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一纵观全题,审清题意实验题的逻辑性是很强的,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每一个步骤,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遇到实验题时,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二确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中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而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对其加以证实,即结论只有一个。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探究”一词的为探究性实验,出现“验证”一词的为验证性实验。
但判断此类题目的依据不能只看是否有“探究”或“验证”这两个名词,应以题目的具体含义为准。
三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是解答实验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
有些实验的操作方法可能有多种,而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用具及材料。
所以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以题目给出的用具及材料为准。
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
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这是对照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事项。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五时刻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题目给出的条件是解答实验题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
在解答每一个小题时都应该谨慎小心,防止漏用、误用每一个条件。
尤其是实验题的条件都比较长,可能有的同学在做到最后几个小题时把前面给出的条件忘记了,所以,此时重读题干,就很有必要了。
六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
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七实验步骤中的最后一步如果所用的实验材料为有生命的物质,在完成实验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这样解答,“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入……”这一句话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
高考生物实验题技巧在高考生物试卷中,实验题是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
为了在实验题中取得高分,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生物实验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一、认真阅读实验题在阅读实验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常实验题会给出实验的步骤或关键要点,请考生认真阅读并掌握。
同时,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如温度、时间、质量等,这些词汇往往与实验的结果有关。
认真阅读实验题,可以帮助考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实验操作步骤实验题中通常会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或要点,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这些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实验步骤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考生需要根据步骤的顺序进行操作。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在一些实验题中,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
一般来说,实验材料和方法与实验题目中的关键词汇有关。
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要求测量生物体的长度,考生可以选择直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注意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实验题中,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处理数据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图表类型,以便清晰地表达实验结果。
在分析数据时,要注意对数据的合理解释,推理实验结果的原因。
同时,要注意与实验题目中的要求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要求。
五、注意实验结论的写作实验题中,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的结论。
写实验结论时,要简洁明确,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和要求相对应,不要出现与实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六、反复实践为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考生需要反复进行实验实践。
通过实践,考生可以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考生物实验考查要点与答题技巧高考生物中,实验部分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实验考查的要点,并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查要点1、实验基础知识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如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同时,要了解各种实验试剂的作用和特性,例如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等。
2、实验设计能力能够根据给定的问题或研究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这包括确定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选择合适的观测指标。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4、实验原理的理解清楚每个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例如光合作用的原理在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的应用。
5、实验误差分析能找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对经典实验的掌握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理解这些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得出的结论。
二、高考生物实验答题技巧1、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目,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注意关键词,如“探究”“验证”“分析”等,这些词决定了答题的方向。
2、明确实验变量在设计类题目中,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结果,无关变量则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3、规范书写实验步骤一般按照“分组编号→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或观察→记录结果”的顺序来书写。
注意表述要准确、简洁,使用专业术语。
4、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如果题目给出了实验数据,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绘制图表等。
分析结果时,要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5、误差分析要全面考虑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实验环境等多方面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6、答题语言要准确使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回答问题,避免口语化和模糊不清的表述。
高考生物的答题规范与技巧高考生物答题规范与技巧第一部分:答题规范一、填空题的答题规范1.仔细审题后再作答。
必须逐字逐句地读题,标出关键词,结合前后句填写答案。
2.自然科学都有特定的专业术语。
一旦出现专业术语错误,将不得分。
必须熟练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名词和专业术语,甚至黑体字部分。
回答问题时要用生物学语言,按照生物研究惯书写,如基因型、遗传图解等。
3.不要在答题框外写字。
大题目必须按照题目要求的项目回答,不要漏答,书写时要层次分明。
4.严格避免错别字。
例如:光合作用、C3(三碳化合物)、神经调节、受精作用、线粒体、抗利尿激素等。
二、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1.遗传图解的作用是解释遗传学现象的一种工具,是高考试卷中经常考察的一种试题类型。
2.遗传图解包括竖式和棋盘式两种类型,其中竖式是经常考察的类型。
3.竖式遗传图解的格式及给分点:①左侧标注:在图解的每一行最左侧标明这一行代表什么。
② P、F1、F2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每一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必须同时体现在遗传图解中。
③配子前没有系数:书写的是配子基因型的种类。
④子代比例:根据解释的具体遗传学问题是否要解释比例,确定子代是否带比例。
⑤带母本、父本符号:题目中特别强调或提出谁做母本谁做父本的时候就需要带出♀、♂;正交反交时必须带出♀、♂。
这些在阅卷时往往做为重要的给分点。
4.育种中的遗传图解和杂交育种:①单倍体育种遗传图解②杂交育种遗传图解例如,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请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文字说明。
(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种植F代,选矮杆、抗病(aaB_),继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5.关于正交反交的遗传图解。
棋盘式遗传图解是一种清晰表述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配子种类较多的情况。
其格式包括表头、横行和竖行以及棋盘中内容。
表头应标出雌配子和雄配子,横行和竖行应对应填写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和概率,棋盘中内容应对应填写子代的每种基因型表现型及概率。
如何提高高考生物实验题的得分率对于许多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生物实验题往往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得分率并非难事。
首先,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这是解答生物实验题的根本。
高中生物的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等基础知识。
比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细胞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等等。
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在面对实验题时迅速理解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并准确地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其次,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是高考生物实验题的重要来源和基础。
对于每个实验,不仅要记住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结果,还要深入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措施。
比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要清楚为什么要选择根尖分生区作为实验材料,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每一个步骤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深入研究,可以培养自己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实验题。
再者,要注重实验题的题型分析。
高考生物实验题的题型多种多样,有实验设计题、实验分析题、实验评价题等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特点和解题方法。
例如,实验设计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
而实验分析题则需要考生对已有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找出实验中的规律和问题。
对于这类题目,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逻辑思维,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实验评价题则要求考生对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从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考虑,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实验设计程序: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01实验目的1.验证性实验:寻找题干信息,一般写有“验证……”,即为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2.探究性实验:首先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此类实验的实验目的一般书写为“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探究‘自变量’的作用”等等。
例1.在复习“细胞膜”相关知识时,小明同学想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于是他在家中挑选相关的厨房用品作为实验用具,进行了以下的实验验证,请你按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补充完整小明同学的后续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和用具:4株大小、状态相似的苋菜,2只瓷碗,1个茶杯,1个电热水壶。
(3)实验步骤:①:将2个相同的碗,编号为甲、乙。
②:向甲碗中倒入一满杯清水,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02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就是依据你要研究的对象或者说是研究目的作出推测假设通常有一种或几种答案或解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有理论依据的去提出假说,因为此类题目一般伴随着开放性问题,比如“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的答法:“如果……现象,则……结论”。
例1.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原则方法及技巧一、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在解答关于实验设计的题目时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实验的目的和要求;②明确实验原理;③确定实验对象和条件;④确定实验思路;⑤设计实验步骤(考虑对照组);⑥预期实验结果;⑦对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下面以一道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题]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1.实验的材料和用具:①家兔 ②生理盐水 ③酒精棉 ④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 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 ⑥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2.实验步骤和结果:第1步:在A 、B 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第2步:……………问题:设置B 管的目的_______。
(答案:作为A 管的对照)[分析](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此实验的目的、要求是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2)明确实验的理论原理:此实验的原理是①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②草酸钾溶液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3)确定实验的对象和条件:对象是兔血;条件是常温常压。
(4)确定实验的思路:根据目的、原理确定本实验思路,观察血液中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情况下,血液的凝固情况,以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作用。
同时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还需要创造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条件。
(5)设计实验的步骤(考虑对照组):根据实验思路,结合题中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本题中已经给出第一步,明显看出A、B两只试管是一组对照,所以在以后的几个将要设计的步骤中要注意有关事项,如试剂用量、控制条件。
本题设计步骤如下: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注射器和家兔,用注射器取家兔的血液;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A、B两只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第四步:将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分别A、B两只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2019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
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
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
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
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
和“等量”表达出来。
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 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
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特别提醒: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
述。
三、通过对实验结果(现象)的处理,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即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实验结论则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的定性表述,结论要依据实验原理并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实验目的的类型不一样,结果和结论的写法就不一样。
验证性实验一般有一种结论,而探究性实验可能有多种结论。
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预料之中”的,因此结果和结论只有一种情况。
结果即由所学知识或实验原理推出的现象,结论即实验目的。
如“验证CO2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的实验,实验结果为:对照组叶片遇碘变蓝,实验组叶片遇碘不变蓝。
结论为:CO2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对未知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索,因此预期的结果及结论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其书写格式一般为“如果……则……”。
如“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结果和结论会有以下几种情况:若相同时间内,在光下的一组比在黑暗中的萌发数多,则光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若在光下的一组比在黑暗中的萌发数少,则光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
作用;若两组的萌发数相同,则光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四、回归检验
1.检查实验原理、原则:检查是否遵循实验原理;检查是否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如有无对照实验,看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2.检查实验过程:有没有科学性错误、是否违背实验原理、语言文字表达
是否应用专业术语,一定要避免方言、俗语在答案中出现。
3.检查实验器材:是否“物尽其用”,一般情况下,题目所给的器材都有用,除特殊说明外不允许额外添加实验器材,如有的同学一时疏忽把生理盐水换成了蒸馏水,这样就额外为实验添加了材料,不符合实验要求。
4.检查实验结果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实验结果要符合实验原理,验证性实验一般只有一种结论,而探究性实验可能有多种结论,都需要与实验目的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