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汽车灯具标准环境试验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3
关于国内外汽车灯具发展状况的相关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汽车行业中,灯具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照明功能,还在提升车辆外观设计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及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灯具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关注。
国内外汽车灯具行业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国内汽车灯具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品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而国外汽车灯具行业则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居于领先地位。
通过对国内外汽车灯具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影响国内汽车灯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水平、产业链健全程度、市场需求等方面。
未来,国内汽车灯具行业有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2. 正文2.1 国内汽车灯具发展现状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灯具作为车辆的重要配件之一,在设计和技术上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创新。
目前,国内汽车灯具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LED技术的应用。
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光源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灯具领域。
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采用LED作为汽车前照灯、尾灯等灯具的光源,提升了汽车灯具的亮度和美观度。
其次是智能化技术的融入。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汽车灯具也逐渐成为趋势。
一些高端车型已经配备了具有自动感应、自适应光束等功能的智能灯具系统,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和舒适度。
此外,多功能化设计也是当前国内汽车灯具的发展方向。
除了基本的照明功能外,一些汽车灯具还集成了转向灯、雾灯、日间行车灯等多种功能,提升了车辆灯具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国内汽车灯具在技术和设计上也不断创新,不仅满足了车辆的基本照明需求,还提升了车辆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国内汽车灯具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前照灯性能评价整车级及零部件级测试差异分析作者:赵准王丹丹赵帅陈澎来源:《时代汽车》2023年第24期摘要:汽车照明安全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对汽车照明的评价基本为零部件级,无法从整车的角度分析前照灯的照射距离、照射宽度、眩光性等指标。
随着中国汽车产品安全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对整车级照明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从整车灯光性能评价的角度,对其试验方法,从评价流程,扫描时长,车辆姿态,灯具安装误差,热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整车灯光评价与零部件灯光评价的差异,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整车级评价更接近车辆和灯具的实际使用状态,零部件级评价不能取代整车级测试。
关键词:整车级灯光评价零部件级灯光评价差异比对1 引言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数据显示,照明不佳导致的交通事故率占比达到37.85%,而照明不佳引起的致死事故,占比达到了将近一半。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照明安全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判断一辆车是否拥有良好的照明情况,则需要分析汽车前照灯的照射距离、照射宽度、眩光性等指标是否达到良好状态。
但是目前大部分汽车灯具制造厂,是从车灯零部件级的角度设计生产检测汽车车灯照明[1],无法从整车级的角度分析近光和远光的照射距离、照射宽度、眩光性等指标[2],忽略了车辆姿态、车辆安装误差、车辆热影响等方面对汽车照明的影响。
因此,分析找出整车灯光评价和零部件灯光评价差异,推进汽车灯具在研发设计阶段满足驾驶员实际使用需求,成为目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2 整车灯光性能评价方法及流程整车灯光性能评价是在整车状态下在试验室分别对汽车前照灯远光和近光功能进行光学测量,并根据灯具在车辆上的安装参数(一般指安装间距、安装高度等),对前照灯远近光在道路上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在驾驶状态下对道路照明的充分程度、对障碍物和行人的发现能力、以及对对方驾驶员的眩光程度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国内开展新车性能评价(NCAP),也是世界上首个将汽车照明评价纳入C-NCAP评价体系的机构。
国内外汽车前照灯标准及试验方法对比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前照灯的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不仅仅是提供照明功能,还要满足节能、环保、时尚等要求。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的汽车前照灯标准及试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国内外汽车前照灯标准及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 国内汽车前照灯标准及试验方法目前,中国制定的汽车前照灯标准主要包括GB 4599-2007《汽车灯具及其试验方法》和GB 25991-2010《汽车前照灯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这两个标准分别从灯具结构、照明性能、防护等方面对汽车前照灯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在试验方法和极限值方面,GB 25991-2010对汽车前照灯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例如,对于远光灯,试验要求灯光长度能够满足10%的照度要求,同时也要满足14m的路面照度情况。
对于国外标准而言,GB 25991-2010更具严格性,使得国内汽车前照灯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操作人员不当、制造工艺不完善等问题,会产生上述标准无法满足的情况。
因此,为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汽车前照灯的制造工艺和标准的完善。
2. 国外汽车前照灯标准及试验方法与国内标准相比,国外标准对于汽车前照灯的要求更高,例如欧盟标准ECE R112-2013和美标FMVSS 108。
这两个标准分别于欧洲和美国的车辆制造商所共同遵守。
与国内标准相比,欧洲标准ECE R112-2013要求更为严格,在试验时更加考虑到真实驾驶条件。
在灯具结构、照明性能、材料等方面的要求都比国内标准更为精细。
例如,在交替电压试验中,要求发光体无损伤,没有发生外漏等现象,更大程度上保证了驾驶行为的安全性。
而美标FMVSS 108则是美国规范汽车前照灯的标准,试验方面更加严格,例如,远近光波长比例的要求为1.40或更高,可视辐射特性等要求都更为复杂。
同时该标准还考虑了强光和遮蔽的问题,能够在实际驾驶中发挥更好的应用效果。
各国道路照明标准的分析比较对各国道路照明标准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1)CIE及大多数国家现在都采用亮度概念来建立自己的标准,仍然根据照度来建立标准的国家恐怕已聊聊无几了。
但是,根据亮度来制订标准并不是终极,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准也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
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分析,下一步很快就会反可见度作为制订道路照明标准的依据。
美国的道路照明工作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原计划在1988年就推出把可见度作为评价指标的新标准。
我国的道路照明工作者也应该在这方面开展工作,以赶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
(2)各国标准对节能都很重视。
一方面反映在多数国家关于机动交通道路的照明水平,即使最高一级也达不到2cd/m2,即低于CIE的标准。
就荷兰来说,其国家照明委员会推荐的标准也是2cd/m2,但国家交通部自己制订和执行的标准却小于或等于1cd/m2.另一方面有的国家标准(如苏联、匈牙利等国)直接规定了关闭部分灯具的节能措施。
(3)关于照明质量的要求,各国标准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CIE的标准直接给出亮度总均匀度、亮度纵向均匀度、眩光控制等级G和阈值增量TI的具体数值。
英国标准关于亮度的指标和CIE一样,但关于眩光控制部分只规定了TI的指标而没规定G的指标。
联邦德国标准,关于眩光限制虽然和CIE1965年的标准一样,但还是规定了最大光强角以上角度的光强值,即规定了允许采用截光、半截光和非截光3类灯具中的一类。
美国、苏联和我国的标准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4)在道路照明中,道路周围环境的照明问题正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好的道路照明不但要照亮道路本身,而且也要兼顾道路的周围环境的照明。
在CIE1977年的推荐标准中已经提出了环境照明的要求并且给出了具体数值,但尚未把它正式列为评价指标。
而英国1958年的新标准已接受了CIE的建议,并进一步提出了环境比SR的评价指标。
(5)虽然依据亮度建立标准比依据照度建立标准科学合理。
国标:汽车车灯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机动车辆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环境耐久性试验的一般要求、试验项目、(前照明和前雾等的热循环试验、通用的热循环试验、热冲击试验、热变形试验、盐雾试验、防尘试验、随机振动试验、防水试验、配光镜强度试验、耐润滑油、耐燃油和耐清洗液试验、光源辐照试验)、适用性、设备、试样、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M、N和O类机动车辆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回复反射器除外).参考标准:GB/T10485-2007 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试验方法;GB 4599—2007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
1.前照灯和前雾灯的热循环试验试验目的:前照灯和前雾灯(使用塑料配光镜的除外)的热循环试验耐抗性。
试验设备:高低温交变试验箱(JL-GDW)试样:两只前照明等或者前雾灯试验条件:箱体气流速度为1m/s~2m/s.试样与箱壁间距离应大于200mm试验方法:试验需进行5个高低温循环试验,每个循环历时8小时。
即:温度转换速率:0.6~4.0℃/min;循环开始温度:20℃;低温-30℃/至少2h;高温60℃/至少2h;点灯方式:从-30℃开始升温时点亮至高温60℃停留2h时关闭。
试验结束时在室温23 ±5℃和相对湿度30~60%R.H的环境条件下存放1h.结果判定:目视检验试样应无锈蚀,反射镜和配光镜应不变形、不起泡,赔光镜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通用的热循环试验试验目的:前照灯和前雾灯(使用塑料配光镜的除外)的热循环试验耐抗性。
试验设备: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JL-GDJS)试样:两只前照明等或光信号装置试验条件:试验前后应检验配光性能。
试验方法:试验需进行5个试验循环。
循环如下:湿热:38℃/16h,相对湿度95%;低温:-30℃/4h;高温60℃/4h;温度转换速率:0.6~4.0℃/min;循环开始温度:20℃、结果判定:目视检验试样应无锈蚀,反射镜和配光镜应不变形、不起泡,赔光镜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热冲击试验试验目的:确定前照明灯和前雾灯的热冲击耐抗性。
汽车灯光不合格检测标准
汽车灯光不合格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照射强度:各种汽车灯光照射到不同目标时的照度要求不同,例如远光灯最小照度应达到1.5路灯等级,近光灯最小照度应达到0.8路灯等级,稳定性要求比较高。
2. 照射范围:各类灯光照射范围要符合规定范围,例如远近光灯的照射范围及过渡区域的限定。
3. 其他指标:如水平偏差、垂直偏差、灯组高度、灯组间距、异步等指标均需达到规定标准。
同时,需要注意不同国家、地区的汽车灯光检测标准可能略有差异,上述标准仅为一般参考。
国内外车灯技术的差异汽车灯具本身的特点决定对其整车的依附性。
我国汽车灯具行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引进技术,汽车灯具制造业按国际先进标准进行设计并组织生产,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企业结构改制重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汽车灯具行业技术水平在发展中快速提升。
为了实现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国内企业采用技术合作、合资等形式,从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了灯具设计、制造和检测技术。
一些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进行研发,具有了自主开发能力。
随着汽车空气动力学发展与美学的研究,在满足汽车行驶安全、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的前提下,灯具外形日趋异型化,LED、HID、AFS等技术有部分应用,工程塑料在灯具制造业大量应用,设计和制造已采用计算机技术(CAD、CAE、CAM),灯具的核心部分发展到投影式和自由面等复杂的光学系统,并开始了电子技术在汽车灯具方面的应用研究。
部分项目并已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奖。
但是汽车灯具行业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涉及电子照明等核心技术,其专利技术几乎被国际汽车照明巨头垄断。
由于国内车灯制造厂分布广、规模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不具备OEM市场的配套能力,相关工业(如光源、电子技术、塑胶材料、涂料等)介入程度不够等,目前我国车灯行业的整体研发能力还比不上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技术方面,我国虽已基本掌握汽车灯具的设计制造技术,但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对高端灯具如AFS前大灯、LED前大灯等的研发能力尚有较大差距,对国外先进标准、检测技术的跟踪消化有待提高。
在开发方面,人财物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不高,缺少领军人物,开发周期长,电子模拟等技术介入不深,配光、AFS和LED等前沿技术尚未完全系统研究应用。
在企业管理方面,国外核心企业已建立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运用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并已取得成效。
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设备投资、质量、库存、物流等经营管理上与日、欧、美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企业往往缺少按需投资的意识,容易造成投资过剩,而且对产品质量控制不力。
汽车前组合灯、后组合灯环境可靠性试验试验大纲参考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零部件检测试验室是CNAS认可实验室,福特、大众、标致雪铁龙(神龙)、日产、本田等国际著名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奇瑞、吉利、广汽、比亚迪、福田、江淮等民族自主品牌车企的认可实验室,可以为汽车灯具企业提供从产品研发验证到ccc/e-mark/dot认证到一致性生产控制的全程技术服务。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卓越的质量保证服务,协助通用、福特、大众、法雷奥等知名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质量技术不断进步。
汽车是由多达几千个电子零部件组成的复杂产品,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控制电子部分、娱乐多媒体电子部分、导航及车载通信等等越来越多,使车辆复杂程度不断加大。
而这些电子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及运行可靠性。
特别是严苛的环境(运输过程、存放、工作中、气候等等),都在考验着汽车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本文简单整理出汽车前组合灯、后组合灯环境可靠性试验试验条件,以提供给广大客户参考。
(本文只例举介绍部分测试项目条件参考,具体测试要求由各大车厂提供)3 试验项目3.1外观试验3.2分界面试验3.3工作湿度试验3.4存放湿度范围试验3.5加热老化试验3.6防尘试验3.7浸没试验3.8配光性能试验3.9振动试验3.10腐蚀试验3.11接触力试验3.12表面涂层相容性试验3.13耐温性试验3.14灯泡试验3.15盐雾试验3.16防水试验4 试验设备和试样如果没有另外说明,所要求的各种试验装置可按照所指定的试验方法,试验技术条件、标准和法定技术要求来执行。
4.1试验设备各种试验设施和设备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应具有可靠的核校验标签。
4.1.1总则:用于安装试样的支架和夹具电源:直流30V/10A,电压和电流是可调节的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为直流0.2V,2V,20V,和200V,最低精度等级为0.5。
4.1.2耐热性加热老化冷热交变温热试验箱在室温230C±50C相对温度80%的条件试验室中进行试验湿度范围:-400C~900C温度的允许精度:±30C4.1.3振动试验,采用符合GB2423、10试验要求振动试验机上进行。
关于国内外汽车灯具发展状况的相关研究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车灯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
发展趋势上来看,国内外汽车灯具主要集中在智能化、设计美观、能源节约和环保等多个方面,下面就进行详细阐述。
1. 智能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等科技的逐步普及,人们对于汽车的智能化要求也日益增长。
在灯具方面,智能化表现在自动调节亮度、自动开启/关闭、远程控制等多个方面。
目前,德国、日本等国家汽车灯具厂商的智能化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2. 设计美观对于消费者而言,对于汽车灯具的外观设计也越来越关注。
相对于简单实用的经典款式,更多消费者喜欢微小却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这也迫使国内厂商在设计方面不断创新,打造出更具品质感的灯具产品。
3. 能源节约以能源作为灯具发展的方向之一,能源节约依然是车灯跟新市场的一大趋势,LED车灯的出现预示着汽车灯具照明的新时期的到来,相对于传统的车灯设计模式,LED车灯具有节能、寿命长、亮度高等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车灯厂商也将LED灯具视为汽车灯具的未来趋势。
4. 环保环保也是汽车灯具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相应的LED车灯具有非常明显的环保特点-- 不仅能减少能源的消耗,而且还能够减少灯具的污染,避免产生有害物质,这也是由于LED车灯的寿命长及更好的抗环境的特性所导致。
在智能化方面,国外汽车灯具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各大厂商都利用科技革新,不断研发前沿智能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汽车灯具产品中。
例如,德国奥迪就推出了带有智能矩阵LED大灯的A8L。
国外的汽车厂商在设计美观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早已开始将“美”摆在设计的主导地位。
据介绍,在欧洲市场上,荷兰车灯设计公司、意大利车灯设计公司等都非常受欢迎,它们的作品均以简洁、高端、时尚为特点,都成为了欧洲市场上的明星级灯具产品。
针对汽车灯具能源问题,国外汽车厂商借力LED技术,实现LED灯具的推广与应用,以达到能源节约目的,例如,丰田汽车一款名为“Aqua”的车型,其前照灯采用LED灯源,能够节省大量的电能消耗,同时也具备其它经济性能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