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学导案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10
《千人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千人糕》。
你们知道什么是“千人糕”吗?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1)学习第 1-5 自然段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孩子对千人糕的好奇和父亲的耐心解答。
②引导学生思考:孩子在听到父亲的回答后,有什么反应?他是怎么想的?(2)学习第 6-9 自然段①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千人糕制作过程的句子。
②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③引导学生思考: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什么?(3)学习第 10-11 自然段①让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千人糕”要叫“千人糕”?②引导学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4.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也明白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合作。
5. 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劳动成果的制作过程。
(3)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千人糕教案(精选9篇)篇一:《千人糕》教案一、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哲理小故事,通过爸爸给孩子讲述“千人糕”,让孩子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
通过简单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教导孩子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懂得感恩。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好奇: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特别:格外、十分。
难道:表示揣测的语气。
味道: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
甘蔗: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
甜菜:二年生草本植物,甜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至纺锤状,多汁。
是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销售:指以出售、租赁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的确:真实,确实,实在,果然,果真。
五、近义词。
味道——滋味、平时——平常、特别——十分、好奇——新奇、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确——确实六、反义词。
平平常常——超乎寻常、特别——一般、好奇——冷淡、的确——也许七、多音字1.的:de(好的)。
dí(的确)。
dì(目的)。
dī(的士)。
2.应:yìng(应答)、(应付)。
yīng(应当)、(应该)。
3.好:hǎo(好人)、(好事)。
hào(好奇)、(好色)。
八、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爸爸告诉孩子今天要吃千人糕。
第2自然段,孩子好奇什么是千人糕?第3自然段,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要很多人才能做成。
第4自然段,孩子猜想千人糕一定很大。
第5自然段,孩子看到的千人糕和平常的米糕是一样。
第6自然段,爸爸问孩子“千人糕怎么做成的?”引出下文。
第7~9自然段,通过讲述千人糕的三道工序,进一步说明了千人糕的来之不易。
6.千人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千人糕”这个名称的由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有关“千人糕”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朗读、默读、个人发言、小组讨论、观察插图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千人糕”这个名称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千人糕”的含义和制作过程,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掌握切糕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切糕的制作;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千人糕”的图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然后介绍“千人糕”的由来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千人糕”这个名称的由来。
教师向学生介绍“千人糕”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这种美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阅读理解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要求注意语音、语调、语气等。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千人糕”到底是什么?“千人糕”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你认为“千人糕”代表着什么?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以上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教师向学生介绍“千人糕”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这种美食的制作过程。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制作“千人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三、制作切糕教师介绍切糕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切糕的制作过程。
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切糕。
教师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教师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切糕成果,并互相交流制作心得。
教师选取制作最好的切糕,让学生分享制作经验和技巧,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级(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千人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千人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1、自主识字,初步掌握用默读的方式了解米糕制作的过程。
2、能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蛋糕)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师不予评价)2、今天,我们的小作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糕点,看看和我们平常吃的糕点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些什么。
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1)重点认读:“蔗、汁”为翘舌音,“菜、算”为平舌音;“嘛”读轻声;“应”读一声;“的确”的“的”是多音字,读“dí”。
(2)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甘蔗”和“甜菜”。
4、指名朗读各段,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是否得到解答,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5、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父子的3次对话,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过渡: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1、自由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什么样的。
2、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
3、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
(1)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好奇、疑惑的语气,第二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会写“能、桌、味、买”4个字。
2. 联系语境、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行文特点。
学习流程:一、“糕”字导入,引出“千人糕”1. 猜测“糕”的音和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猜读“糕”字的音和义。
2. 用“糕”字组多词,引出课题“千人糕”。
(1)交流:你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糕”?(2)课件出示各种“糕”的,启发学生用“糕”字组词,巩固“糕”字。
(绿豆糕、雪糕、椰汁红豆糕、三色蒸糕、红糖发糕、桂花糕、福寿糕、椰子糕、灯芯糕。
)(3)引出课题“千人糕”。
3. 提出问题:什么是“千人糕”?(1)学生再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预设: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制作出来的吗?(2)导入:是啊,到底什么是千人糕呢?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一找答案吧!【设计意图】:从“糕”字导入,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提出问题。
借助多张糕点的,丰富学生对“糕”的意义的理解,并通过生字的反复再现,巩固“糕”这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巧识生字,初步解疑1.初读课文,巧记生字(1)借助拼音读课文(2)正确认读多音字:好种的应(3)在语境中识记、理解生字词,读好难句。
句子1: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粉糖)句子2: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在语境中读准生字字音,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理解、识记:甘蔗、甜菜、糖)句子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读好长句)(4)一字组多词:如糕:蛋糕雪糕糕点粉:面粉粉丝粉笔蔗:甘蔗蔗糖蔗农劳:劳动勤劳疲劳2.读后解疑从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中初步解疑——“什么是千人糕”。
《千人糕》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里的8篇《千人糕》教学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千人糕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千人糕的教案篇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课文通过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二、学情分析学生可能都吃过米糕,但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陌生。
因此,学生读课文时会有新奇感。
对于本课所渗透的情感熏陶学生可能不易体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出并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懂得勤俭节约不浪费,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教学难点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方法指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讨论后,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欣赏千人糕的图片,说感受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1、理解课文,掌握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千人糕里包含哪些东西?(2)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3)除了包含的东西外,制成千人糕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如果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2、参与讨论,师生共同完善板书千人糕里有米粉、糖等。
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种稻子时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农药等。
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教案教学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6、千人糕上课时间3.6教学总目标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 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分层目标基础性目标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 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能够读通课文。
发展性目标一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二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课前预习详见预习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预设分层教学体现一、揭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文《千人糕》。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学生自由举手回答)3.教学“糕”字;“米”字旁的字与粮食有关。
指名学生口头组词。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的学习所得。
2、小组预习交流:由小组长带领;小组长分二年级学生分层示意图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学习生字词1)、教师关注小组内的预习情况。
尤其是关注C类学生课前的预习。
部编版二下语文千人糕教案
教案:千人糕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千人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千人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块已经制作好的千人糕,向学生介绍千人糕的来历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0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千人糕的特点:色泽金黄、味道酥甜、口感软糯,并呈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千人糕的材料和工具。
三、讲解(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千人糕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的准备、工具的使
用以及制作过程的步骤。
四、实操(60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让他们动手实际操作制作千人糕。
教师辅导学生操作,并注意组织协调。
2.指导学生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食材污染和意外发生。
五、品尝(10分钟)
制作完成后,学生品尝自己做的千人糕,并与同组同学分享自己的制
作心得和感受。
六、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制作千人糕的过程和要点,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
要性。
七、拓展(15分钟)。
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详细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块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各种职业和劳动。
通过讲述糕点师傅、农民、渔民、工人等不同职业的辛勤劳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以及各种职业的劳动。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各种职业的劳动过程的认识。
难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朗读的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卡片、千人糕图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千人糕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学生认读生字,教师讲解生字的意思和用法。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职业的劳动过程。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一种糕点,并描述制作过程。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种糕点,并记录制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千人糕制作过程糕点师傅农民渔民工人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6课《千人糕》的练习。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制作糕点的日记,并和家长一起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和各种职业的劳动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糕点店或农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方面1. 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块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各种职业和劳动。
《千人糕》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千人糕》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
(2)学会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懂得分享与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流畅地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情景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图片、动画,增强课堂趣味性。
(2)实物教学:展示千人糕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情节。
(3)课堂游戏:设计相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千人糕模型,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道理。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内容。
(2)写一篇关于千人糕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