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促使我辞职考研 中财大会计学考研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财会计硕士经验分享:考研是持久战,心态最关键考研是需要勇气的,毕竟付出一年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种情况下,多吸取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会帮助大家更科学地备考,提高考研的胜算。
下面是过来着为大家分享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本科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统计专业,以管理类联考综合164分,英语二78分,总分242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会计硕士(Mpacc)学位。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一)谈一谈Mpacc的特点:初试内容少,相对简单,但竞争激烈,因此要求我们对知识点要掌握的透彻,注意学习中的细节。
总分300分的初试,个人认为,随机性还是比较大的。
考试科目少意味着每一科都要兼顾。
会计专硕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专业课完全在复试阶段进行考察,也就是说,初试胜利并不意味着最终的胜利,尤其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最好不要把专业课都放到初试结束后进行复习。
竞争激烈,每年报考会计专硕的人数很多,跨考会计专硕的同学本科专业也是五花八门,通常考试失利的同学难以找到合适的调剂机会,有孤注一掷的感觉,我在考研期间没有参加任何实习,也没有试图找工作,一心投入到考研复习中去,这样做其实很被动,一旦考研失败,同时也意味着错过最后的招聘时期——春招,无形之中使自己没有了退路。
各位考研的伙伴们,这些问题对于大三的同学们来说可能看似很遥远,但是现在你们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着你的将来,所以做好长远的打算是必要的。
(二)复习时间我准备考研的时间比较早,从15年4月份陆陆续续开始报班听课,但是说实话,真正开始认真看书,做题要从大三10月份开始算起,所以备考时间长达一年之久。
对于复习的时间,在4月份之前开始准备的同学,时间都是十分充裕的,因为初试的内容真的不难也不算多,但也正是因为简单,所以更需要学得透彻。
第一轮(-6月):基础阶段注意基础知识点,要全面系统,选择基础性题目进行练习,这个阶段十分重要,基础打不好何谈后期的提升。
会计考研落败的经验非会计专业,报考了财科所20xx年会计硕士,进入了复试,在复试被刷下。
报考会计硕士,其实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也是没有对自我定位准确的一个结果。
面临毕业,大部分都面临如下几个选择:工作,读研(国内研究生,国外研究生)。
经过长期的思考,我决定要读研。
我所在的学校,出国风气比较盛行,但是我没有信心可以拿到国外奖学金,又不想花父母的钱(自费出国意味着父母努力半辈子的积蓄都没有了)。
成绩又没有够上保研,所以走上了考研道路。
对于选择学校,希望到北方的学校,可以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
本科的专业相对比较小众,当时的想法真的是就业导向,所以想换个就业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在一些初步了解,在搞会计的舅妈引导下,决定考会计专硕(当时了解自以为对专硕对会计专业知识要求不高)。
由于本科大学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专业氛围不浓厚,所以比较青睐研究所,再加上财科所的学费是北京几所学校里面最便宜的,所以我就选择了财科所。
我的考研准备是不充分的,特别是复试准备。
初试开始于9月,但是由于大四上期还有6门专业课(在外交流了一段时间,没有对应的。
学分兑换),我们专业课老师要求特别严,再加上自己真的'特别喜欢本专业,上课很认真,所以留下给考研准备的时间相对比较少(楼主的心态一直在坚持喜欢的本专业和换一个好就业的专业之间纠结,这个心态影响了我整个考研之路)。
不充裕的初试准备时间,足够复习英语和联考,但是就没有看专业课了。
初试分数出来后,感觉应该可以进复试,但是排名应该比较靠后。
事实证明只比分数线多了一点点,在一个尴尬的排名上。
初试后,楼主想了很多,也跟很多老师和师兄师姐交流,我愈发觉得我应该坚持自己的喜好,不要那么功利。
所以,初试成绩出来后,我经历了一个比较奇特的心理变化,那个时候我不想考研了。
除了自己觉得要坚持真正的喜欢,随着复试的复习开始,我发现我真的不喜欢会计。
这个时候我就非常纠结,非常郁闷,总觉得自己当时的选择太鲁莽。
我对考中财研究生的一些建议很早以前,就有写这篇帖子的想法,无奈惰性使然和其它一些原因,一直没有动手!作为过来人,我也享受了网络带来的便利,也在考研论坛上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
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在这里说说我的体会和经验,这不是卖弄,而是出于对网络“共享”精神的推祟和对考研“公平”氛围的维护,也还出于对极其缺乏信息的外地考生的一种情感支持。
先介绍一下我的考研情况吧!我是2005年考上中财的,学的是财政专业,初试379分(发挥失误致使考分不是很高,本人对此也不太满意),公费。
考研之前,我几乎没有任何优势:1、非本校考生,外地复习。
家住湖南,相隔千里,中财举目无亲。
2、没上过大学,跨专业考试。
原为中等师范(中专)毕业,后来通过自考拿了个中文专科、本科文凭。
在家教了六年小学、初中后考研,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外语、数学停留在初中水平(自考专科无英语,本科英语用在加试三科其它课程后可免考,中文自考不用学数学,中师不开外语和数学课)。
3、没上过经济学专业辅导班,考试之前没到过中财,没有发表过一篇与经济相关的文章,没有得到过任何老师的推荐,没有……出于对经济学的喜爱,我选择了读博。
半个月前,我同时拿到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两个单位的博士研究生入学通知书。
从考研到考博,我以我的薄弱基础迈过了两个一般人认为不可能迈过的门槛,虽有侥幸,但我认为我的经历中也有“诀窍”可寻。
谈谈我上述的这些背景,只为说明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任何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心、适当的方法和切实的行动,就一定能实现他的(最主要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下面就谈谈我备考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一些感受吧!想到哪、说到哪,有重复或不通顺之处,敬请大家见谅,各位看官凑合一下了!一、考研前准备1、选择考研,就是选择奋斗,要多问自己几遍,到底作为作好吃苦的准备。
考研是一个磨炼自己意志的过程,除非你是特牛的人,或你所报考的学校没有任何挑战性,那么在你的考研历程中肯定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硕士(MPAcc)经验分享我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本科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专业是财务管理,平时成绩在班上很一般,中等水平吧,就专业课学的还算不错;研究生考的是中央财经大学的MPAcc,初试成绩407,其中英语73,政治77,管理类综合162,会计学95,初试排名貌似第7名;复试成绩80,应该算不上好,由于中财只公布分数,所以不知道最终排名。
一、选择MPAcc的原因最初我根本不知道有MPAcc这个专业,所以一开始我也是做好了考学术型硕士的准备。
大概在2010年四五月份,我从同学那里听说有一个叫MPAcc 的专业型硕士,2010年是第一次正式招考,招生人数较多且考试不难,于是我开始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兴趣。
考研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会对你的整个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于MPAcc才考过一届,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于是我就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在分析了自身各项因素,权衡了各种利弊后最终选择了MPAcc这个专业。
具体原因如下:(1)扬长避短。
本人虽然早有考研的准备,但由于比较懒散,到2010年的5月份都还未进入复习状态,而此时身边好多考普硕的同学数学已经过完第一遍,甚至有些第二遍都过很多了,英语词汇也背的差不多了,已开始真题的练习,而我什么都没做。
反思自己,数学在大一大二时真的没认真学,都怀疑期末怎么过的,所以基础很差;英语就更别提了,真可以用“一坨”来形容,四级考了两次才勉强过。
所以我如果选择普硕,不仅一点优势没有,连现有的差距都不知何时能赶上。
而MPAcc正好不用考数学,代之的是管理类综合,不仅避开了弱项,还增加了强项;英语考的是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很多,差不多就六级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规避了自己的弱势。
所以我建议那些数学和英语不是很好,而又想上一个比较牛的学校的研究生,可以考虑MPAcc,成功的概率能增加很多。
(2)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划。
临近毕业,我想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有所打算,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爱好,觉得自己适合从事做企业、做投资这一块,所以CPA 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中财经济学考研经验大汇总1考研早已结束了,现在一边等录取通知书,一边写毕业论文。
看到论坛上很多同学写了自己的考研经验,我也想向以后考研的同学们介绍一下我的经验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首先说说考研原因: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其实我考的原因有点简单,我学校开的金融专业不好(没说贬低我学校的意思),重要的还是自己不努力吧。
在本科学的都是很皮毛的东西,毕业了进银行很不错,但对于非北京生源来说还是很难的,再说本科现在是大众教育,本科生太多了,自己想对金融了解更多,找份好工作还是得多学点东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向上层社会攀登吧。
考研只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了就一直走下去吧,别因为中间的一些插曲而改变考研的想法。
大四对想读研的同学而言有两条路:考研与保研,个人感觉它们是不同的,所以大家在做选择时,还是不要做两手准备吧,二选一,要是考名校就更加得坚定自己的选择了。
对于考人大,中财等好学校的好专业,每年报考的人是很多的,所以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至于考哪里就看你怎么选择了吧。
要早点确定自己考哪个专业和哪个学校,那样你准备起来就更有针对性了。
2.关于信息搜集&经验贴:选好学校后,一定要到学校的研究生网站去查看相关信息,比如招生目录,初试参考书等等,研究生网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源,各位一定要利用好。
多多看看别人的经验贴来规划一下自己的学习进程,知道自己要做点什么?有些东西你自己亲自去经历肯定印象更深刻一些。
对于经验贴你自己可以收藏起来,你日后复习时可以经常看看这些经验贴,这样能有几个作用:一是能提示你一下自己在做什么,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好,这样你就可以改进了;二是可以鼓励你自己了。
3.要了解一下自己所考专业在所考学校的情况,比如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等等,这个都可以到研究生网站上看到,分析分析,给自己拟一个目标!最好找本校或已经在读的研究生多多了解一下。
数学:143分数学很重要,一共150分,传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就可见数学的重要性了。
中财会计专硕考研经验谈分享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被中央财经大学MPAcc录取了,收到录取通知的时候真的是万分激动。
回到凯程集训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历。
感谢凯程教育给了我考研的帮助,提供这个机会,分享我的备考经历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用的信息。
这些是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都正确,大家选取所需要的借鉴吧。
1. 前奏----自问几个问题①要不要考MPAcc?②愿意为此辛苦吗?如果这些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开始下面的程序,因为我们已经在MPAcc的路上了……2.关于MPAcc考试时间(每年的时间不同,以研究生招生网公布信息为准)报名时间:10月份网报,11月现场确认考试时间:12月份初试内容:英语二(满分100分),管理类综合能力测试(满分200分: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复试:专业课(根据国家教指委制定的考试大纲由学校自主命题)。
考试难度:会者不难,不要害怕这个考试。
要自信。
总之,付出努力+坚持+有效的方法+名师指导就能过关。
3. 挑选报考的学校报考学校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要求,中央财经大学是中国的“财经黄埔”,众多校友在财经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业率很高,其它优势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当时我在报考学校的时候也是云里雾里,后来咨询凯程老师帮忙选的,如果你在报考上还迷迷糊糊不知道选哪,不妨也可以去咨询一下,帮助还是很大的。
4. 关于各科的复习英语方面,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背英语单词不可避免,阅读在考试中占了相当重的比例,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谈不上阅读理解。
英语的复习要贯穿始终,养成每天都看几篇短文的习惯,英语语法方面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其他的英语辅导书我建议没必要买了。
考试难度不到六级,比四级略微高一些。
凯程英语老师也是建议我们用零碎的时间去学背单词和句子啊什么的。
我建议是从刚决定考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基础复习阶段(当时我开始的时候是三月份,现在感觉是不是有点晚,如果再早一点是不是可以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呢),这一阶段一直是到六月底。
还没下定决心考中财吗?听一下学姐的故事吧!将两位考上中财金融硕士学姐的考研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金融专硕学姐的故事作为一位考研过来人,考研途中能够回想起来的除了考研过程中的全力复习,还有就是自己考研途中的心理变化了。
蛮感谢一起度过考研的小伙伴、帮我答疑解惑的学长学姐和老师。
从我四五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到十二月结束,近九个月的时间都是在看书复习,算是持久战,不是一时半会复习激情就能够有成效的。
情绪波动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回忆起整个过程,在暑假之前,我还算是保持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考研复习的热情也比较高涨,每天看书感觉都很棒。
做题并不多,大部分时间在进行知识的复习,也会关注图书馆中别人的进度,但也不会有太大压力。
从暑假左右,当把知识进行一轮复习之后开始做题的时候,总是有不会的,自己就会有些焦虑,而且假期在家复习,会慌但有时又无心学习。
开学后九月份到十月份,这应该是我心理最不平静的一段时间了。
九月份回学校,想要工作的人已经开始准备秋招网申、面试了,到后面各个单位进行宣讲的时候又看到不少准备考研的人又去听宣讲、投简历去面试,就会想,我要不要也去听一下,要不要也投个简历,要不要准备下面试……当时会有段时间挺迷茫的,尤其当你意志不坚定的时候身边的人蛮影响你的心理的。
最终,我并没有进行任何工作准备,仅仅准备考研,最终结果是好的。
但也并不是完全符合每个人的情况。
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说实话考研途中可能会有很崩溃的时候,当你遇到原本考研的人不考了、找工作的人已经拿到面试甚至offer了,你会怀疑自己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你也会动摇。
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下一些舒缓情绪的方法,不要冲动。
尝试和周围一起准备考研的朋友或者考过研的学长学姐聊一聊天。
最好是那种比较明确自己动机准备考研的人,有些人看大家都准备考研自己也想去试试这种就先不需要和他们进行关于考研方面的太过于细致的沟通了。
考过研的学长学姐会对情况比较了解,并且,自己当时也会有切身体会。
20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会计信息化考研经验分享我是刚刚上岸的学姐,我报考的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会计信息化专业,现在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最难的两个科目——专业课和数学的备考经验,别的就不说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数学:数学这一门学姐我的教训就是一定要理解透知识点,并且尽早开始复习,不要拖到后面进度很赶,复习效果不佳,而且一定不要盲目的就去刷题,知识点要掌握,然后做一些经典的好题,还有就是真题这些重要的题一定不能做一遍就放在那不去碰了。
学硕建议提前开始数学,我大概是三月份开始的,五月份之前结束了基础知识讲解,高数、线代和概率论都是看的网课。
前期听课的时候是一边听一边做课后题,然后感觉课后题不太好,和考研侧重不同,就买了1800,反复摸索得出一边听课一边做1800基础部分难度适宜,比较合适。
6月份开始强化,听强化班的课加1800强化部分,全书我是基础部分就做了一遍,强化也做了一遍,然后把不会的题做标记,方便之后重点看,九月份差不多强化结束开始做2000年之前真题,主要帮助熟悉知识点,2000年之后是在十月份开始,后期买了模拟卷做。
然后想说一下笔记和错题本的使用,笔记一定要做,方便之后查阅,而且要多翻看,最好能自己画框架然后回想知识点,这点非常重要,可以为你解数学大题提供思路。
关于错题本,因为全书的题都是分题型整理的,所以我的错题也是分题型整理的,整理完一个题型你会发现,其实每个题型的思路都差不多,之后一看到这种题就有思路。
专业课:三月份开始全程跟着学长(爱考宝典安排的一对一专业课辅导老师),用的资料就是课本、学长笔记以及爱考宝典的内部资料。
三月到六月过了一遍课本然后到九月份看了一遍资料书,这个期间主要就是理解知识点不用特意去记,九月份开始背书,一开始背的很痛苦,我建议背完一遍后,背一遍真题,因为真题中会重复出现原题,背完真题以后你就会发现好多题就有思路了。
学长的笔记我大概前前后后背了七八遍,基本考试就这一本笔记就够了,不会的题,在线辅导的时候学长也会告诉我思路,而且学长真的超级负责,很耐心地给我讲题,然后后期地时候一定是要模拟的,并且是卡时间做,模拟完了后学长会批改,讲解,超级负责。
财务会计备考经验交流作为一名已经成功通过财务会计考试的过来人,我深知备考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希望能与正在备考的朋友们分享,帮助大家少走弯路,提高备考效率。
首先,要明确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财务会计这门学科内容繁多,涵盖了会计原理、财务报表、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备考之前,建议大家先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了解各个章节的权重分布,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比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通常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备考成功的关键。
根据考试时间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学习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一天。
要注意留出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或临时需要加强的知识点。
我的学习计划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强化提高阶段和冲刺模拟阶段。
在基础学习阶段,要系统地学习教材,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原理。
可以结合网课进行学习,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跟着他的节奏逐步推进。
同时,做好笔记,将重点、难点和自己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便于后期复习。
在学习完一章后,及时做练习题进行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强化提高阶段主要是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强化训练。
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和真题,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辅导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冲刺模拟阶段要进行模拟考试,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完成整套试卷,提前适应考试节奏。
通过模拟考试,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发现考试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做完模拟试卷后,要认真分析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学习资源。
除了教材和网课,还可以参考一些权威的辅导书籍和杂志,了解最新的会计法规和政策。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加入一些学习交流群,与其他备考的同学分享经验和资料,互相鼓励和支持。
中财复习经验之四一直比拟倦怠,直到现在才终于拿起笔将自己的考研的一点经验写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其实已经有很多很棒的同学已经将经验贴在论坛上,都很有借鉴意义。
鉴于自己在考研前说过的话,所以就在此说说自己的考研经验吧,也算是对自己的考研历程做个总结。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点帮助。
我是06级的考生,报得是中央财经大学,初试成绩为:英语59分,政治78分,数学123分,专业课111分,总分为371分。
虽然最终结果不是太让人满意,但至少还是考上了,算是努力没白费吧。
看考研论坛上有个帖子以四个字概括你的考研过程,我给的四个字就是:坚持到底!我很早就打算考研,主要是因为高考高分落下来一直比拟失落,所以刚入大学那会就决定要考,不过关于考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都很模糊。
直到大三下学期才都提上日程,开始也还是很迷茫,因为在本科学的是经济学,感觉是什么都学好似又什么都没学的那种,也许是我自己的个人目标还不够明确。
所以如果有同学要考研的话,还是最好早点明确目标会比拟好点。
大三下学期那会,大四的学长们考研的也都考了,那时候学校的考研讲座也很多,也会找些大四学长聊一聊,多点信息总是比拟好。
但是所有的信息也都只能参考,尽信书不如无书,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分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首先,先讲下英语吧,虽然我考的不是很好。
英语不是很好的同学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就我所知的几个考研同学中有好几个分数考的都很高,但是都是因为英语差几分而落马,特别的遗憾。
尤其是如果报考34所自主划线学校,英语一般要求60分,所以更要重视英语。
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英语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单词要坚持背,至少也要背上几遍吧,我买的是星火的一本?考研英语词汇必背?,觉得还不错。
听力也应该坚持听,虽然现在听力是在复试中考,但是坚持听英语,可以培养对于英语的感觉。
建议大家可以听CRI播送,FM 91.5调频,晚上11点到12点,有个英语教学节目,learning pub。
很不错的〔不过播送好象只有北京和上海可以接收到〕,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与休息时间也比拟吻合。
谈谈中央财经大学mpacc会计硕士经验(初试240分)2014年4月21日,我的考研路终于走到了终点,当看到“拟录取”三个字的时候,我无法抑制的哭了出来。
考研的这段日子里,我一直淡定从容,总是身边的研友在找我抱怨,向我倾诉,我本以为自己的心态就是这么好,心理素质就是这样过硬,然而当一切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些情绪和折磨原来早已在不知名的角落暗暗滋生,只等水落石出的那天爆发出来。
在漫长的考研时间里,我的人生似乎前行了很远,又恍然从未离开原地。
彼时我才顿悟:考研不过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过客,重要的是从未忘记初心。
考mpacc源于一次偶然。
2013年8月的时候我偶然间点开了考研论坛会计硕士板块的一篇经验贴,这片经验贴为当时苦闷迷茫,不知未来的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那时候我就坚定了考mpacc的决心。
是考研论坛给我提供了前进的方向,于是今天我也要写点什么回馈大家。
碎碎念首先,我觉得大家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考研。
每个人考研的原因都不同,但是请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
当你烦躁不堪,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到这个理由,就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
如果仔细想过后,你还能坚定考研的意向,那么前进吧,你已然成功一半了!其次,我认为在决定考研之后,一定要lower your expectation.考研只是漫长的一生中非常渺小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也不会因为考上研究生就走上人生巅峰。
我身边的大牛同学,有雅思考8分的,有出国申到伦敦政经的,有工作起薪近20万的,他们牛和读不读研无关。
同样,你读不读研都是你。
其实在备考期间,无论是辅导班还是研友们,大家很容易营造出一种营销洗脑式的激情氛围,每个人都喊着口号,向往着心中的象牙塔。
这种行为无疑有利于备考和发挥考试状态。
但是,请你无论如何要在心底留一丝理智,明白考研在人生中真正的定位,这样即使考不上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打击。
最后,我想说大家不必对本科学校介怀。
本科和考研没半点关系,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的。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硕考研经验2012年CC考试改革,初试只考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这让当时已经准备了一个半月的政治的楼主很是尴尬。
改革之后也感觉压力骤增,因为初试不考专业课和政治,导致更多的其他专业的考生来跨专业考研,倒不是说跨专业考研的就不行,但是难免有不少人有投机心理(好吧,我承认我考CC也是投机心理,因为我的高数不是很强势),我觉得联考和英语二基本上受过高等教育的考到及格分都差不多没什么问题,这样无形中就增大了我这个本科会计专业的压力了。
多想无益,原本存在一点的专业优势也不存在了,还是只能从起跑线老老实实的复习。
首先是联考,先说数学吧,联考数学基本上是高中内容,比高考数学还要简单那么一点,因为不存在大型计算题。
楼主高中数学还行,高考数学140左右,但是隔了几年时间还是有点遗忘,所以就把机工版的《数学分册》和北航版的《数学高分指南》给仔仔细细的做了一遍,高分指南做完了之后我还看了几遍,总之基本上问题不大,相信各位考研的高材生一定没问题,但是有一点要切记,勿眼高手低!可惜了楼主在正式考试时数学遭遇了滑铁卢,整整郁闷了两个月,考前的模拟考我都是最多只错三个的,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了,现在也不想提了。
还有一点就是做数学时要把握好时间。
其次是逻辑很多同学看到逻辑二字就会感到头疼脑袋大,其实逻辑没有你想得那么恐怖,至少你认真学习了,联考中的逻辑还是可以应付的。
很多同学害怕逻辑多半是因为形式逻辑,一开始我也蛮没底的,形式逻辑我看了也头疼,但是楼主把几年来的联考真题翻出来看了看,发现其实联考中的形式逻辑考的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与实际联系的非形式逻辑,说透了只要有点正常逻辑思维,普通人都可以做出这些非形式逻辑的一些。
当然还是要认真准备了,楼主复习逻辑主要是看机工版的《逻辑分册》,有不少人说机工版的编的比较混乱,确实有点,因为书比较厚,但知识点很全(我看的是2011版的,2012版的薄些,好像就是把习题剔除了不少),但是楼主表示仍然一页一页的把逻辑分册看完了,并且一题一题的把习题做完了,特别是形式逻辑部分,痛并快乐着,纠结的想史。
中财考研复试班-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校名先后为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
1952年8月,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科合并成立中央财经学院,由高等教育部主管。
1953年秋以后,学校重归财政部管理,历经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等阶段,1960年1月组建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同时保留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的校名,承担高等财经学历教育和干部培训双重任务。
1996年5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开启了由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转变的历史进程。
1998年10月,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的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独立建制运行11年之后回归并入中央财经大学。
2000年2月,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5年9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12月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
学校以建设“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努力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名校。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会计学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该专业设有企业会计、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三个专业方向。
专业以企业会计为主,兼顾计算机与财务管理。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与案例教学,多方位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与管理财务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会计学专业是以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理论应用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主要学习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资本运营、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际会计核算的惯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侧重于实务操作,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基本训练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强化学生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方面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会计硕士之考研成功经验分享在考研中,无论怎样都有成败之分,有的人为成功而欣喜,也有的人为失败而沮丧。
希望大家在成功之后戒骄戒躁,总结成功经验,为下次成功做好准备。
下面就是一些在会计考研中成功败的一些经验教训和大家一起分享。
◆选择篇考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然而,选择是痛苦的。
每一个选择都对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先是工作与考研之间的选择。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越来越的人选择了考研,但是,这其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考研的明确目的,只是随波逐流,跟着考研大军的脚步,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失败,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十足的动力,没有人能够坚持下来。
说说我自己吧,我是在大三上学期时决定考研的。
一部分原因是就业的压力,我本科所就读的学校是化工类,但是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很多用人单位都在怀疑一个化工学校怎么还有经济类的专业,这无疑给我找工作设置了很大障碍。
自己又不愿意委屈自己,内心中总是无法接受一毕业拿着不够吃住的工资,过着疲惫不堪的生活,这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定,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就业的压力。
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逃避找工作。
而且,高考的失败一直使我不能释怀,一直觉得自己本能够做的更好,想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
想了很多之后,义无返顾的加入了考研大军。
之后便是学校的选择。
我是学经济的,在北京,经济类很出色的学校只有北大,人大,中财和贸大。
北大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完全没有考虑在内。
当然很多同学也为了梦想在进军北大,为之一博。
人大一直是我喜欢的学校,很希望有一天能够在那读书生活。
大三上学期,我偶尔到人大去听课,想提前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也把人大作为自己的目标。
但是,经过一学期对考研相关各方面事情的了解,我渐渐放弃了人大。
一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考上人大的希望比较渺茫,很有可能付出一年的努力却没有任何结果,二是由于人大的行政色彩比较浓,我孤身一人在北京,没有熟人可以帮忙,很有可能过了初试而在复试被淘汰。
【中南财大会计专硕】中央财大会计专硕考研复习经验总结中央财大会计专硕考研复习经验总结中央财大会计专硕考研复习经验总结善于总结借鉴别人的好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可以使自己的复习更加有效。
考研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我们具有认真,坚持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那么中央财大会计专硕考研复习经验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凯程老师为您做出专业的总结,祝您在考研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文系统介绍中央财大会计专硕考研难度,中央财大会计专硕就业,中央财大会计专硕学费,中央财大会计专硕考研参考书,中央财大会计专硕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央财大会计专硕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财考研辅导机构!一、中央财大会计专硕管理类联考综合复习建议1、联考数学:注重做题方法,积累做题技巧,训练速度联考数学是很讲求做题技巧的,需要很好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从哪里来?凯程老师总结:真题!真题做的多了,就能找到不同题目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增强思维能力。
凯程考研提供联考数学辅导讲义,并配有名师指导讲解,包括每一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凯程老师提醒广大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做题速度,平时通过题量训练速度。
联考考试三个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很紧。
能够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度是得到高分的必要条件。
2、最全面的写作站联考逻辑: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总的还说逻辑这个东西是入门难,但是掌握方法后就简单多了,凯程老师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积累,通过真题训练掌握那些逻辑题目需要什么技巧。
凯程考研辅导老师要求学生把历年真题做透,包括历年联考和在职MBA的题目,近几年的题目一定要做的很熟练,要明白每一道或每一种题目所用的知识点在哪里,并通过做一些模拟题得到检验。
随着练习的增多,到最后,在思维中已经形成做题惯性,即当题面读完,便知道正确选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每道题目的知识点可能会有多个,很多情况下的答案也往往难以让人信服(因为逻辑考的是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所以凯程老师建议大家和一起考研的人讨论,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大家一起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这有利于减少固有思维定势,更好地拥有做题时需要的思考模式。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硕士经验分享复试之后,大起大落太多,终于尘埃落定录取后又进入繁忙的毕业季,所以一直没有发帖总结考研的经验,来咨询的学弟学妹也因而多了起来。
眼看还有不到100天你们就该参加考试了,所以这次就连同复试相关的经验一起总结了吧。
考进央财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无奈我本科只是个二本院校,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了四年的编程与高数,和会计可以说毫无关系。
有人说我痴人说梦,有人祝我逆袭成功,对于我而言,其实都无所谓,因为梦想是自己的,管别人怎么想呢。
之所以选择考会计专硕,第一是因为我实在不喜欢做程序员,第二,在考研中会计硕士算是比较特殊的,初试不考政治和专业课,对于理科生,而且跨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实是很有优势的,199的内容有数学的基础,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很容易上手。
不过因为是去央财,加上一点专业基础都没有,心里还是没底,所以复习的相对比较早,大二就开始了考研生活。
好啦,言归正传,专硕的内容看起来非常少,实则不然,复习期间切忌掉以轻心。
初试复试一样重要,对于跨考的同学复试尤其重要,后面会重点讲跨考同学专业课的准备。
首先简单介绍下mpacc考试,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是管理类联考,只考两科,管理综合和英语二,管理综合包括数学、逻辑和写作;英语二包括完型,阅读,英译汉和作文。
复试考专业课和政治。
一、初试下面就逐个详细分析下考试的内容。
199管理类联考部分:1、数学数学基础总计75分。
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数学基础07年后整改成四个部分:算数、代数、几何、数据分析,共25个题。
考的是初高中数学,也就是高中以前的内容,大家都接触过,所以不需要有什么压力。
但是也绝不能掉以轻心,时间太长,大家知识点基本都忘记了。
而且综合要拿高分,数学一定要满分或接近满分。
数学题不难,但很多人容易在简单题上出错,因为追求速度必然导致正确率的下降,这一点,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来解决,再怎么快,1+1=2你总错不了。
财科所会计硕士辞职考研初试+复试经验财科所会计硕士辞职考研初试+复试经验考研需要我们注意整理复习资料,形成每一科的复习框架,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临场发挥回家一言不发,睡了一小觉,下午英语,一蹴而就!回家估分,数学错五个,逻辑一个,作文估计只能给20分了。
英语客观51分,主观改卷的尺度如果跟11年一样的话,能拿30+,因为这次的主观是我打上中学起答得最满意的一次后来实际成绩综合140英语主观改卷众所周知,异乎寻常的严,总分76。
两科总计216加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150分国家线,就意味着我也没有调剂机会,我以为我的求学之路彻底破灭了,白白期盼了一年多,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二、初试后到复试前的阶段这个时期,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更不知道国家线,还要过年(估计这年过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这个时期就是垃圾时间,99%的人在这个时期都无心学习,剩下的1%都是妖怪!所以,那些自欺欺人的说政治,专业课留在这个时候复习都是痴人说梦呢!所以,如果你的政治没把握,专业课也不行,趁早在初试前就复习好。
三、财科所的复试财科所发布复试线的那天,都死了心的我没想到,又发生奇迹了,原本计划招13个名额的财科所,复试时实际招生名额竟上升到了38人,导致原本220的复试线一下子降到了205!你说此时的我会有什么想法,换谁都必然的相信的确有神灵在上天庇佑着自己,自己应该不是普通人吧!估计所有挨了枪子的贪污犯,都是这心路历程,早年官运亨通,就觉得自己肯定跟天照大神有交情,不是一般人,就开始胡作了!其实我很清楚,不是我运气好,是那个考205的运气太好了,咱沾了人家的光而已!我们还是普通人,要夹着尾巴好好做人,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财科所的复试分笔试面试两项,笔试政治,专业课(会计加财管)题比较简单,面广但基础,考场纪律很严格,不老实,直接取消成绩回家。
面试分英语会计学经济学,三个办公室,你自己随便进,英语的面试不让你背事先准备的材料,老师很随和,上来就直接跟你聊几句,唠唠家常,然后放一段英语故事,让你用英语复述下来,最后给你一个长难句,一句话就有估计快100个单词,直接翻译!不过因为英语故事总共也没几个,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听力不放心,就晚进去一会,先进去的人出来就会告诉外面的人都听到了什么,多听几个,在外面你故事就听的差不离了!长难句确实有难度,反正我前面进去的人就没一个完整翻译出来的,听力也没有人完整听懂的,在下不才,是我那波里第一个完整翻译出长难句和完整听懂短文的人(全是接力的结果),英语给了90多分。
工作压力促使我辞职考研中财大会计学考研经验
在生活的重压下总会有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像老师那样再帮你,只有靠自己!对于我个人来说,考研,是结束,也是开始。
思前谋后,我决定辞职考研。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那些徘徊犹疑、举棋不定的日子。
我要辞职考研,考中央财经大学的会计学研究生,这是痛定思痛后的决定。
2010年4月,我辞去工作,背水一战。
辞职考研一直瞒着家里,本以为自己的积蓄能够支持到考研结束,谁知道9月刚过,生活费就开始捉襟见肘。
朋友们手头也都很窘迫,无奈之下,我只好将实情告诉了父亲。
我记得给父亲打电话的那个晚上,大雨磅礴,雨点爆炒豆子似的在电话亭上炸裂。
我对父亲说:“爸,我没钱了。
”话筒那边的父亲沉默了几秒钟说“要多少。
”我有些惴惴不安的说:“一千吧。
”他说了声“好”后就再也没有问什么了。
第二天下午,雨还在下,气温降了不少。
我去自助银行取款,插卡、输入密码,几秒钟后,蓝色显示屏上闪闪不安的跳动一个数字:1500RMB。
我一时哽噎,缩在自助银行里,看着玻璃外的雨依旧稀里哗啦的下,“子欲孝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忽然涌上心头,如此真切的让体验到切肤之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复习期间还认识了一位研友。
有几次,感觉自己真的支撑不住了,尤其是在复习英语的时候,每一次翻开背单词,我都感到一种讽刺。
这时研友都会邀我在学校走一遭,买
上一个冰淇淋,两人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着,放松疲惫的神经,再回到教室时,思维立刻活跃,单词也顷刻变得生动有趣,想记不住它们都难。
我想,也是研友的支持陪伴,我才会走到考试的最后。
我曾经多年暗恋一个女孩,上大学后分隔两地,音讯渐渐稀少。
在考研最后的几个月里,我开始失眠,情绪焦躁。
她听说后,不远千里,坐了近十个小时的火车来看我。
那几天里,我们在操场上散步,在湖畔漫游,我们迫不及待的诉说彼此分开多年后的经历,谈论着月光、年华、青春、爱情,不知疲倦。
顺理成章,她成了我的女朋友,我相信她已经为我多年混乱不堪的感情生活终划上一个句号。
此后,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在精神上时刻鼓励我,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这种平静的心态保证了我复习的顺利。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仍然充满信心。
在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知道我赢了。
人生漫长,考研短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它只能影响什么,而不是决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