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周刊》: 2011年全球30位最佳CEO
- 格式:docx
- 大小:27.17 KB
- 文档页数:6
《乔布斯传》读书心得(13篇)《乔布斯传》读书心得1本书介绍了乔布斯的一生,他出生、成长、创业、生病、遗言等等。
特别是他如何打造苹果这一神话的特别令人震撼,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系列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技术,这与他对人文和科技的结合的追求,他对完美的疯狂追求,以及他的鬼才、直觉天赋是分不开的。
虽然他的强硬风格曾得罪一些人,但是这是打造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产品和公司所必须的。
他虽然一生不长寿,但却活的很真诚、很激情、很有意义,很有意义。
我欣赏乔布斯!读了本书,我对盖茨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印象中的盖茨是个慈善使者、微软首富,在本书中我感觉他是一个商人,地道的精商,而且为了在商场上成功不惜损害对方,他和他的公司创造性不如苹果和乔布斯就去复制别人但却复制不了他们的灵魂最终还是不如苹果。
芒格先生也提过盖茨有点不地道的一件事,他们耗费很大心血推出一本类似百科全书的书,结果盖茨抢在他们前面在他的电脑产品中做了这套百科知识类的产品,结果导致芒格先生的计划失败。
不过后来芒格先生也释怀了,两人仍是好友。
从盖茨对苹果公司的复制,苹果新出产品的贬低,对乔布斯的贬低以及他对芒格的做法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商人。
而乔布斯不是,他富有创造力,他是有人文精神的人,他不会做那种太损的事情,他可能是个炮筒,但他不坏,他致力于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我佩服他!《乔布斯传》读书心得2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自公司开展读书会活动以来,在工作之余我在公司QQ群和论坛里蹭读了不少好书,唯《乔布斯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这本书令我感受最深的不是他在这个行业如何伟大如何不可复制,因为这些都将会是历史,不可超越的,而是他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在工作之外也要重视亲情,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膜拜的。
在书中我了解到乔布斯十分注重亲情,在离开苹果以后,他在家庭中是既一个好父亲、好哥哥同时也是个好儿子。
乔布斯在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好的发明,它可以促成生命的变化。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沃伦·巴菲特开放分类:世界名人人物企业家各国人物各国热点人物沃伦·巴菲特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1930年8月30日),美国投资家、企业家、慈善家。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现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及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他借由睿智地投资,汇聚了非常庞大的财富。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2006年6月,巴菲特承诺将其资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其中85%将交由盖茨夫妇基金会来运用。
巴菲特此一大手笔的慈善捐赠,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纪录。
鬼行家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
目录1 人物简介2 成长经历3 投资公司4 管理风格5 慈善事业Warren Buffett 沃伦・巴菲特沃伦·爱德华·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一般人称他为股神,但这只是以讹传讹的说法,因为巴菲特本身并不非常热衷于股票操作。
正统的财经媒体尊称他为“奥玛哈的先知”、或“奥玛哈的圣人”(the "Oracle of Omaha" or the "Sage o f Omaha")。
他借由睿智地投资,汇聚了非常庞大的财富,尤其是透过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持股。
目前巴菲特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并担任主席及行政总裁的职务。
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0年度全球富豪榜,他的净资产价值为470亿美元,仅次于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和比尔·盖茨为全球第三。
2006年6月,巴菲特承诺将其资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其中85%将交由盖茨夫妇基金会来运用。
巴菲特此一大手笔的慈善捐赠,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纪录。
[1]尽管巴菲特拥有庞大的财富,却以生活俭朴著称。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本章要点]公共关系的起源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几个关键性人物公共关系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公共关系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范例]公共关系助“劳斯莱斯”渡过难关贵族气质的劳斯莱斯轿车:劳斯莱斯汽车(Rolls—Royce)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汽车、最奢华的享受,是人类制造业的骄傲、商业行为的顶点,它已经有近百年历史。
高成本低利润,还限额生产,半个世纪的产量才4万台,只是“奔驰”、“丰田”这类轿车的零头。
但是,当它以每小时100公里高速行驶时,将银币放在它的水箱上都不会震落,车子里连秒针的移动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万千宠爱于一身:劳斯莱斯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细的制作技术、舒适豪华的享受。
受到了世人的强烈追捧。
在多次车展和汽车质量评比中,劳斯莱斯总是能名列前茅,得到最多的赞誉,人们都以拥有一辆劳斯莱斯轿车为荣。
劳斯莱斯的销售政策别具一格,对豪华型轿车的买主还要进行家世调查,只有那些贵族世家、王公大臣,才有资格购买。
艾森豪威尔总统想尽办法也只买到一辆普通型的劳斯莱斯,他拥有一台豪华型劳斯莱斯的想法竟终生无法实现。
·绝妙好词显神通: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萧条时期,因为劳斯莱斯追求限量生产的高成本低利润模式,而又不愿生产“大众产品”,曾一度面临破产困境。
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公司,劳斯莱斯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关活动,他们向全世界征集广告语,最终选定了这么一条:“任它岁月悠悠,好车永远风流。
”这则绝妙的广告语所传达的意境感动了整个英国、整个世界。
从这则广告语中,我们看到了劳斯莱斯的高贵韵味和离尘脱俗的风范,也体会到了那种居高临下的气质和高处不胜寒的忧郁。
在这则广告语的感召下,人们开始了挽救行动。
一位英国国会议员指出:让应该“永远风流”的好车破产,等于让英国之旗的威信与名誉受到污辱!终于,在政府的支持下,劳斯莱斯顺利地渡过了那次难关。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有着悠远的历史;作为一门实践性艺术,其实际操作远远领先于人们有意识的公共关系理论的建立。
历史上最重要的100本商业书籍最近800-CEO-READ(a specialty business book retailer)的创始人写了一本畅销书《The 100 Best Business Books of All Time: What They Say, Why They Matter, and How They Can Help You》。
书中总结了那么多年来800-CEO-READ作为美国顶尖的商业图书销售商整理出的100本最具影响力的图书,时间跨度很长,分为12大类,对每本书的精华进行了提炼。
其实,做书这一行时间长了有两件事会上瘾,首先是特喜欢向别人推荐书,还有就是对“排行榜”这个东西特有感觉。
写作《The 100 Best Business Books of All Time》这样一本书,对于书业人士是一种过瘾的行为,更是一种荣耀。
我专注于商业图书行业已经6年了,时间虽不长终究也算是见证了一段繁荣岁月。
一直会有这么个梦想,希望把这些年风靡于企业界的图书统统列出,做一份中国商业图书的阅读排行榜。
商业世界的阅读趋势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风向标,能够从中看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与商业思路,见微知著。
梦想留待以后完成,先看看《The 100 Best Business Books of All Time》提到的100本书中有多少已经翻译成了中文版,我尽量将其全部列出,同时给出详细的出版信息以供大家不时之需。
YOU (Improving your life, your person, and your strengths)职业发展/励志1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幸福的真意》中信出版社[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英文原著出版于1991年,中文版是2009年才由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并出版了该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生命的心流》。
作者开创了“心流”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
卷首语CEO是企业的开展的最大障碍!文/姜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哈佛商业评论?案例解析专家〕老总们一直在寻找企业快速壮大之路,为此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有的成功了,有的始终不得法。
最终98%以上的企业活不过5年。
当你潜下心来,放开胸怀,敢于去分析一层层阻碍企业持续开展的原因时,就会发现:首先,不是"市场时机"不好,不是自己的商业模式不好为什么拥有同样时机、同样模式的企业,有的一直在快速开展,而有的却死掉了。
也不是"产品"的质量不好,产品功能不好接着,你又会发现不是你的产品做的不好。
而是你没有品牌,所以没有市场。
你看看那些做OEM的工厂,如果他们去开发市场,自己推销,能销售得好吗?一个为F1进展OEM帽子的工厂,他的交货价是10元,可F1零售他的帽子是350多元。
更不是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战略、方法等不够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老总们都知道品牌重要,都有投入的信心和决心,可结果还是只有少数品牌的市场表现是好的、是赚钱的?为什么我们痴心地投入,却没有回报,甚至是巨亏?我们国内多少知名的企业一旦面对外资品牌就败下阵来?汽车业是如此,业是如此,太多了。
首先,是企业的"组织能力"低下这时,你才会感觉到在市场竞争中,我们和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的其实是“组织能力〞。
当我们的组织能力比竞争对手差时,其直接的市场表现就是我们的品牌不如对手,然后,产品就卖不掉,市场时机再好也不是我们的。
为什么中国大陆就没有方法获得诺贝尔奖?不是我们不想,不是我们不重视,不是我们没投入,是中国大陆的组织能力比强国的组织能力差。
每年的诺贝尔奖的70%左右不是都被美国人抢走了吗?是企业的"基因"(领导者,制度,文化)不好导致组织能力差为什么有的企业的组织能力就是不如对手呢?比方国营企业,全世界范围的国营企业的竞争力都不如民营企业。
其根本原因是企业间的“企业基因〞是不同的。
一个成本杀手的管理自白作者 : 卡洛斯·戈恩飞利浦·耶斯第一部分:迈向亚洲迈向亚洲(1)一切都要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运作开始说起。
1998年5月7日,戴姆勒的约翰·施伦普及克莱斯勒·鲍勃·伊顿(ChryslerBobEaton)在伦敦共同向国际媒体发表两家公司的“合并宣言”,一个新的汽车工业巨人由此诞生:该公司拥有四十四万名受薪员工,每年营业额超过一千五百五十亿美元,并在全球三十四个国家设置工厂,其下品牌从奔驰到Jeep遍及五,资本额总计约在一千亿美元左右,从此跻身于世界三大车厂之列,与通用及福特平起平坐。
我们的想法是从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案而来。
注意,这是很不寻常的讯息:该合并案在1998年春季进行,而且确实造成了轰动,若是这两大家公司都合并了,那么我们的前途何在?雷诺的营运非常好,而且越来越好,只是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规模实在不起眼。
合并后的克莱斯勒,其规模是欧洲第一大车厂大众的两倍有余,过去经常出错的分析家们这次又对汽车产业界做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分级标准:只有全球年产量超过四百万辆汽车的车厂才能在市场上继续生存。
于是在一次执行会议上,路易·施维茨说了:“我们得认真考虑是否有机会和另一家车厂结盟。
”这个问题,大家很自然地用消去法来寻找答案。
第一步删去的对象,当然是另外两家美国大车厂,因为那绝不符合我们所想的对等合并的期望。
法国车厂如何?也就是和我们国的竞争对手标致-雪铁龙(PSAPeugeotCitroen)合并?没有人觉得这个方案有太大意义。
有些人提议:“何不再尝试与沃尔沃重头来过?”但是大家早就没信心了。
那么,意大利的菲亚特?也不合适;陆虎(Rover)已经被BMW给并购了,但是情况也不怎么好。
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可能从两家日本车厂,即日产及三菱二选一,或者选择另一家国车厂。
负责雷诺汽车国际事务的乔治·敦恩的团队,深入分析这些可能的远东合作伙伴。
任何一个寻求在21世纪实现大幅增长的大企业一定都有一个针对亚洲市场的计划。
全球有一半人口住在亚洲,并且亚洲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
因此,当《巴伦周刊》(Barron’s)拟定年度全球30位最佳CEO名单时,我们仔细考量了每位候选人在对待亚洲及其它发展中市场的表现。
候选名单上的八位新成员已开始在亚洲大把赚钱了,并且似乎对未来数年做好了准备。
先来看看博彩业大亨史蒂夫·韦恩(Steve Wynn)。
中国在2002年为澳门(当时这个前葡萄牙殖民地犯罪猖獗)寻找赌场开发商时,韦恩抢先拿到了三个令人垂涎的牌照中的一个,而他依靠的仅仅是他在拉斯维加斯的名声(他建造了超豪华的贝拉吉奥(Bellagio)酒店和赌场)。
澳门继而成为世界最赚钱的赌城,这要归功于中国人对赌博的爱好。
韦恩在澳门的两家赌场酒店去年的税前现金流为8.93亿美元,是公司两家拉斯维加斯赌场酒店的三倍。
其他上榜“新人”正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取得成功,从冰镇啤酒和烤鸡到豪华汽车和高端企业计算设备等。
他们也没有忽略世界其他地方。
事实上,上榜的30位CEO都有着真正的全球视野,并且来自世界各地。
其中18位CEO经营着美国公司,澳大利亚、爱尔兰、德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有上榜者。
重回榜单中的名人有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苹果(Apple)的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的詹姆斯·戴蒙(Jamie Dimon)、IBM的塞缪尔·帕尔米萨诺(Samuel Palmisano)和Costco Wholesale的吉姆·西格尔(Jim Sinegal)。
考虑到财务表现削弱、商业风险升高以及退休的因素,我们去掉了2010年最佳CEO榜单中的8位给新成员腾位置。
退榜者包括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的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Research In Motion联合CEO吉姆·巴尔斯利(Jim Balsillie)和麦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dis),以及亚洲电池制造商比亚迪的CEO王传福。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照片沃伦(ㄨㄛˋㄌㄨㄣˊ )·巴菲特(Warren Buffett ,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达到创记录的263万美元。
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
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
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儿子霍华德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扮演继承人的角色。
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胁生命。
姓名: 沃伦·巴菲特ㄅㄚˉㄈㄟˉㄊㄜˋ 外文名: Warren E. Buffett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出生日期:1930年(庚午年)8月30日 职业: 波克夏·哈萨威公司行政总裁 毕业院校: 沃顿商学院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净值: 620亿美元(2007年) 血型: AB 目录个人简介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沃伦·巴菲特(6张)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
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想法,五岁时就在家门口摆地摊兜售口香糖。
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
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初识股票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
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伦周刊》:2011年全球30位最佳CEO 《巴伦周刊》评出了2011年度全球30位最佳CEO。
今年的评选特别考量了每位候选人在亚洲及其它发展中市场的表现。
任何一个寻求在21世纪实现大幅增长的大企业一定都有一个针对亚洲市场的计划。
全球有一半人口住在亚洲,并且亚洲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
因此,当《巴伦周刊》(Barron’s)拟定年度全球30位最佳CEO名单时,我们仔细考量了每位候选人在对待亚洲及其它发展中市场的表现。
候选名单上的八位新成员已开始在亚洲大把赚钱了,并且似乎对未来数年做好了准备。
先来看看博彩业大亨史蒂夫·韦恩(Steve Wynn)。
中国在2002年为澳门(当时这个前葡萄牙殖民地犯罪猖獗)寻找赌场开发商时,韦恩抢先拿到了三个令人垂涎的牌照中的一个,而他依靠的仅仅是他在拉斯维加斯的名声(他建造了超豪华的贝拉吉奥(Bellagio)酒店和赌场)。
澳门继而成为世界最赚钱的赌城,这要归功于中国人对赌博的爱好。
韦恩在澳门的两家赌场酒店去年的税前现金流为8.93亿美元,是公司两家拉斯维加斯赌场酒店的三倍。
其他上榜“新人”正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取得成功,从冰镇啤酒和烤鸡到豪华汽车和高端企业计算设备等。
他们也没有忽略世界其他地方。
事实上,上榜的30位CEO都有着真正的全球视野,并且来自世界各地。
其中18位CEO经营着美国公司,澳大利亚、爱尔兰、德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有上榜者。
重回榜单中的名人有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苹果(Apple)的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的詹姆斯·戴蒙(Jamie Dimon)、IBM的塞缪尔·帕尔米萨诺(Samuel Palmisano)和Costco Wholesale的吉姆·西格尔(Jim Sinegal)。
考虑到财务表现削弱、商业风险升高以及退休的因素,我们去掉了2010年最佳CEO榜单中的8位给新成员腾位置。
退榜者包括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的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Research In Motion联合CEO吉姆·巴尔斯利(Jim Balsillie)和麦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dis),以及亚洲电池制造商比亚迪的CEO王传福。
无论是“新人”还是“旧人”,上榜的每位CEO都有着大胆的远见和极其有效的管理风格。
例如,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将一家南美酿酒厂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 InBev)。
他用精简和扁平化的管理结构经营着公司,没有什么额外的物质刺激,升值也不怎么看重资历。
他还鼓励员工发挥想象力。
他说,做梦无论是大是小都要花费同等的精力。
餐饮公司要在本土市场以外做好很难,因为世界各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有别。
麦当劳(McDonald's)在詹姆斯·斯金纳(James Skinner)的有力领导下取得了大范围的成功,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也不逊色,现在它最大的单一盈利市场是中国,2010年在中国的收入由1998年的2000万美元升至7.55亿美元。
CEO大卫·诺瓦克(David Novak)掌管百胜十年,始终未放松在中国的扩张,他预计肯德基(KFC)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会由现在的3300最终增加到1.5万。
百胜在中国的肯德基餐厅盈利如此之丰厚,使得百胜能在三年内就收回投资。
诺瓦克在培养内部领导人方面花费大量时间,他说,他们将继续开拓未完成的事业。
在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的带领下,戴姆勒(Daimler)已将梅赛德斯(Mercedes)品牌发扬光大,并重建其在豪华车市场的卓越地位,同时还在发展其领先市场的卡车业务。
他是克莱斯勒广告中有名的Dr. Z。
不可否认戴姆勒进入中国有点晚,大众(VW)的奥迪品牌在中国引领着豪华车市场,但梅赛德斯紧随其后,并希望使年销售量翻一倍至30万辆。
亚洲消费者特别看重品牌,而很少有哪个品牌能比梅赛德斯更好地诠释豪华。
这些CEO们制造的产品并不是都那么有名。
英国半导体设计公司ARM Holdings很难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大多数手机和苹果公司红得发紫的iPad 2里面都有它的芯片。
在CEO沃伦·伊斯特(Warren East)的率领下,创始于一座火鸡养殖场内的ARM开发了各种耗电很少的强大芯片,它们特别适合用于电池供电的设备。
ARM已经巧胜了强大的英特尔公司(Intel)。
除了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以外,英特尔的创新能力在其他领域基本没有施展开来。
谁说欧洲没有创新型科技公司?
我们选择30位最佳CEO所基于的不是统计公式,而是基于《巴伦周刊》员工共同的了解加上近期对投资者、分析师和经理人的采访。
我们的想法跟过去几年一样,都是找出那些给公司带来改变、给投资者带来价值的公司领袖。
我们要求候选CEO在其岗位上至少做满了三年,而且我们倾向于从市值至少50亿美元的公司中挑选最佳CEO。
并不令人惊讶的是,被我们选为最佳CEO的大多数人,其任职期间他所在公司股票的表现都好于大市,很多股票还好出不少。
今年30佳的股票过去12个月平均上涨了24%,而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同期涨幅只有9.6%。
世界最有价值的CEO无疑是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他把一家落后于人的个人电脑生产商改造成美国股市上市值第二高的公司。
苹果的市值为3,150亿美元,仅次于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乔布斯是通过一系列热门产品来实现这一点的,这些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上许许多多
消费者的必购物品。
他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人,不屑于做市场研究,早在消费者自己还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时候,乔布斯就已能未卜先知。
乔布斯今年早些时候因健康方面的问题请假,苹果股东都期待他能够在未来几年继续成为苹果公司的引导力量。
我们发现,像乔布斯这样的创业家CEO都有一个弱点。
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人仍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创业激情,而他们的很多同龄人早已选择了退休。
杰出的例子是80岁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他似乎是越老越优秀。
另外,巴菲特对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充满热情,立志要把它以最好的状态交给接班人。
巴菲特之所以是投资天才,一个原因在于他在这方面很用功。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六,他花了数小时的时间仔细研读伯克希尔拥有大笔投资的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10-K”年度报表。
巴菲特可能不需要消化这份报表就可以掌握富国银行的最新动态,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伯克希尔在他执掌的46年期间能够拥有超凡表现、股价从20美元涨到12.7万美元,这种功夫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另外一个创始人兼CEO是Costco的詹姆斯·西内格(Jim Sinegal)。
75岁的西内格仍然把出差行程安排得很满,他每年都要造访公司582家仓储式会员店中的大多数。
不久前的一天,他刚刚结束在亚洲的新店选址工作回到Costco位于华盛顿州Issaquah的总部,只匆匆洗了个澡,一小时后就出现在办公室中。
Costco仍然非常受欢迎,拥有会员3,100万人。
每位会员支付至少50美元的年费,平均每次到店花费约140美元。
很多人途经朴实无华的Costco美食街都会去买一份仍然只要1.5美元的热狗加苏打套餐。
去年Costco这种套餐卖出了9,400万份。
我们从2005年开始编制这个名单,好几位CEO年年入榜,其中包括巴菲特、西内格,以及六年前在华尔街之外还没有什么知名度的贝莱德公司(BlackRock)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
后来贝
莱德成为世界最大、最赢利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芬克也成了金融行业最有影响的经理人之一。
他的观点常常对华盛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我们过去所挑选的这些CEO也不是全部都表现很好。
这当中有弗雷德·古德温(Fred Goodwin)。
曾经由他担任行长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在2009年接受了英国政府的救援。
我们也曾挑选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的理查德·富尔德(Richard Fuld),雷曼兄弟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破产。
我们还曾对马克·赫德(Mark Hurd)抱有热情,他去年离开惠普(Hewlett-Packard)时搞得很狼狈。
Andrew B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