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四季变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准备好课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春夏秋冬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季节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小组内讨论:课文中描述了哪些季节的特点?它们分别是怎样的?(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2)讲解课文的结构和大意。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学生进行生字词认读练习。
6.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四季变化的感受。
(2)学生进行季节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季节相关的家庭活动,如观察身边的季节变化等。
3. 下一节课前分享家庭活动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如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课堂活动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如何?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七、学习任务单1. 任务一:列出你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1春夏秋冬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春夏秋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霜、吹"等5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3个字。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能进行短语结构进行拓展练习。
3.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等方法识记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图文对照,理解词义,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察春天的事物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同学们仔细听,你都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发四季的声音)2.学生自由交流后,导入新课“同学们,识字的大门又为我们打开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寻找四季带给我们的识字乐趣。
"3.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春夏秋冬,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的倾听四季声音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四季,识记生字(一)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圈出文中二类字,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字词1.出示生字:霜吹落降飘学生齐读,教师相机引导:“霜、降”都带有“ang"音,“吹”是翘舌音。
指名学生读,进行读音巩固。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讨论识记方法。
(2)小组成果展示,教师相机补充识记生字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两个新部首。
形声字识字:霜、飘。
科普霜的形成过程,学习雨字头。
字理识字法:降。
动作识记法:吹、落、降、飘。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热火朝天的讨论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讨论之中,灵感涌动。
)三、再读四季,探索奥秘(一)发挥想象,探索词语奥秘1.请学生朗读词语,结合插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1)观察“春"图,预设:柳条绿了,桃花红了。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霜、吹”等八个生字,学习“雨字旁、双耳旁”两个新部首;学写“冬、春、雪”等七个字。
2.认读八个词语、八个短语,理解意思并感受构词特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根据课文的语言图式,说一说类似的短语,激发观察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八个生字,认识两个新部首,会写七个生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四季》,学写“春、冬”1.复习四季,补写课题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儿歌叫《四季》,还记得吗?(学生齐读)从儿歌里,我们认识了四个美丽的季节,它们是——春夏秋冬(板书,“春、冬”写在田字格里)2.观察比较,学写“春、冬”“春”和“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都有撇和捺)撇和捺怎么写才好看?(舒展)教师范写,强调重点,学生书空;拿出练习纸,把课题补充完整。
(强调坐姿和写字姿势)3.齐读课题。
二、认识名片,识字学词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插图或拼音老师。
2.请小朋友来读,看看你们读对了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3.比一比:《四季》和《春夏秋冬》不一样的地方?(《四季》是儿歌;《春夏秋冬》只是词语或短语,写的都是自然现象或自然景物。
)学习四个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引导学生发现构词规律,即第一个字是四季的简称,第二个字是四季典型的天气现象。
4.认识春风名片。
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现象。
这些自然现象就像四个小朋友,为自己制作了精美的名片,看——(课件出示春风的名片)你在图中看到春风了吗?(柳枝在摆动,树叶弯弯腰,花儿点点头)图画里景物的样子好像在告诉我们:春风来了!指导学生读好词语“春风”。
5.同桌合作认读其他三张名片。
(1)A.同桌两个,一人取一个信封。
1号信封里装四季特点的图片,2号信封里装四季事物的名称。
B.同桌合作摆一摆,给图片配上相应的名字。
C.摆好后,两人一起读一读,认一认。
请一组学生上去摆一摆,其他同学一起校对、认读。
课题名称:一年级下册第1课《春夏秋冬》学习目标: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等7个字、横斜钩1个笔画,写好雨字头和草字头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组词语和对应的短语,读出词语的节奏,感受对仗的韵律美。
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四季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特点,体会表示颜色和动作的词语使用的准确精妙。
教学重点:结合图片和动作演示,识记表示动作的生字“吹落降飘”,体味汉字使用的准确和规范;多种形式朗读词语,感受汉语对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写好笔画横斜钩,分清与横折弯钩的笔画区别;读好“池草/青”与“鱼/出水”两种不同的节奏。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生交流:小朋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特征都不一样,都有喜欢的理由)2.板书课题,读准“春”“冬”。
(读准字音,“春”前鼻音,“冬”后鼻音)教写“春”“冬”两个字,注意笔顺春、冬:上包下,撇画与捺画要撑开,要舒展,要对称,要平衡,要盖住下面的笔画。
(不同处)撇与捺的长短、方位有变化。
写的时候,“春”的撇画要掌握好倾斜度,与捺对称平衡,三横长短要有变化;“冬”的两点大小有变化,重心在一条直线上。
3.分别出示四幅扇形图:小朋友,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呢?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相机出示词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1.学生自主朗读词语。
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好字词之间的停顿。
2.出示生字新词,重点认读:学生自己读一读,再展示读,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第一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风”是后鼻音,“霜”“春”是翘舌音)第二组: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指名朗读,及时正音(2)读了这一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加上了表示动作的词语)三.集中识字,归类辨析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2.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认识新偏旁。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识字课文有五幅图片和十六组词语组成,主要描写了四季的美好与四季的区别,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一部分是四幅图片与四组两字词语,介绍了四季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第二部分是四组三字词语,描写了四季景物的特点;第三四部分由一幅图与八组词语组成,分别描绘了图画中出现的景物以及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建议1.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已有水平,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
2.在初读本课词语时,允许学生速度稍慢,以认读汉字为主。
但在认识生字后,应按正常速度朗读词语,不能太慢或太快。
本课词语排列整齐,具有韵律感,在读熟之后,可让学生看着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或者让学生一边读词语,边想象画面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四季中大自然及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心底里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背诵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四季的美好和四季的特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霜、吹、落”等8个生字,认识两种新偏旁。
2.初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特点。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体验生活的美好。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生字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四季的特点。
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体验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请到了教室里,请看,他们来了。
(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景色。
)这是和风习习的春天,这是大雨滂沱的夏天,这是布满白霜的秋天,这是大雪纷飞的冬天。
1 春夏秋冬【教材分析】本课为看图识字。
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
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
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这些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娇羞额难点: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学情分析】识字写字:能够知道看图猜字、看偏旁识字等方法,但不能灵活运用。
能够用正确的坐姿写字,写字前能主动观察汉字结构、笔画位置,用正确笔顺书写还要加强提醒。
组词:词汇量不大,但是有组词的意识和热情。
朗读:能够用普通话通顺朗读,断句能力需加强。
同桌合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桌合作,但是对他人发言进行回应还需加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5个生字,学写“春、冬、雪、风”4个字。
2.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认识“霜、吹、落、降、飘”5个生字,了解词语和短语意思。
2.学习“雨字头”和“双耳旁”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学写汉字1.教师引导背诵《四季》(1)有那四个季节呢?你印象中的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别的景色?(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春夏秋冬”2.写字“春、冬”(1)学写“春”(写在语文书上)春组词:春天、春节、春色、立春一看结构——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二看笔画——三横间距相同,第二横短,撇捺要舒展,日和第二横差不多宽。
识字1 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2个偏旁,1个笔画。
2.通过朗读、图片演示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知道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3.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音韵美,感受四季的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和比较记忆的方法识记7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词义。
2.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愛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四季的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和比较记忆的方法识记7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
1.掌握2个偏旁和1个笔画。
2.培养学生热愛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呢?他们都各自有哪些特点和代表性的事物呢?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雪、花、霜、池"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飞、吹、落、降、飘、游"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春、皮"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同时对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谜语示例:
三人同曰来,喜见百花开。
(谜底:春 解谜:“三人"照应“春"字的上半部分,“同曰来"加上一个“曰",就是“春";“百花开"照应“春"。
)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萬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谜底:雪)
形近字示例:
⎩⎨⎧ 春(chūn ) 春天 春风满面香(xiāng ) 香味 鸟语花香
⎩⎨⎧ 风(fēng ) 风景 谈笑风生凤(fè
ng ) 凤凰 龙凤呈祥 ⎩⎨⎧
入(rù) 入门 引人入胜人(rén ) 人囗 人来人往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春"的第2笔的横要稍微短点,第3笔横在横中线上。
“雪"的雨字头要扁平,下面部分的第2笔 能写出头。
易错提示:
“冬"的上部是折文旁, 要写成了反文旁。
“风"的中间是“", 要写成了“又"。
“花"的右下部是“", 能多写一撇,写成“匕"。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欠:吹(吹气)——砍(砍柴)——坎(坎坷)
票:飘(飘动)——漂(漂亮)——镖(镖局)
也:池(水池)——他(他们)——弛(松弛)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新课讲解,知识突破
(一)学习第一组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同桌交流,老师提问。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明确:这四个词语写出了四个季节最明显的特点。
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霜、冬天的雪是一年四季最有特色的景物。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字——“风"“冬",翘舌音的字“霜"。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的图片。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借助字的偏旁,拓展认识汉字。
雨字头汉字拓展示例:
霜、雪、雷、雹、雾、霾、零、霞、霸
(3)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写并囗头说出笔顺。
(二)学习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明确:这组词串在第一组四个词语的后面都分别加上了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 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
认识部首左耳旁。
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左耳旁汉字拓展示例:
降、队、阵、阶、阳、陆、险、防、院、隐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词串。
(三)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学习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明确:“青"和“红"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用来描写“草"和“花"的颜色。
“游"和“飞"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它们来写“鱼"和“鸟"非常形象,因为我们通常说“鱼ㄦ游,鸟ㄦ飞"。
3.学习词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明确:前两个词语形式相同,都是针对上一排的前两个词语来说的。
意思是池塘里的草是青的,山上的花是红的。
“池"“山"都表示地点。
前两个词语也可以说是相对的:“池"对“山",“草"对“花",“青"对“红"。
后两个词语形式相同,都是先说动物名称,接着说它们的动作,最后是到哪里。
这两个词语也是相对的:“鱼"对“鸟",“出"对“入",“水"对“林"。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5.出示词串三和四。
6.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7.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8.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9.知识拓展。
与四季特点有关的词语:
春天:春暖花开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春色满园鸟语花香草长莺飞
夏天:烈曰炎炎骄阳似火枝繁叶茂鸟语蝉鸣莲叶满池郁郁葱葱
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果实累累北雁南飞红叶满山丹桂飘香
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冰封大地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年四季的景物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课后大家可以去收集一些能代表四季特点的事物。
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四季、了解自然,做一个热愛大自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