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张爱玲半生缘有感500字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35.94 KB
- 文档页数:3
半生缘读书心得体会五篇半生缘读书心得体会一可能这周工作太紧张了,从上班到下班都必须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所以天天晚上睡很少的觉,竟然也不觉得犯困。
终于昨天晚上看到12点多,把张爱玲的《半生缘》看完了。
以前没怎么看过张爱玲的书——虽然她是个名家,也有很多人追捧她的文字。
可是我一直觉得她的文字有点消沉阴暗,所以一直也没看过。
大概是两年前借过她写的书,但是那时侯还是和同事住一个宿舍,是一边跟同事聊天,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了几篇。
基本上没有印象,只是觉得她的文字很晦涩。
就没再看过。
前几天,我弟过来,带了本《张爱玲文集》放在了我这,因为这几天没好电视看,又是一个人闲着,就看起来。
没想到这一次心态竟然是完全的不同,看起来也是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所以常常是晚上看到半夜。
或许她的书就该一个人静下心来仔细的读。
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我比较成熟些了,能看懂她的内心了。
《半生缘》虽然书没读过,却也看过电视剧。
所以对于故事情节也大体知道一些。
可是再读书,确是一点不感到厌烦,相反看了后才发现电视剧真是太肤浅了。
张爱玲那细腻的描写电视剧又怎么能够诠释的了呢!不得不说张爱玲的文字真的是太细腻了。
表面上看似很平静,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大的矛盾,可是在这平静下面却早已是惊涛骇浪,紧紧的抓住你的心。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大作家不是靠华丽的文字来征服读者的,当然文字和故事性是一方面,这一点张爱玲也做到了。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他们能在故事里讲述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哲理——或者说轨迹更确切些,这才能显示出作家的智慧。
张爱玲就是有着这样智慧的才女。
她的思想是独特的,看问题也那么深刻,又能用一种很准确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我真遗憾现在才读她的书,但是不管怎样总还是看了。
半生缘读书心得体会二静谧的夜晚,关上门,推开窗,打开音乐,翻开书,心情瞬间平静下来,只随着爱玲的思绪流连在一段段悲戚的爱情故事之中。
半生的缘分,一生的思念和遗憾!这是我看过最悲的一部小说,还记得每晚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入眠,同情曼桢的凄惨命运,埋怨世钧的懦弱和对曼桢的不信任,更痛恨曼璐的?ahref='//xuexila/yangsheng/naiping/' target='_blank'>奶瓶尚妥:璨诺牧夹你稹?/p>顾曼桢,对于她,我既喜欢又敬佩,有同情也有气愤。
《半生缘》读书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半生缘》读书心得感悟/《半生缘》读书心得感悟1半生缘浅谈原以为书里讲的不过是旧社会对人的束缚,读完后才发现更恐怖的是来自亲人、爱人的“威胁”。
书大概讲述了曼露为了家人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时间却被认为是丢脸,曼桢和世钧爱情收到“门不当户不对”的阻碍,机缘巧合下相识相爱的叔惠和翠芝也因为“门第之见”无疾而终,灯红酒绿的旧上海依旧残留着封建社会的思想。
也正因为这,曼璐为了用孩子留住丈夫出谋划策帮丈夫强暴软禁了妹妹,而顾母选择了帮助曼璐。
当一切已成定局,原本该交集的人都已经分开,曼璐久郁成疾,曼桢为了孩子和最痛恨的人同居一屋檐下,世钧和翠芝结婚。
十八年后,曼桢和世钧再次相遇,依旧在醉生梦死的上海,情还在,却都回不到当初了。
在讲到曼璐和顾母联手帮曼璐的丈夫祝宏才强暴并软禁曼桢的时候,对世界的失望充斥了整个人,没有怨恨,没有愤怒只剩淡然,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只是希望解脱。
那一刻才理解为什么老师不建议读这本书,人性最黑暗的一面被曝光,带来的感情无遗是最消极的。
当曼桢向亲人求助的时候,发现正是她们把她推入火坑;她等着爱人来解救,却不知他已有了新的婚姻。
曼桢最后知道她母亲姐姐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家人的生活时的不反抗顺从反而看起来那么刺眼;人依旧,但心已死,使得她的淡然接受令人有种莫名的心酸。
读完这本书才知道最可悲不是莫过于生不如死,没有希望,而是仅剩的挂念却是你和最恨的人的联系,产物。
曼桢对祝宏才的恨可想而知,然而她对他们的孩子爱却没有丝毫减少,我无法想象她为何可以正常的他。
我想她一开始的离开正是因为无法面对这个孩子,恨却放不下他,爱他但无法忽视对孩子父亲恨意。
她不知道该以何样的感情对他、当爱和恨共存时,她该如何选择。
书最后昔日的情侣再次相遇,可惜已经不比当年,最难受的恐怕不是遇见,而是错过。
《半生缘》读书心得感悟2张爱玲的《半生缘》这部小说,其实叫《十八春》。
前段时间在电视里看过,不过读书更有感觉。
读半生缘有感优秀例文五篇《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半生缘》。
写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读半生缘有感优秀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读半生缘有感优秀例文一前些天,我读了张爱玲的一部小说——《半生缘》。
其实之前电视里也有热播过,但是由于对张爱玲的敬仰和对这部小说的喜爱,我还是把原著读了一遍。
有时我还真觉得文字比电视更有吸引力,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气息总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
《半生缘》是以一种最朴实平凡的语言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用“残缺的完美”去形容《半生缘》是再贴切不过了。
《半生缘》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被人们所赞称,或许并不仅因为张爱玲这个作者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还因为它能以悲剧的形式打动人心。
笔者很喜欢女主角曼桢,而她是当时受社会迫害的典范;被姐姐出卖;母亲却袒护姐姐,认为姐姐求子心切的做法也情有可原;被姐姐从中阻碍,使她与她当时的未婚夫相隔十四年后再相见。
可结局已定,哪怕两人再相爱,却再也不能回到那一段已失去的岁月。
而我喜欢她并不仅仅是同情她,更是敬佩她,她每时每刻都在和当时社会上可悲的制度作斗争,每时每刻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尽管她这一生已注定成为悲剧,但她至少竭力地争取过。
我作为一个读者只能说,在当时社会中像她这样的人太少,而她自己也能力有限,因此才没有化悲为喜。
但是她的精神是可嘉的。
当十四年后曼桢与男主角相见时,尽管他提出与他妻子离婚再与她结婚的提议,但曼桢还是没有答应。
并不是她不爱他,而是因为太爱他,不想因为自己而使对方原来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更是因为道德与良心的缘故,毕竟男方是有家室的人,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逼着人家妻离子散是不是太残忍了!曼桢的善良与无私让我折服;或许这世上真的没有那么多“敢不敢”,而是“能不能”了,如果一段感情没有道德作底线,没有责任作保证,又何谈“爱”呢?红尘中浮沉着太多个梦,又到底多少个梦能生死与共?《半生缘》这段爱情故事也有其“可喜”的二面,至少曼桢这辈子能如此轰轰烈烈地爱过一回,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范文(精8选篇)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范文(精8选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范文(精8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第一次知道半生缘,是看了林心如演的电视剧,当时觉得还蛮好看的,然后再是看的小说。
当时感觉这部小说固然是好,可到底平和了些: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富商之子沈世钧与出自寒门的顾曼桢相恋。
世钧因经历过寂寞的童年而格外渴望温情,曼桢则因家中弟妹多而颇具长姊之风,故两人走到一起极为般配。
但他们还是被拆散了。
曼桢的姐姐出于私心,设计让曼桢嫁给了自己的丈夫,此后曼桢和世钧一别就是18年。
18年后当这对有情人再度相逢时,虽然彼此依然深爱,但岁月无情,他们都回不去了,于是只有在心中惘然地祝愿对方幸福我其时不太理解世钧和曼桢的感情,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好像特别务实。
两人见面时谈论的多半是工作、同事、家人之类,不像是在恋爱,倒像是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似的。
小说的结尾我也不能接受,多年以后世钧、曼桢重逢时他们似乎没有狂喜,更不消说下决心去改变各自的生活了。
两人只是在内心深深地震动着,然后云淡风轻地问好,见对方生活得不坏似乎就心安了,接着就各人走各人的路去了。
“这算什么大结局呢!难道人到中年就会失去追求幸福的勇气?”那时的我直犯嘀咕。
这回"五一"长假得以重读《半生缘》,我终于有些懂小说里层层包裹着的心了。
我甚至爱上了那种波澜不惊的爱情。
我喜欢看到男女主人公新年里在寥落的小饭店里相识,喜欢看到世钧冒了雨去公园找曼桢失落的手套,我也赞成主人公表白心迹的方式:曼桢不由自主地告诉世钧她一向讳莫如深的身世——父亲早逝,全家6口人的生活顿时失去了依靠,不得已姐姐曼璐牺牲了自己去当舞女。
世钧听得感同身受,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她,只微笑道:你不要难过。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
【篇一: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半生缘》,很同情曼桢和世均,原本很好的一对,却阴错阳差的分开。
曼桢的命运更是悲惨,不仅没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却被自己的亲姐姐算计,被姐夫强奸最后还不得不嫁给这个禽兽不如的家伙,最后的结局仍然是一个惨!
缘分原本就是巧合,曼桢与世均,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偶然的相遇使他俩走到一起,最后又因为不经意的一些巧合,在该见的时候没见到,最后两人误会越来越深,到身不由己的时候,两人两年的感情就匆匆了断。
一直到十四年后,才发现很多的误解。
他以为她嫁了豫瑾,她以为他对她心灰意冷。
看这书,很为曼桢感到惋惜,可叹曼璐的无情,愤慨顾太太的愚昧,痛恨祝鸿才的流氓。
曼桢多好的一个女孩,就这样被他们给毁了。
书里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被张爱玲写的又是如此的合情合理,感觉这一切在生活是最自然不过了。
看《半生缘》,感觉人在大的背景下好渺小,无论是空间存在还是时间距离,人在命运面前显得那么无助,被命运推着往前走,你开始有很美好的憧憬,并向着这憧憬去努力、奋斗。
继而命运无情的把人捉弄,在命运的捉弄中,无论你怎样抗争,最后。
读张爱玲《半生缘》有感范文《半生缘》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代表。
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作品中的基色是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描述上。
她善于写人的细节动作,一个小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张爱玲小说总是悲惨的结局。
《半生缘》也不另外。
男女主人公终究是怀着将错就错的心情各自组建了家庭。
怀着“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的心过下半生的日子。
真叫人叹惋。
叫人不禁叹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 倘若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始终充满信心,始终都在等待她,想必额不会是这样的悲剧收场。
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命运似乎是很坎坷。
女主人公曼祯的亲姐姐曼璐尤其是这样。
政党花容月貌时,背叛自己的肉体,背叛自己的心灵,被判自己的爱人,只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弟妹的美好未来,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
多么伟大啊!如此替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体贴,却没有得到家人的应当给她的亲情,没有得到爱人的谅解,一颗善良的心换来的却是陌生人、朋友、家人的另眼相看甚至抛弃。
她是个牺牲品。
这样情况下,促使她变得暴躁,自私。
其实她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爱人。
就是因为这样深刻的爱让她变得麻木,对她身边的女人充满嫉恨,包括她的亲妹妹。
所以有了后来故事的发生。
她是个绝对悲剧的人物。
带给读者无限的反思,伴随着悲凉油然而生。
张爱玲小说不论是描述爱情、亲情还是友情。
总会发人深省。
感叹世间的悲哀。
她笔下的任务总是那么寒冷、悲凉。
一颗一颗的心总是迷失的,孤单的。
但她的故事真值得我们深思。
张爱玲曾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指挥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
读张爱玲《半生缘》有感范文(2)《半生缘》是张爱玲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上海崛起时期的社会风云为背景,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一段爱情的曲折和人性的复杂。
该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艺术深度,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我将就《半生缘》这本书给出一篇读后感范文。
《半生缘》以其超凡的情感描写和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把握,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魅力。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感想范文5篇正如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于时间无涯的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惟有这一句:哦是你吗?而曼桢和世均,叔惠和翠芝,曼璐和豫谨等等终究在那个束缚思想的年代是晚了一步或早了一步于千万人海中错过。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张爱玲半生缘读书感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感想范文一读了张爱玲的《半生缘》,虽然会对沈世钧与顾曼桢这对相爱却不能结合的“半生缘”感到惋惜,但他们两人的结局却让人感到丝丝欣慰。
重逢后的他们,互相倾诉往事,解开了多年以来心中的那个结,十八年的一切也将归于平淡。
突然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的确,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明明是没有结果,为何又要相遇?相遇越是美好,离别也更加凄惶、无奈。
而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因为,人生终究是一场错过,在错过中,我们成长;在错过中,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有时候,错过与拥有就是在一念之间。
在读《半生缘》的时候,我曾一度为他们两人感到惋惜,为什么不早点结婚?为什么沈世钧攥着顾曼桢的戒指,就知道生气,将它丢弃一边,而忽略了戒指上的血迹……就这样,他们错过了,只留下那一段可望不可即的记忆,刻骨铭心,却也依旧可以再岁月的洗礼下释怀的记忆。
面对错过,难免遗憾与伤感,但依旧可以释然,也必须释然,就像《半生缘》的结局。
在我看来,错过与邂逅都是美丽的。
错过是一种忧伤的美,邂逅是一种快乐的美。
邂逅孕育着错过,而错过又是另一场邂逅的开始……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落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停邂逅,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有的与你结下深深的友情,成为相伴一生的好友;有的则会是你恨之入骨的“仇敌”,他曾一度使你陷入困境;有的是你相爱却不能结合的爱人;有的则是你终身的伴侣,陪你一起慢慢变老……那是与人的邂逅,有时,与物,我们也会结下深厚的感情。
偶然翻阅的一本书,改变了你的命运;一转身,微风下的柳枝,给你带去了好心情……张爱玲半生缘读书感想范文二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本小说,却只喜欢张爱玲的《半生缘》。
半生缘的观后感(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体裁作文、议论文、字数作文、记叙文、高中作文、初中作文、小学作文、祝福语、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genre essays, argumentative essays, word count essays, narrative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blessings, experienc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半生缘的观后感(三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精选22篇)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精选22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篇1可能这周工作太紧张了,从上班到下班都必须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所以天天晚上睡很少的觉,竟然也不觉得犯困。
终于昨天晚上看到12点多,把张爱玲的《半生缘》看完了。
以前没怎么看过张爱玲的书——虽然她是个名家,也有很多人追捧她的文字。
可是我一直觉得她的文字有点消沉阴暗,所以一直也没看过。
大概是两年前借过她写的书,但是那时侯还是和同事住一个宿舍,是一边跟同事聊天,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了几篇。
基本上没有印象,只是觉得她的文字很晦涩。
就没再看过。
前几天,我弟过来,带了本《张爱玲文集》放在了我这,因为这几天没好电视看,又是一个人闲着,就看起来。
没想到这一次心态竟然是完全的不同,看起来也是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所以常常是晚上看到半夜。
或许她的书就该一个人静下心来仔细的读。
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我比较成熟些了,能看懂她的内心了。
《半生缘》虽然书没读过,却也看过电视剧。
所以对于故事情节也大体知道一些。
可是再读书,确是一点不感到厌烦,相反看了后才发现电视剧真是太肤浅了。
张爱玲那细腻的描写电视剧又怎么能够诠释的了呢!不得不说张爱玲的文字真的是太细腻了。
表面上看似很平静,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大的矛盾,可是在这平静下面却早已是惊涛骇浪,紧紧的抓住你的心。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大作家不是靠华丽的文字来征服读者的,当然文字和故事性是一方面,这一点张爱玲也做到了。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他们能在故事里讲述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哲理——或者说轨迹更确切些,这才能显示出作家的智慧。
张爱玲就是有着这样智慧的才女。
她的思想是独特的,看问题也那么深刻,又能用一种很准确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我真遗憾现在才读她的书,但是不管怎样总还是看了。
《半生缘》读后感范文精选三篇走过那么多路,看过那么多书,一定有很多感慨和见解。
网为您提供:《半生缘》读后感作为参考,希望这篇读后感能帮助您找到更好的灵感。
《半生缘》读后感篇一:棱角总觉得很多人都是一样的,无论在年轻时曾怎样张扬肆意过,渐渐都会被岁月磨平棱角,融在人群中,成为他们最鄙夷的样子。
张爱玲的小说结局总是悲哀的,连着将她的全集读完,便也大抵对她故事的结束有了预测,即便早已料到必是个凄凉的结果,还是无法停止读下去。
《半生缘》前几日读到一半,一切都突然急转直下,我对着曼璐与鸿才咬牙切齿,看着曼桢和世钧生生错过,一时放下书竟不敢再拿起。
固然作为上世纪的作品,其中的桥段已不算新奇,然而每一个转折还是牵动着我的心。
张爱玲笔下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物,生活在琐碎的日常中,和我们所有人都一样,怀着这样那样难以启齿的心思。
那时的曼桢和世钧还是处于他们最好的时间里——人生比起仅有的十年青春是那样漫长,仿佛人活一世也只有那短短十年是为自己而活——他们有未来,有彼此,哪怕家累重重,他们都并不觉得灰心。
曼桢是坚强、有活力、有新思想的那样一个讨人喜欢的典型的人物,最终也失去了眼睛中的亮光。
她身边的亲人加之于她的伤害成了把利剑,砍掉她所有的尖角,与世钧误会的分离加之生活艰难将她打磨成一个普通的麻木的中年人。
她攒了那十几年的想要告诉世钧的话,到了可以倾诉的那一天,也就成了两人自此之后清楚明白的永别。
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想想十几年前的彼此,仿佛伸手便可触及,却已隔了一道鸿沟。
小半生过去了,他们也终成了对生活妥协的中年人。
对时间,我常抱有一种未知的恐惧,因为它太过庞大,太过神秘,没有人知道它会带给我们什么。
我不知道,等到数十年后,我是不是也会成为庸碌生活的人们中的一个。
我现在还这样年轻,很容易对世事忿忿不平,希望自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起码是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总忍不住有些怜悯被时代落下的人们。
多少人都曾像我现在这样年轻过,未经历多少生活的艰辛,抱着激昂的梦想,又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