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8通电的线圈(一)》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8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通电的线圈(一)|青岛版
第8课通电的线圈(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设计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关心日常生活
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科学知识: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
难点使学生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准备:
铁钉(烧过的)、导线、电池、大头针、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电动玩具车、小喇叭。
问:这个玩具车为什么自己能跑起来?小喇叭为什么能响?
二、猜想与假设。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怎样研究?拆开后看到了什么?这个小电机是怎样工作的?
三、设计方案:
怎样制作一个象小电机这样的线圈?需要什么材料?
四、实施探究。
1制作线圈。
2通电后去接触大头针,再断电,观察有什么现象?
3通电后去接触小磁针,多接触几次,两端都接触试一试,发现什么现象?
五、展示与交流。
1通电后接触大头针时有什么现象?断电后呢?这个现象说明什么?你根据什么这样说?
2通电后接触小磁针又发现什么?说明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
3小结:我们做的这种装置通上电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所以我们把这。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通电的线圈(一)科学学习要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通电的线圈》一课的教学使我对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本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探究。
教材通过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大?”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由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很多,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决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我除了准备电池,导线外,还准备了精细不同的铁芯及导线。
课上有的同学就提出了铁芯的粗线及导线的粗线与电磁铁的磁力有没有关系?在探究铁芯的粗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实验中,学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粗的铁芯磁力要大一些。
在探究导线的粗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实验中,学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小组粗的导线磁力大,与我的假设相符,而有的小组却恰恰相反。
我参与到得出相反结论的小组进行指导,在确认他们的实验没有问题后,我也只好对他们得出的结论给予肯定。
课堂上得出了两种相反的探究结论,这在我的教学中还是第一次。
学生也分成了两大阵营,争论得不可开交。
我只好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用实验结果说服对方。
课后学生对此探究活动的参与广度和参与的深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课后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进行了继续探究,为了得出精确的数据,学生准备的粗细不同导线有五、六种之多。
课后我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也进行了反思。
关于导线的粗细对电磁铁磁力影响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没有,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应不应该拿到课堂上进行探究呢?课堂上没有达到的预期的目的,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本课算不算失败呢?经过我对本课的反思,我加深了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首先,本课真正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学习理念,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要探究的内容和预定的教学目标中;其次,虽然对某一教学环节没有得出结论,但是却制造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使探究活动得到延续,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给学生制造更多的科学探究机会。
8.通电的线圈(一)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关注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准备
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车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电磁铁起重机图片,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二认识电磁铁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电磁铁的物品。
2.动手拆卸物品进行探究。
3.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4.讨论:你们认为电磁铁有哪些用途?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5.小结电磁铁的概念、构成及用途。
三.制作电磁铁。
1小组讨论设计意图。
2集体交流设计意图。
3小组合作制作电磁铁,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介绍作品。
5师生评价。
四.玩电磁铁。
1组内玩一玩自制的电磁铁。
2交流发现。
3师生总结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电磁铁有南北极。
五拓展活动
调查生活中人们在哪些地方利用电磁铁,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8通电的线圈(一)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
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8、通电的线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知道电能产生磁,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了解电磁铁的应用,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做到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
2、知道电能产生磁。
3、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教学难点学会制作电磁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电动玩具车、铁钉(退火)、电磁铁装置、细包皮电线、细漆包线、电池盒、电池、开关、大头针、指南针等。
学生:马达、铁钉(退火)、电磁铁装置、细漆包线、电池盒、电池、开关、大头针、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非常高兴能在这节课和大家一起来探究科学知识。
动画片《猫和老鼠》大家都看过吧!生活中老鼠是弱者猫是强者,现在我们看看老鼠是怎样把猫给制服的吧!(动画片是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的电视节目,出示视频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很多同学都可以参与进来。
)师:谁想说一下?生:我看见小老鼠用了一个装置,能吸铁。
生:我发现这个装置通电后能吸铁,断电后铁块就落了下来,于是便砸到了猫。
师:小老鼠很聪明吧?想不想知道小老鼠的这个神秘武器的工作原理?生:想。
师:这就需要先知道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前,先来看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吧!(从盒子里拿出铁钉)它能吸起老师桌子上的大头针吗?(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生:不能。
师:你来试试,告诉大家。
(生实验,不能。
)师:我能,大家看!(出示做好了的电磁铁,把铁钉穿在中间,连上电源。
)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吸住大头针了。
师:一开始铁钉吸不起大头针,为什么现在能吸起来了呢?通过观察谁能解释一下原因?生:我想是因为有了电。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通电的线圈(一)科学学习要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通电的线圈》一课的教学使我对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本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探究。
教材通过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大?”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由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很多,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决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我除了准备电池,导线外,还准备了精细不同的铁芯及导线。
课上有的同学就提出了铁芯的粗线及导线的粗线与电磁铁的磁力有没有关系?在探究铁芯的粗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实验中,学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粗的铁芯磁力要大一些。
在探究导线的粗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实验中,学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小组粗的导线磁力大,与我的假设相符,而有的小组却恰恰相反。
我参与到得出相反结论的小组进行指导,在确认他们的实验没有问题后,我也只好对他们得出的结论给予肯定。
课堂上得出了两种相反的探究结论,这在我的教学中还是第一次。
学生也分成了两大阵营,争论得不可开交。
我只好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用实验结果说服对方。
课后学生对此探究活动的参与广度和参与的深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课后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进行了继续探究,为了得出精确的数据,学生准备的粗细不同导线有五、六种之多。
课后我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也进行了反思。
关于导线的粗细对电磁铁磁力影响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没有,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应不应该拿到课堂上进行探究呢?课堂上没有达到的预期的目的,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本课算不算失败呢?经过我对本课的反思,我加深了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首先,本课真正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学习理念,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要探究的内容和预定的教学目标中;其次,虽然对某一教学环节没有得出结论,但是却制造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使探究活动得到延续,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给学生制造更多的科学探究机会。
第八课通电线圈(一)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做一个电磁铁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教具准备: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最池夹,大头针,胶带,闸刀开关,小磁针,玩具马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产生问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研究过我们的电话、电铃、还有我们的玩具汽车,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吗?2、请同学们进行猜想。
(学生交流汇报)出示从玩具汽车里拆下的马达。
请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8、通电的线圈二、制作电磁铁1、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在玩具汽车的马达是一个用细铜丝缠绕的线圈。
它通上电就能工作了。
我们把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2、如果用能量转化来解释可以怎样说呢?(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3、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1)、观察做电磁铁所需要的材料: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2)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先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方案。
制定方案: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开关和电源。
(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
)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
三、研究电磁铁的特性。
1、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吗?(让学生偿试自己设计)闭合电路,把大头针放在电磁铁边有什么现象?断开电路呢?有什么发现?2、同学先猜想会有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证猜想。
填写记录。
我的实验记录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靠近大头针)电磁铁通电时断电时4、师小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
《通电的线圈(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能量转化的基础上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能与电磁能的转化:电生磁,即电能与磁能的转化。
通过认识电磁铁、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特性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能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认识电磁铁的特性。
学情分析“通电的线圈”这个话题是学生平时的生活中可能听到或者是在书上看到过,但是学生没有对于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或者了解的不多。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这种现象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进而认识通电的线圈形成的电磁体及其特性。
学习目标1.学会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
2.能够搜集信息,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3.乐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
评价任务通过制作磁铁,认识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
教学准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有关电磁铁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展示几种利用电磁铁原理做成的物品:电铃、电话听筒、玩具马达等。
2.提问: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吗?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它们是怎样工作的?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猜测这些物品是怎样工作的。
2.引导学生将带来的废旧物品进行拆卸,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其内部构造,从而发现电磁铁的共同特点,初步认识电磁铁的结构。
3.小结电磁铁的概念:像电铃、马达、听筒这样,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4.电磁铁的结构: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
5.认识电磁体的作用: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使学生意识到电磁铁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活动二:做个电磁铁,研究它的特性。
1.演示实验:(1)用铁钉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通电的线圈(一)【学习目标】1.学会制作电磁铁。
2.通过实验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铁钉,包皮细电线,电池,电池夹,大头针,胶带,闸刀开关,小磁针,玩具马达等。
二、探索导航现在家里的许多电器都用到了电磁铁,就连我们的电动玩具里面也有电磁铁,你发现了吗?让我们也来制作电磁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探究(一)交流一:电话、电铃、电动机、扩音器是怎样工作的?我的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电磁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二)探究一: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
我需要的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作过程:1.用包皮细电线在铁钉钝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如果绕的圈数增加,需回绕第二层时,可先用胶带固定,再继续绕即可。
3.把包皮细电线两头的包皮用刀刮去,分别接电池的两极即可。
通过制作电磁铁,我知道电磁铁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我还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二:根据制作的这个电磁铁,我来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分析:电磁铁通电有_____________,断电后磁性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一、填空1.电磁铁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