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的表面积》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几何图形。
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板书)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
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
再出一些练习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
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
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
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
)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
(板书课题——圆柱)(二)学习新课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
(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板书:底面)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
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
(板书:侧面)师:我们把一个圆在*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
如果把这个圆柱在*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圆柱形实物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预设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作铺垫。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几何图形。
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板书)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
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
再出一些练习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
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
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
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
)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
(板书课题——圆柱)(二)学习新课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
(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板书:底面)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
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
(板书:侧面)师:我们把一个圆在*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
如果把这个圆柱在*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生:是一个长方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生:计算的方法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2 圆柱体的表面积》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实例和练习题。
2.材料:白板、彩色粉笔、圆柱体模型等。
3.教具:计算器、尺子、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展示圆柱体的模型,引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模型,引起学生对圆柱体表面积的兴趣。
2. 讲解原理详细讲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2\\pi rh + 2\\pi r^2$,其中r为底面圆的半径,ℎ为圆柱体的高。
3. 案例演练让学生尝试计算几个简单的圆柱体表面积,并让他们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4. 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加深对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5. 总结学生组织自己的思路,总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案例演练和综合练习环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每天复习今日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全部内容,希未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程时能够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取得良好成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第【1】篇〗预设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检查:拿出自制的圆柱,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复习:点名说说圆柱两底的关系,圆柱高的条数和关系以及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
3、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⑴摸一摸自制圆柱体的侧面,谈一谈自己感觉到什么。
⑵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
(你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吗?)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求出圆柱的侧积吗?⑶剪一剪自制圆柱,汇报交流结果。
⑷说一说:圆柱体的侧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它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的乘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⑸算一算: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同学自己自作,交流结果。
小结: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方法是什么?⑹做一做:课本76页例1及77页的第一题。
2、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⑴自读课本: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⑵练一练:(小黑板出示)⑶小结: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有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1、自学课本,书77页例3。
⑴分小组讨论;⑵学生反馈。
2、问:要知道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要求哪些面的总面积?3、只列式不计算。
小黑板出示题目。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精选6篇(一)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的定义及其表面和底面特征;2.掌握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3.能够解决与圆柱的表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圆柱的定义及其表面和底面特征;2.掌握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解决与圆柱的表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引入圆柱的定义,将一个圆绕着它的直径旋转一周而成,圆柱由两个平行相等的圆面和连接两个圆面的弧面组成。
Step 2.让学生感受圆柱的表面教师拿出一个圆柱体,让学生观察并用手触摸圆柱的表面,让学生感受到圆柱的特征,如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度等。
Step 3.引入圆柱的表面积的定义教师引入圆柱的表面积的定义: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全部外表面的总面积。
Step 4.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1)计算侧面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侧面,将圆柱展开成矩形,然后计算矩形的面积,即圆柱的侧面积。
侧面积 = 圆周长 x 高2)计算底面积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底部圆面的面积,即圆的面积。
底面积 = π x 半径²3)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 = 2 x 底面积 + 侧面积Step 5.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与圆柱的表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解答。
例如:“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求其表面积是多少?”Step 6.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Step 7.作业布置作业一:计算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已知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2cm。
作业二:查找资料,找出一个实际应用圆柱的场景,并描述其中涉及到的表面积计算。
作业三:复习并背诵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公式。
Step 8.课堂总结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是否掌握。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柱表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圆柱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形实物、剪刀、长方形纸、圆形纸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圆柱形实物,如罐头盒、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
提问:要制作这样一个圆柱形物体,需要多少材料呢?这就涉及到圆柱的表面积问题。
从而引出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2、探究新知认识圆柱的表面积让学生观察圆柱形实物,指出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教师讲解: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
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圆柱形实物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探究圆柱的底面积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 =πr² 。
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圆,所以圆柱的底面积= 2 ×πr² 。
推导圆柱的表面积公式结合前面所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2πrh +2πr² 。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的表面积》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探索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够说出什么是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学习重点: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探索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体有了那些了解?
2.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拿出自制的圆柱体,用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什么?
二、探究与交流
(一)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们将圆柱体沿着高剪开,并逐步展开,思考: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
2.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以后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体的什么有关?那么圆柱体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也可用字母公式表示)
3.圆柱体的表面积又怎样计算呢?并请你归纳: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圆柱体的表面积=
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要先算()和( ),最后()。
(二)应用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先独立解决例4,然后想一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例4:一顶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
三、自我挑战
(一)、填空
1、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2、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3、把一个直径为4厘米,高为5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割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4、把一根直径是20厘米,长是2米的圆柱形木材锯成同样的3段,表面积增加了()立方厘米。
(二)解决问题
(1)用一张长2.5米, 宽1.5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筒, 这个烟筒的侧面积是多少? (接口处忽略不计)
(2)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60厘米,高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内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在池内周围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四、学习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