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虞美人》翻译及阅读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241.50 KB
- 文档页数:8
关于秋天的古诗秦观《虞美人》赏析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
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秦观的诗《虞美人》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作者: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赏析: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观词作鉴赏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词人用细腻的笔墨,精心刻绘出完整的形象来作比喻。
词的上片写仙桃,下片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
首句化用晚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句,只是把“种”改为“栽”,并稍易语序。
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美花的仙品,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
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两句,写花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
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不住。
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难驻的命运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
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秦观《虞美人》阅读附有阅读答案秦观《虞美人》阅读附有阅读答案(精选6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虞美人》阅读附有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观《虞美人》阅读附有阅读答案篇1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
(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指什么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答:(2)“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答:参考答案:14.(1)分别代指杰出人才(品德高尚的人)和一般人,运用了比喻修辞。
(“杰出人才”“一般人”各1分,“比喻修辞”2分。
)(2)身为仙品奇葩却开放在乱山深处,虽美丽如画,却难以被人赏识,这里词人以如画的碧桃自况,委婉的表达了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感慨。
(分析2分,寄寓的情感2分)秦观《虞美人》阅读附有阅读答案篇2虞美人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今广西宜山)后所作。
②典出《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佛之不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天涯”句,词人在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很是诧异伤心。
B、“夜阑”“风细”时候才“得香”,故云“迟”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令人感到新鲜、喜悦。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编号: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虞美人》古诗】《虞美人》阅读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虞美人》古诗】《虞美人》阅读题及答案【阅读答案】【原文】虞美人①李煜风回小院庭芜②绿,柳眼春相续。
秦观的《虞美人》赏析同其他文人一样,秦观也常常将借景抒情的方式运用到写作中。
“词”一般都有“词眼”,秦观在选取事物时也是依据作品的主题选择寄托物,这样能让作品在文化表现上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作者都是有某种偏好的,在自然景物的选择上,秦观大部分选择一些柔和、轻渺的意象,这比较符合秦观词中“婉约”的主题意象。
不只在古诗词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多以花来比喻美好的事物,而词人也多通过“赏”“惜”“喻”等方式,通过对花的描写进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以此展现内心深处的感受。
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的简单赏析每一部作品的创作其实都有现实意义上的浓缩。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一些古詩词也不是凭空创造的,词人创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这首词是秦观在一次宴会中有感而发创作的。
秦观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在当时受邀的官员中,是“才貌兼得”的。
是金子就会发光,如此优秀的人就吸引了当时主办人的一个宠姬,而宠姬对秦观的仰慕之情又由于身份不得以展现。
当这一切被主办人看出了眉目,这名宠姬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美人与秦观是如此相似,都有不如意的遭遇和落寞,秦观读懂了她,于是便作了这首《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来表达才能无处发挥的苦闷心境。
1/ 4这首词运用最明显的就是比兴手法,这种手法是文人墨客在创作时是经常使用的,以“花、草”来表现“美人”,总是能给人一种更加“入境”的体会。
此外,在诗词中为了不显得单调,使诗词变得更加饱满,其他创作手法也都有所体现。
通过创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内心深处有一种怀才不遇、不得志的情怀。
数年来的学习让秦观变得优秀,但是这种才华在当时却无处施展,内心的愁闷不断堆积,但是又不直接说出来,那么此时遇到这个宠姬,情感上的碰撞就让词人有种切身的体会,从而再联想到自身,而宠姬的内心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词人是一样的。
词人怜惜宠姬,将自己的情感放在她身上,创作了一首词来表现宠姬的这种遭遇,美人象征着词人,而花儿则象征着美人。
虞美人秦观实词意思引言:宋代文学创作中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卓越的词作家秦观,以其细腻、含蓄的词风和才情横溢的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以《虞美人》一词享誉千古,被誉为古代词人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解析这首词的深意,领略其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构思。
一、虞美人秦观实词背景虞美人是刺史杨玄琰之妻,与其相伴十七年,忠贞不渝。
此词可能是秦观在感慨红颜易老、时光如梭的情况下,以杨玄琰之妻虞美人为写照,借以表达了自己对真爱的向往。
二、词意解读1. 开场白:“曌曌兮彭彭,洞庭黑发黄”,这句描述了词人秦观对虞美人的赞美之词,以形容她美丽动人的形象,光彩照人的存在。
此词语带有讽刺成分,意指虞美人之美已如此绝世,仿佛能让天空亮起。
2. “沆瀣一何年,憔悴白发生。
” 这两句直接揭示了词人对于时光不可逆转和岁月不可逆回这一主题的深刻感受。
与前文所描绘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衬托出虞美人的婉约姿态。
她的容颜已不再年轻靓丽,岁月和沧桑使她变得憔悴且白发苍苍。
但虽然她容颜已经不再年轻,但她的美丽依旧,宛如凋谢之后的虞美人。
3. “嫁得瞿塘赋,朝朝误别离。
” 这两句通过“瞿塘赋”和“朝朝误别离”暗喻杨玄琰和虞美人之间的婚姻状况。
瞿塘赋为一位宴会上所演唱,唐朝时程知曜作于瞿塘五月,九曲黄河倾入华夏的赋文。
此处的“瞿塘赋”象征着名利和地位的诱惑与权谋,而“朝朝误别离”则表示夫妻之间虽然有别离,却常会因种种纷争而错失适当时机。
整个句子揭示夫妻之间爱情的坎坷经历,表达了对于美好爱情不被外在世俗功利所玷污的渴望。
4. “露桃李花开,去蟋蟀黄犹迟。
” 这两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词句之间的对比加强了这种表达的程度。
桃李花开,暗喻着爱情的盛开,而蟋蟀黄犹迟则暗示着往昔爱情的消散。
整句话通过对异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寓意深刻的氛围,反映了秦观对于真爱的渴望。
5. “须知散髮人,最是恋红时。
” 这是虞美人向听众表白自己的心声。
散髮人指的是被岁月和时光打磨后的人们,而恋红时则是指追逐繁华和热闹的年少时光。
虞美人秦观赏析绿荷虞美人秦观赏析绿荷秦观《虞美人》大家学习了哪一首?《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是否学习了?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秦观)行行信马横塘畔。
烟水秋平岸。
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红妆艇子来何处。
荡桨偷相顾。
鸳鸯惊起不无愁。
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
练习题赏析(1)赏析“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采莲女形象。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夕阳下,“绿荷”像含愁似的立于西风中,奠定了本词伤感的词情。
(2)通过“荡桨偷相顾”这一船上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采莲女羞涩、可爱的情态和多情的心思。
秦观《虞美人》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
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宋代: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观的生平简介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
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
他后来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
《虞美人》大家学习了哪一首?《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是否学习了?
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
(秦观)
行行信马横塘畔。
烟水秋平岸。
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红妆艇子来何处。
荡桨偷相顾。
鸳鸯惊起不无愁。
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
练习题赏析
(1)赏析“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采莲女形象。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夕阳下,“绿荷〞像含愁似的立于西风中,奠定了本词伤感的词情。
(2)通过“荡桨偷相顾〞这一船上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采莲女羞涩、可爱的情态和多情的心思。
秦观《虞美人》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
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代: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观的生平简介。
虞美人春怨阅读答案虞美人春怨阅读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看看下面的虞美人春怨阅读答案吧!虞美人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
(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指什么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答:(2)“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答:参考答案:14.(1)分别代指杰出人才(品德高尚的人)和一般人,运用了比喻修辞。
(“杰出人才”“一般人”各1分,“比喻修辞”2分。
)(2)身为仙品奇葩却开放在乱山深处,虽美丽如画,却难以被人赏识,这里词人以如画的碧桃自况,委婉的表达了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感慨。
(分析2分,寄寓的情感2分)春怨阅读答案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8.《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和《春景》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5分)9.《春怨》和《春思》在写法上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
(6分)春怨金昌绪春景胡祗遹春思李白比较阅读答案8.①《春怨》一句写黄莺是为了表现少妇不愿意让黄莺来惊扰她的美梦(1分),抒发了她对征戍亲人的思念(1分)。
②《春景》一句写黄莺是为了展现黄莺欢唱中的美好春景(1分),表现了诗人美梦醒来的`闲适的心情(1分),和面对生机盎然的春日风光的喜悦心情(1分)。
9.①《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儿惊扰了她的梦,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无关,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
虞美人的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篇:虞美人的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虞美人刘辰翁①梅梢腊尽春归了。
毕竟春寒少。
乱山残烛雪和风。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②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
唯有华风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
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① 刘辰翁:南宋词人。
宋亡后,词人飘零隐居于深山。
② 窖群:地窖、羊群。
指苏武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
12.梅梢腊尽春归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13.请赏析上阕乱山残烛雪和风。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6分)参考答案:12.描绘出枝头梅花凋谢,冬天逝去,春天到来的景象。
(2分)交代了时令,(1分)引出下文春寒少的感受,(1分)与后文描绘的雪和风的山中景象形成对比(1分)。
13.山中的环境尽管阴冷恶劣,仍胜过当年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的苏武,(2分)运用了对比(1分)、用典(1分)的手法,写出了对故国的思念(2分)。
【解析】试题分析:12.梅梢腊尽春归了枝头梅花将尽,冬去春又来。
起笔从容,读者可能以为已是春暖时节。
引出下文春寒比之冬寒要好多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后文提到了乱山残烛雪和风的山中景象,使上下文形成强烈对比。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乱山残烛雪和风。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乱山,写出周围的环境。
残烛,描摹所居室内之情物。
雪和风,词境复推向天地。
上句是写实。
宋亡后,辰翁飘零隐匿于深山。
下句跳宕翻跌,意境无比高远。
阴山,匈奴世居之地。
北海,匈奴极北之地。
窖指地窖,群者羊群。
此句典出《汉书苏武传》,词人引苏武故事,表现其对他民族气节的无限景仰。
此句言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之苏武。
可见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故国之思不忘。
第二篇:《阁夜》《虞美人》练习及答案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虞美人清•屈大均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
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
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唤奈虞何。
注: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
(1)“无风亦向朱栏舞”运用了怎样的修辞?写出了虞美人怎样的特点?拟人,轻柔、妩媚.比喻(借花喻人),表现出虞姬的多情(答“忠贞”也可).(2)试从咏史的角度,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1)观点:认为项羽当年不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不忍让虞姬香魂独留而东还.(2分)(2)情感:作者对项羽(虞姬与项羽的爱情)给予了充分的同情(答“叹惋、肯定”等也可);作者借此抒发了英雄无奈的感慨.(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
分析(1)此题考查了修辞和形象.答题模式:明确修辞;两个词语四个字明确形象特征.(2)此题考查了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明确表明你的观点;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③拟写答案.解答(1)此句主语是“虞美人”,考生可能想不到,但题目注释说了,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这样就减小了难度.花“舞”那就是拟人.花指虞姬那就是比喻.(2)作者观点主要体现在议论的两句“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魂无主独东还.”“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唤奈虞何.”前句观点尤其鲜明.答案:(1)比喻(借花喻人),表现出虞姬的多情(答“忠贞”也可).(2)观点:认为项羽当年不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不忍让虞姬香魂独留而东还.情感:作者对项羽(虞姬与项羽的爱情)给予了充分的同情(答“叹惋、肯定”等也可);作者借此抒发了英雄无奈的感慨.(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译文:独对栏杆,虞美人无风起舞,此情只为那西楚霸王而伤.项王当年为了红颜知己不渡江东,自刎乌江,肯定也是不忍心让虞美人孤魂独自返回江东.春天又到了,虞美人再次绽放,那鲜艳的红色深深浅浅,让人感到温暖.不要再这花面前吟唱楚歌,不然恐怕又要惹得英雄感叹如何安排虞姬了.点评(1)本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纲要求掌握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双关、排比、反问、设问.(2)本题考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要注意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中古诗词阅读】阅读《虞美人》词(附答案)阅读用Yu美女的话完成问题1012①. (8分)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来?你对过去了解多少。
昨天晚上,这座小楼里又刮起了东风。
我的家乡不忍在月光下回首。
玉雕应该还存在,但朱岩变了。
问你能有多少悲伤,就像一条泉水之河,读着美丽的诗句① 完成第十章—12问题(8分)春花秋月何时来?你对过去了解多少。
昨天晚上,这座小楼里又刮起了东风。
我的家乡不忍在月光下回首。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 人们普遍认为,虞美人是宋朝(977)第二位被囚禁的诗人)或第三(978)第一个月写的。
10这个词是▲(朝代)词作家▲(人名)…制造的(2分)十一.词的上阕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和“▲”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词人写这些意象的作用是▲(3(分钟)12“问问你有多担心,就像一条向东流动的泉水。
”它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
试着做一个简短的感谢。
我们学会这个词的人“▲“这和这句话很相似。
赏析:▲(3(分钟)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十、南唐(或五代)(1积分);李煜(1分数)。
11明月(明月可加分)分)形象的功能:以美景衬托(1)分)诗人被俘哀愁的情感(1分数)。
(右)(总计2)分)十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分钟)赏析:词人将抽象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1分),生动地展示了被监禁的悲伤(1)分)。
(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秦观①碧桃②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②碧桃,又名千叶桃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D.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16.“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B16.①美丽。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
“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
③无人欣赏。
“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情何限”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诗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
并非“以动衬静”。
16.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事物形象的能力。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意思是: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
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但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
秦观的虞美人鉴赏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迴,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观词作鉴赏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词人用细腻的笔墨,精心刻绘出完整的形象来作比喻。
词的上片写仙桃,下片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
首句化用晚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句,只是把“种”改为“栽”,并稍易语序。
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美花的仙品,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
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萦迴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两句,写花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
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不住。
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
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
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
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宋代:苏轼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译文: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
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
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注释:长淮:指淮河。
隙月:(船篷)隙缝中透进的月光。
汴水:古河名。
唐宋时将出自黄河至淮河的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汴水或汴河。
西州:古建业城门名。
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台城西,故称西州。
风鉴:风度识见,也指对人的观察、看相。
赏析:此词的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
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
临流帐饮,惜别依依。
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
“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
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
与秦观别时当在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
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
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
“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此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
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