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市2017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13
甘肃省临夏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与鉴赏)和第II卷(语言表达)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3.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与鉴赏一.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3题每小题2分)与元九书(节选)(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①耳。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正直)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②,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听③,辅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
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
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直;闲适者,思澹而辞迂缓。
以质直合迂缓,宜人之不爱也。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④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尝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
其间妍媸⑤,益又自惑。
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期中考试是一个阶段性的考试,考试时一定要心细,先易后难,交卷前要反复检查.今天给大家整理编辑了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希望在期中的最后复习里,这些题型能够让大家熟练于心,祝同学们考试顺利!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由整理,:ﻭ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ﻭ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z)殒身不恤 (x)确凿(zu ) 蛊(gǔ)惑B.口讷(n i)同仇敌忾(k i)赧(hǎo)然酒肆(s)C。
镌(juān)刻惩一儆(jǐng)百偌(ru)大呆(dāi)板ﻭD.菜畦(x)蓄意炮(p o)制脑髓(suǐ)自诩(xǔ)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毕竟脍炙冥玩不灵卓尔不群B。
摧毁慰藉共商国是珊珊可爱C。
渲泄拾掇源远流长诒笑**ﻭD。
渡假村标新立异闻过饰非原气大伤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2)明清人士更以写为耻辱,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法 .ﻭ(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此后的是人们就再也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ﻭ(4)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ﻭA.防止以至/保证奥秘移植ﻭB.防范以致/保障奥妙移植C.防范以致/保证奥妙种植ﻭD。
防止以至/保障奥秘种植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完自传《我的生活》之后的第一反应时,做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既要和可能受反对党控制的国会斗,又要无时无刻回应充满敌意的。
B.在孟加拉国中部的纳拉扬甘杰地区,常常是数十人挤在一条小船上,横渡梅格纳河的一条支流,由于这种小船渡费低廉,许多当地村民选择他来往于河的,渡船上人员严重超载现象屡见不鲜。
ﻭC.君不见,很多教师总是耳提面命的宣扬专家、学者、们是如何焚膏继晷、无所不为的,却很少真实地介绍谈们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
试卷第1页,共9页绝密★启用前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2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随着4G 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2)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3)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学生只能目无全牛,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4)拥有千万财产的布莱恩·伯尼并不是世界首位弃商从善的富人,但像他这样对慈善事业抱有巨大热情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5)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6)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
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试卷第2页,共9页A .(1)(4)(6)B .(2)(4)(5)C .(3)(5)(6)D .(2)(3)(5)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民的名义》在影视作品题材最容易浮于表面、走向说教的情况下,观众们对这部反腐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认可。
B .为何网络付费渐成风潮?这既有网民消费习惯变化的原因,也是由于环境变化的客观助推造成的,是消费者端、内容供给端和平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据报道,“穷省”甘肃连续5年对学前教育超常规投入,学前教育不仅被作为教育的起点,更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绝密★启用前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检查试卷与答题卷是否整洁无缺损,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
2.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题目序号后,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的词语。
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
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
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
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丝绸之路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都与丝路密不可分。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
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座位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与鉴赏)和第II 卷(语言表达)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3.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 卷 阅读与鉴赏 一.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4题每小题2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年,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
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有删节)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 B 、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C 、王必.用臣 (必,如果) D 、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装……○……○……○……订……○……○……○……线……○……○……○……○……○………A.臣如前,乃敢奉令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B.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D.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君王能与共分天下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2分)(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③谨烽火,多间谍④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人教版2017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年级:高二科目:语文座位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
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辕固生曰:“不然。
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
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遂罢。
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
固曰:“此是家人言耳。
”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
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B.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C.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D。
绝密★启用前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 , ”,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更不是简洁。
“ , ”,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A .①④B .③②C .①③D .②④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手指就会被染成蓝色。
B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C.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作准备外,本身也有着积极入世的意义。
D.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着重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临洞庭水,登岳阳楼,似乎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是,我们的杜甫能快否?他漂泊天涯,老病孤舟,心系戎马江山,情牵亲朋故友,壮观之景引发了满腹悲凉,难怪他要“凭轩涕泗流”了。
C.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
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D.三苏中之苏洵,成名较迟,大器晚成,人过中年方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但并没有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没有人怀疑他的才华。
4、下列选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甘肃省临夏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6高三下·金华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男人们常利用空闲时间组装电脑,休整花园,甚至粉刷墙壁,安装地板,似乎无所不能B .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把握“五水共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到绝不骄傲自满、绝不畏葸不前、绝不松劲泻气、绝不半途而废,继续推动“五水共治”走在全省前列C . 每一个农村孩子都应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蝶变的快乐、成长的阵痛和人生的丰富多彩D .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她经历过大灾大难,但有人认为这个诺贝尔奖不是最适合她的贵冠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陕北原生态歌手阿宝与熊汝霖合作的一曲《倾国倾城》,宛转悠扬,娓娓动听,诉说着一个悲欢眷恋如歌般委婉的故事。
B . 《阿凡达》上映不到3个月,全球票房已经达到25亿美元,这创造了电影史上票房新的纪录,令人叹为观止。
C . 合作广告,是指两个或多个品牌共同出现在一个广告中,广告同时承担多个品牌的推广,这种合作广告模式,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高效率。
D . 面对海南“毒豇豆”事件,钟南山认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症结是“多头管理”,这的确是不刊之论。
3. (2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 .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 .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甘肃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下册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年级:高二科目:语文座位号一、基础选择题(1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B.演讲是一种艺术。
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C.在台湾第49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部分获奖演员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观众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D.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专家巴杜尔在接受联合国电台采访时指出,“拉尼娜”确实是引发澳大利亚和斯里兰卡洪灾的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针对春运期间长途行车路况复杂、驾驶员容易疲劳及拼车人相互不熟悉等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大家出行注意安全。
B.昨天,在老年人健康咨询会上,专家推荐了一套早春养生方案,都是简单易行的方法,行动起来,健康长寿不是梦。
C.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主人公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后五年,吾妻来归。
回来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表揣测语气。
C.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伸开D.比得软脚病等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表反问,难道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代词,代指树C.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假如D.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是……,是……,还是……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又可冀其成立邪B.若不过焉则不及C.三五之夜D.而汝报无涯之戚也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风乎舞雩A.庭中通南北为一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C.病偻,隆然伏行D.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甘肃省临夏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与鉴赏)和第II卷(语言表达)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3.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与鉴赏一.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①耳。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正直)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②,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听③,辅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
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
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直;闲适者,思澹而辞迂缓。
以质直合迂缓,宜人之不爱也。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④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尝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
其间妍媸⑤,益又自惑。
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
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
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
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①域:水平。
②时阙:时政的缺失。
③广宸听:使开阔见闻④小通:做官顺利。
⑤妍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合.为时而著合:应当,应该。
B. 小穷.则以诗相勉穷:失意,不得志。
C. 己尚病.,况他人乎病:生病。
D. 知吾罪.吾,率以诗也罪:怪罪,谴责。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有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
B. 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
C. 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D. 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它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3.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B.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C.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D.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4.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2)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答案】1. C 2. D 3. B4. (1)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之常情。
(2)现在爱我的诗的人,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您)而已。
1. 试题分析:病:认为是毛病。
2. 试题分析:白居易自己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从他的诗歌观点出发,对此流露出轻视之意,即文中所说“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3. 试题分析:注意前半句的主语是“韦苏州歌行”,后半句主语是“其五言诗”。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前半句的主语是“韦苏州歌行”,后半句主语是“其五言诗”。
4.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贵”“贱”“荣”“陋”“爱”“并世”“足下”“耳”的翻译。
参考译文:(我)家庭贫困而又多变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
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
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
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
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
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
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
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
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
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
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微之,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
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除去才气超拨,词藻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
他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
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诗人死后,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
现在我的诗,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诗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
时俗所重视的,正是我所轻视的。
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迂缓。
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
现在爱我的诗,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而已。
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诗互相鉴戒,遭到斥逐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
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大都由于诗呵!我曾经跟足下说,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为自己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其间好坏自己又辨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不加宽容,进行讨论删削,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才能处理合适。
况且我与足下,写文章特别怕繁多,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何况他人呢?现在我们暂且分别编辑诗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时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以完成过去的心愿。
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见,死期一到,该怎么办呵!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吗?(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元日田家①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
②蛮榼:酒器。
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
后世以乌龙泛指犬。
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5.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
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
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 “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
E.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6.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5. AD 6.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 “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解析】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B 项,从个人的角度看,百姓的生活是热闹的;从整个村子的角度看,是安宁祥和的。
C 项,“但祝”,在这一天人们见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但”字,也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
D 项,“元日” 指农历正月初一。
“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清末止。
)。
“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
E 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民俗文化常识。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是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
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
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
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
颔联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
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
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