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 格式:docx
- 大小:26.97 KB
- 文档页数:4
初一年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②主张以德治国;③主张实行德政,反对苛政。
(2)教育思想:①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文化成就: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贡献巨大。
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注意区分)
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课标要求:1.了解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儒墨法家的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孟荀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这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各派争艳的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儒、法、道、墨、兵等各种思想流派。
各派著书立说,各抒己见,相互辩论,学术繁荣,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
课文解读:一、百家争鸣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的出现。
2、具体体现: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战争;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官府为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办3、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二、代表人物1、老子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
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1)老子名片(2)老子思想2、庄子孔子请教老子孔子拜访老子后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宁国市河沥溪初中“五航远行”教学模式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航
课堂练习:
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3、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4、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远航5、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6、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
儒家
战
国
《孟子》提出“”,要求统治者用“
还主张自然资源利用。
荀子主张按去办事墨家战国主张“”、“”,支持正道家战国要顺其自然,“”。
法家战国末期主张,反对,提
提出建立国
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护达标检测:
1、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列举各学派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阅读后,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哪一部书?这部书记在了谁的言论?(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这句话使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