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经典考题层级演练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2-5-2
- 格式:doc
- 大小:734.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23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输点:如车站、港口、航空港(2)主要类型⎩⎪⎨⎪⎧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按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2.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因素。
3.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
(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三、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实例:株洲沿铁路发展;筑波沿中轴线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2)表现: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对商业中心的影响(1)大城市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2)集镇: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与选择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提示: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温馨提示:如有时间,请以2011年大纲全国卷第8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2.俄罗斯多大河,但水运比例较小,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比例较大,请分析原因。
提示: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在西部,而煤炭、石油、森林资源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东西向货物运输量大,较适合用铁路运输煤炭和木材,用管道运输石油。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常以区域分布图及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如2018·全国卷Ⅰ·T36(1)、(3);2017·全国卷Ⅲ·T4、5;2016·全国卷Ⅱ·T37(3);2015·全国卷Ⅱ·T36。
1.区域认知:依据区域定位,分析区域环境对聚落、商业布局的影响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案例分析,评价分析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化、产业布局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探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知识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读株洲和某某城市略图,回答问题。
(1)表现: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具体分析如下:(2)实例:图中株洲市主要沿京广铁路(图中甲)扩展;某某市位于汉水(图中乙)和长江(图中丙)汇合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内河航运与城市的分布城市区位区位优势举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人员在此转运,经贸活动频繁、发达某某某某河流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某某、某某、某某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某某、某某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伦敦、金边◎考法1 结合示意图分析,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解图流程][尝试解答]1.C2.B[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通过读图,理解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影响。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之小船创作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3)某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商业网点的密度①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少,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的密度小。
②平原交通便利,交通运输线路密集成网,商业网点的密度大。
(2)商业网点的位置: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的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考点一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019·贵州模拟)如图为甲城市所在区域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如果图示区域为平原,则甲城市的空间形态可能与下列哪个城市的空间形态相似( )A.兰州B.青岛C.石家庄D.上海(2)图中规划道路建设完成后,甲城市的城区发展方向将可能是(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思路点拨:(1)(2)答案:(1)C (2)B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2019·湖北襄阳调研)读“我国某城市外部形态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城市位于( )A.宁夏平原B.河套平原C.河西走廊D.华北平原(2)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 )A.铁路、河流B.河流、地形C.铁路、地形D.耕地、林地解析:(1)D (2)B 第(1)题,由等高线≤400m可以看出此地区地势低平,应位于第三级阶梯。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位于第二级阶梯,河西走廊位于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
可排除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只有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又因为该城市在黄河以南地区,城市有连通南北的火车站和高铁站,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也可判定该城市位于我国华北平原,故选D。
第2讲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__________扩展,这些__________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形成还受地形、河流及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2.(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__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__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__________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____________。
一、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交通条件不但影响聚落的空间形态,其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发展变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方法技巧: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一个城市新建一条交通干线,城市就会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向外扩展而影响城市形态,而一条交通干线的衰落也会导致其附近城市发展缓慢。
因此,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应演练1元朝时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德州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1908年修建京浦铁路,德州段的运河疏浚调直,德州市区内的运河废弃成为“旧河”;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成立了德州航运局,德州段的运河、码头更加繁荣;1979年卫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航运局因此而解散。
当前,德州市政府计划把恢复水运能力作为可施行方案,未来可能使古运河恢复水运能力,使德州真正成为通达京、津的立体交通枢纽。
读“德州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贸易群物聚,红氍碧碗堆成山。
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管相喧阗。
”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B.商人大量外迁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2)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C.德州可以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2.影响商业网点的选址3.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方法技巧: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前者决定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决定于人口密度、数量和消费水平)。
第十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线路及站点的布局设计原因。
3.现代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各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对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情况。
4.各种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区位因素。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咼,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运费低(适于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咼,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
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连续性强,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1)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① 交通运输网络化:一种方式形成的运输网、 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2)发展趋势不同地域综合运输网 彳② 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和专业化: 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用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3)邮电通信 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概念:禾U 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灾害影响概念: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语言通信-网络 利用电波传播信息,通信质量受地形影响(4)商业狭义: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 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收购是前提、储存、调运是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销售是商业活动的终结广义:包括服务业(饮食、旅店、理发、浴池、照相、修理)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 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交通运输布局自然环境因素(地貌类型、水文条件、气候条件)一一影响着线路的质量、走向、分 布和投资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完善国家铁路网的需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防需要、资源、客货流的运输情况等)-------------------------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中产生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交通运输生产 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对象,并且塑造交通运输网的地域组合特征。
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四川资阳高三模考)2016年11月21日,富有四川特色的“熊猫”列车在高架轨道上以60千米时速在成都顺利完成1.4千米线路运行(如图),标志着国内首条空中铁路(简称空铁)试验线全线贯通。
空铁属于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
德国的纺织业中心乌波塔尔市,拥有世界上首条悬挂式空中列车线,该线建成于1903年,全长13千米多。
最初是为了把当地工业原料从鲁尔区运送到乌波塔尔市的各个工厂而兴建的,现已成为当地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日运输量达8万人次。
据此回答1~3题:1.推测第一条空中列车最初运送的货物是( )A.棉花B.铁矿石C.石油D.煤炭2.地铁是大城市中主要在地下修建隧道,铺设轨道,以电动列车运送乘客的公共交通体系。
与地铁相比,空铁建设的优点有( )①工程量小,造价低②建设周期短,不受地质条件限制③施工对环境影响小,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④以后改建、扩建更容易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3.下列区间最适合发展空铁的是( )A.成都内公交车站点之间B.上海—北京C.成都火车东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D.成都—重庆解析:1.D 2.B 3.C 第1题,由材料“最初是为了把当地工业原料从鲁尔区运送到乌波塔尔市的各个工厂而兴建的”,及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推断第一条空中列车最初运送的货物是煤炭。
第2题,根据材料“在高架轨道上以60千米时速在成都顺利完成1.4千米线路运行”,可知空铁建设工程量小,造价低,以后改建、扩建更容易;但也受地质条件限制,施工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会对周边带来一定的噪声污染。
第3题,成都内公交车站点之间距离近,公交站点密集,不适宜建空铁。
由于空铁的速度是60千米每小时,所以不适宜长距离运输,故上海—北京、成都—重庆不适宜发展空铁。
地铁和轻轨构成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重庆市已建成通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J 经典考题层级演练
实战巧练感悟高考
双基达标
下图中A、B、C、D、E为浙江某地的5个小村庄。
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沿河流分布B.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沿海岸线分布D.沿河谷分布
2.图中村庄A、B之间的公路为新建的高速公路,图中显示的判断信息是()
A.公路没有穿越小村庄
B.该处为丘陵地区,但该公路比较平直
C.公路主要沿等高线延伸
D.公路充分照顾了沿线的居民点
1~2.解析读图可知,图中聚落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新建的高速公路特别平直。
答案 1.B 2.B
(2014·淄博模拟)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
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解析第3题,由题干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
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可知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4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影响。
答案 3.D 4.B
读“北京市建材商城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所示的北京建材商城分布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三环路沿线,接近城区
B.五环路与放射状道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C.三、四环路沿线,有大面积停车场
D.居民小区内,方便日常购物
6.近年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以外扩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分散城市功能
B.新建住宅区不断向外扩展
C.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D.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扩展
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建材商城主要分布在城市环路附近,且
主要分布于三环以外;建材商城建设需要考虑交通条件,同时要考虑占地广(地租因素)的要求;所以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区。
第6题,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外部交通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建材商城也自然会向城外扩展。
答案 5.C 6.D
读环渤海地区图,完成7~8题。
7.图示范围内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A.A B.B
C.C D.D
解析根据图示,确定A为北京,B为天津,C为大连,D为秦皇岛。
如图所示,北京的交通最便捷,可以带来大量流动人口,因此它是最大的商业中心。
答案 A
8.该地区最大商业中心的发展条件是()
①历史悠久,商业基础好②交通便利③商品经济能力强④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品市场广阔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北京商业中心的发展条件:北京历史悠久,商业基础好;北京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利,可带来大量消费人群;北京企业众多,商品经济能力强;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求大,商品市场广阔。
答案 D
高考回顾
1.(2014·广东文综)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由图可知流量的5个等级由粗细不同的线表示,故粗细相同的线为同一个等级,故选C。
答案 C
2.(2013·广东文综)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
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CBD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解析本题以高铁建设这一热点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及交通运输。
高铁站主要位于大中城市,且小城市有商业区但不会形成CBD,故A 项错误。
城市空心化是逆城市化现象导致的,故B项错误。
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CBD)应位于交通通达度高的市中心,故C项错误。
在特大城市,为减轻过境运输对城市的影响,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同时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特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在郊区形成卫星城,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3·天津文综)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据此完成下题。
(1)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
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
的()
A.高速化B.网络化
C.大型化D.专业化
(2)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
这促进了()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解析第(1)题,依据题意,天津市的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连接在一起,体现了轨道交通的网络化。
第(2)题,网购主要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商品交易,不会增加商业网点的密度,也不会扩大商业区的规模,但能减少商品流通的环节,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1)B(2)D
(2012·重庆文综)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完成第4题。
4.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B.中卫
C.银川D.石嘴山
解析银川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有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3·上海地理)黄土高原上的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其利用的上海区位优势主要是()
A.消费市场巨大B.集聚效应显著
C.劳动力素质高D.运输条件便捷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
影响商业网点布局主要的因素有市场条件和交通条件。
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主要利用的是上海广阔的消费市场。
所以本题选择A项。
答案 A
6.(2013·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
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商业的影响。
根据图示甲地只有普通公路,而乙地有高速公路经过,而且具有出入口;根据图中的92 km,可以判断乙地距离中心城市M地距离较近,而且交通便利。
本题可以反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改变能够影响服务业的分布。
答案M市为主要的食客来源。
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高速公路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旺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7.(2010·全国文综)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
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读图,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___河、黄河、__________河。
(2)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
解析(1)直接读图可知,从扬州经水路到长安须经过隋(大)运河、黄河、渭河。
(2)河流水运条件实际是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由图知,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河面开阔,水流平稳,但有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孟津以西河段属黄河中游,流经山区,落差大,水流急,多险滩。
答案(1)隋(大)运渭
(2)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河道开阔,水流平稳,运粮船航行顺畅。
但洪水期水流湍急,大旱时河道浅窄,大船难行,甚至停运。
孟津以西至潼关河段属黄河中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多险滩,运粮船航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