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品法不可违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3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法不可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刑法的含义;犯罪的特征;我国刑罚的种类2.能力目标: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探究讨论四、自学指导:1.什么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各是什么含义?3. 什么是刑法?4.什么是犯罪?5.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6.什么是刑罚?种类有哪些?五、合作探究:分析讨论94页情境材料六、课堂小结:通过这个框题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七、课堂练习:背诵本课知识点1.什么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各是什么含义?3. 什么是刑法?4.什么是犯罪?5.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6.什么是刑罚?种类有哪些?八、作业:《能力培养》九、板书设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谁都不能违法含义法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不类别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可含义犯罪相互联系,不可犯罪必特征刑事违法性—罚罪的法律标志分割,共同构成违受惩罚刑罚当罚性—犯罪的必然后果罪与非罪的标准含义刑罚与刑法的区别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种类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十、教学反思:1、教案的设计采用以活动贯穿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法不可违》知识点整理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法不可违》知识点整理第二框法不可违1、为什么不能违法?p91、93(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什么是违法行为?p93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p93(1)依据违反的法律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依据违反情节的轻重分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也叫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4、如果人们无意间犯法可以原谅吗?不能原谅。
因为法不可违。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什么是刑法?刑法有什么作用?p94(1)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利武器。
★6、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p94――95(1)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7、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哪些种类?p95(1)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我国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A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B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