼油设备就将成为“变废为宝”的孵化转换器,我国工业连续化废轮胎裂解技术已经形成一套全球顶尖的生产线,在创新、研发、生产、销售完善成一体化系统的恒誉环保,将“变废为宝,解决黑色污染”始终作为研发生产的核心目标,不仅创造了绿色经济的巨大收益,同时推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环保建设进程!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废轮胎炼油裂解技术和设备的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所述,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废轮胎裂解技术的装备,进行资源回收(裂解),节能减排(连续化)、可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是废轮胎最彻底、最有效的终极处理方式。 那么,社会诸多的行业,例如轮胎制造、废轮胎回收再加工、燃料油生产、炭黑生产、钢铁、橡胶、废塑料再利用和废轮胎炼油等行业,都是急需安全、环保的工业连续化废轮胎裂解装备。这实际上就是以废轮胎炼油生产线为核心、带动辐射性行业发展的经济升级!作为工业连续化废轮胎裂解技术、装备的国际顶级企业,其自主研发的绿色、高效、安全的废轮胎、废塑料裂解生产线,不仅让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1.培养内容与管理 1.1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着力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计划从理想信念、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与理论研究能力、执行力以及汇报展示能力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培养。 1.2培训计划 计划在两年内开展的培训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培训、基本素质培训、能力拓展培训及轮岗。 1.2.1理想信念培训 1.2.1.1内部讲师培训: 将邀请公司党委领导,就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做专题讲座,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参训学员围绕讲座内容进行学习。 1.2.1.2外部讲师培训: 人力资源部将积极联系外部资源,组织关于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1.2.2基本素质培训: 1.2.2.1通过对入选的人才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梳理出人才普遍存在的短板,并引进外部优质

培训资源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1.2.2.2将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管理培训,促使学员既能学习到外部前沿的能力课程,也能学习到内部先进的管理思路。 1.2.3能力拓展培训: 组织参训学员参加1至2次户外拓展训练,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安排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任务,使之为同一个目标团结协作。 1.4课题计划 1.4.1课题的设置 入选的人才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优化意见,并就此开展创新课题的研究。 1.4.2节点设置 1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年年底前,启动创新课题开题工作,学员通过填写《创新课题研究申报表》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课题导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二年中旬,学员根据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创新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导师针对学员的创新课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支持,人力资源部参照职称评审相关流程组织学员进行创新课题研究论文答辩工作。 1.5轮岗培训计划 对于部分培养对象可以视情况安排轮岗实习,轮岗实习是指培养对象按照未来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实岗锻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 E.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E01金属材料 E0101 金属结构材料 E010101 新型金属结构材料 E010102 钢铁和有色合金结构材料E0102 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01 纤维、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02 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3 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E010301 非晶态金属材料 E010302 纳米晶金属材料 E010303 新型亚稳金属材料 E0104 极端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 E0105 金属功能材料 E010501 金属磁性材料 E010502 金属智能材料 E010503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E0106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E010601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图 E010602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变 E010603 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 E0107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 E01070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其表征 方法 E010702 金属材料的界面问题 E0108 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E010801 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损伤 E010802 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 E010803 金属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E0109 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E010901 金属的非平衡凝固与结晶 E010902 金属的凝固行为与结晶理 论 E0110 金属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 E011001 金属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E011002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涂层E0111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E011101 金属常温腐蚀与防护 E011102 金属高温腐蚀与防护E0112 金属材料的磨损与磨蚀 E011201 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 E011202 金属材料的磨蚀 E0113 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与跨学科应用基础 E02无机非金属材料 E0201人工晶体 E0202玻璃材料 E020201 特种玻璃材料 E020202 传统玻璃材料 E0203结构陶瓷 E020301 先进结构陶瓷 E020302 陶瓷基复合材料 E0204功能陶瓷 E020401 精细功能陶瓷 E020402 压电与铁电陶瓷材料 E020403 生物陶瓷与生物材料 E020404 功能类陶瓷复合材料E0205水泥与耐火材料 E020501 新型水泥材料 E020502 新型耐火材料 E0206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E020601 高性能碳素材料 E020602 金刚石及其他超硬材料 E020603 新型碳功能材料 E0207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 E020701 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 E020702 发光及显示材料 E020703 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E0208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E020801 复合材料的制备 E020802 强化与增韧理论 E020803 界面物理与界面化学E0209半导体材料 E0210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 E0211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 E021101 高温超导材料 E021102 磁性材料及巨磁阻材料E0212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E0213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 E021301 生态环境材料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第一条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 一、产业理解 1、政策导向 2005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06 年1 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6 年2 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等。 表1 近年来有关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法规(部分)

近几年来,我国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出台的多项政策法规,对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给予了方向上的指导。 除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外,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地方性法规。总之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我国生态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技术解读 2006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在《“ 十一五” 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将再生资源解释为“ 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赋存,但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途径而使其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 。2007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将再生资源定义为,“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再生资源覆盖了商品和资源在生产和生活环节流通的全过程。从开采和生产过程的尾矿、伴生矿、工业废渣等,到流通环节的包装、运输,再到终端消费环节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从类型来看,再生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金属类再生资源、非金属类再生资源和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见表6-2 )。 表2 再生资源分类表 再生资源产业是专门或主要从事再生资源流通(即收购与销售作为各种再生资源赋存形式的物品)与加工利用(即以再生资源为原料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3 (项目单位名称)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公章) 所属省份: 主管部门:(公章) 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 二○一二年三月

填写要求 一、《实施方案》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 二、《实施方案》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和经费预算。 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 四、填写内容的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 五、《实施方案》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后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

内容提要 一、项目概述................................................... 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 表1-2项目背景............................................. 表1-3工作基础............................................. 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 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 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 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 表3-1-1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1-2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表3-n-1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n-2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四、主要保障措施............................................... 表4-1保障机制............................................. 表4-2投入预算汇总......................................... 五、审核结果................................................. 表5省级专家审核意见和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附件:1.×××(项目单位名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项目单位名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 费管理实施细则 注:页码可根据《实施方案》填写的实际页数编排。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篇一】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 (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 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 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 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 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 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 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 (一)申请

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 60页)

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 60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处理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编制单位:济南盖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3年11月21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1.8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2)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4) 1.3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5) 1.4可行性报告编制范围 (6) 1.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6) 1.6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7)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承办单位概况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1.1.1氮和磷的污染 (9) 2.1.1.2 恶臭对环境的污染 (10) 2.1.1.3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10) 2.1.1.4 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10) 2.1.1.5 抗生素、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11) 2.1.1.6 矿物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11)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2.3协作单位介绍---济南盖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5) 第三章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 (16) 3.1 市场现况 (16) 3.2 市场预测 (18) 3.3竞争对手 (20) 3.4建设规模 (21) 第四章厂址概况与建设条件 (21) 4.1厂址概况 (21) 4.3建设条件 (24) 4.3.1供电 (24) 4.4原、辅材料的供应 (24)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 (24) 5.1工程技术 (24) 5.2快速无害化生物发酵设备介绍 (26) 5.3设备专利 (31) 第六章项目工程建设 (31) 6.1项目组成 (31) 6.2抗震标准 (32)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试卷 85 分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关于资源属性的说法,表达不准确的是:() A.矿产资源属于耗竭性资源 B.生物资源为具有自我更新复原能力 C.水资源属于可循环资源 D.物质资源的占有使用不具有排他性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2.按照()原则要求,应尽可能利用循环再生资源,促进生产循环与生态循环的耦合。 A.大系统分析 B.生态成本总量控制 C.尽可能利用高科技 D.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资源的()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均衡价格,反映的是资源的最优使用效率。 A.垄断价格 B.市场价格 C.经济价格 D.社会价格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建立资源安全预警系统,规范资源产权管理,属于构建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中的()。 A.资源利用战略 B.资源回收战略 C.资源创新战略 D.资源管理战略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5.()又称为外部费用和效益或间接费用和效益。 A.社会效益 B.外部效果 C.综合效果 D.连锁效应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6.()不属于生态用地评价指标。 A.人均林木绿化地面积 B.绿化绿地空间占有率 C.水域健康指数 D.城市用地扩展系数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7.空间资源()。 A.属于可耗竭资源 B.属于恒定性资源 C.具有国家主权的强排他性 D.可无限使用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8.环境容量用于反映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 A.可循环量 B.可降解量 C.临界吸附量 D.最大负荷量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9.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方式、方向选择进行比较论证,属于对自然资源的()。 A.技术评价 B.战略评价 C.经济评价

中职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含条件)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20年) 为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粤府…2012?99号),和《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011-2020年)实施方案”》(粤教师[2011]21号)要求,根据我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需要,制订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打造我省中职学校高层次领军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系统设计、高端培养、创新模式、整体推进,到2020年,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开阔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为建设教育强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培养对象及选拔

(一)培养对象范围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包括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三类。培养对象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职教师和校长。 (二)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 1.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师德表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从事职业教育工作15年以上,具有较好的培养潜质和专业发展前途。 (3)有相关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培训经历,参加省级以上教师(校长)培训,并考核合格。 (4)身体健康。 2.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培养对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职业教育双师资格,有累计2年左右相关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培训经历,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学理念新、有特色,在本区域和本专业领域内获得较好的教学业绩和人才培养成果。 (2)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得市前三名以上奖项。 (3)参加市级以上行业、企业技术研发或科研课题研究;参加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在职业教育教学权威报刊 —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