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看陈与义诗法
- 格式:pdf
- 大小:455.40 KB
- 文档页数:6
论陈与义“简斋体”对杜诗的继承作者:杨臻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7期摘要:陈与义是两宋之际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深受江西诗派的影响。
杜甫的诗观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江西诗派即以尊崇杜甫为宗旨,因此陈与义的诗歌创作活动中,离不开杜甫的影子。
通过对杜甫在两宋之际的接受研究、分析陈与义“简斋体”的创作风格,可以探寻陈与义的诗歌对杜诗的继承。
这种继承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是题材的继承,他们均关注现实,有深厚的家国之思;其二是在语言表达上的继承。
陈与义有着和杜甫相似的思想心态,因此他们的诗歌主旨也具有一定的相承。
关键词:陈与义;简斋体;江西诗派我们都知道宋代对于杜诗的深入研究,有对于杜诗品鉴、诗歌作法的范例分析不论从整体来看,还是从单一的词句来说,都有别样的美感。
学习杜甫作诗诗法的看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宋人学杜的状况,分析陈与义对杜诗的学习和继承。
一、简斋体对杜诗的继承(一)对杜诗中杜诗精神的继承陈与义的诗歌上体现出和杜甫诗歌在精神主题上的相似的一面。
如果说陈与义早期的诗歌创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和道德理想,那他后期的诗歌则充分体现他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一面,这一点和杜诗精神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他对国家时事的见解和论断,陈与义继承了这种主题精神,在他经历了国家的动乱和人生的变故之后,对于国家大事的抒写和对人生艰辛的表达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表现出他对于人世的深刻见解和看法。
[1]例如《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一诗,对自己的身世发出了悲叹之声:“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2]又如《伤春》一诗,通过伤春表现对于国事的担忧。
陈与义曲折的人生际遇不仅深化了他的视野,也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在他从早期到后期的诗歌风格变化上,主题精神的改变尤为突出。
这既是对杜甫诗歌所具有的精神内在,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表现在诗歌的主旨上都不难看出杜诗的痕迹。
二十一世纪以前的陈与义诗歌研究综述获奖科研报告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在宋诗及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无法绕开的一位诗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面向陈与义诗歌展开的研究层出不穷,为更好地了解这些研究的成就水平以及学术源流,本文将针对二十一世纪以前的陈与义诗歌研究成果作一个回顾与归纳,以备考略。
一陈与义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曾获得“诗俊”之名,葛胜仲说他“晚年赋咏尤工,搢绅士庶争传诵,而旗亭传舍摘句,题写殆遍,号称‘新体’。
”在他逝世后,先是有他的表侄张嵲为他作墓志铭说“公诗体物寓兴,清遂超特,纡余宏肆,高举横历,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后有杨万里提出“诗宗已上少陵坛”,高度肯定了陈与义对杜甫的继承;而严羽更将陈与义与苏东坡、黄山谷、陈后山等大家并称;及至刘克庄与刘辰翁则分别提出“元祐后诗人迭起……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
及简斋出,始以老杜为师……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
第其品格,当在诸家之上”与“宋诗至简斋至矣”的评价。
进入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首次提出了“一祖三宗”的说法。
这是在严羽“(简斋)亦江西之派而小异”以及吕本中《江西宗派图》的基础上,将陈与义归入江西诗派并抬至三宗之一的地位。
清代所修《四库全书》对前人的评价进行了一个有所取舍的小结,并对这些评价有自己的观点:“其诗虽源出豫章,而天分绝高,工于变化,风格遒上,思力沈挚,能卓然自辟蹊径……然就江西派中言之,则庭坚之下、师道之上,实高置一席,无愧也。
”在這段长达六百年的岁月里,各代学人对陈与义诗歌所进行的风格上的把握以及定位评价,毫无疑问地对后世陈与义诗歌研究有奠基之功;此外,该时段对于陈与义诗歌作品与生平经历的整理研究也不应被忽视。
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最早出现的陈与义诗集是周葵根据陈与义的家藏诗稿刻印的《陈去非诗集》,现今佚亡,葛胜仲作的序流传在《丹阳集》中。
其后有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这是最早为简斋诗作注的一位,撰《简斋年谱》,为陈与义诗编年,考究了陈与义诗中的典故,对陈与义对于杜甫、苏轼、陈师道诗歌创作的继承有所研究。
陈与义简介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著有。
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陈与义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陈与义简介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师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 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苏文编绘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之一、、、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诗2首、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口、、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
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次韵周教授秋怀一官不办作生涯,几见秋风捲岸沙。
宋玉有文悲落木,陶潜无酒对黄花。
天机衮衮山新瘦,世事悠悠日自斜。
误矣载书三十乘,东门何地不宜瓜。
(以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一)夜雨经岁柴门百事乖,此身只⑴合卧苍苔。
蝉声未足秋风起,木叶俱鸣夜雨来。
棋局可观浮世理,灯花应为好诗开。
独无宋玉悲歌⑵念,但喜新凉入酒杯。
⑴须溪本增注:闽本作真。
⑵《瀛奎律髓》卷一七作秋连雨不能出有怀同年陈国佐雨师风伯不吾谋,漠漠穷阴断送秋。
欲过苏端泥浩荡,定知高凤麦漂流。
檐前甘菊已无益,阶下决明还可忧。
安得如鸿六尺马,暂时相对⑴说新愁。
⑴须溪本、四库本作就目疾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继,(须溪本、四库本作对)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證圆通。
以事走郊外示友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以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四)十月十月北风催岁阑,九衢黄土污儒冠。
归鸦落日天机熟,老雁长云行路难。
欲诣热官忧冷语,且求浊酒寄清欢。
孤吟坐到三更月,枯木无枝不受寒。
题小室暂脱朝衣不当闲⑴,澶州梦断已多年。
诸公自致青云上,病客长斋绣佛前。
随意时为师子卧,安心懒作野狐禅。
炉烟忽散无踪迹,屋上寒云自黯然。
⑴须溪本注:张籍云朝衣暂脱见闲身。
次韵张迪功春日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陈与义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宋朝词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言绝句》、《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
〔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陈简斋诗外集》。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陈与义代表作品:《登岳阳楼》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陈与义。
其古诗全文如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翻译】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第53卷第3期2020年5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53No.3May.2020东亚汉籍视域下的宋诗宋注——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考论卞东波,陈越(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刘辰翁《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是宋元之际产生的一部南宋诗人陈与义诗集的评注本。
该本以南宋胡耨《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为底本,删削部分胡注,增加了“增注”;又有刘辰翁及“中斋”评语;同时载录了简斋手定本、武冈本及闽本等已失传的《简斋诗集》宋代版本的信息。
《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具有汇校、集注、集评的特质,是“宋人注宋诗”中新的文本类型。
《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元刻本已失传,现有朝鲜本、和刻本传世,尤以朝鲜本价值最高、时代最早。
本文对朝鲜本的版本形态、文本内容、“增注”的特质,以及《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在东亚的流传进彳亍了探讨。
关键词:《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朝鲜本;刘辰翁;宋诗宋注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79(2020)03-0054-11Song Poetry Annotated by Song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East Asia Sinographic Texts------A Textual Study of Korean Edition of Jianzhai*s Collection of Poems With Mr.Xu Xi's CommentsBIAN Dongbo,CHEN Yue(School of Liberal Art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23,China)Abstract:Jianzhai,s Collection of Poems With Mr.Xu Xi's Comments was an annotated edition by CHEN Yuyi produced betwee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CHEN Yuyi was a famous poe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This edition was based on the HU Zhi's The Extended Annotation to Jianzhai Collection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deleted the annotation of HU,added u Additional Notes”,hadLIU Chenweng and Zhongzhai's comments to the text,and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information aboutthe lost version of Jianzhai*s Collection of Poems With Mr.Xu Xi's Comments in the Song Dynasty such as CHEN Yuyi's authorized edition,WU Gang edition,edition printed in Fujian,etc.Jianzhai's Collection of Poems With Mr.Xu Xi*s Comments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mmary,proofreading, collection notes and collecion reviews,and was a new type of so-called“Song poetry annotated by Song scholars”・The original Yuan edition of Jianzhai's Collection of Poems With Mr.Xu Xi*s Comments has been lost,but the earliest Korean edition of this book was based on the Yuan edition,thushas great scholarly merits・The paper explores the version pattern,the text content,Additional Notes”characteristics of Korean edition and its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 community.Key words:Jianzhai,s Collection of Poems With Mr.Xu Xi,s Comments;Korean edition;LIU Chen-收稿日期:2019-12-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代汉文学史”(编号:19XDA260)作者简介:卞东波(1978-),男,江苏南京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与义的一首七律,不仅技法高超,而且奇趣横生俗话道,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秋雨绵绵的天气最惹人厌烦,不仅出行不便,而且令人愁闷。
但是老子也曾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等到秋雨过后,却可以欣赏一番清新的丽景。
正所谓,久雨初晴睡正长,秋桂金菊喜绽放。
雨过天晴之后,太阳露出笑脸,彩虹化作桥梁。
路边的小草被雨水冲刷得青翠嫩绿,空气中也夹杂着湿润的野花幽香。
北宋的王安石就曾赋诗,小雨初晴好天气,晚花残照野人家。
南宋有一位诗人,才高八斗,也欣喜地吟诵雨后初霁的朗日晴天。
下面介绍陈与义的一首七律,不仅技法高超,而且奇趣横生。
雨睛宋代: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睛。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风尤近于苏东坡,笔力横空,疏朗明快。
陈与义34岁时曾担任太学博士,并深受皇帝的器重。
古语云,人逢喜事精神爽。
诗人得到皇帝的器重,意味着仕途前景一片光明,心情也非常振奋。
夏末秋初的一天,骤雨方歇,诗人心情愉悦,于是便放下笔墨纸砚,外出散步。
首联就描绘了雨晴的景象,“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几片白云却纹丝不动。
开篇就奇趣横生,诗人心情放松,所以也很随意地觅得佳句,十分耐人咀嚼。
雨后天气晴朗,蓝色的天幕广阔无垠,镶嵌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一片白云悠悠荡荡,也如碧海上的孤帆,随风飘游。
“小滩横”三字,一抹云就像横在江面的小滩,比喻非常贴切形象。
接下来诗人又描写眼前的场景,“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这两句采用拟人手法,风雨刚刚过去,鸟雀立在墙头叽喳鸣叫,羽毛却仍湿漉漉的,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低沉的雷声。
一个“语”字,表现了鸟鹊的活泼可爱,仿佛它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阴雨绵绵的天气终于过去;“气未平”,又是活灵活现地展现出雷公不甘心马上遁形。
诗人通过绘声绘形的描写,突出了雨后大自然清新的特点。
论陈与义五言古诗宋人工五律者,无过二陈。
自老杜以还,后人工五律者,不以天才胜,而以人力胜。
五律结构短小,单句字少。
或有一二写景佳句,尚能妙手偶得。
除此而外,欲出佳构,须句句斟酌,字字斟酌,乃至一句一顿,一字一顿。
才大者为诗,善于驰骋上下,弊处则倾泻无余。
故其写作五律,倘失于率意,反不如才小者以全力搏兔。
宋人才大者,无过东坡、山谷、放翁诸子,古风、七律绝佳,于两宋可谓鼎足而三。
然论五律,则不如后山、简斋也。
兹录简斋五律八十一首,以其首首俱精,故不作甄选也。
陈与义五律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 ),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胱)、韦(应物)、柳(永)之间”。
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
“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
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
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
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
其作品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
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陈与义战乱诗研究姓名:巨传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30401摘娶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最杰磁莳诗入,谴的诗歌剞作,蘸绍江两痔派余绪,后开陆游、杨万里等中兴诗人的先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靖康之乱是陈与义诗歌刨作的一个转折点,在此后短短五年多的战乱期内,他创作了二百八十余酋诗,几乎占了他诗歌创作总数的一半,与此同时,他的诗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程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鞍高的水平,独具特色。
陈与义农宋诗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战乱诗又是他本人诗歌创馋的转砉厅点和最赢点,所以如照陈与义战乱诗的专fl研究,不但有利于我们把握陈与义的诗歌全貌,而且有利于更好地考察宋代诗歌滚变鲶历穰。
然焉,阵与义诗歌磺究在宋诗磅究中一蕊都匙‘冷门”,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煎视,而对陈与义战乱诗的研究就更少了。
虽然,葜繇锋懿《江瑶诗派磅究》,吴淑镪豹《陈与义诗歌硬究》等专著,艾思同的《论陈与义的诗歌》、吴中胜的《战乱年间的陈与义静几个闻题》等论文,对陈与义静战乱诗氇畜掰论述,但都怒较为零散,不成体系,有嫌肤浅。
他们都指出陈与义的战乱诗风发生了变诧,僵究竟它在内容题酸上有哪些开藏,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革新,韪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转变,诸如此类的闯题却很少有人作过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针对上述闯莲作~番力所麓及的研究。
一、二章从主题敬向、美学特质两方谶对陈与义战乱诗作了文本上的研究,以探求其在内容质素和艺术质素上的刨薪。
第三章弼从战乱现实、文字之禁等外在因素稠创作追求的转变这L内在因素,对陈与义战乱诗风转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从而对陈与义的战乱诗槲一个较全蕊、深入两又系统的把握。
关键谡:陈与义战乱诗主题取囱美学特质AbstractChenYuyiwasthemostoutstandingpoetinthetransitionperiodofSouthandNorthSongDynasty.Possessingahighsenseofinheritingthepastandusheringinthefuture,hispoetrycreationwasinfluencedbylingeringJiangxistyleandcreatedaprecedentforsomepoets,suchasLuyou,YangWanli,etc.ThecourseofhispoetrycreationmadeaturnintheturbulentdaysofJing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