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5章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5.1 构成和基本规定5.1.1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是中小学校建设的主体,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其各自的辅助用房。
5.1.2 普通教室与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间应联系方便。
专用教室与其教师用房、教学管理用房宜成组布置。
各类学校教学用房的设置要求详见表5.1.2:表5.1.2 教学用房的设置规定根据学校的类别、学制、规模和建设能力分别设置上表中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
表中舞蹈教室可兼用作形体教室。
5.1.3主要教学用房内设置的设备、设施见下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基本设备及设施表续表7.3.31 主要教学用房的基本设备、设施表注:●为应设置◎为宜设置○为可设置7.1 主要教学用房和辅助用房面积指标7.1.1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除风雨操场、劳技教室外)的使用面积指标宜符合表7.1.1的规定。
表7.1.1 主要教学用房使用面积指标注1、表中指标是按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排布测定的每个学生的使用面积,如果班级人数定额不同时需进行调整,但增加的座位必须在“黑板可视线”范围以内。
7.1.2 劳技教室的工艺内容不同每间房间的大小均不同,各地、各校均不同。
7.1.3 教师办公室的使用面积按每1位教师5㎡设置。
7.1.4 阅览室的使用面积应按座位计算。
7.1.5 主要教学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宜符合表7.1.5的规定:表7.1.5 主要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指标5.2 普通教室5.2.1 普通教室同层宜设置教师休息室。
5.2.2 普通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课桌的最小平面尺寸为宽0.60m,深0.40m;2、课桌椅的最小排距,宜为0.90m,小学可以为0.85m;纵向走道的最小宽度为0.60m,非完全小学可以为0.55m;3、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最小水平视角为30º;4、最前排课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最小水平距离宜为 2.50m;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最大水平距离:小学宜为8.00m;中学宜为9.00m;5、教室后部最后一排座位之后应留最小宽度为0.60m的横向疏散走道。
A1校园校舍建设B1生均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
XXXX学校编制
2018年11月
目录
1.XX学校生均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简介 (1)
2.××××学校现状图 (2)
3.××××学校规划图 (3)
4.××××学校校舍图片 (4)
5.××××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统计表 (6)
1.XX学校生均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简介
2018年秋季学期在校班级X个,学生X 人,生均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标准为X平方米,应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X平方米。
现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X平方米,生均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标准为X平方米,已经达标。
XXXX小学(中学)(加盖学校公章)
2018年月日
例:
例:
4.××××学校校舍图片
例:
××××学校综合楼图片
项目名称:综合楼
建设年份:XXX年
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
工程造价:XXX万元
例:
××××学校教学楼图片
项目名称:教学楼
建设年份:XXX年
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
工程造价:XXX万元
5.××××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统计表。
附件1:
附件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
附件3:
附件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
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表4-1 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表4-2 普通小学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附件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范》要求执行)
(2)多媒体教室设备主要包括大屏幕显示设备(投影机、大屏幕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机及液晶电视机)、银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话筒、功率放大器、音箱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中央控制台。
综合电教室按上述标准配备;有条件学校可为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普通教室及各学科专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可只配备显示设备、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
(3)学科专用仪器目录中所列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与本项中设备重复的,不再重复配备。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表7-1 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藏书标准
说明:藏书中每种书籍复本不超过5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2008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159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24号)的要求,由教育部负责编制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考虑到全国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在具体执行时要实事求是,根据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范相设计,不要不顾条件硬性追求达标。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教育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八年九月三日前言修订《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工作是根据原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开展《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局部修订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6】437号)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按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教育部负责主编,并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具体承担修订工作。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自 1997年6月1日起试行已10多年,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10多年来教育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国家规范的修改,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也应修订,以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要求第十七条中小学校舍由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后勤及生活用房三部分构成。
分为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其中:一、必配用房:(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相应的辅助用房。
1.普通教室:包括班级教室、机动教室、选修课教室。
2.专用教室:包括科学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技术教室及相应的辅助用房等。
3.公共教学用房:包括多功能厅、班教室、图书室(馆)、学生活动室、舞蹈教室、心理辅导室、德育展览室、体质测试室、室内体育馆等。
(二)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包括行政管理用房、教研室、网络控制室、安防监控室、消防控制室、广播社团活动室、卫生保健室、会议接待室等。
(三)后勤及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及教工食堂(或用于配餐的餐厅)、总务及附属用房、传达值班室、厕所、非机动车库等。
二、选配用房:(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语言教室、微格教室、试卷保密室、心理健康中心、礼堂(小剧场)、校史馆、室内游泳池及相应的辅助用房等。
(二)后勤生活用房:包括值班宿舍、室外连廊、地下机动车库等。
第十八条各类学校必配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一、教学及辅助用房(一)普通教室1.普通教室。
每班设1间。
小学班级教室按每间使用面积65平方米设置;中学班级教室按每间使用面积75平方米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班级教室按小学部分每间使用面积65平方米、初中部分每间使用面积75平方米设置。
2.机动教室。
为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初中设置。
每10个班设置不超过1间。
小学机动教室按每间使用面积65平方米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机动教室按每间使用面积75平方米设置。
3.选修课教室。
为高级中学设置(不再设置机动教室)。
每3个班配1 间选修课教室,每间使用面积75平方米。
(二)专用教室1.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的设置及面积标准确定参考国家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2.科学教室。
附件一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必配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单位:㎡
“后勤及生活用房”中不包括学生餐厅、宿舍、浴室,单身教师宿舍、教工值班宿舍1.注:及室外厕所。
配置。
2.各项必配校舍用房及面积指标宜按附表2 3.表中未列举的办学规模,可根据设计规模参照取值,下同。
1
附件二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表2-1 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2
小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2-2 表
单位:㎡
3
表2-3 九年一贯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4
5
表2-5 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6
7
附件三
学生生活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单位:㎡
注:以上用房均为使用面积,其使用面积系数(K值),室外厕所为0.8,其它均为0.6。
附件四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选配校舍用房面积及指标参考单位:㎡
8
附件五
体育活动场地配置表2单位:片、m
9
附件六
理化生实验室辅助用房配置参考单位:㎡
10。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的具体措施1.引言1.1 概述在教育领域,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
合理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门和相关方面亟待采取具体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的原因。
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规模扩大,教师人数增加,而原有的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能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建设投入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些原因导致了学校场地紧张,给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和舒适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可以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建设,通过多方合作筹集资金,改善学校的场地设施。
其次,可以对学校的规划和设计进行调整,合理规划教学及辅助用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可以考虑采用多层建筑、合理布局等方式,最大化地提高教室的利用率。
另外,教育部门还可以鼓励学校开展募捐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关注教育事业发展,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建设资金。
总之,解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
学校要做好规划和设计,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做出贡献。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阐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的具体措施。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的情况,并介绍该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随后,文章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即包括正文和结论两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具体措施改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的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必配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
注:1.“后勤及生活用房”中不包括学生餐厅、宿舍、浴室,单身教师宿舍、教工值班宿舍及室外厕所。
2.各项必配校舍用房及面积指标宜按附表2配置。
3.表中未列举的办学规模,可根据设计规模参照取值,下同。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表2-1 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表2-2 小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
表2-3 九年一贯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单位:㎡
表2-4 九年一贯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
表2-5 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单位:㎡
表2-6 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
学生生活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单位:㎡
注:以上用房均为使用面积,其使用面积系数(K值),室外厕所为0.8,其它均为0.6。
附件四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选配校舍用房面积及指标参考单位:㎡
体育活动场地配置表单位:片、m2
附件六
理化生实验室辅助用房配置参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