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汉字与书法晓丹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习导航【课标要求】概述汉字、书法起源与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清单】一、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2)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3)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4)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温馨提示2:书法实例:牛牛牛牛牛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书法:(1)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①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②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①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②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③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达到新高峰:①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②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4)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①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②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重难点解析】一、文字演变的规律、特点①由图画到符号。
②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③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
二、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②隋唐一统,国家繁盛,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巅峰,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肇庆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科教案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的特点。
巩固练习(选择题)
三、课堂总结:
1.汉字发展趋势及特点:
2.书法发展的历程(背景、代表人物、特点):
四、结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字和书法的演变史,体会了中华汉字文
化的魅力,那我们现在的人对写字还有多少重视呢,请看
ppt图片,思考出了什么问题。
汉字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借用汉字听写大会
的宣传语:推动书写的文明传承,共筑文明的未雨绸缪。
老师希望大家,能重视汉字的传承,学好汉字,写好汉字!
【
三
思
考
与
作
业
】
1.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
星辰。
”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B )
A 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 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汉字与书法》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岳麓版必修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第一课,具有开篇点题的作用。
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第一目“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讲述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第二目“书艺历程”,讲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第三目“印宗秦汉”,讲述我国古代篆刻艺术的成就,相对本课主题属于次要内容。
【学情分析】汉字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汉字的历史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但学生对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其精髓却未能把握,尤其是如何把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体会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本课通过展示生动丰富的文字、图片等材料,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汉字发展史的同时,提高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的历史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掌握书艺的发展历程以及书法艺术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原因;了解篆刻艺术的发展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各种书体和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学会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理解书法、篆刻的艺术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从中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教材阅读、制作表格使学生掌握。
通过设置情境与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表情达意的图形符号。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了解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2、掌握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知识梳理】(一)汉字的发展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朝)?2、汉字的统一有何意义?3、汉字的演变呈现出什么趋势?(二)书法艺术的发展1、自发的书法艺术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汉时期:秦小篆、汉隶已具有书法美感,但大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从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过渡在什么时候?有何有利条件?有利条件:【重点突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激荡的时代,它所统辖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全球通史》材料二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北宋兴起的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课型:新授课必修3 第2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制作人授课时间月日编号7【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汉字、书法的起源2、过程与方法:演变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课标和考纲】1.概括汉字、书法的演变过程2.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重点难点】1、汉字、书法的起源、演变的过程2、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学法指导】1、导学案上的问题能够提前预习写完,有问题的能够和组内同学讨论,无法解决的课上听讲或质疑老师2、在右侧边栏上要写出你对左侧问题的疑问。
教学流程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发展历程(1)起源:(2)演变:(3)书同文:背景内容:意义2、汉字的演变趋势:3、汉字出现的意义:二、书艺历程1、书法的含义及成为艺术的条件?思维拓展:文字的演变历程:2、书法的发展历程?(秦汉、魏晋、隋唐、宋代、明代)3、书法与篆刻?三、【针对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体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叫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知识归类::唐宋书法艺术特点及原因?知识体系:。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分析: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体现,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艺术,它将实用书写赋予技法规范和审美含义,是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结合的产物。
书法艺术利用单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书法在技巧原则上的严格性和表现情感上的丰富性,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
了解、学习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
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公元三至五世纪起,中国书法便被视为最重要的脑力艺术之一(与绘画、诗歌并列),地位极高,理论基础雄厚,实践极其丰富。
自那以后直至今日,书法在中国始终被作为一种高尚的、大众化的、为社会所喜欢、推崇和理解的独立艺术而备受珍爱。
大约也从那个时候起,象形文字便开始发挥两种功能:一方面,它继续服务于社会的书写需要,亦即完成自己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书法艺术而在艺术领域中发挥作用,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审美需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熟悉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讲述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书法艺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难点:理解中国书艺的特点及历史特征。
教学过程及要点:1.导课学生齐唱《国家》,教师引导:从歌声中我们听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靠的是文化传承,而汉字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汉字与书法》2.授课一、文字的发展演变1.汉字的起源:介绍:,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得出文字的起源: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2.文字的演变:(学生看书归纳,教师补充介绍)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3、文字演变的趋势:(出示图片)学生讨论:汉字的演变趋势师(总结):从这张图片中,我们看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从工具性向艺术性转化。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理解中国书法的根本特征和开展脉络。
【学习目的】:1、知识与才能:概述汉字起源及演变的过程,理解中国汉字的根本特征和开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概括文字的创造和书法艺术的开展历程,说明文字的演变与书法的关系,认识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认识到其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古代书法艺术,体会中国古代艺术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自信心。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简单,但艺术性强,尤其是学生对于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文字的开展历程以及独立分析书法的特征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字的开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分析中国古代书法的根本特征。
【教学设计】:导入: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富,是一种形、义、音严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
它经历了约7000年的开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还作为根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汉字,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
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根底上逐渐演变、开展而来的。
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汉字的起源,成熟的标志,书法艺术产生的标志,不同时期代表的书法家,理解汉字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开展书艺历程的小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课堂的能力;通过对书法艺术特色与时代特征的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水平。
教材分析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而汉字既是世界现有文字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
尤其是汉字以其构成上的特点孕育了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它与绘画、文学、戏曲一起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东方艺术。
本课是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这一单元的开篇。
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其他中国古代艺术形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方面内容。
第一目“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讲述了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第二目“书艺历程”,介绍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第三目“篆刻”,简单介绍了篆刻的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的知识,比较熟悉。
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如何理解书法艺术特色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因此,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和分析、整合能力。
本课内容较为直观,可以展示大量的图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处理方法: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针对某个阶段的的书法成就,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探究,了解书法家生平,鉴赏书法家作品,归纳艺术特色,分析艺术特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将探究结论在全班进行展示与交流。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标要求】掌握汉字和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并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我的疑问处,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题目。
【预习学案】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材料: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书法特点:以笔墨的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1)实用性文字:①秦小篆:圆润纤细,;②汉隶:熊放洒脱,____________;(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大庆市第十中学历史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确立目标
【学习目标】
概括掌握汉字起源及演变过程,明确其影响和演变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并分析理解其形成原因,概括其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的书法名家难点:概括掌握汉字起源及演变过程,明确其影响和演变的原因;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法
二、师生合作攻克目标
【自主学习】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秦朝“书同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原因:
影响:
二、书法艺术
1、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2、书法的演变(从书法特征、代表人物、作品上反映)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其外,篆刻是中国书法的姊妹艺术。
3、概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及原因(从发展特点、原因上反映)
【合作探究】
材料题“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
(1)材料中所写的“书同文字”是指将文字统一为哪种文字?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举措?产生怎样的影响?
(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还实行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何关系?
三、训练检验达成目标
【基础检测】
1.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
A.商代的甲骨文 B.商周金文 C.秦小篆 D.周代甲骨文
2.下列汉字中属于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是( )
A.秦小篆 B.汉隶 C.商金文 D.晋行书
3.“各具情态,有意无法”是哪个时代的书艺特征( )
A.秦汉 B.魏晋 C.隋唐 D.宋代
4.张旭书法的时代特征是( )
A.狂放不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潇洒风流,如斜风疾雨C.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D.圆润纤细,布局均匀5.在下列哪个朝代的书画中你能发现印章( )
A.秦 B.汉 C.隋唐 D.宋元以后
6.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
A.隋唐 B.宋元 C.秦汉 D.明中叶以后
文字的产生为书法篆刻艺术提供了基本要素。
请回答7—10题。
7.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是( )
A.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B.笔墨黑白间隔,便于表达
C.线条刚柔枯润,富于变化 D.知识群体的形成
8.汉字发展为成熟的书法艺术是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9.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 A.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讲究法度与规范
C.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特征1O.宋代书法的特征是( )
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C.讲究法度与规范 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四、总结反思提升目标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反思】
【自主学习】答案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秦朝“书同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原因:巩固国家统一、加强统治的需要 。
影响:结束了中国战国时期汉字使用的混乱状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对秦朝的统治也有重大影响。
二、书法艺术
1、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魏晋时期,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书法的演变(从书法特征、代表人物、作品上反映)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其外,篆刻是中国书法的姊妹艺术。
3、概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及原因(从发展特点、原因上反映)
【合作探究】
(1)小篆
(2)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使得汉字异体杂出、一字多形,消减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影响: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措施:修长城;建驰道、直道; 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统一的措施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货币度量衡等。
经济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需要统一;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为巩固统一措施的推行提供了有利的政治保证。
【基础检测】答案:
1——5 ADDAD 6——10 DD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