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PA及IL-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16.42 KB
- 文档页数:3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终导致高血糖。
T2DM是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大流行病之一,肾脏病变是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肾脏病变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和死亡。
近年来,脂联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脂联素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对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调节,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等。
研究表明,脂联素与T2DM、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然而,目前对于T2DM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2DM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较T2DM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
2. 探讨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3. 分析T2DM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4. 探讨T2DM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对肾脏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计划选取T2DM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同时,将T2DM患者按照肾功能受损程度分组,比较其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差异。
最后,跟踪观察T2DM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进展情况,并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其预测价值。
四、预期成果1. 揭示T2DM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
2. 探讨T2DM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3. 探究T2DM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对肾脏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
- 67 -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通信作者:张媚琰HbA1c、LDL-C、HDL-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李婷婷① 张媚琰① 【摘要】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将其分为合并肾病组(n =35)和未合并肾病组(n =85)。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检测两组HbA1c、LDL-C、HDL-C。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HbA1c、LDL-C、HDL-C 水平。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分析HbA1c、LDL-C、HDL-C 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合并肾病组糖尿病病程长于未合并肾病组,吸烟史占比高于未合并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合并肾病组HbA1c、LDL-C 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肾病组,HDL-C 水平低于未合并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HbA1c、LDL-C、吸烟史、糖尿病病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HDL-C 是保护因素(P <0.05)。
HbA1c、LDL-C、HDL-C 联合检测的AUC 最高。
结论:HbA1c、LDL-C、HDL-C 联合检测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联合检测 2型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doi:10.14033/ki.cfmr.2024.04.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4-0067-05 Diagnostic Value of HbA1c, LDL-C and HDL-C Combined Dete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LI Tingting, ZHANG Meiy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4): 67-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combined dete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to S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had diabetic nephropath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group with nephropathy (n =35) and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n =85).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HbA1c, LDL-C and HDL-C were detected in both groups. General data and levels of HbA1c, LDL-C and HDL-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was analyz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bA1c, LDL-C and HDL-C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was analyzed. Result: The duration of diabetes in the group with nephropathy was longer that in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and the proportion of smoking histor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levels of HbA1c and LDL-C in the group with nephropath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the HDL-C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HbA1c, LDL-C, smoking history, and duration of diabetes were all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HDL-C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P <0.05). The highest AUC was detected by combining HbA1c, LDL-C, and HDL-C.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HbA1c, LDL-C and HDL-C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Key words] HbA1c LDL-C HDL-C Combined detectio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Risk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S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zhou 215000, China 肾脏在长期高血糖的状态下结构和功能均受到损害,导致炎症出现及肾小球损伤,从而引发糖尿病肾病[1]。
糖尿病肾病不同uACR及临床分期患者血清IL-1β及IL-10
水平比较
王茜;尤啟才;王俭勤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年(卷),期】2024(25)4
【摘要】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并致使其代谢紊乱,进而发展为DN,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1,2] 。
既往研究报道 [3] ,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一种抗炎因子,可抑制致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并诱导T淋巴细胞转化 [4] 。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能通过自身分泌的形式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并与肾小球形成新月体、皮肤损害发生有关 [5,6] 。
本研究探讨DN不同uACR及临床分期患者 IL-1β及IL-10水平,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52-353)
【作者】王茜;尤啟才;王俭勤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血清IL-8、IL-10及IL-18水平与不同分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2.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IL-1、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3.不同
UACR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FABP水平与血糖及脂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4.利拉鲁肽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BUN、UACR、Scr、TGF-β、IL-6、IL-1β水平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医学检验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1月糖尿病新世界 DIABETES NEW WORLD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陈君颖,游含宇,叶玉琼厦门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9[摘要] 目的 评估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应用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市中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全部病历资料,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jection Rate , UACR )予以分组,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 =40,UACR<20 μg/min )、微量蛋白尿组(n =40,UACR 在20~200 μg/min 之间)、大量尿蛋白组(n =40,UACR>200 μg/min ),每组40例。
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均接受血浆D 二聚体水平检查,分析效果与临床意义。
结果 大量尿蛋白组的D 二聚体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对照组,且4组D 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血浆D 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 =0.253)。
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越高,血浆D 二聚体水平越高,血浆D 二聚体可以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血浆D 二聚体水平;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1(b )-0052-04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D-dime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CHEN Junying, YOU Hanyu, YE Yuqio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9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D-dimer level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All the medical records of 12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admitted to 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urinary albumin ejection rate (UACR),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n =40, UACR<20 μg/min), microalbuminuria group (n =40, UACR>200 μg/min) and large urinary protein group (n =40, UACR>200 μg/min),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40 healthy subjec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all of them were examined by plasma D-dimer lev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Results The level of D-dimer in the large urinary protei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croalbuminuria group, the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arison of D-dimer levels in 4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Plasma D-dim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buminuria level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r =0.253). Conclusion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proteinuria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plasma D-dimer,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to detect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Key words ] Plasma D-dimer level;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Clinical significance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变化及意义》篇一一、引言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体内,互相影响,加重病情。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指标被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其中,血清Giα-2和NGA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的变化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高血压的分级(1级、2级、3级)进行分组。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检测。
同时,还收集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信息。
三、结果1. 血清Giα-2水平变化根据统计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Giα-2水平呈上升趋势。
其中,3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Giα-2水平显著高于1级和2级患者(P<0.05)。
这表明血清Giα-2水平可能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关。
2. 血清NGAL水平变化同样地,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也呈上升趋势。
与Giα-2类似,3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显著高于1级和2级患者(P<0.05)。
这表明NGAL 水平也可能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关。
3. Giα-2和NGAL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Giα-2和NGAL可能提示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四、讨论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均有所升高,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这两项指标的水平也呈上升趋势。
这表明Giα-2和NGAL可能作为评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同时,高水平的Giα-2和NGAL可能提示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2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糖尿病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地减少其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开发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胱抑素C是近年来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其应用已经被研究多次,并且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由肾脏表达的小分子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13kDa。
它主要通过肾小管滤过并近乎完全地再吸收,因此其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
2型糖尿病肾病也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的异常而导致的。
糖尿病时,高血糖对肾小球的毛细血管造成了损伤,导致了GFR下降和肾功能的损害。
因此,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许多研究都已经明确指出,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升高,能够显著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异常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已有多个研究证明,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可以被用作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
例如,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血清胱抑素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和0.81,且其诊断效能优于肌酐。
说明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另外,对于那些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血清胱抑素C改变的程度可以反映其肾功能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措施和疗效。
一些研究也发现,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趋势可以预示着肾脏损伤的进展。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监测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可以有效地评估肾脏功能和预测肾脏损伤的导致因素。
总的来说,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和预测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与传统的肌酐测定相比,血清胱抑素C的敏感度更高、独立于肌肉质量的变化、在肾功能轻度下降时可以更早地发现异常。
此外,血清胱抑素C还可以被用作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血清胱抑素C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监测标志物来使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肾脏功能状况。
《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变化及意义》篇一一、引言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是当今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常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形成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血清中某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Giα-2和NGA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多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伴有高血压及其血压的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
通过收集患者的血清样本,检测血清中Giα-2和NGAL的水平。
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这些生物标志物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三、结果1. 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Giα-2和NGAL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
在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Giα-2和NGAL的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
这表明Giα-2和NGAL的水平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关。
2. Giα-2和NGAL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分析发现,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损伤、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同时,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四、讨论Giα-2和NGAL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进展过程和患者的病情状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本文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升高,可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糖尿病肾病患者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郝奉民;徐立;佘丽燕;白博丽【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9(49)37【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N组31例、无DN组30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抵抗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组、无DN组的血清抵抗素、FPG、FIns、Homa-IR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无DN组比较,DN组上述指标虽有升高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D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FPG、FIns、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抵抗素与DN患者的IR密切相关,检测T2DM患者的血清抵抗素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肾脏病变.【总页数】2页(P3-4)【作者】郝奉民;徐立;佘丽燕;白博丽【作者单位】邢台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000;邢台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000;邢台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000;邢台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白小岗;李霞;李伟2.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柯慧慧;郭丽梅;丁海英;许依群;顾佳士;严育忠;杨晓宁3.老年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抵抗素关系 [J], 杨伟;李耘;冯明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J], 周燕;陈梅唏;蒋明;林武洲5.血清抵抗素、AMH、SHBG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刘婕;袁园;张文博;姜宏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