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精品课件第1单元 4灯笼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9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本试题满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周南.关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③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⑦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①在河之洲(2).②蒹葭苍苍(3).③漏断人初静(4).④气蒸云梦泽(5).⑤两鬓苍苍十指黑(6).⑥青山横北郭(7).⑦只有香如故(8).⑧清晨入古寺(9).(2)城阙辅三秦,(10).风烟望五津。
(11).与君离别意,(12).同是宦游人。
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4 灯笼◎文化自信:了解“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体会作者怀念往昔生活时引发的激越的爱国热情。
◎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分析文中描写、叙述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本文从小处写起、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难点)◎审美创造:品味文章清新典雅而含蓄蕴藉的语言。
(重点)一、导入新课梅花映雪挂灯笼,福字生金万户红。
灯笼如今在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还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阅读吴伯箫的《灯笼》,去感受“灯笼”的魅力。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斡旋”“怅惘”“人情世故”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1938年4月辗转抵达延安参加革命。
抗战时期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著有《吴伯箫散文选》。
◎背景链接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
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2.目标任务二:自读感知,梳理情节。
◎作者在文中说“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通读全文,概括作者与灯笼结的缘有哪些。
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 ①村头挂灯慰路人 ②元宵灯笼看不够 ③挑灯名将表宏愿◎这些对灯笼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据此给文章分段,概括每部分内容。
对灯笼的描写集中在第2—11段。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说“火”,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体说“灯笼”,写“我”对灯笼的回忆及联想。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复习巩固第四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岁梢寒夜黑夜溺炕萧萧班马B、荒郊夜宿盛伏舍茶腊八施粥C、四面虚惊垂珠联龙张灯结彩D、金吾不禁风至锵然翠羽流苏【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在路上轻易不提斡______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②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mù______,是一辈子思mù______着的。
③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______。
④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______枝叶做点缀______。
⑤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______。
⑥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______原的一把烈火!【答案】:【解析】:第4题【语言表达】阅读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答案】:【解析】:第5题【语言表达】课文第一段叙写了作者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解析】:第6题【语言表达】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
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
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
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