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7.03 KB
- 文档页数:27
湖南省湘潭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水平测试(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脑髓.(suí)跬.(kuĭ)步鬓.(bìn)角惊诧.(chà)不已B.岑.(cãn)寂纤.(qiān)细羌.(qiāng)管畏葸.(xĭ)不前C.罗绮.(qĭ)揩.(kāi)拭悲恸.(tîng)锲.(qì)而不舍D.蛊.(gŭ)惑埋.(mán)怨模.(mú)具心广体胖.(pán)【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脑髓suĭ,B项,纤细xiān ,C项,锲而不舍qiâ。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如本题“纤”“髓”属于统读字,“诧”“锲”“恸”属于不能按形声字读半边的字,只能记忆。
“纤”“埋”“模”“胖”属于多音字,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纤”作细小、丝帛义讲时,读作xiān,作纤绳义时,读qiàn。
“埋”作藏入土中义时,读mái,作不满、责怪义时,读mán。
“模”读"mï"的意思有规范、仿效、模范和"摹";读"mú"的意思有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描摹。
“胖”作人体内含脂肪多义时,读pàng ,作安泰舒适义时,读pá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3分)A.饿殍须臾孝悌人才汇萃B.庠序霄柝巉岩兵刃既接C.晓筹贬谪商贾义愤填膺D.脉搏戏谑膏梁走投无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全对;A项,人才汇萃,荟:草木繁盛,引申为会集;汇:河流会合在一起。
2017-2018学年(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毎小题 3分,共6分,翻译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陈情表》晋·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B.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C.察.臣孝廉察:考察D.形影相吊.吊:安慰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未尝废.离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③不矜.名节④愿陛下矜.悯愚诚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3分,共6分)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分)②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分)【答案】1.C2.A3.①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的时候还不会行走。
孤单悲苦,一直到了成人自立。
②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岳阳县一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下期期末考试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的人经常焦虑不安,怀疑自己身体这儿有病,那儿有问题,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状态发展严重的,在医学上称为“焦虑症”。
焦虑症属于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环境的反应。
这种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
患这种病的病人性格常不稳定,常觉大祸临头,死亡降临。
因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出冷汗,手脚颤抖。
其特点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
病人自己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有“心脏撞击胸壁”、“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并由此担心是“心脏出了毛病”而四处求医,可是什么大毛病也查不出来。
慢性焦虑症,患者常诉说心烦意乱,不易入睡。
也有人出现一种“睡眠缺失感”——客观上呼呼大睡,但醒来时却说“一分钟也没有睡着”。
因长期失眠,病人十分苦恼,平时表现焦躁、孤独、羞怯、慌乱、紧张、易怒,也有的情绪郁闷,不愿与别人接触,郁闷在心,久思成疾。
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如头晕、多汗、恶心、呕吐、持续腹胀、便秘、心慌、尿频、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等。
病人常怀疑自己的内脏有严重的病变,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但经医生详细检查,却无异常发现。
焦虑症是由于中枢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所以患者应当相信医生的话,解除“身患重病”的顾虑,建立一个必胜的信念,靠自己的能力把自己从“病”的陷坑中拉上来。
作为患者的亲人、家属,不要认为他们是“装病”,生活上要关怀、体贴,多做安慰工作。
改变生活的环境,让病人到外面散散心,多做些户外活动,这可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作为医者,对病人诉说的症状要做出解释,以消除病人的疑虑。
除进行心理暗示疗法外,再适当配以抗焦虑药,疾病的魔影就会很快自然消失。
1、下列对“焦虑症”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A、“焦虑症”是一种怀疑自己有病,经常焦虑不安的病症。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
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
②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
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
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
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
③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
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
④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
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
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
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
2017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德研究人员破解北京雾霾形成之谜①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这一发现凸显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对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②近年来,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频发。
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绝对贡献上、重污染期间硫酸盐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质量占比可达20%,是占比最高的单体;在相对趋势上,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
因此,硫酸盐的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
③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程雅芳教授等人当天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运用外场观测、模型模拟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发现,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
颗粒物结合水是指PM2.5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潮解所吸附的水分。
④该结论与通常认为的硫酸盐形成机制有较大不同。
现有基于欧美等地区的经典大气化学理论认为:硫酸盐主要是在云水环境中形成,由于云中的液态水含量远高于颗粒物结合水,通常高出1000到10万倍,所以与云水中的硫酸盐生成反应相比,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可以忽略;理论计算还显示,在云水反应路径中,二氧化氮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盐这一路径的贡献也可忽略不计。
⑤而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一方面,由于颗粒物浓度大幅上升及静稳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较高等原因,颗粒物结合水含量远高于经典情景,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总量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重度雾霾期间二氧化氮浓度为经典云水情景下的50倍以上,这直接改变了二氧化氮氧化路径的相对重要性。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J)副标题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
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借悲鸟啼月烘托愁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______”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答案】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故答案为:(1)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重点字:啼)(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重点字:翔)(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抟)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逍遥游》中的名句辑录:(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
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至是荒谬的。
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褛梦》时在逻辑上失误之处。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代,玄言诗以嵇康为代表,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而山水诗则以谢灵运为代表,谢灵运是东晋大将谢玄之孙,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
当陶渊明与王朝诀别,归去作“老农”时,谢灵运却卷入了刘宋王朝之争。
他在王朝失败了,便向山水倾吐郁闷,在山水中拾起在王朝里失落的抱负,不能立法治国,就用格律写诗,用格律的法度来看山水,用一种形式化的美的理念来经营山水。
用治国的手段写诗,尤其用来写山水诗,就像给马套上笼头和鞍子一样,他尝试着给诗套上格律,格律好比王制,他不能治国,就治诗。
陶渊明的诗,汉字跟着思想感情走,有节奏,有韵律,形式上大体整齐,很自由,随着汉字运动的自然属性行进。
谢灵运的诗,汉字首先要满足格律化的要求,让思想进入格律,使格律成为思维方式,不光为诗的形式立法,还为思想建立诗性的框架。
也亏了这位“始作俑者”,居然发现汉字像中国人一样经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
在王朝,他是失败者,在诗的王国里,他要成为统治者。
将汉字赶进格律,列成仪仗队,向他行礼,形、音、义都要对仗,对得整整齐齐,如一刀切,这还不够,还有字要雕琢,要雕得玲珑剔透。
他是怎样用格律来治诗呢?且看他《登池上楼》:“……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qīn形容山高).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人是政治动物,政治一失意,生理上就会有反映,“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他病了,卧在家中,“衾枕昧节候”,卧久生厌,转而思动,于是,“褰开暂窥临”。
倾耳一听,绿水波澜好送音;登楼一望,青山迢迢来接迎。
只是远眺一下,心胸便开了,连天气都变得好起来,“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青春阳气上升,阴气渐已下沉,春天已来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到这里,出了神来之笔,没有了写的痕迹,如果是陶渊明,不足为奇,可在谢诗里,诗眼融化到自然中去了。
“池塘生春草”,连一点描写都没有,更不用说雕琢的痕迹了,那就是存在本身。
如果还要说一下,也就只能这么说了,写是写不出来的。
谢灵运说,此句从梦里中来。
他的诗眼,从远方的山和海收回来,回到眼前的池塘。
山和海,都是远怀,对他而言,都可望而不可即,他喜欢自己能把握的存在,而池塘,就在脚边,属于他。
海上生明月,一定很美,可那美对于他的当下来说,还是“无”,而“池塘生春草”就在身边,那是“有”,可以任他格律化,但此句自然而然,还来不及捉住它,就在梦里入诗了,梦是没法儿格律化的。
那句“园柳变鸣禽”,稍稍迟了一步,就被他捉住雕琢了一把,意境虽好,但终非造化,寂寞了一冬天的孤寒柳,忽然听到鸟鸣了!这春之声叫他归隐,他进山了,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去山里定居,不是在方便处定居,而是在险要处定居,真不愧为将门子,以兵法安居,以格律写诗,确有乃祖遗风。
千载以后的毛泽东喜读谢诗,评价很高,说唐代山水诗从谢发展而来。
的确,不仅在形式上拧紧了格律的发条,内容上也真的紧张起来了。
魏晋人,人与山川相映发,是玄言田园的自由化;这还不够,还要格律化,格律化是为诗的江山立法。
(摘编自李冬君《当诗意栖居于政治》)1,下面关于谢灵运用格律写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谢灵运在王朝之争中失败了,便向山水倾吐郁闷,不能治国,他就治诗,用好比王制的格律写诗,像治诗那样治国,这样可以从中拾起在王朝里失落的抱负;谢灵运尝试着给诗套上格律,就像给马套上笼头和鞍子一样,这样用格律的法度看待山水,用一种形式化的美的理念经营山水,与立法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谢灵运用格律写诗,汉字首先要满足格律化的要求,让思想也进入格律,使格律成为思维方式,这样做不仅为诗的形式立了法,也为思想构建了诗性的框架;谢灵运要求汉字的形、音、义都要整整齐齐地对仗,文字要雕得玲珑剔透。
这样他就成了诗歌王国的统治者,被赶进格律的汉字如同整齐的仪仗队向他行礼。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谢灵运是怎样用格律来治诗的,作者运用例证法,即以《登池上楼》为例,逐句分析其中的十个句子,以此证明谢灵运写山水诗的确非常讲究格律;B.“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这两句是谢灵运政治上失意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为做官追求俸禄却被贬偏远的海滨,长久卧病在床只能独对萧索枯瑟的空林;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如有神助,写是写不出来的,谢灵运对此也非常得意,自言来自梦中,他的诗眼融化于自然,连一点描写的痕迹都没有;D.《登池上楼》后八句写登楼所见所感:久卧不明季节变化,于是抱病强起临窗一望,听绿波之声,望高山之翠,顿觉心胸开阔,天气变好了,春阳驱寒,阳气升而阴气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谢灵运和陶渊明是同时代人,但两人思想截然不同。
陶渊明主动与王朝诀别,甘当“老农”;谢灵运却被迫归隐,并且按兵法在山中险要处定居,体现将门遗风;B.谢灵运认为中国人经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即容易被奴役和统治。
这表明他有治人之才,因不被重用,只好将其才转为治诗,使他成了格律诗的创始者;C.谢灵运是魏晋时期山水诗人的代表,其诗深受千载之后的毛泽东喜爱,毛泽东评价说唐代的山水诗是从谢灵运的山水诗发展而来的。
本文作者赞同这种看法;D.谢灵运使山水诗在“内容上也真的紧张起来了”,意思是魏晋的山水诗,只有玄言诗和田园诗的自由化是很不够的,还要格律化,格律佛为诗的江山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2.(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注】绥辑:安顿。
灾沴:灾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灾所被者几乡被:遭受C.或便宜多辄行便宜:容易做的事B.僧道士食之羡粟羡:剩余的D.乐为之识其详识:记述(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B.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C.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D.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调查记。
记叙赵公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
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公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七件事。
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公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
D、文章不循章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译文:②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译文:。
3.(11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赤壁杜牧(唐)①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②春深锁二乔。
登赤壁山魏裳(明)③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注】:①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
②铜雀即铜雀台,铜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
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③魏裳,蒲圻(今湖北赤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山西副使。
后罢官归籍。
(1)两首诗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尾句在写法各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4.(6分)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三、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别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5.(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