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骨学总论,骨的组织学
- 格式:ppt
- 大小:13.22 MB
- 文档页数:49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课程类别:必修课内容概要: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是医学重要的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医学名词中有大量的术语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
教材: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徐四元、刘阳名、张洁形态学实验教程—人体解剖学分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1.周启良、李玉飞、吴长初系统解剖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邵水金正常人体解剖学(第9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系统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学分:6.5分总学时:120 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0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材:《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 月参考教材:1、《系统解剖学》,周启良主编,第一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2月2、《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5月3、《形态学实验分册—人体解剖学分册》,徐四元主编,第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年8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滨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上皮组织第3章结缔组织第4章软骨和骨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第6章肌组织第7章神经组织第9章循环系统第10章免疫系统第11章皮肤第12章内分泌系统第13章消化管第14章消化腺第15章呼吸系统第16章泌尿系统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20章胚胎学总论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 HE染色:利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或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结合形态学观察,对抗原做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的技术。
4. 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5.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部分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等常呈嗜酸性。
6.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细胞核、核糖体等常呈嗜碱性。
第2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等处。
3.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4.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状,细胞间隙仅2~3nm,内有等间隔连接点,胞膜中有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并合组成的连接小体,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病理⽣理学试题及答案--(四)论述题(2020年)《病理⽣理学》试题及答案——论述题第⼀章绪论1.病理⽣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题要点]病理⽣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包括:①病理⽣理学总论;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理学和⑤分⼦病理学。
我国病理⽣理学⽬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般以病理标本和⼫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分析等。
3.为什么说病理⽣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答题要点]①19世纪已有实验病理学的诞⽣,已认识到研究疾病功能和代谢变化的重要性;②20世纪病理⽣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研究;③21世纪是⽣命科学的世纪,随着⼈类基因谱的破译,必将进⼀步研究疾病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这⼀任务也必然会落在病⽣⼯作者⾝上。
第⼆章疾病概论1.试从糖尿病合并局部感染阐明疾病发⽣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题要点]糖尿病引起机体抵抗⼒的降低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如疖、败⾎症、结核病、肾盂肾炎等发⽣的条件,⽽感染是病因。
2.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表现。
它们的相互关系在疾病发⽣发展中有何意义?[答题要点]在疾病的代谢、功能、形态学变化中可分为两⼤类:1.对机体有利抗损伤,防御代偿性反应;2.对机体不利损伤,损伤障碍性反应:(1)两者同时存在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2)两者⼒量对⽐决定预后发展的⽅向;(3)两者⽆明显界限,⼀定条件下可互相变化。
举例:烧伤。
3.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它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何影响[答题要点]原始病因引起结果成为新的原因(称为发病学原因),以此延续下去不断发展;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好的⽅向发展称为良性循环,导致康复;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不好的⽅向发展称恶性循环,导致死亡。
正常人体解剖学目录绪论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骨学第三节关节学第四节肌学第五节体表标志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消化管第三节消化腺第四节腹膜第三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肺外呼吸道第三节肺第四节胸膜和纵隔第四章泌尿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肾第三节输尿管第四节膀胱第五节尿道第五章生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男性生殖器第三节女性生殖器附一女性乳房附二会阴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血管系统第三节淋巴系统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内分泌器官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器第三节前庭蜗器第九章神经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第三节脑和脑神经第四节传导通路第五节内脏神经系统第六节脑和脊髓的被膜第七节脑室和脑脊液第八节脑和脊髓的血管绪论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
学习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各门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3部分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2.组织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器官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心、肝、脾、肺、肾等。
4.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和神经。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1.人体解剖学婆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内侧、外侧: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内、外:近内腔者为内,反之为外。
浅、深:近皮肤者为浅,反之为深。
近侧、远侧:四肢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中西结合专业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实验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描述人体的器官与结构,培养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严谨求是、勤奋敬业的科学态度。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以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本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时和教学条件,示教讲解重点内容,介绍一般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技能考评。
实习一绪论、骨和骨连结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解剖学实验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描述运动系统的器官:骨和骨连结,并在躯干骨及其连结的实习中加以观摩和自主运用。
二、教学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构造,理解其功能。
2.掌握躯干骨、上肢骨的组成、配部,理解其功能。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特征,辨认特殊椎骨。
4.掌握胸骨、肋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5.掌握脊柱的位置、组成、连结和形态。
6.掌握胸廓的组成和形态。
7.掌握骨盆的构成、连结及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8.掌握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
三、教学内容1.观察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形态特点和分布。
2.观察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和形态;辨认与重力传导有关的骨小梁。
3.观察骨膜的性状和被覆的部位;关节软骨的位置;骨髓的类型和分布。
4.观察煅烧骨、脱钙骨的外形并比较其物理特性,理解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5.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辨认其结构,骶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
理论课教案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第一讲绪论一、授课章节:绪论、第一章骨学第一节骨学总论、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关节学总论二、授课对象:医学本科三、授课时数:2学时四、授课时间:第一学年下学期五、授课地点: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六、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二)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三)了解解剖学研究进展(四)掌握骨的分类(五)掌握骨的构造与功能(六)掌握关节的构造(七)掌握关节的运动形式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重点是常用术语与学习方法、骨的构造与功能和关节的构造,难点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难点是骨的发生和关节的运动形式,知识点是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骨的再生与修复的解剖基础、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关节形式与关节运动的关系八、教学方法:讲授法九、教具:多媒体十、授课提纲(一)定义Concept:(5’)目的: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The Regions and Systems of Human Body(5’)(四)常用解剖术语Term of Anatomy:(15’)1.解剖姿势(Standard Posture of Anatomy or Anatomical Position)2.面:矢状面sagittal plane,冠状面coronal plane,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3.轴:矢状轴sagittal axis,冠状轴coronal axis,垂直轴vertical axis)4.方位:上superior、下inferior;四肢的近远侧distal,proximal;前anterior、后posterior(腹ventral、背dorsal);内internal、外external、内侧medial、外侧lateral(桡尺、胫腓侧);浅superficial、深profound(六)基本观点和学习方法The General Viewpoint and Study Method:(10’)1、发生发展的观点2、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观点3、局部与整体的观点4、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内容之中,如理论和实际的标本结构相结合,结合讲尸体收集来源,宣传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发展的崇高思想行为等。
绪论1、解剖学姿势和方位、切面术语。
――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方位—上,下---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浅,深-- 近侧,远侧---桡侧,尺侧---- 腓侧,胫侧----切面--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切面--矢状面、水平面(横切面、水平面(横切面第一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骨、骨连结、骨骼肌。
运动、支持、保护2.1.1、骨学总论-----成人有206块骨--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颅骨 29块(含6块听小骨)躯干骨 51块上肢骨 64块下肢骨 62块2.1.2骨的形态和构造---长骨:a分布于四肢 b长管状,分一体两端 c骨干(骨髓腔) d骺(关节面)---短骨:a立方形 b腕骨、跗骨---扁骨:a板状 b颅盖骨、胸骨、肋骨---不规则骨:a形态不规则 b椎骨(含气骨)构造----骨质:骨密质(颅盖骨的外板、内板)、骨松质(颅骨的板障)骨膜:a致密结缔组织膜 b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c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骨髓:a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 b红骨髓: c黄骨髓2.1.3.骨的理化特性----有机质(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2/3)-事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2.2.1躯干骨的名称和数目答: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成人躯干骨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1块胸骨组成,共计51块。
2.2.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答:1.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起。
2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特点:①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③棘突末端分叉。
④特化颈椎有: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又称寰椎。
第二颈椎,有齿突,又称枢椎。
第七颈椎,棘突特长,又称隆椎。
绪论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第一篇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第一章骨学第一节骨学总论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一、颅(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
二、躯干骨(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一、上肢骨(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
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三)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了解股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比较下肢骨与上肢骨的解剖特点。
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总论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滑膜关节分类,掌握滑膜关节运动形式。
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一)脊柱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脊柱的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的第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医学中有近1/3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
只有正确认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先进诊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如CT、MRI、介入医学等,都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和应用。
我校针对临床医学等五年制本科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划分为《大体解剖学》(Gross Anatomy)和《神经解剖学》(Neuroanatomy)两个教学阶段,分别在第2、3学期实施。
《大体解剖学》按人体各局部划分为多个教学单元,复合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的知识内容,系统解剖知识主要通过理论讲授概述和总结,主要教学内容以局部解剖知识为主体,指导学员通过大量的动手解剖实践,观察和认知人体结构。
教学过程主要在实验室实施,系统概述、各个局部的总结通过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在教室实施。
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涵盖内容多,知识体系相对固定,结构学习直观形象。
《神经解剖学》按神经系统的组成划分为多个教学单元,并将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的“颅骨”、“视器”和“前庭蜗器”划入这一课程。
教学中采取先上大班理论课、后小班实训课和临床病例讨论的方式。
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涵盖内容相对专一,属于前沿生命科学神经生物学的形态学部分,知识体系更新相对较快和较抽象。
(二)课程目标《大体解剖学》着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归纳总结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能掌握人体器官的系统组成、功能概况及相互联系。
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概况,各局部的重要器官的位置、毗邻及形态结构。
能够建立起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的人体形态学知识结构。
能够阅读理解一定量的大体解剖学专业英语词汇。
《神经解剖学》着重培养学员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和理解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传入中枢,以及中枢发出指令到达效应器传导路径的形态学基础,建立系统的观念和意识,将《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知识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