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第三章 外部性与物品分类-1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7
第三章环境外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外部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它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思路或框架。
由于外部性理论总是与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相关联,因此本章的内容就不得不放在市场机制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分析和讨论。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面临的虽然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变革过来的混合市场机制,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中私有成份的不断上升.一个突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在不远的未来成长发育起来。
所以.外部性理论或市场失效问题的分析,不但对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中,更多地采用环境经济手段来改善环境有所帮助,而且对政府在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提供最佳环境质量物品也将有所启发。
外部性理论是现代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支柱。
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包括书籍和论文)很多,但本章并不试图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描述,而是针对与环境政策有关的外部性事物进行论述,以使读者清晰地掌握有关环境外部性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这些理论方法的技巧。
本章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对更为广义的外部性概念作出定义和分类,然后介绍环境外部性与市场失效以及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和价格的影响之后.转向探讨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若干方法。
第一节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外部性(externality)这个概念直接来源于30年代由庇古创立的旧福利经济学,即在分析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背离的条件时提出的。
与外部性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内部性(internality),包括内部经济性和内部不经济性。
下面将重点对外部性概念作一描述。
一、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概念(一)举例:河流污染与外部性在给出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学定义之前,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假想例子。
说明什么是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