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二框 加强宪法监督
- 格式:ppt
- 大小:409.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2课时加强宪法监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监督权力行使需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也需要国家加强和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知道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普通公民的要求。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宪法监督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和以实际行动践行宪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宪法的情感,增强对宪法的认同感,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和法治精神。
【教学重点】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难点】监督权力行使。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呈现】人大代表来履职又是一年人代会,在这个中国最大规模人民行使权力的舞台上,近3000名人大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齐聚北京,以群众“代言人”的身份,共商国是。
人大代表该如何履职?以全国人大代表为例,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全国人大产生。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重头戏”就是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向代表们报告工作。
此外,人大代表们还会听取并审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决定新一年国家干什么怎么干、钱花多少怎么花。
如对国家机关工作不满,代表可以提出质询,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
提出议案和建议同样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反家暴法的实施、“全面二孩”放开、“税收法定”写入立法法、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中国社会的每项进步,背后都少不了人大代表推动的身影。
为了保证法律和政策的顺利实施,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们通过参加视察和专题调研,参加执法检查等进行监督。
人大代表,顾名思义就是代表人民,由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在人民代表大会以及更宽广的舞台上,他们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教师点拨:每年3月5日,近三千名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代表人民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管理,监督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二节加强宪法监督知识点梳理
一、监督权力行使
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2、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监督
3、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行使职权的法定方式
询问
4、实施监督权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
(2)、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
(3)、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行使监督权
5、公民行使监督权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有何积极意义?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二、增强宪法意识
6、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
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努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7、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
(2)、有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其忠于和维护宪法。
(3)、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宪法情感。
(4)、有助于在全社会传播宪法理念,树立法治信仰。
8、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
(2)、认同宪法
(3)、践行宪法。
第二框 加强宪法监督教学重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6“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市政府的报告未通过,表明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提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拥有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政府必须依法对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说明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教师过渡:为什么需要监督权力行使,宪法在监督体系中有什么意义?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进入《加强宪法监督》这一框的学习。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监督权力行使1.多媒体出示材料: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预决算进行了重点监督,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法定期限内向社会公开了169个单位的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对于审计查出问题及整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随即又开展专题询问。
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社会关注的财政代编规模偏大、涉农资金违规发放、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及补贴等问题,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公开、面对面的询问,督促形成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这种联组专题询问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的问题,在市人大常委会还是首次。
思考: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什么形式行使监督权?提示:询问。
教师总结: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7“探究与分享”。
思考:本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什么职权?提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宪法监督权。
审查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2课时加强宪法监督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2、能积极组织、参与宪法宣传活动,学会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了解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懂得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重点:增强宪法意识。
学习难点:了解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教材p24-30,用笔画出重难点,完成“自主学习”。
2、体验活动、小组讨论、师生探究。
3、学以致用,全班交流,反馈信息。
4、回顾知识梳理,对当堂知识点进行消化、巩固。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一、学生阅读课本p24---p30.并下列各题。
1、______ ____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______ ____的权利将导致______ ____。
2、宪法规定,______ ____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3、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等方式行使监督权。
4、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________ ___。
5、增强宪法意识,首要的是对_____ ___提出的要求。
6、宪法与我们每个人_____ ___,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呵护。
我们要增强_____ ___,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二、我思考,我问疑:(你有疑问吗?写一写,留待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2017年十大宪法事例:潘洪斌等就有关规范性文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2015年10月,杭州市市民潘洪斌的一辆电动自行车被杭州交警依据《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扣留。
潘洪斌认为,该条例增设了扣留非机动车并托运回原籍的行政强制手段,涉嫌违法,于2016年4月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后向潘洪斌进行了书面反馈。
《加强宪法监督》教学设计儋州思源实验学校王玲玲一、教材依据《加强宪法监督》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二框题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加强宪法监督》这一框题的教学内容分为“监督权力行使”和“增强宪法意识”两目。
“监督权力行使”这目题主要介绍在我国监督公权力的制度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对权力的监督是宪法授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监督权。
本目还强调要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以及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从制度的角度而言,政治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是本框的难点。
第二目“增强宪法意识”在第一目强调依靠完备的制度监督公权力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强宪法监督需要从国家公职人员到普通公民(青少年)在内都应该增强宪法意识,教材介绍了增强宪法意识的一些具体做法,较接近学生生活实际。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和学习宪法,对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十分陌生,对宪法中规定的监督权也不了解,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政治理论和法律理论都较强,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学生的宪法意识也较薄弱,认为宪法离自己较远,没有真正认识到宪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所以需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宪法学习,让学生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权力监督意识和观念,学好宪法、热爱宪法。
增强宪法意识,自觉践行宪法精神。
2.能力目标:提高学习宪法的自觉性、主动性,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行动遵守和维护宪法,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3.知识目标:知道和了解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做法。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
2.教学难点: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准备:宪法文本、微课视频、国旗、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三:“宪法宣誓仪式”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宪法宣誓模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