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及应用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69
继电保护装置讲解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系统设备的重要装置。
它的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断开故障电路,以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基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变化来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电流和电压等物理量会发生异常变化,继电保护装置会通过对这些异常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判断故障的类型和位置,并通过控制开关来实现对故障电路的断开。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和保护功能,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分为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过压保护等多种类型。
其中,过电流保护是最常见的一种保护方式,它通过检测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过电流故障。
差动保护则是通过对电流差值进行监测,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线路接地或相间短路等故障。
距离保护则是根据电力系统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对关系,来判断故障的位置。
过压保护则是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过电压故障。
三、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场景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输配电等环节,以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发电环节,继电保护装置可用于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输电和配电环节,继电保护装置可用于保护线路、变电站等设备的安全运行。
此外,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铁路、矿山等领域,以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
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保护装置,它通过监测和分析电力系统中的物理量变化,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并通过控制开关来实现对故障电路的断开。
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和保护功能,继电保护装置可分为多种类型,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
它的作用在于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及电力知识问答第一篇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第一章 概述一.什么是电力系统?有两种说法:1.由生产和输送电能的设备所组成的系统叫电力系统,例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等,或者简单说由发、变、输、配、用所组成的系统叫电力系统。
2.有的情况下把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统一叫做电力系统。
一次设备:直接生产电能和输送电能的设备,例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断路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运行进行监视、测量、控制、信息处理及保护的设备,例如仪表、继电器、自动装置、控制设备、通信及控制电缆等。
二.电力系统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由于电力系统故障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可能直接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和破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而直接或间接地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因此电力系统最为关注的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三.电力系统的三种工况正常运行状态;故障状态;不正常运行状态。
而继电保护主要是在故障状态和不正常运行状态起作用。
四.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它的基本任务简单说是:故障时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信号。
五.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为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显然应该要求它正确地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差别,以实现保护。
如图1-1(a )、(b )所示的单侧电源网络接线图,(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系统),图1-1(a)为正常运行情况,每条线路上都流过由它供电的负荷电流İf (一般比较小), 各变电所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二次线电压100V )附近变化,由电压和电流之比所代表的“测量阻抗”Z f 称之为负荷阻抗,其值一般很大。
图1-1(b )表示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情况,例如在线路B-C 上发生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电压U d 降低到零,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İd , 各变电所母线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称之为残压)。
继电保护原理基础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手段,它通过检测电力系统的异常状态,及时地切断故障电路,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物理量变化,利用继电器的动作来实现保护动作。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传感器将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物理量转化为相应的信号,然后经过信号输出、信号处理等步骤,最终控制继电器动作。
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将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
比如,电流互感器可以将高电压系统中的电流转化为低电压电流信号。
2. 信号输出:经过传感器检测后,得到的电信号需要进行处理,并输出给继电器。
这一步通常由信号处理模块完成,可以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保证输出的信号稳定可靠。
3. 继电器动作:继电器是继电保护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根据输入的信号进行判断,并控制其触点的闭合或断开。
当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继电器将根据预设的保护动作逻辑来进行相应的动作。
4. 保护动作:继电器动作后,将会触发保护设备执行相应的保护动作,如切断故障电路,保护设备免受进一步损坏。
继电保护的原理基于电力系统的物理量变化,通过传感器检测、信号输出、继电器动作和保护动作等步骤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可以针对电压过高、电流过载、短路故障等不同故障情况进行保护,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第二节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参看图1-1至图1-6及其讲解,了解本章对继电保护装置对正常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区分以及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基本组成的学习深入了解各部分工作内容。
一、继电保护装置对正常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区分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学习,初步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
1. 为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应该要求它能够正确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差别,以实现保护。
图1-1 正常运行情况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上都流过由它供电的负荷电流,越靠近电源端的线路上的负荷电流越大。
同时,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5%-10%的范围内变化,且靠近于电源端母线上的电压较高。
线路始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决定于由它供电的负荷的功率因数角和线路的参数。
由电压与电流之间所代表的“测量阻抗”是在线路始端所感受到的、由负荷所反应出来的一个等效阻抗,其值一般很大。
图1-2 d点三相短路情况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上图所示),假定在线路B-C上发生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电压降低到零,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均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距短路点越近时降低得越多。
设以表示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阻抗,则母线上的残余电压应为此时与之间的相位角就是的阻抗角,在线路始端的测量阻抗就是,此测量阻抗的大小正比于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距离。
2. 一般情况下,发生短路之后,总是伴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压降低、线路始端测量阻抗减小,以及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角的变化。
故利用正常运行与故障时这些基本参数的区别,便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1)反应于电流增大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2)反应于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低电压保护;(3)反应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测量阻抗的减小)而动作的距离保护(或低阻抗保护)等。
继电保护原理书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其原理是通过电气信号来控制继电器实现对电力设备的保护。
继电保护系统通常由故障检测、信号传输、判断及动作四个部分组成。
在继电保护系统中,故障检测是最关键的环节。
它通过监测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的电流、电压等参数,以及通过采集和处理这些参数的变化来检测潜在的故障。
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信号将被传输到继电器中。
信号传输部分通常使用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如电缆或光纤,来传递检测到的故障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调制和解调的处理后,可在继电器中进行判断和处理。
继电保护系统的判断部分采用各种算法和逻辑,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判断故障的类型、位置和程度。
这些算法和逻辑通常包括比较、计算和逻辑运算等。
最后,当判断部分确定故障情况后,动作部分将会触发相应的继电器动作,如切断电源、跳闸等。
这样可以保证电力设备和系统免受故障的影响,从而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继电保护原理的研究与应用一直是电力工程的重要领域。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继电保护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考点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构成、作用、原理及基本要求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任务之一就是当一次系统设备故障时,由保护向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之从系统中脱离,以保证系统其他部分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电力设备的损坏。
因此保护应能区分正常运行与短路故障;应能区分短路点的远近。
相电流应取自同名相。
图3-8中I、Ⅱ、Ⅲ分别为电流保护I段、Ⅱ段、Ⅲ段的电流测量元件(可以采用电流继电器),T1、T2分别为电流保护Ⅱ段、Ⅲ段的时间元件(可以采用时间继电器)。
图中Hl、H2、H3、H4是或门。
在工程应用中,三段式电流保护不一定三段全部投入。
例如,当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很大,I段保护范围太小或没有保护区时,则不投入I段;对于线路一变压器接线,工段可以保护线路全长时,则可以不投入Ⅱ段;在末端线路,可能Ⅱ段和Ⅲ段的动作时间相同,则也可以不投入Ⅱ段。
考点3:距离保护原理、构成及整定计算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顾名思义它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稳定。
常用于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因为线路的阻抗成正比于线路长度。
在前面的分析中大家已经知道: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等于故障点电压加上线路压降,即U KM=U K+△U;其中线路压降△U 并不单纯是线路阻抗乘以相电流,它等于正、负、零序电流在各序阻抗上的压降之和,即△U=IK1*X1+ IK2*X2+ IK0*X0 。
接下来我们先以A相接地短路故障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重新推导一下。
因为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3IO等于故障相电流IKA;同时考虑线路X1=X2 则有:U KAM=U KA+I KA1* X LM1+ I KA2* X LM2+ I KA0* X LM0=U KA+I KA1*X LM1+ I KA2*X LM1+ I KA0*X LM0+ (I KA0* X LM1-I KA0* X LM1)=U KA+ X LM1(I KA1+ I KA2+ I KA0)+ I KA0(X LM0-X LM1)=U KA+X LM1*I KA+ 3I KA0(X LM0-X LM1)*X LM1/3X LM1=U KA+X LM1*I KA[1+(X LM0-X LM1)/3X LM1]令K=(X LM0-X LM1)/3X LM1则有 U KAM=U KA+I KA*X LM1(1+K)或 U KAM=U KA+I KA*X LM1(1+K)=U KA+X LM1(I KA+KI KA)=U KA+X LM1(I KA+K3I KA0)同理可得U KBM=U KB+ X LM1(I KB+K3I KB0)U KCM=U KC+ X LM1(I KC+K3I KC0)这样我们就可得到母线电压计算得一般公式:U KΦM=U KΦ+ X LM1(I KΦ+K3I0)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母线电压的计算,对于相间电压,只不过因两相相减将同相位的零序分量K3I KC0减去了而已。
继电保护什么是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是电气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通过使用继电器(relay)来监测电气系统中各个元件的状态,及时对故障进行检测和切除故障区域,以保护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的安全。
继电保护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电流继电器:用于监测电气系统中的电流变化,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触发保护动作;•电压继电器:用于监测电气系统中的电压变化,当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定值时触发保护动作;•频率继电器:用于监测电气系统中的频率变化,当频率超过或低于设定值时触发保护动作;•差动继电器:用于监测电气系统中的电流差值,当差值超过设定值时触发保护动作;•温度继电器:用于监测电气设备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触发保护动作。
继电保护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过载、短路、接地故障等情况导致设备的损坏或电气系统的停电。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继电保护系统通过与电气系统中的元件连接,实时监测电气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并根据预设的保护条件进行判断和动作。
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监测:继电保护系统通过连接到电气系统中的各个元件,监测电流、电压、频率、温度等参数的变化;2.采集:继电保护系统通过传感器或测量装置,将监测到的参数值传输到继电器中;3.判断:继电器接收到参数值后,根据预设的保护条件和逻辑,判断是否触发保护动作;4.动作:若判断条件满足,继电器将触发保护动作,如切断电路、开启报警、向上位机发送信号等。
通过以上工作原理,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快速检测和响应电气系统中的异常情况,以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的应用场景继电保护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发电机、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等进行监测和保护;2.工业控制:工业领域中电气设备较多,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对各种电机、传动装置、控制阀门等进行保护;3.铁路交通:继电保护系统在铁路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较多,可对信号灯、安全门、列车制动装置等进行监测和保护;4.建筑电气:继电保护系统在建筑电气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对楼宇配电、电梯、空调设备等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