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
- 格式:doc
- 大小:227.50 KB
- 文档页数:2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内容及要求:1、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选取光学器件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
提示: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要求分划板与物镜之间的距离等于物镜的焦距。
2、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测量另一凸透镜的焦距提示:该望远镜是一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用其观察物体时,入射光要求是平行光,否则是看不清物的。
3、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的望远镜测量凹透镜焦距提示:可在上一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
4、自组显微镜根据显微镜原理,在所给的光学元件中要选出焦距最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短焦距凸透镜作为目镜。
在实验中可通过改变物屏与物镜位置的办法来改变显微镜的放大率。
本内容为自组与观察性实验,不要求定量的测量。
提供的主要器材有:凸透镜、凹透镜、物屏、像屏(分划板)、光具座、直尺、支架等提示要点:1、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
2、了解放大镜、望远镜及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会用简单的方法估计凸透镜的焦距。
4、理解视差概念,知道如何才能消除视差。
光学实验中经常要准确地测量像的大小、位置等,在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消视差。
视差产生的原因:若分划板与被测物体(或像)不共面时,随眼睛的晃动(观察位置稍微改变),分划板与被测物体(或像)之间会有相对移动,难以准确测量。
若像与分划板之间有视差时,说明两者不共面,应稍稍调节像或分划板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直到像与分划板之间无相对移动即无视差,此时可准确读数。
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3、记下所用仪器、材料的规格或型号、数量等;4、记录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步骤、各种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等;5、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得出实验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自制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制作家庭简易望远镜,你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两个放大镜——直径约为1~1.5英寸(2.5~3 cm)
(两个放大镜的大小最好不相同)
硬质纸筒——卫生纸纸筒(必须足够长),或者包装纸纸筒
管道胶带
剪刀
一把直尺、码尺或卷尺
一张印刷纸——报纸和杂志皆可
组装步骤:
1、取两只放大镜和一张报纸
2、取较大的那只放大镜,将其置于你和报纸之间。
此时可以看到报纸上的字迹是模糊的。
3、取第二只放大镜,将其置于你双眼与第一只放大镜之间。
4、前后移动第二只放大镜直到可以清晰看到报纸上面的字。
你会发现此时报纸上的字被放大了且上下颠倒。
5、请一位朋友测量并记录此时两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6、在距离纸筒前端一英寸(2.5cm)处裁剪出一个凹槽。
注意不要剪断,凹槽大小应刚好可以插入大号放大镜。
7、按照你朋友刚才所测量出的两只放大镜的距离大小,在纸筒上裁剪出第二个凹槽用来放置第二只放大镜。
8、放置完两只放大镜后(大的在前,小的在后),用胶带将它们固定。
9、保留小号放大镜后面0.5~1英寸(1~2cm)的长度,切掉纸筒剩下的多余部分。
10、用你自制的望远镜看报纸,检查它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为了使成像更加清晰,你可能需要轻微调节两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这样,一个家庭自制简易折射望远镜就大功告成啦!。
大学物理实验自组望远镜实验报告篇一:光学基础实验光学基础实验报告班级:081XX 学号:081XXX姓名:XX同组者姓名:X、X目录实验一自组望远镜----------------------------------------3 实验二薄透镜焦距的测定--------------------------------5 实验三透镜像差的观测----------------------------------12 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偏振光光学实验-----------------------------------------19 测量光栅常数--------------------------------------------25 双缝干涉实验--------------------------------------------26 实验一自组望远镜一、实验目的了解透镜成像规律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及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它的放大率的两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如图一所示。
三、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带调节架的底座、透镜(焦距不等)、激光光源、白屏、微尺、毫米尺、带底座的米尺等。
四、原理光路图图一五、实验步骤1、把全部器件按图一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通过激光光源和透镜成像规律将所有元件调至共轴。
2、选取一个焦距大的为物镜(本实验f=200mm),一个焦距小的为目镜(f’=75mm),按光路图组装好,并调焦,看到清晰成像。
3、将千分尺调节成d1=5mm,放在S1=1000mm处作为要观察的成像物体。
4、一只眼通过目镜观察千分尺成像,另一只眼直接观察千分尺,比较读出像的长度d2 。
大学物理实验自组望远镜实验报告篇一:光学基础实验光学基础实验报告班级:081XX 学号:081XXX姓名:XX同组者姓名:X、X目录实验一自组望远镜----------------------------------------3 实验二薄透镜焦距的测定--------------------------------5 实验三透镜像差的观测----------------------------------12 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偏振光光学实验-----------------------------------------19 测量光栅常数--------------------------------------------25 双缝干涉实验--------------------------------------------26 实验一自组望远镜一、实验目的了解透镜成像规律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及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它的放大率的两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如图一所示。
三、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带调节架的底座、透镜(焦距不等)、激光光源、白屏、微尺、毫米尺、带底座的米尺等。
四、原理光路图图一五、实验步骤1、把全部器件按图一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通过激光光源和透镜成像规律将所有元件调至共轴。
2、选取一个焦距大的为物镜(本实验f=200mm),一个焦距小的为目镜(f’=75mm),按光路图组装好,并调焦,看到清晰成像。
3、将千分尺调节成d1=5mm,放在S1=1000mm处作为要观察的成像物体。
4、一只眼通过目镜观察千分尺成像,另一只眼直接观察千分尺,比较读出像的长度d2 。
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一、实验目的(1)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2)掌握构建望远镜的光路和元件。
(3)测试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二、原理概述望远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是用来把远处物体的观察视角放大的仪器(望远镜所成像对人眼的视角大于物体本身对人眼的视角),由于物体位于距物镜很远的地方,故望远镜只能起到把物体拉近的作用,也就是它的线放大倍数通常小于一,而视角放大倍数是大于一的。
如(图2-1)所示,物镜把远处物体成像在像方焦点附近(外侧),为一缩小的倒立实像。
目镜进一步把此实像放大为虚像,以提高其观察视角。
由前述可知,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是大致重合的。
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Δ=0。
当用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量。
一般研究,可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不难证明(参阅《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相关内容 P379-384)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tan 'tan 2'1D D f f -=-==ωωΓ (2-1) 式中1'f 是物镜像方焦距,2'f 是目镜像方焦距,D 为入瞳直径(也是物镜孔径),'D 为出瞳直径。
当物镜和目镜都为正焦距(0,0'2'1>>f f )的光学系统时,如开普勒(Kepler)望远镜,则放大率Γ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当物镜的焦距为正(0'1>f ),目镜的焦距为负(0'2<f )时,如伽里略(Galileo)望远镜,则放大率Γ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图2-1 望远镜光路图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与仪器的精度(极限分辨角)、目镜的结构型式(正、负透镜)、望远镜的视场角、仪器的尺寸等因素有关。
可证明(参阅《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相关内容)望远镜的最小视放大率为D D D 5.03.2)140(60""≈≈=Γ (2-2) 此式求出的袖放大率称为正常放大率。
工程光学自组望远镜实验心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知识。
但是,对于一些科学原理,我们仍然需要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
最近,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工程光学自组望远镜实验,这让我对光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到眼睛上的光学仪器。
通过观察远处的天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然而,传统的望远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较高的精度和成本。
因此,自组望远镜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观测工具。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望远镜。
我们使用了两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来组成一个放大镜系统。
然后,我们将这个放大镜系统固定在一个三脚架上,并用一块白布作为物镜。
最后,我们将目镜放在另一个三脚架上,并通过调整焦距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虽然这个望远镜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
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观测点,并放置了我们的望远镜。
通过调整焦距和方向,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月亮、星星和远处的高楼大厦。
这些景象让我们感到震撼和兴奋,也让我们更加热爱科学。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和趣味性。
在实践中,我
们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对光学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
因此,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争取在未来能够制作出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望远镜。
自制望远镜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
正常的望远镜包括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通过透镜对光线进行变焦,使得远处的物体能够清晰放大。
然而,你知道吗?你可以通过制作自制望远镜来理解望远镜的原理,并且亲自体验到观察远处物体的乐趣。
本文将介绍自制望远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一、原理自制望远镜的原理与一般望远镜相似,都是通过光学透镜的变焦来实现远处物体的放大。
望远镜主要由两个镜片组成:物镜和目镜。
物镜负责接收并聚焦光线,目镜则将聚焦的光线进一步放大。
通过调整物镜和目镜的位置和焦距,可以实现对远处物体的观察。
二、制作过程1. 准备材料制作自制望远镜所需的材料包括两个透镜(一个作为物镜,一个作为目镜)、两个套筒(可用纸板或金属管代替)、夹子或胶带以固定透镜位置、支架(可用木材或塑料材料制作)、刀具和胶水。
2. 制作物镜和目镜根据所选材料的透明度和折射率,选择合适的透镜作为物镜和目镜。
透镜的焦距应根据个人需求和观察距离来确定。
将透镜固定在套筒中,可以使用夹子或胶带稳固透镜的位置。
3. 搭建支架根据制作方便和稳定性,选择适当的材料搭建支架,以支撑物镜和目镜。
支架的高度和角度应可调节,以便观察不同高度和角度的物体。
4. 调整位置和焦距将物镜和目镜分别装在支架上,根据所需观察的物体距离调整两个镜片的位置和焦距。
透镜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望远镜的放大倍数,通过调整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实现对远处物体的放大或缩小。
5. 测试和调整在制作完自制望远镜之后,进行测试和调整。
选择一个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观察,观察其清晰度和放大效果。
如果观察到的图像模糊或者放大效果不理想,可以适当调整物镜和目镜的位置和焦距,直到能够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
三、实验示意图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制望远镜的制作原理,下图展示了一个简化的自制望远镜实验示意图:(插入自制望远镜实验示意图)图中显示的是一个基本的自制望远镜结构,物镜和目镜通过套筒固定在支架上。
通过调整套筒和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可以实现远处物体的放大效果。
自制望远镜实验报告自制望远镜实验报告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中,望远镜作为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市面上的望远镜价格昂贵,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购买。
因此,自制望远镜成为了一种经济实惠且有趣的选择。
本报告将分享我自制望远镜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过程中,我选择了反射式望远镜的设计方案。
首先,我准备了一块平整的镜面,这是望远镜的关键部件。
然后,我使用细砂纸和研磨液对镜面进行了打磨,以确保其表面光滑度。
接下来,我使用了一块玻璃片作为次镜,同样进行了打磨处理。
在完成镜面的制作后,我开始组装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首先,我将镜面固定在一个镜筒中,并调整其位置,以确保光线能够准确地聚焦在次镜上。
然后,我将次镜固定在镜筒的另一端,并调整其位置,以使光线能够通过次镜后再次聚焦。
完成光学系统的组装后,我开始着手制作望远镜的支架。
我选择了一根稳固的金属杆作为支架的主体,并在其上固定了一个平台,以便放置望远镜的镜筒。
为了保证望远镜的稳定性,我在支架的底部添加了一些重物。
在望远镜的制作完成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观测天体。
我选择了一个晴朗的夜晚,找到了一个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方。
当我通过望远镜观测到第一个星星时,我感到非常兴奋。
透过望远镜的镜片,星星的形状和颜色都变得更加清晰和鲜明。
除了观测星星,我还使用望远镜观测了月亮和行星。
当我看到月亮表面上的山脉和撞击坑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宇宙的壮丽和神秘。
通过望远镜观测到的行星,如木星和土星,也让我惊叹不已。
它们的气候和环境与地球完全不同,给我带来了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通过自制望远镜的实验,我不仅仅是完成了一个科学实验,更是深入了解了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天体的奥秘。
自制望远镜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对宇宙的探索和思考的方式。
通过观测天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自制望远镜的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镜面的打磨需要耐心和细致,否则可能会导致镜面的质量不佳。
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一、实验目的
望远镜的原理及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组望远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进一步加深对望远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装置
实验工作平台、望远物镜(焦距大约为 300mm )、目镜(焦距大约为 300mm )、平行光管(或与物镜相距较远的刻尺,可取物距大于2米)、接收屏等、多个磁力表座。
三、实验原理
亥普勒望远镜的原理示意如下图1所示:
图 1
图中可见亥普勒望远镜也是由物镜与目镜构成,与显微镜不同的是望远镜的光学间隔为0,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射出。
其系统的视觉放大倍率为:
式中,为物镜的焦距;为目镜的焦距。
在此成像过程中,有一个实像面位于分划面上,故可以实现测量。
四、实验步骤
1、先将已知焦距的望远物镜、目镜分别夹持在磁力表座上,之后将平行光管(提供无限远的物)、望远物镜、目镜依次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如图2所示。
2、将物镜的位置固定,用接收屏来接收物体经物镜所成的像,直到最清晰,并记下此时接收屏所位于的工作台上的刻尺的读数。
图 2
3、接收屏,将目镜移近物镜,直至令目镜的物方焦面与接收屏所处的刻尺读数位置大致相重合,此时固定好目镜的位置。
通过调整磁力表座夹持器调整三者共轴等高。
4、通过微调装置沿轴向前后移动目镜,人眼位于目镜之后进行观察,直至能够看到清
晰的像。
此时可粗略认为物镜的像方焦面与目镜的物方焦面相重合,从而实现了望远镜的自组。
五、思考
1、请问伽利略望远镜与亥普勒望远镜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2、在系统组合过程中应注意此什么?。
小学科学活动制作简易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
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天体、建筑物等,它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在这个小学科学活动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望远镜,并体验到望远镜的奇妙之处。
材料准备:- 两个透明的塑料杯- 一根塑料管(长度约为15厘米)- 一段黑色卡纸- 一些胶带- 一把剪刀- 透明胶带- 纸步骤一:制作镜筒1. 将黑色卡纸围绕塑料管包裹,使用透明胶带固定。
这将成为望远镜的镜筒。
步骤二:制作目镜1. 从一个塑料杯的底部剪出一个圆形,并将其固定在另一个杯子的底部。
这是我们的目镜。
步骤三:装配望远镜1. 将目镜杯子插入镜筒的一端,确保其固定。
2. 将另一个杯子插入镜筒的另一端,对齐并固定。
步骤四:调整焦距1. 在望远镜的一端切一个小洞,并用透明胶带封住。
2. 通过移动目镜和目标镜头的距离来调整焦距,直到你能够清晰看到远处的物体。
现在,你已经制作好了简易的望远镜。
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它的奇妙之处。
活动一:观察月亮在晚上,找一个较为开阔的地方,指望着月亮,通过望远镜观察月亮的表面。
你将会看到月球上的山脉和坑洞,这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活动二:观察鸟类去一个公园或者靠近自然的场所,寻找树上的鸟类。
使用望远镜,你将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它们的羽毛和行为。
活动三:观察建筑物在较远的距离找一座大楼,或者一些其他的建筑物。
通过望远镜,你可以更好地观察到建筑物的细节,甚至可以看到一些肉眼无法看见的部分。
通过这些活动,你可以更好地理解望远镜的原理和功能,并且亲身体验到通过望远镜所带来的视野扩大的好处。
总结: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我们不仅学到了望远镜的制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到了望远镜的奇妙之处。
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更远距离的物体,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期望这个小学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2)掌握构建望远镜的光路和元件。
(3)测试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二、原理概述
望远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是用来把远处物体的观察视角放大的仪器(望远镜所成像对人眼的视角大于物体本身对人眼的视角),由于物体位于距物镜很远的地方,故望远镜只能起到把物体拉近的作用,也就是它的线放大倍数通常小于一,而视角放大倍数是大于一的。
如(图2-1)所示,物镜把远处物体成像在像方焦点附近(外侧),为一缩小的倒立实像。
目镜进一步把此实像放大为虚像,以提高其观察视角。
由前述可知,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是大致重合的。
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Δ=0。
当用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量。
一般研究,可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不难证明(参阅《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相关内容 P379-384)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tan 'tan 2
'1D D f f -=-==ωωΓ (2-1) 式中1'f 是物镜像方焦距,2'f 是目镜像方
焦距,D 为入瞳直径(也是物镜孔径),'D 为
出瞳直径。
当物镜和目镜都为正焦距(0,0'
2'1>>f f )的光学系统时,如开普勒(Kepler)望远镜,则放大率Γ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当物镜的焦距为正(0'1>f ),目镜的焦距为负(0'2<f )时,如伽里略(Galileo)望远镜,则放大率Γ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
图2-1 望远镜光路图
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与仪器的精度(极限分辨角)、目镜的结构型式(正、负透镜)、望远镜的视场角、仪器的尺寸等因素有关。
可证明(参阅《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相关内容)望远镜的最小视放大率为
D D D 5.03
.2)140(60""≈≈=Γ (2-2) 此式求出的袖放大率称为正常放大率。
若考虑望远镜观测时不易疲劳,设计望远镜时宜用大于正常放大率,即工作放大率作为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工作放大率常为正常放大率的1.5-2倍)。
由(2-1)式看出望远镜的物方视场ω2与望远镜的视角放大倍数成反比。
当目镜的类型确定后,它所对应的像方视角'
ω就一定,要求增大视放大率Γ必然要引起视场角ω的减小。
因此,视放大率总是与望远镜的视场角一起考虑的。
例如军用望远镜,为了易于找到目标,希望有尽可能大的视场角,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就不宜过大。
三、实验仪器及注意事项
标尺 一个 光源二维架 (SZ -19) 一个 物镜o L (f=225mm) 一个 目镜e L (f=45mm) 一个 三维平移底座 一个 二维架(sz-07) 一个 二维平移底座(SZ -02) 一个
注意事项:
(1)所有光学镜片,不能用手摸,不能对着哈气。
用后放入干燥箱内。
如果发现有不清洁
现象,应交教师处理。
(2)构建光路时,可用细激光束作光轴。
(3)构建光路的所有镜子和光学元件的中心,必需事先和光轴放在统一高度上。
四、实验内容
(1)按(图2-1)组成开普勒望远镜,两镜之间距离约为1'f +2f 。
(2)在距物镜约3m远处放上一标尺,并用灯照明。
再对标尺调焦(即微调目镜沿光轴的位
置)直到看清标尺为止。
然后,对准两个红色指标间的“E”字(距离d=5cm),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