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常用消毒剂及对应中和剂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
常见消毒液戊二醛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
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
其灭菌浓度为2%,市售戊二醛主要有:2%碱性戊二醛和2%强化酸性戊二醛两种。
碱性戊二醛常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前应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摇匀后,静置1小时,测定pH值。
PH在7.5-8.5时,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最强。
戊二醛杀菌是其单体的作用,当溶液的pH达到6时,这些单体有聚合的趋势,随pH上升这种聚合作用极迅速,溶液中即可出现沉淀,形成聚合体后会失去杀菌作用。
因此碱性戊二醛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消毒液,2%强化酸性戊二醛是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强化剂,有增强戊二醛杀菌的作用。
它的pH低于5,对细菌芽胞的杀灭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弱,但对病毒的灭活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强,稳定性较碱性戊二醛好,可连续使用28天。
使用方法:灭菌处理:只有浸泡法一种。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物品浸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盖,浸泡10h,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手续擦干后备用,碱性戊二醛使用14天。
消毒处理:浸泡法。
将被消毒处理的物品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加盖。
一般为细菌繁殖体污染,浸泡10min,肝炎病毒污染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擦拭法:用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min,肝炎病毒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min。
(6)注意事项:①2%酸性戊二醛对金属有腐蚀性;2%中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②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酸性或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时,应先用0.3%碳酸氢钠调pH7.5-8.8。
pH超过9.0时,戊二醛迅速聚合则失去杀菌能力。
③2%碱性戊二醛室温只可保存2周,其余剂型可保存4周。
④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溶液时应戴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⑤配制戊二醛要用蒸馏水,盛放戊二醛溶液的容器要干净。
内镜生物学培养使用的中和剂
内镜生物学培养所使用的中和剂有:
1、碱性洗液:碱性洗液通常用于清洗内镜容器或组织标本,同时也可
以用来减轻脂肪、细菌和病毒的污染,以保护内镜检查者和诊断者免
受感染。
2、抗菌剂:抗菌剂常用于消毒内镜容器,以消毒腔道内和外组织和表面,防止感染和污染。
3、消毒剂:消毒剂在内镜生物学培养中用于消除耐臭菌、耐热菌和其
他耐药菌。
4、精滤机:精滤机可以有效地把细菌、真菌或病毒等不需要的物质滤掉,确保生物学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5、抑制剂: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等污染因素,减少细菌负荷,以维持培养物体的生长。
6、护士棒:护士棒是内镜检查过程中最常用的工具,可以支持辅助设备,检查器官内部以及活检标本和容器的清洗消毒等检测过程。
7、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量加到培养液中,可以抑制氧化过程,减少
酸化对培养材料的侵蚀,维护容器和细胞组织内部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8、补体抑制剂:补体抑制剂可以抑制补体蛋白,阻止细菌和病毒的复制,是消除污染和保护实验环境的重要成分。
9、保存剂:保存剂在内镜生物学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预防
外界环境影响,抑制凋亡应答,减少试剂的降解,保护实验环境的完
整性和准确性。
10、浓缩剂:浓缩剂是在内镜生物学培养中使用的一种技术,可以提
高抗菌肽对细菌的杀菌效率,维持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活性。
以上就是内镜生物学培养中常用的中和剂,都是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和
维护实验环境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才会使用这些中和剂。
同时,为了
提高中和剂的使用效果,在使用这些中和剂之前,也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医院常用消毒剂及对应中和剂
医院常用消毒剂及对应中和剂
医院常用消毒剂及对应的中和剂
使用消毒剂化学成分中和剂
二氯异氰尿酸钠及万福金安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缓蚀增效剂HZ704
二氯异氰尿酸钠及万福金安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缓蚀增效剂HZ704 二氯异氰尿酸钠及万福金安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缓蚀增效剂HZ704 二氯异氰尿酸钠及万福金安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缓蚀增效剂HZ704 邻苯二甲醛邻苯二甲醛 0.3%甘氨酸中和剂
二氯异氰尿酸钠及万福金安 0.1%硫代硫酸钠缓蚀增效剂HZ704
过氧乙酸过氧乙酸 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
洁芙柔消毒凝胶乙醇+三氯生营养肉汤
0.3%吐温80和0.3%卵洗必泰双氯苯双胍己烷磷脂中和剂有效碘、醋酸氯己啶安尔碘 0.1%硫代硫酸钠和酒精
酒精乙醇营养肉汤
氯消净二氯异氰尿酸钠 0.1%硫代硫酸钠
说明:
1.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
2. 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在普通营养肉汤加入0.1%硫代硫酸
钠。
3. 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在普通营养肉汤加入0.3%吐温80和0.3%卵磷脂。
4. 醛类消毒剂——在普通营养肉汤加入0.3%甘氨酸。
5.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
医院感染消剂的种类与选择医院感染消毒剂的种类与选择医院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医疗机构内传播,并导致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感染的现象。
由于医院内接触大量患者和不同种类的感染病原体,医院感染防控成为医疗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其中,医院感染消毒剂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消毒剂的种类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一、医院感染消毒剂的种类1. 醇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常见醇类消毒剂有乙醇和异丙醇。
乙醇通常用于手部消毒,而异丙醇则常用于清洗和消毒导管、仪器等。
醇类消毒剂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但其速度较慢且对孢子的杀灭作用不佳。
2. 氯化合物消毒剂:氯化合物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院消毒工作中,如次氯酸钠和含氯漂白粉等。
氯化合物消毒剂具有快速杀菌的特点,可以有效地灭活细菌、病毒和真菌。
但是,氯化合物消毒剂的毒性相对较高,使用时应注意配比和稀释。
3. 过氧化氢类消毒剂:过氧化氢类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等,常用于医院内高级消毒和终末灭菌。
过氧化氢类消毒剂具有较广泛的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能力,且在使用后不会残留有毒物质。
4. 醛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主要是指戊二醛和环氧乙醛等,常用于医用器械和设备的高级消毒。
醛类消毒剂具有强效的杀菌能力,可灭活各类病原体,但由于其刺激性较大,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稀释和通风。
二、如何选择医院感染消毒剂在医院感染消毒剂的选择过程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 杀菌谱: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杀菌效果,因此应选择能够覆盖目标病原体的消毒剂。
一般来说,广谱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更为理想。
2. 杀灭速度:某些场合需要快速灭活病原体,例如手术室和急诊科,此时应选择杀菌速度较快的消毒剂。
而对于一般环境消毒,杀菌速度较慢但持久杀菌的消毒剂也可考虑。
3. 安全性:消毒剂使用时必须考虑安全性因素,包括对人体的刺激性、毒性和溶剂性。
应选择尽可能安全的消毒剂,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
常用消毒剂(一)戊二醛1.属灭菌剂,广谱、高效、毒副作用大、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
常用浓度为2%,增效的复方戊二醛可按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浓度使用。
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等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2.浸泡法:10h达到灭菌水平;10~45min达到消毒水平。
3.用于碳钢制品的医疗器械消毒或者灭菌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碱性戊二醛适用前应按照使用说明加入适量碳酸氢钠调节pH值,此时无奈定性明显见底,使用时应注意。
(二)过氧乙酸1.属灭菌剂,广谱、高效、低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
原液浓度为16%~20%(w/v),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
适用于物品、环境的消毒与灭菌。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浸泡法:一般污染用0.05%,细菌芽孢污染用1%。
消毒作用5min,灭菌作用30min。
擦拭法: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喷洒法:一般污染表面用0.2%~0.4%作用30~60min。
(三)过氧化氢1.属高效毒剂,广谱、速效、无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
适用于医疗用品、餐具、饮水和空气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含漱、冲洗等。
浸泡法:一般用3%作用30min。
擦拭法: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其他方法:漱口用1.0%~1.5%;冲洗伤口用3%。
(四)二氧化氯1.属高效毒剂,广谱、速效、无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很大。
适用于医疗器械、餐具、和环境的消毒。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浸泡法:低效消毒用100~250mg/l;中效消毒用500mg/L;高效消毒用1000mg/L,浸泡时间均为30min。
擦拭法: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喷洒法:低效消毒用500mg/L,作用30min;中效消毒用1000mg/L,作用60min。
饮水消毒:加入二氧化氯是其浓度成5mg/L,作用5min。
(五)含氯消毒剂1.属高效毒剂,广谱、低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差。
常用消毒液的中和剂常用消毒液的中和剂:含氯(碘)84消毒液:0.1%-1.0%硫代硫酸钠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0.1%-0.5%亚硫酸钠氨类、洗必泰、、醇类、新洁尔灭:0.5%-3.0%土温80【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2、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3、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4、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5、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药液的残效作用。
另查了些文献供参考① EOW(酸性氧化电位水)中和剂:0.5%硫代硫酸钠PBS缓冲液(PH=7.2),如:500mlPBS+2.5g 硫代硫酸钠.② 2%戊二醛中和剂: 如:500mlPBS+2.5g甘氨酸(氨基乙酸)+2.5g 卵磷脂+2.5g吐温80.③ 碘付中和剂: 如:1000mlPBS+硫代硫酸钠10g.④ 碘酊中和剂: 如: 1000mlPBS+硫代硫酸钠15-20g.⑤ 75%乙醇中和剂:3%吐温PBS,如:500mlPBS+1.5 g吐温80.⑥ 二溴海因中和剂: 如:100 mlPBS+硫代硫酸钠0.5g+0.5g吐温80.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GB15982-1995),A6.2 采样量及方法: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