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殖性克隆的发展方向
- 格式:pdf
- 大小:236.65 KB
- 文档页数:4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生殖性克隆技术生殖性克隆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它能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复制生物体。
正如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殖性克隆技术也具有复杂的经济、社会和伦理问题,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评价。
从生产力角度看,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出现可以提高生物繁育效率,加快育种进程,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品质和产量。
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观,即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生殖性克隆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手段,有助于满足人们对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
生殖性克隆技术还有潜力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对人类健康事业也具有积极意义。
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生殖性克隆技术涉及到生物资源的私有化和专利权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掌握了生殖性克隆技术的核心技术和大量的资源,这可能导致资源的垄断和私有化。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产关系应该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或小部分资本家的私利。
在推动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技术权利的监管,确保技术的公平和平等利用。
从伦理角度看,生殖性克隆技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克隆技术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甚至可能对生物体的基因稳定性和健康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关注。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克隆技术的不当使用可能扰乱了这种和谐。
生殖性克隆技术还引发了人类自身存在方式和身份的问题。
克隆技术可能导致复制人的出现,这对个体和社会的认同和意义产生了挑战。
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而生殖性克隆技术可能对这种个体差异性和自由选择权造成威胁。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估生殖性克隆技术的经济、社会和伦理影响。
在推动这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保障技术的公平和平等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以及保护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克隆技术与生殖医学发展近年来,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克隆技术指的是利用细胞核移植等技术手段,获得与原始细胞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克隆个体。
这一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殖医学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与挑战。
本文将就克隆技术与生殖医学领域的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给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不孕症是指夫妻长期无法通过自然方式生育后代的病症,给夫妻双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克隆技术可以通过核移植等技术手段,获得与原始细胞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克隆个体。
这为那些无法通过传统方式生育的夫妻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殖选择,使他们有机会成为父母。
然而,同时也需要面对克隆技术的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是否应该允许克隆人类的出现等等。
其次,克隆技术的应用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殖医学领域,克隆技术可以被用来培育被受精卵从双亲中传递遗传疾病的胚胎,从而提前进行基因治疗。
通过克隆技术,医生可以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进行基因检测和修复,从而避免遗传疾病的出现。
这为那些患有遗传疾病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人类基因编辑是否应该进行等问题。
此外,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发展还带来了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克隆技术所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不容忽视。
在克隆技术中,胚胎的获取和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引发了胚胎伦理的辩论。
对于胚胎的使用以及其是否具有生命的责任等问题,学术界、伦理界和社会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其次,克隆技术的滥用可能导致道德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如果没有恰当的监管和法律法规,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于非法目的,如人类克隆、生殖商业化等,这将对社会和道德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总之,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尽管带来了许多潜力和可能性,但仍然需要综合考虑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因素。
对于那些不孕症患者和遗传疾病患者来说,克隆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殖选择和治疗方式,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
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
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
但是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目前,克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各国政府有关人士、民间对克隆技术的评价褒贬不一。
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在不久的将来,克隆技术技术将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中风、癌症、爱滋病、心脏病以及诸如帕金森综合症等精神疾病,并极大改变现有的器官移植理论和治疗手段,给人类带来福音。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1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千美元一升。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克隆技术是一种在生殖医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技术。
在早期,许多人将克隆技术与科幻小说联系在一起,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克隆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实现生殖医学领域中的许多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并就其风险和发展前景展开探讨。
一、1.1 生育障碍的治疗生育障碍是指在正常进行性爱的情况下,夫妻在12个月内未能怀孕。
克隆技术为那些不育夫妇提供了打破这一局面的途径。
通过克隆技术,医生可以帮助夫妻从一些方面重新控制生殖过程,如精子和卵子的选择,胚胎移植等。
1.2 遗传疾病的预防遗传疾病是指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由于这些基因突变大多是遗传的,因此,克隆技术可以为希望跨越这些遗传障碍而进行家庭计划的夫妻提供帮助。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在胚胎移植前进行基因检测,以探测其中是否存在有致病基因,从而避免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1.3 认定父权对于有些不育夫妇,如果通过常规生育技术无法解决获得孩子的问题,他们可能将不得不利用代孕技术。
但这在很多国家是非法的。
通过克隆技术,夫妇可以使用自己的生殖物质获得自己的孩子,从而避免了与代理孕母人的牵扯。
二、克隆技术的风险尽管克隆技术可以在生殖医学领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像所有的技术一样,克隆技术也面临一些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对所产生的胚胎进行操纵的过程。
在胚胎移植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疾病,如生理和心理的异常,幼年和成年时期的危害等。
但是,这些风险可以通过技术的完善和严格的模拟实验进行最小化或避免。
三、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在当今世界,科技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开创了许多无数种形式的生科技术,这也为我们的医学、农业、工业等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技术路线。
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人们会进一步完善克隆技术,推动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对常规生殖技术的演化所修复的后遗症。
产生的效益也将越来越丰厚。
在未来,克隆技术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这种技术也将会作为重要的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
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生殖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克隆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生殖医学领域。
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动物领域扩展到了人类领域,日益成为生殖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克隆技术,是指使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复制一个与原先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
其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成熟的体细胞取出其细胞核,然后将其植入到另一个卵细胞中,然后将它们一起培养至卵裂期或植入受体母体中,最终形成一个与原先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
二、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1.生育难题的克服一些因生育难题而不能自然受孕的夫妇可以使用克隆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将夫妇任意一个人体细胞的核移植到一枚女性卵细胞中,植入母亲体内发育成胚胎,再移植到代孕母体中,这样就可以使夫妇生育一个与自己完全相似的后代了。
2.克隆技术在不育治疗中的应用一些因精子、卵子、胚胎缺陷或其它原因而导致难以妊娠的不育夫妇可以采用克隆技术来获得后代。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通过植入移植胚胎或直接放置在代孕母体中获得后代。
3.克隆技术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机制的解析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表达和功能的特征。
例如通过在某个细胞系中克隆某个基因,就可以更好地研究该基因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功能。
此外,通过将某个人体的有害基因嵌入到细胞中实现人类遗传疾病的模拟,进一步探究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4.由克隆技术制造个性化药物克隆技术可以为个性化药物制造和治疗提供基础技术,很好地协助药物研发工作。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更好的模拟患者的新陈代谢,进一步合理调整个性化药物剂量。
三、生殖医学与生命伦理学在应用克隆技术的生殖医学中,引起了生命伦理学方面的讨论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克隆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体或动物能够不经过自然繁殖,直接利用体细胞来获得后代。
另一些人则认为,克隆技术虽然具有风险和伦理问题,但是它仍然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一些生殖困难、达到个人须要、科研方面等方面重要的目的。
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突破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中的一项重要突破,为生殖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克隆技术的出现使得许多生殖医学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为开展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克隆技术中,最早应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动物克隆。
从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到随后的其他动物克隆,如猫、狗、马等,这些成功的案例使得人们对于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充满了期待。
借助克隆技术,生殖医学领域的主要突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辅助生殖技术的改进:克隆技术的引入为体外受精(IVF) 等辅助生殖技术带来了新的进展。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繁殖动物,并获得其胚胎。
这一技术对于某些受精能力较弱的动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补充。
此外,克隆技术的应用也有望提高体外受精的成功率,为更多夫妇实现生育梦想提供帮助。
2. 基因治疗的新机遇:克隆技术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可以复制一个个体,并对其基因进行精确修饰。
这意味着,可以制造出一些具有特定基因特征的动物模型,用以研究人体特定疾病的发生机制,并评估新药的疗效。
借助克隆技术和基因修饰,科学家还有望治愈各类遗传性疾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3. 再生医学的发展:克隆技术也为再生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再生医学中,科学家试图利用干细胞技术来修复和再生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获得具有特定基因特征的胚胎和干细胞,并将其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这一技术的突破性意义在于可以提供定制的组织和器官,而非传统的捐赠或移植方式。
然而,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突破也引发了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关注。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人类克隆的道德问题。
人类克隆的可能性引发了人们对于基因改造、模仿人类的生育过程等敏感而复杂的问题的担忧。
因此,必须严格监管和规范克隆技术的应用,并充分考虑社会伦理和公众的意见。
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复制出与原生命个体基因完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新个体。
克隆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包括植物、动物的克隆,还包括人类的克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克隆羊多莉。
今天,我们将探讨克隆技术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史从古代开始,人类就一直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克隆。
例如,断枝繁殖、分株繁殖、蜂王的无性繁殖等方式都属于克隆的范畴。
但这些方法都只适用于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对于高等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而言,复制的难度则更大。
1962年,英国生殖学家约翰•格尔迪首先提出了克隆哺乳动物的理论,但当时并没有实现。
1984年,第一只从体细胞核移植而来的小鼠诞生了,随后,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陆续成功地复制了羊、牛、猫、狗和猴等高等哺乳动物。
1996年,诺布尔和威尔莫特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羊——多莉。
多莉的克隆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并将克隆技术推向了巅峰。
克隆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涉足和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克隆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生产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和价值。
发展趋势克隆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但仍有许多限制。
首先,克隆技术的成功率比较低。
其次,克隆出的个体比较容易产生健康问题。
最后,克隆技术的费用和时间成本比较高。
然而,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克隆技术的前景仍然很广阔。
在现实应用中,科学家们利用克隆技术相继在动物繁殖、医学治疗、组织工程、人类干细胞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首先,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物繁殖,比如牛和猪的精心剪辑、繁殖和培育,以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其次,克隆技术可以为医学界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和药物,并为治疗低效的疾病提供新的选择。
此外,组织工程概念就是依据克隆技术,真实化产生合院器官,如皮肤、肝、心脏和肺等,以取代移植需要等待的捐献者或人工制造的器官,为生活和救命创造更多希望。
最后,克隆技术将为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门道,如克隆消失动物的研究、细胞复活等。
克隆技术与生殖医学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育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克隆技术和生殖医学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克隆技术和生殖医学是什么,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又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呢?一、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指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一个成体细胞核与一个未受精卵细胞的细胞质结合,使其发育成为和原个体基本相同的新个体。
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取材、细胞核移植、激活和移植四个步骤,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需要涉及法律、伦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克隆技术在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种群繁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动物科学领域,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种群繁殖和生物医学研究。
同样,克隆技术在药物研发方面也有着极大的价值,通过克隆繁殖多个动物群体进行药物研发,可以更快地筛选出最优的药物。
二、生殖医学生殖医学是指应用最新的生物技术手段,实现生殖科学目标的医疗科技。
生殖医学的发展,既涉及科技的前沿,又牵动着人类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在生殖医学的发展历程中,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开发了一系列的技术,如试管婴儿、人类卵子和精子加工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许多不孕不育和遗传疾病的问题,并提供了新的生殖选择。
三、克隆技术和生殖医学的互补克隆技术和生殖医学相辅相成,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也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比如,在生殖医学领域,由于卵子和精子的质量问题,导致许多夫妻不能自然生育。
而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代孕母体的一种技术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革新性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也可以使夫妻间以不同方式和时间诞生的孩子具有相同的DNA,实现亲缘关系上的便利。
四、克隆技术和生殖医学的影响克隆技术和生殖医学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开始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医学上,它们可以为不孕不育患者和遗传疾病的患者提供帮助和选择;在科学研究领域,它们可以为研究生物学提供新的来源;在法律和伦理上,它们则提高了社会对人类生育、生命和自我决定的认识等等。
总之,克隆技术和生殖医学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生殖性克隆技术
生殖性克隆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它为人类解决了很多问题,如生育障碍、遗
传疾病等等。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这种技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思考。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方式与其社会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而生殖性克隆技
术的发展,只有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下才得以实现。
这种技术的发展,更多是为了
实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利益,而不是基于人类的善意和道德标准。
这种商业化背景下的技
术推广,有可能引发社会的道德沦丧,甚至可能导致人类的福祉受到危害。
其次,从人的本质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整体存在,是不
可复制的。
然而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发展,却将人类视为可以被复制的对象。
这种技术的发展,或许会导致人类自我意识和尊严的丧失,进而引发人类自身文化和人性的缺失。
最后,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社会利益是最高的价值目标。
然而,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发展,却可能在某些方面损害到社会的整体利益。
例如,在某些国
家或地区,由生殖性克隆技术得到的基因优势,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令社会更
加不公平。
综上,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
尽管这种技术有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功效,但是其商业化和市场推广的背景,已经与
人类社会的本质价值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和矛盾。
因此,我们在使用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其背后的商业利益和道德价值,以此为基础来调节和平衡这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人类生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人类生殖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领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人类生殖技术指的是通过科学手段辅助人类实现生育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当前人类生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1. 生殖辅助技术的现状1.1 试管婴儿技术试管婴儿技术是生殖辅助技术中最早应用的一种,它帮助那些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妻实现了生育的梦想。
通过将卵子和精子体外受精,再将初步形成胚胎植入母体,成功率逐渐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试管婴儿技术已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辅助生殖技术。
1.2 基因筛查近年来,基因筛查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早地检测出胚胎携带的遗传疾病或潜在疾病风险。
这种技术通过筛选出健康的胚胎进行植入,减少了患病风险。
基因筛查技术在缓解遗传病问题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1.3 卵子冷冻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卵子冷冻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这项技术使得女性可以将卵子冷冻起来,以备将来使用。
这对于那些希望迟一些年龄再做母亲的女性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2. 未来的趋势2.1 人工子宫人工子宫技术是一种前沿的技术,旨在使那些无法通过传统方式怀孕的女性有机会体验生育的乐趣。
目前,这项技术处于初级阶段,尚需深入研究,但它具有巨大的潜力。
2.2 三人婴儿技术三人婴儿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殖技术,旨在减少母体遗传疾病的风险。
它通过将另一位女性的DNA注入到卵母细胞中,以减少遗传疾病的风险。
尽管这项技术仍在探索过程中,但它显示出在未来可能成为解决遗传疾病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2.3 人类生殖克隆技术人类生殖克隆技术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也不可否认其潜力。
该技术有望实现无性繁殖,但在伦理和道德层面仍存在很多争议。
尽管如此,人类生殖克隆技术可能会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3. 随之而来的挑战随着人类生殖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伦理和道德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例如人类生殖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社会和道德问题。
其次,技术的高昂成本和可及性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收稿日期:2004-05-17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基金项目(2003Z279G)第一作者简介:张新蕊(1957-)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道德教育.论生殖性克隆的发展方向张新蕊1,韩跃红2(11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1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 要:生殖性克隆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尖端技术,它正面临来自伦理和技术的双重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生殖性克隆技术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和技术问题,站在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道德立场上,就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发展方向发表见解,并同时阐发作者对生命价值、生命伦理基本原则的看法。
关键词:生殖性克隆;动物实验;伦理;生命中图分类号:G 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5)03-0024-04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loneZH ANG X in -rui ,HAN Y a o -hong(Facul ty o f A rts,Kun ming Univ 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 gy,Kunming,Yunnan 650224;Faculty of Law,Kunming Univec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 y,Kunming,Y unnan 650224China)Abstract :Cloning is the frontier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 and it is challenged by both ethics and technology.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ethical issues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 ms related to the cloning technology.Then it discuss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lone in light of the ethical vie ws of valuing humanity and cherishing life.Meanwhile it also sets f orth their ow n view 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ife value and ethic of life.Key words :clone;experiments on animals;ethic s;life 自1996年7月6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克隆出绵羊/多莉0以来,围绕生殖性克隆技术(俗称克隆人)问题的争论至今不息,这项生物高技术何去何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看待克隆人技术,关涉到如何看待人的生命健康价值的问题,也关涉到如何确定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问题。
实际上,生命价值观和生命伦理观是这场席卷全球的科技伦理大讨论的实质所在。
纵观支持方和反对方的各种意见,梳理双方分歧的焦点所在,应用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分析、透视,笔者就生殖性克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观点:一、继续开展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成功克隆人的报道(2002年12月24日,布瓦瑟利耶曾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女婴/夏娃0已经诞生,因为至今无科学证据而不被采信),体细胞移植技术一直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在动物实验阶段,大量的动物克隆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首先,动物克隆的成功率处于极低的水平。
多莉羊是在第276次失败上才取得的成功,成功率仅为1P 277。
与克隆/多莉0同时进行的胎儿成体纤维细胞和胚胎细胞的克隆实验成功率也分别只有117%和111%。
恒河猴在368个重构胚中移植13个胚,出生1个。
目前克隆动物只有2-3%的成功率。
/克隆之父0威尔穆特也承认,/通常克隆只有1%)))4%的成功率0。
造成成功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是动物生殖性克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胚胎死亡、畸胎、流产、早产。
其次,即便经过千辛万难,克隆动物得以诞生,它们在出生后发生肥胖、早衰、早夭及其他问题的概率也远远高于自然生殖的发生率。
以克隆牛为例,正常牛出生时平均体重45公斤,而克隆牛出生时均超过60公斤。
2000年6月,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世界上第一例或系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只活了36小时3分钟。
多莉于2002年2月14日安乐死时年仅6岁半,而绵羊通第5卷第3期2005年9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K un 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Vol 15,N o 13Sept 12005常能活11)))12年左右。
6岁半的多莉可谓正当盛年,那么它的肺病与克隆是否有关?这又是一个未解的谜。
从理论上推论,造成克隆动物成功率低下和残障率居高的可能原因有:体细胞克隆过程中,细胞核移植操作,可能会对遗传物质造成损伤,影响克隆动物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危及其健康;另外由于单套基因在编码、表达过程中可能出错,或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都可能导致基因异常。
有资料统计,在动物自然繁殖的情况下,胚胎出现基因异常的比例不足1%,试管繁殖是15%,而克隆繁殖的基因异常比例超出40%,甚至危及代孕母亲生命。
由此可见,迄今为止的克隆动物仅仅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有限成功,而且这种成功仅仅体现在克隆体的出生。
这说明动物克隆技术还极不成熟;生殖性克隆的机理细节我们尚不清楚。
因此,一方面是为了彻底了解整个克隆世界的秘密,科学合理地应用动物克隆技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正确评价能否进行人类的生殖性克隆;同时,还考虑到人的认识发展以及对新的科学技术应有的宽容态度,我们主张继续开展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只有在解决了动物克隆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对生殖性克隆的讨论才有基础;同时,动物克隆在渔牧业和挽救濒危野生动物等方面的应用也才有了更为可靠的根据。
可以预想,通过改进和完善动物克隆技术,使之达到接近于自然生殖的安全水平,将是一个十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但在生殖性克隆研究的道路上,这个阶段无论如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在目前生殖性克隆技术尚未成熟阶段,坚决反对克隆人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克隆动物只有1-4%的成功率。
如果应用于克隆人,这意味着克隆一个婴儿需要25)100个卵!正如/试管婴儿之父0,英国剑桥大学爱德华(R.Edward)教授曾说过的:/或许在创造一个健康的克隆人之前,科学家们可能会先造出成百上千的畸形儿。
0并且克隆动物可能在发育的任何阶段发生异常,包括在妊娠晚期和出生之后。
这就提出一系列问题:克隆一个婴儿,需要供卵者付出很大代价,需要孕母承受风险,需要以无数死胎、畸胎、流产、早产为代价,这样做值得吗?更严重的是,如果克隆婴儿在出生或生后出现由此引起的残障,怎么办?目前克隆动物存在的这些问题能否通过技术改进得以解决?动物的经验又能否证明克隆人的安全性?回答这些问题,有待于人们在开展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重视安全性的调查与评估,积累资料,制定出安全标准。
法国伦理委员会委员亨利#阿特兰曾明确表态:/,,还有一个前提,即只要动物生殖性克隆是不安全的,就要一直做动物实验,之前不涉及将这种技术应用到人类。
0即便是坚决支持克隆人研究的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也坦言:/完全可能的是,在核移植过程中,遗传物质很难丝毫不受到伤害,导致发育出来的后代是有重大缺陷的个体,,所以,我不赞成禁止克隆人的研究,但的确认为要谨慎地对待这类研究,至少要有足够的动物实验作为先导。
0这说明人类尚不能完全揭示动物克隆的整个机理,未能清晰地了解、掌握动物克隆的全部知识,而这恰恰是生殖性克隆必备的技术前提!自克隆人的可能提出后,国际社会很快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在技术尚未完善阶段应当严格禁止生殖性克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其最强有力的理由就是:当技术尚未成熟,尚未达到相应的安全性标准,就贸然进行生殖性克隆,将极有可能对克隆婴儿本身造成生命和健康危害,并间接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
在此情况下,从事人类生殖性克隆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勿论动机如何,在结果上都直接违背了不伤害等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
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
这四项原则之所以得到世界伦理学界的普遍认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的。
不伤害原则是要求行为主体在从事生命科学技术和医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时,应尽最大的努力避免伤害发生或把伤害控制在一定限度。
科技手段造成伤害不仅彻底背离生命科技和医学的宗旨)))人的健康和福利,也将侵犯到人的基本权利。
因而不伤害是生命伦理最基本的原则和义务,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如发展科技的理由)来利用生物医学技术伤害任何人。
所以说,不伤害的道德义务具有某种绝对性,属于生命伦理体系中的底线伦理。
不伤害是一种消极的道德义务,它之所以在四原则中居于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位置,是基于它#25#第3期张新蕊,韩跃红:论生殖性克隆的发展方向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不伤害人的生命,其重要性无需赘言;其普遍性一是指不伤害人的生命的意义能在最大的范围内为人们所认同;其二是指它能在最大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执行。
不伤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既是最低的道德要求,又是最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处理人与人关系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也是人道主义的核心原则,因而它具有作为底线伦理的绝对优先权。
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去行善,也不可能要求许多人做到奋不顾身,抢救他人的生命,但我们可以也应该要求所有人没有恰当理由不能故意伤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任何人(包括科学家在内),在任何条件下,不能以任何借口逾越这道伦理屏障,这就是底线伦理所具有的绝对性。
在此前提下,我们才能进而追求有利于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社会公正等其他价值目标,才能进一步要求行为主体履行积极的道德义务。
在生育性克隆的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对不伤害原则的底线性质和绝对意义还认识不到位,以至于在其他功利的诱惑下,在科学好奇心的驱使下,这一原则存在着被动摇的危险,客观上导致容忍伤害发生的倾向。
哪怕在一个特例中放弃了对不伤害原则的坚守,姑息了伤害的发生,受到损害的将不仅仅是某一个个体的生命,而是意味着对原则本身的损害。
若此原则不再具有权威性,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被突破,就会对所有人的生命构成潜在威胁,那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会从根本意义上受到损害。
在此反复强调不伤害原则的底线性质、优先地位和绝对意义,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论证克隆问题的某一具体结论,同时也是为了强调它对于社会道德水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