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68.33 KB
- 文档页数:2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分析目的:探究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4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进行自然分娩与助产护理应用在对照组(42例)产妇中,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使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干预应用在观察组(42例)产妇中,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中给予徒手旋转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产妇的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徒手旋转;应用分析头位难产在产程中比较常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与处理,会对产妇与新生儿造成较大的影响。
头位难产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先露出,但是由于胎儿、产力、产道等异常引起的难产现象,其中以枕后位难产与枕横位难产最为常见。
因此,需要对头位难产加以重视,对其进行正确防治,以便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本院收治的84例头位难产产妇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收治的84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本院治疗。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产妇中,年龄21~46岁,平均为(28.4±3.6)岁。
孕周37~42周,平均为(39.2±1.3)周。
初产妇18例,经产妇24例。
枕横位产妇16例,枕后位产妇26例。
观察组(42例)产妇中,年龄22~45岁,平均为(28.7±3.8)岁。
孕周36~41周,平均为(39.6±1.1)周。
初產妇19例,经产妇23例。
枕横位产妇17例,枕后位产妇25例。
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自然分娩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体位等进行护理,并辅助分娩。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徒手旋转是指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助产士利用双手进行旋转操作,改变胎儿的位置,以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
本文将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进行分析。
徒手旋转可以改变胎儿的位置,使其从横位或斜位转为纵位,从而使胎儿头部顺利通过产道。
头位难产产妇的胎儿通常是头部直径过大或者头位不正的情况,这样会导致胎儿无法顺利通过产道,增加了分娩的难度和风险。
而通过徒手旋转,助产士可以准确地调整胎儿的位置,使其适应产道,进而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
徒手旋转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产程时间。
头位难产产妇因为胎儿头部不能顺利通过产道,容易导致分娩过程的延长。
而徒手旋转的操作可以快速地改变胎儿的位置,使胎儿头部通过产道,从而加快分娩的进展。
研究表明,徒手旋转可以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分娩的效率。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产妇的剖宫产率。
在头位难产的情况下,如果无法通过自然分娩顺利产出胎儿,常常不得不采取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
然而剖宫产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育能力有一定影响等不利因素。
通过徒手旋转成功地将胎儿顺利分娩出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减少产妇的剖宫产率,保护产妇的身体健康。
徒手旋转还可以改善胎儿的生命指标。
头位难产的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受到压迫,造成胎儿窘迫,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窒息、颅内出血等。
通过徒手旋转提前将胎儿头部通过产道,可以减少分娩过程中对胎儿的压迫,降低胎儿窘迫的风险,改善胎儿的生命指标。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它可以改变胎儿的位置,使胎儿顺利通过产道,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剖宫产率,改善胎儿生命指标,保护产妇的身体健康。
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推广和应用徒手旋转操作对于保障母婴健康非常重要。
助产士在进行徒手旋转操作时应准确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操作的安全与有效。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
徒手旋转是一种常见的产妇助产技术,用于解决头位难产的问题。
通过徒手旋转,助
产士可以调整胎儿的位置,使其顺利通过产道。
在临床实践中,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
的助产中具有积极的效果。
徒手旋转可以有效地解决头位难产的问题。
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部进入产道后无法自
行完成旋转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胎儿窒息、宫缩乏力
等严重后果。
通过徒手旋转,助产士可以通过手部技巧调整胎儿的位置,使其顺利通过产道,从而避免了头位难产引发的问题。
徒手旋转可以减少产妇的不适和疼痛。
头位难产常常会导致产妇产程延长和剧烈的疼痛,给产妇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压力。
通过徒手旋转,助产士可以帮助产妇尽快度过难
产的阶段,减轻产程的持续时间和疼痛感,使产妇能够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产妇的手术风险。
在一些头位难产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通过徒手
旋转顺利解决,可能需要采取剖宫产等手术方式来完成分娩。
手术风险不仅包括术后恢复
较慢和产妇身体受损的问题,还可能存在术中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徒手
旋转,尽量避免了这些手术风险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安全性。
徒手旋转作为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效果。
它能够
有效地解决头位难产的问题,减少产妇的不适和疼痛,同时还能够降低产妇的手术风险。
在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中,徒手旋转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助产士在实施徒手旋转时,应严格掌握操作技巧,注意安全,为产妇和胎儿提供更好的助产服务。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徒手旋转是指在助产操作中使用双手轻柔地旋转产妇的头部,以调整胎儿的位置,从而帮助难产产妇成功分娩的一种操作技术。
下面将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进行分析。
徒手旋转可以改善胎儿头位的不利因素。
头位难产产妇往往由于胎儿的头部位置不正而导致难以顺利分娩。
徒手旋转通过调整胎儿的头部位置,使其更加适合顺产,能够明显改善胎儿头位的不顺畅,为顺产提供了可能。
徒手旋转可以加快产程进展。
在头位难产产妇中,胎头没有顺利通过产道的情况下,继续用力推动往往会导致产程进展缓慢。
而徒手旋转可以在胎儿头部与产道之间提供更宽松、顺畅的通道,有助于胎儿顺利通过产道,加快产程进展。
徒手旋转可以减少胎儿及产妇的并发症发生。
在头位难产产妇中,长时间的推产不仅容易造成产妇疲劳和产程延长,还会增加胎儿发生窒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而通过徒手旋转及时处理胎儿的头位不利因素,可以尽早地使胎儿通过产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产妇的疼痛感。
在头位难产产妇中,胎儿头部的不正位置往往会增加产妇的疼痛感,给分娩过程带来较大的不适。
徒手旋转通过调整胎儿的头部位置,改变产妇的压迫点,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高分娩的舒适度。
徒手旋转可以提高顺产率。
头位难产产妇通过徒手旋转调整胎儿的头部位置后,可以较好地恢复胎儿的头位,为顺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徒手旋转可以增加顺产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的风险,减轻产妇和胎儿的手术风险。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它可以改善胎儿头位的不利因素、加快产程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并提高顺产率。
助产操作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实践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助产操作的成功和产妇的安全。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徒手旋转是一种常用的产妇临床助产技术,主要用于帮助头位难产的产妇顺利分娩。
下面将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进行分析。
徒手旋转能够有效缩短分娩时间。
头位难产的产妇由于胎儿头部没有正确旋转或者下降不够,导致分娩困难。
通过使用徒手旋转技术,助产医生可以根据妇女盆腔的解剖结构、胎儿头颅的位置和背位等因素,合理调整胎儿头部的位置,使其更贴近骨盆出口,并且使胎儿头部旋转至宫口或骶尾液下,从而使分娩过程更顺利。
相比较其他方法,如产钳和剖宫产等,徒手旋转可以更快捷地完成分娩,减少产程时间,降低了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徒手旋转可以减少产妇产瘤和阴道裂伤的发生。
头位难产时,胎儿头部在盆底过度停留和旋转困难容易导致产瘤的形成,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胎儿脑损伤。
通过进行徒手旋转,合理调整胎儿头部位置,可以减少胎儿头部在盆底的停留时间,降低产瘤的发生率。
徒手旋转还可以避免过度牵拉产道和骨盆组织,减少了阴道及会阴裂伤的风险。
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钳和剖宫产的使用。
头位难产时,如果经过尝试旋转仍然无法达到顺产的条件,常会考虑使用产钳或剖宫产等介入性手术方法。
这些手术风险较高,对产妇和胎儿都存在一定的伤害和风险。
而通过合理使用徒手旋转技术,可以避免或减少介入手术的需要,降低了产妇和胎儿的手术风险。
徒手旋转对于促进顺产的成功率和母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头位难产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产程延长、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并发症,这对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十分关键。
通过运用徒手旋转技术,有效促进胎儿头部位置的调整,减少了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了产妇顺产的成功率,保障了母婴的安全。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它能够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瘤和阴道裂伤的发生率、减少产钳和剖宫产的使用、促进顺产成功率以及保障母婴安全。
但值得注意的是,徒手旋转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助产医生操作,并综合考虑产妇和胎儿的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徒手旋转是一种常见的产妇分娩辅助技术,主要用于头位难产的处理。
下面针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进行分析。
徒手旋转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在某些情况下避免了剖宫产的需求。
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骨与产道不太匹配,导致头部难以通过产道的问题。
通过徒手旋转,产助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动作和技巧改变胎儿头部的方向和位置,使其更容易通过产道。
这对于那些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产妇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帮助手段。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分娩的时间和难度。
产妇出现头位难产时,可能会经历较长时间的漫长分娩过程,这不仅给产妇带来了痛苦,还增加了分娩风险。
而通过徒手旋转,产助人员可以快速调整胎儿头部的位置,帮助胎儿更快地通过产道,缩短了产程时间,减轻了产妇的疼痛感和疲劳程度。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其它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头位难产可能导致胎儿窘迫、肩难产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会增加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通过徒手旋转调整胎儿头位,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徒手旋转还有利于提高产妇分娩顺利率和胎儿成活率。
头位难产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分娩情况,对产助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
通过徒手旋转,产助人员可以准确把握每一次旋转的力度和方向,增加分娩顺利的可能性。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胎儿窘迫和窒息的风险,提高胎儿的成活率。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具有积极的效果。
它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缩短分娩时间和难度,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分娩顺利率和胎儿成活率。
在头位难产的处理中,徒手旋转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摘要】徒手旋转是一种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常用的技术,通过手动操作来帮助顺利胎儿头部通过产道。
本文通过分析徒手旋转的原理、应用、优势、风险和注意事项,探讨了其在助产中的积极效果。
徒手旋转可以有效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程风险并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注意事项,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展望未来,对徒手旋转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助产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头位难产产妇提供更好的产科服务。
【关键词】徒手旋转、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积极效果、原理、应用、优势、风险、注意事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但胎头进入产道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向前进而难以顺利产出。
这种情况给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传统的助产过程中,有时需要采用力ps手法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对产妇的身体造成了损伤,而且对胎儿的生存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徒手旋转的原理、应用、优势、风险和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技术在助产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助产方式。
1.2 研究意义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至关重要,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减少产妇并发症发生:头位难产是一种高风险的劳动过程,容易导致产妇和胎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胎盆变形、胎儿窘迫等。
徒手旋转的及时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头位难产产妇分娩困难的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3. 促进产程顺利进行:徒手旋转能够有效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分娩过程中的阻碍,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妇疲劳程度,有利于产后恢复和母婴健康。
深入研究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作用和效果,对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产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研究头位难产是指胎儿的头位不正导致顺产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情况。
徒手
旋转是一种常用的助产技术,用于改变胎儿头位,使其适应产道,促进顺
产的进行。
本文将探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技术的应用。
徒手旋转技术是通过护士或助产士的手部操作来旋转胎儿的头部,使
其从不利的位置转为有利的位置。
在进行徒手旋转前,需要对产妇进行全
面的评估,包括产妇的病史、检查胎儿头位、产妇盆腔情况等。
只有在评
估结果显示徒手旋转是可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该操作。
徒手旋转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徒手旋转是一种安全可
靠的技术,可以避免一些手术操作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其次,徒手旋转可
以有效地改变胎儿头位,增加顺产成功的机会,减少产妇的疼痛和剖宫产
的风险。
此外,徒手旋转还可以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减少产后恢
复的时间。
为了提高徒手旋转技术的应用效果,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技术。
首先,可以探讨不同的徒手旋转手法和角度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寻找最
佳的操作方法。
其次,可以研究徒手旋转技术与其他辅助技术的联合应用,如产钳、胎头吸引器等,以提高顺产成功率。
此外,还可以研究徒手旋转
技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等。
总之,徒手旋转技术是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正
确的应用徒手旋转技术可以提高顺产成功率,减少产妇和胎儿的风险,促
进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研究徒手旋转技术,为
头位难产产妇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9T07:04:51.14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王坤王思琴邱成艳[导读]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分析王坤王思琴邱成艳(温江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成都611130)摘要:目的:对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效果进行探索。
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10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设置成研究组和常规组。
助产护理模式分别为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模式和常规助产护理模式。
对比和评估两组产妇的助产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助产护理效果均优于常规组产妇,(P<0.05)。
结论:对于头位难产产妇在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有助于胎头俯屈下降困难的改变,加快产妇第二产程进程,使母婴安全得以有效保障,同时还能够促进剖宫产率的降低。
关键词:徒手旋转;头位难产;助产;应用效果头位难产指的是产妇在分娩时头先露难产。
近年来,头位难产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产母婴的生命安全,这也是临床上广泛关注头位难产助产护理的主要因素。
临床将非枕前位分娩头先露的产妇叫做胎头位置异常,其中包括胎头高直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等,临床在处理该类难产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临床一种有效干预头位难产产妇的手段就是徒手旋转胎头,即徒手对胎头异常位置进行纠正,使胎儿顺利娩出,促进顺产率的提升[1]。
现对不同助产护理模式对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如下报告。
1.1一般资料产妇一般资料(表1)。
1.2方法常规组:执行执行常规助产护理。
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和体位指导,并辅助产妇分娩。
研究组:执行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模式。
产妇保持膀胱截石位,并在分娩之前将膀胱排空,对产妇外阴进行消毒,并进行阴道检查,对宫颈扩张程度和胎儿位置予以明确。
在产妇子宫收缩间期助产士快速的在产妇阴道内伸入右手,并保持拇指和其他四指处于分开的状态,将胎头握住,在产妇宫缩的过程中缓慢旋转胎头,直到其处于枕前位。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徒手旋转是一种非工具性的手法,通过操作产妇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来促进胎儿转位,从而解决头位难产的问题。
它在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本文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徒手旋转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胎儿转位,从而减少产妇的疼痛和劳力。
头位难产会导致胎儿的头部无法进入产道,这对产妇和胎儿都是极大的困扰。
徒手旋转通过腹部按摩、频繁改变产妇的体位等手法,可以调整胎儿的位置,使其更容易进入产道,减少产妇阵痛的持续时间和疼痛强度,同时减少胎儿的窘迫程度。
其次,徒手旋转可以减少产妇引产或剖宫产的需求。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妇,如果不能顺利转位,可能需要通过引产或剖宫产来完成分娩。
而徒手旋转可以在不需要外科手术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产妇体位来帮助胎儿转位,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和痛苦,满足产妇的需求,提高分娩的成功率。
此外,徒手旋转还可以提高助产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经验。
徒手旋转需要助产人员具备丰富的产科知识和临床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
通过应用徒手旋转,助产人员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操作的熟练度,提高对头位难产产妇的护理水平和质量,提高分娩的成功率和产妇的满意度。
然而,徒手旋转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风险。
首先,不是所有的头位难产都适合应用徒手旋转,因为徒手旋转需要产妇的骨盆和软组织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使胎儿成功转位。
其次,由于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胎儿转位的方向和距离等,需要助产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最后,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产妇或胎儿的损伤,因此助产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技能水平,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安全原则。
总结来说,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它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胎儿转位,减少疼痛和劳力,减少引产或剖宫产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提高助产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经验。
然而,应用徒手旋转需要助产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安全原则,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损伤。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近年来,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被广泛应用,并且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并为临床助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徒手旋转的定义及操作流程徒手旋转(manual rotation)是指在产程中,依据胎方位和产妇盆腔情形,通过手动操作,使胎娩部正位或转为斜位或横位,以便顺利分娩的技术。
其操作流程如下:1、确定产妇的盆腔形态及胎娩部位置,了解胎儿位置。
2、通过会阴或指腹法妨碍胎儿下降的产妇骨盆软组织松弛。
3、娩出胎儿嘴唇,用手沿产妇盆腔内侧引导胎儿转动。
4、将手指伸入宫腔,用指头根部推动胎头,使其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胎头成为充分适应的顶先露。
1、提高分娩成功率头位难产是指胎儿枕部和后枕部无法通过骨盆入口或骨盆出口,从而导致分娩困难的情况。
徒手旋转通过手动调整胎娩部的位置,使胎头适应产道的变化,从而增加分娩成功的概率。
临床研究表明,徒手旋转可以将头位难产的分娩成功率提高20%以上。
2、减少分娩时间头位难产若采取剖宫产等方式,往往需要较长的分娩时间。
而徒手旋转在调整胎位的同时,可以促进胎儿下降,减少分娩时间,提高婴儿及产妇安全性。
3、减少产程并发症头位难产时,长时间的分娩过程可能会导致产妇的产后出血、贫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
通过徒手旋转可以缩短分娩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外,通过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钳、产钳分娩的比率,从而降低了胎儿创伤的风险,提高产妇及胎儿的安全性。
4、减少产妇疼痛头位难产时,由于长时间的分娩可能会导致产妇疼痛加剧,而徒手旋转可以缩短分娩时间,从而减轻产妇的疼痛感。
三、总结。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引言头位难产是指胎头在产道尺寸较小的情况下难以通过产道阻力,即婴儿的头固定在产道的某个位置,未能随子宫收缩继续向下移动,造成难产。
对于这类情况,助产过程中的徒手旋转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明确徒手旋转技术是指产妇处于头位难产状态下,助产护士或医生通过徒手操作,利用产妇宫颈口、骨盆及周围结构进行生理调整,以期改善产道的解剖结构,为婴儿顺利通过产道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减少难产的发生。
本文将从积极效果的角度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促进产程顺利进行头位难产的助产过程常常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术功底,而徒手旋转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产妇顺利度过难产的过程。
在产道狭窄或孕妇产程过长的情况下,助产医生通过徒手旋转技术可对产妇的骨盆和宫颈进行调整,帮助婴儿更加顺畅地通过产道。
这种生理调整不但节省了产程时间,减轻了产妇的疼痛感,也有利于减少手术的风险,降低了产妇和胎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母儿双方的生存率。
二、降低产妇及胎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三、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和生育体验徒手旋转技术的应用在于改善产妇的生理状况,提高产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减轻了产妇的疼痛和焦虑感。
经过徒手旋转技术的助产后,产妇不但顺利解决了难产的问题,还能够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提高了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
采用徒手旋转技术进行助产过程,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产妇的满意度和生育体验,提高了其对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四、促进胎儿的健康成长头位难产不仅会影响产妇的健康,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
对于难产的产妇来说,徒手旋转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胎儿的窒息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为胎儿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这种技术也可以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力消耗,为胎儿的出生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促进了胎儿的健康成长。
结论难产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而徒手旋转技术的应用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产妇1856例,其中难产人数达到378,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89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及助产护理,研究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
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生产中相关情况。
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自然分娩的产妇69.31%显著高于对照组53.44%,研究组5.82%产妇与新生儿的不良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头位难产产妇实施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降低临床剖官产率,安全性较高,促进产妇康复。
标签:徒手旋转;头位难产;产妇;助产头位难产在生产中较为常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头先露的难产,不及时发现并处理,会对产妇与新生儿造成较大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临床广泛重视。
在生产中由于胎儿、产力等异常情况引起的难产现象,在处理上较为困难[1]。
因此临床应重点关注头围难产,对其进行正确了防治,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
其中徒手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后属于有效的干预方式,徒手纠正胎头的异常位置,使得胎儿能够顺利娩出,提高临床的顺产率[2]。
本文通过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难产产妇378例,按照助产方式分组,旨在提高顺产率降低不良事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调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生产的378例难产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均通过产前产中分析为难产;②均为女性;③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肢体功能障碍患者;④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⑤愿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②晚期恶性肿瘤者;③沟通障碍、文盲、不愿配合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
中国农村卫生22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吴 娜【摘要】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5名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医接受难产治疗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进行徒手旋转助产,最后对自然分娩率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徒手旋转能有效提高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产程时间,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徒手旋转;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引言头位难产就是指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胎儿头部先露出来的难产症状,这种情况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现阶段,随着出现头位难产的产妇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有效的助产护理措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在应对头位难产上面,徒手旋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胎儿胎头异常的现象,从而帮助产妇能够成功分娩,对于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5名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医接受难产治疗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进行徒手旋转助产,最后对自然分娩率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5名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医接受难产治疗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进行徒手旋转助产,最后对自然分娩率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所有入选产妇均在医院被确诊为头位难产产妇,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0-40岁,孕周为35-41周。
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1-43岁,孕周为36-42周。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中我院收治120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与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胎儿Apgar评分等。
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头位难产;助产护理;徒手旋转;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299-02临床将头先露难产而以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称为头位难产,此类难产的危险系数较高,若处理不当将造成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问题,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以及胎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险[1]。
因此针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正确识别,此给予优质助产护理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笔者尝试对2017年度我院收治120例头位难产产妇分别实施常规助产护理与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为18~35岁,平均年龄为(25.12±4.17)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9.15±1.16)周,对照组产妇年龄为18~34岁,平均年龄为 (24.65±4.31) 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为(39.12±1.76)周,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足月,产前检查母婴状况良好,均无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全身系统疾病[2]。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24T13:35:35.0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邓善泉
[导读]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产科广西南宁 530409)
【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中我院收治120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与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胎儿Apgar评分等。
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头位难产;助产护理;徒手旋转;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299-02 临床将头先露难产而以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称为头位难产,此类难产的危险系数较高,若处理不当将造成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问题,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以及胎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险[1]。
因此针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正确识别,此给予优质助产护理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笔者尝试对2017年度我院收治120例头位难产产妇分别实施常规助产护理与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为18~35岁,平均年龄为(25.12±4.17)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9.15±1.16)周,对照组产妇年龄为18~34岁,平均年龄为 (24.65±4.31) 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为(39.12±1.76)周,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足月,产前检查母婴状况良好,均无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全身系统疾病[2]。
收集两组产妇的例数、年龄、孕周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所得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用于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产程观察、产程指导、生命体征观察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徒手旋转操作,具体方法为: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在子宫收缩间歇,右手拇指和四指自然分开,将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入阴道内与矢状缝平行,食指与中指成约30°角,指端位于小囟门处,握住胎头,宫缩时,慢慢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如为右枕横位(ROT)顺时针旋转45°,左枕横位(LOT)逆时针旋转45°,右枕后位(ROP)顺时针旋转90°,左枕后位(LOP)逆时针旋转90°形成枕前位,调整异常胎方位后,待宫缩2次后,于枕前位,固定胎儿。
此间,助产士加强心理疏导,指导产妇向下用力,促使胎儿下降,3次宫缩后,对胎儿衔接情况进行观察,无脐带脱垂等现象,护士可感受到胎头出现下降趋势后,经由阴道,抽出右手。
20min后,再次检查胎儿胎头状况,胎头位置仍异常者,可再次徒手旋转,若未成功,以产妇手术指证为准,行剖宫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最终分娩方式,统计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
统计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7分有轻度窒息,<4分有重度窒息[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即[例(n)],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
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产妇头位难产,是由于胎头位置出现异常而引起的难产,是临床产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此状态下,胎儿头部在盆底时间过长,容易引发新生儿窒息或窘迫等并发症,并且难产使产程延长会增加产妇的疼痛程度,使其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大出血现象,严重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健康。
因此针对头位难产产妇需尽快采取合理措施解决,以保母婴安全[4]。
周广菊学者在研究中认为[5],采用徒手旋转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及时纠正胎头位置,确保胎儿顺利娩出。
笔者对此做进一步研究发现: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与上述学者研究成果一致。
可见,徒手旋转能够对头位难产进行有效纠正,实现阴道分娩,减少产妇受到的创伤与新
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提高分娩质量。
但就此次研究,我们总结出几点在进行徒手旋转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6]:①必要时进行会阴阻滞局麻,以防会阴裂伤;②操作中胎头不可上推过高,避免脐带脱垂;③胎头转正后,应同时用右手食指及中指将水肿的宫颈前唇向上推,宫口即迅速开全;④在旋转抬头时,如发现脐带脱垂或脐带隐性脱垂,应立即停止操作,摇高床尾,帮助脐带还纳,并改用其他方式立即结束分娩。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提示徒手旋转护理操作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优化产妇分娩结局,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进行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尽可能保护胎儿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莹)(莹).新法徒手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孕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3):126-127.
[2]葛俊丽,陈必良,刘玉,等.气囊加力助产处理头位难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6):590-592.
[3]罗彩红,李虹,姑再努尔·阿不来提,等.手法处理头位难产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667-669.
[4]刘巧玲,刘辉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162-163
[5]周广菊.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47-48.
[6]康春.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