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24
各文体阅读教学要点和教学模式主讲:廖圣河一、常用文体(一)记叙文1.教学要点(1)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2)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3)抓住不同特点,深入研读课文。
(4)探讨表达方式,提高读写能力。
(5)领会遣词造句,品味语言特点。
一般来说,记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思想品质,叙事的文章要理清事情的脉络,写景的文章要把握景物的特点以及写景的方法。
2.层级处理(1)整体感知(2)重点突破(3)综合训练(4)拓展迁移3.教学模式(1)“面点面导读”模式主要环节:通读全文,把握思路;重点批画,掌握要素;逐段品味,析人悟情;总结特点,指导朗读。
(2)“外化内化过渡”模式主要环节:感受语言—品味语言—实践语言—积累语言(3)“情境—体验”模式主要环节:标题概括——创设情境——感悟体验——协作学习4.教学方法(1)虚拟法(2)以点带面法(3)质疑教学法(4)理清思路法(5)以写带读法(二)说明文1.教学要点:①激发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②把握说明文的主要特征(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③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举事例、分类别、作比较、列数据、画图表、摹状貌)。
④训练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⑤分析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⑥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概括。
2.层级处理⑴了解⑵比较⑶研究3.教学模式(1)五步教学法主要环节:抓对象—明结构—理顺序—辨方法—品语言⑴“信息—交流”模式主要环节:明确话题—筛选信息—生活拓源—发现探究—交流互动⑵“激趣—方法”模式主要环节:学前实践—目标激趣—发现方法—实践应用—巩固反馈⑶“剖析—体验”模式主要环节:熟读体会—比较理解—重点剖析—体验内化—生成语感⑷“思维—锻炼”模式主要环节:转换角色—理清思路—寻点探究—由点及面—锻炼思维4.教学方法⑴直观形象法⑵情感陶冶法⑶比较阅读法⑷结构提纲法⑸读写结合法⑹生发拓展法(三)议论文1.教学要点(1)找论点,明核心(2)探思路,明结构(3)析论证,明逻辑(4)品语言,明特点2.层级处理(1)以提纲把握课文整体(2)以段落落实教学重点(3)以问题深化教学3.教学模式(1)“分析—综合”模式主要环节:找论点—明结构—析论据—解论证—得结论(2)“解析—迁移“模式主要环节:讲故事—析名言—提观点—作迁移(3)“理脉—概述”模式主要环节:整体阅读→理清文脉→概述课文→把握主旨(4)“搭架—析要”模式主要环节:解文题→搭框架→析要素→抓重点(5)“溯因—会意”模式主要环节:谈背景—解难句—理结构—做总结说意图—析内容—清思路—明旨归4.教学方法(1)列表法(2)钩要法(3)复述法(4)推进法(5)析句法(6)批注法(7)比较法(8)改写法(四)应用文1.教学要点①激发学习的兴趣。
关注文体凸显语用——2013浙江省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侧记各位老师:大家好!6月17—19日,2013年浙江省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举行。
我和教研室张副主任一同参加了这次研训。
下面由我向大家简单传达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动态和方向。
研训活动概况本次研训主题为“关注文体,凸显语用”,分诗歌教学、叙事性文章教学、说明性文章教学三大版块,各版块分别安排课堂展示、专家点评,名师讲座、主题论坛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我们简称为“语用”。
小学语文课本里,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编入了各种体裁的课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逐渐接触各种文体,学习丰富的语言。
何谓文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
作者撰文是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总要选择恰当的文章式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个性的文章体裁。
著名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文回家的路怎么走——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
告诉我们“语用”只有在语境下才显示其价值。
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是整体观照、相互融合的。
语用学习要跟内容理解、情感陶冶、学法指导相融合。
课堂教学观摩后,进行了主题论坛。
来自全省各县市的教研员、教师代表,结合小学语文的说明文、童话、寓言、儿童诗、小古文等文体阅读教学,深入探讨各种文体的不同教研思考和教学策略,把脉小语阅读教学现状。
活动最后是滕春友老师的主题讲座《“语用”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分别从“语用教学”的意义、“语用教学”的词解、“语用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娓娓道来。
其中“语用”教学的基本策略,滕老师结合了一线教师的困扰及误区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策略引导。
最后,滕老师作了活动小结。
他强调,“语用”教学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学今后要认真学习新版课标,把握“语用”理念,依据年段,关注文体,凸显“语用”。
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按教学习惯一般分为实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类。
教读这些不同体裁的课文,既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各自文体的特殊规律。
一、实用文的阅读教学实用文通常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写实作品,它是同文学作品相对而言的。
实用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教学内容的很大份额,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记叙文的读写教学处于基础地位。
学生学习其他文体的文章,首先要以记叙文为基础,因为记叙文的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是理解和掌握其他文体和表达方式的基础。
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记叙文的知识,包括记叙文的类别、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谋篇布局的方式等等,理清作品线索,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总结文章写作手法等等,以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记叙文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理清记叙顺序凡记叙文一般都有个记叙顺序问题,一般有顺序、倒叙、插叙等。
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叫顺叙,它在记叙文中最常见。
先写事情的结局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叫倒叙,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先写“我”有一件衬衫,并由此引起回忆,引出整个故事,最后照应开头,抒发了对周总理的热爱、怀念之情。
在叙述中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叫做插叙,例如《同志的信任》中插叙了方志敏同志最后的经历,以及决定将文稿托付给鲁迅先生的经过。
从教学方面来说,利用记叙的顺序知识来阅读教学,可以尽快地理清文章的线索,抓住文章的中心。
2.记叙文的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谋篇布局,其中包括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安排层次的结构形式,线索等等。
记叙文的结构形式最常见的有时间式、空间式、时空式、按人物活动组织段落和按事物的性质组织段落等等。
例如《小桔灯》,开头和结尾是写现在的回忆,中间部分按时间的先后,记叙了“我”和小姑娘两次见面的情况。
记叙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培训稿)一、阅读教学的两个价值1.言语艺术价值:结构艺术表达艺术言语运用2.人文精神价值:作家思想课文内涵情理美二、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坚持语文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真实有效教学过程本文的特点:一、内容:前三段写童年性格与开展;之间写母亲的为人处事;结尾总结:影响、慈母二、表达:言语质朴,细叙生活具体事件学习问题:1.开头三段为什么不写母亲?2.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结尾是如何总结全文的?研讨与练习一、通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法发表一点评论。
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单独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激我的慈母。
三、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年少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上课:(我的母亲)胡适一、朗读课文 10 分钟1.熟悉课文:能够顺畅朗读;2.查词典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以及自己不懂的字词;二、理解课文 10 分钟1.开头三段为什么不写母亲?2.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结尾是如何总结全文的?三、商量交流 10 分钟1.开头三段为什么不写母亲?2.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结尾是如何总结全文的?四、教师讲解 7 分钟1.开头三段:写童年生活与教育的单调——儿童成长需要全面的教育;2.主体局部:写母亲的言教,并侧重身教——影响3.结尾总结:慈母极大极深的影响:——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4.细致的叙事;5.质朴的言语。
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指导我们发现,许多高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阅读文章,课外也读了一定数量的材料,但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一些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上,把阅读理解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
二是教师缺少对文体的分析和指导。
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辩体,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思想,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丰富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在文体思路方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章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线索,从而使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
从文学角度来分,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
但从文章的写作方式上来看,一般都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
记叙文中包括传记、故事、传奇和游记等。
说明文中涉及了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医疗救护和饮食文化等主题。
高中教材中记叙文和说明文居多。
根据阅读课文的体裁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一、记叙文。
记叙文又可分为传记类和故事类。
1.传记类传记类文章在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十几篇。
学习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年代或时间这一主线来理解文章。
例如,在学习Book 2B Lesson 74 Martin Luther King,Jr一课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出与马丁·路德·金的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年代。
1929______ 1944______ 1948______1951______ 1955______ 1963______1964______ 1965______ 1968______按照这个线索学生便能很快找到相关的事件,并可在年代后写出:1929 was born in Atlanta,Georgia1944 won an entrance prize to a college1948 left college to be a minister in the church1948 1951 continued his studies in Philadelphia1955 was made president,fought for political rights for blacks1963 led a new revolution in Birmingham,August 28th,made a speech to thousands of black people1964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1965 Voting Rights Bill became law1968 was murdered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帮助他们记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还可以减轻他们复述课文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年代和发生的事件复述课文),而且还能学到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不同体裁文本中对比阅读教学举隅作者:王蕴芬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7年第02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引领学生从文章体裁到语言表达,从结构形式到人物塑造,从课内到课外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以对比串联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智慧阅读。
因而,笔者尝试在各类文体中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直面各类文本的特质,使学生能智慧掌握阅读不同体裁文本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对比——智慧阅读说明文小学阶段,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带领学生找出说明文文本中的异同和本质特征,从而熟练掌握阅读该文体的方法。
1. 纵向对比。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收录了四篇说明文,分别为《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会合作》。
这些文章虽然都有议论,但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教学时,教师要避免一篇一篇割裂教学,而应纵向连接,通过有目的的对比,引领学生明确文体特点,并逐渐掌握智慧阅读的方法。
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明白了说明文都有论点、论据、论证这些共同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对比,引领学生发现每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以学习举例论证为例,《说勤奋》一文在举例论证的时候,举了两个正面的例子,说明了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这一观点。
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则不仅有正面的例子,也举了“雨水” 这个反面的例子。
《谈礼貌》一文,讲述每个例子的时候,既举了相关的事例,结尾处又有议论进行小结,属于夹叙夹议,最后分几个小论点,逐层深入阐释“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这个观点。
可见,每课的说理表达方法各有不同。
教学时,只有通过这种对比,学生才能逐步明晰。
另外,学习引出论点部分,几篇文章也稍有区别:《说勤奋》一文,作者直接引出话题;《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则用一个自然奇观引出话题;《谈礼貌》一文则是用一句“古训”引出。
通过对比,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因而,教者首先要有鲜明的体裁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通过反复对比,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这些文本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对了解文本的体裁特点有鲜明的作用。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3. 提高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群众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分类;2. 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通过群文阅读,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群众文艺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群众文艺作品的经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第二步: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群众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分类,并讲解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
第三步:群体合作(3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群众文艺作品进行研究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选择。
第四步:展示交流(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群众文艺作品,并做出简要的鉴赏和评价。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分类、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让学生把握住重点和要点。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情况、听取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以及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群文阅读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群众文艺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这一教学设计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达到了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希望这个教案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课文教学广东省江门市教研室曹殿成邮箱:jmyuwenjy@Q Q:1743612224壹人教版初中语文记叙类课文篇目贰各种文体课文教学目的与方法一、记叙文教学(一)记叙文教学的目的1.熟悉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培养学学生对记叙文的读写能力;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和丰富的想象力;3.寓思想教育于记叙文教学中,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趣。
(二)记叙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分析文章的主题2.抓住文章的线索,分析文章的结构3.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4.紧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二、说明文教学(一)说明文教学的目的1.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养成学生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熟悉并掌握说明文文体知识,培养学生读写一般说明文的能力;3.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精确性,并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明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抓住说明文的结构进行教学2.抓住事物的说明方法进行教学3.抓住说明文的语言进行教学三、议论文教学(一)谈论文教学的目的1.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的逻辑力量;2.引导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去观察社会生活,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说理能力。
二、议论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启发、诱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结构。
2.辨析文章的论点与论据,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四、文学作品教学(一)诗歌教学1.诗歌教学的目的(1)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2)通过诗歌教学,陶冶学生的感情,培养其健康和高尚的情操;(3)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二)诗歌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抓住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主题。
(2)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诗歌。
阅读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指导作者:龚建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7期学生从文体中获得知识离不开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必修课程划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更是说明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太注重加强对学生文体的指导,很有可能不自觉地让学生产生对文体的淡化意识。
近几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很多考生的文章文体不明,都是一些“四不像”的文章,难怪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要特别强调“符合文体要求”了。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思想,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丰富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注重文章或文后的题目,不注重从整体上去解读文章,缺少对文体的分析和指导。
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辨体,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把文体指导意识贯穿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
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的分析。
的确,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把握文本文学价值时,应首先注重文体的写法。
文体和文本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本对应着每个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精选5篇)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精选5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阅读教学计划1一、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阅读教学是我校本学期教学教研的重点工作。
阅读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包括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转变教学观念,搞好阅读教学,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及安排(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
”教师是搞好阅读教学的主导因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的基本保证。
1、教师要积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法,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虚心学习借鉴外地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文章写作的技巧和阅读的要领,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阅读课,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多下工夫。
2、教师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及其他文章精品,坚持写读书摘记、读书体会和“下水作文”,体会写作的甘苦,积累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读经验、写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增强阅读指导和写作指导的科学性。
(二)、充分发挥作用。
1、认真开设好语文阅读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保证学生有图书可以借阅,有一定数量的报刊可供学生阅览。
学生要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丰富读书积累。
(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精美语段摘抄,内容摘要,也可以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心得体会等),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读书阅览活动,要在读书方法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浅谈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主旨的主要方法,而且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结合自己十来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采用的方法:一、散文阅读教学我在平日的散文教学中,首先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先是把阅读放在第一位的。
首先是朗读;其次是阅读;再就是读出兴趣。
(阅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一定要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
)对于散文的教学,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知人论世,通过走进作者,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至于在文本的分析上,我通常是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找他们认为喜欢的句子,精美的句子,能提示主题,表达作者心境的句子,尤其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并适时地让他们把这些佳句进行课后摘抄,以作为积累的素材。
除此之外,延伸拓展训练是教学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仿写,有修辞的运用,有布置与作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训练,还有联系实际谈体验或写作等。
二、小说阅读教学针对小说的特点,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平时教学小说时采取的一些教学思路:首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概括小说的中心事件,了解文本结构特点;其次,让学生理清情节线索;然后,启发学生紧扣具体情节与人物描写,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教学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分析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多角度把握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
再者,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而社会环境描写则往往能揭示出作品的深刻内涵。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揣摩写作意图,概括作品主题。
在引导和讨论中完成小说教学“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说明文阅读教学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对我们教语文的老师来说,会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无聊,激发不起学习兴趣。
媒体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媒体文体,如新闻报道、特稿、评论等;2. 提高学生对媒体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 增强学生对媒体信息的筛选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对媒体文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媒体文的特点和类型;2. 如何通过阅读媒体文来获取信息;3. 媒体文背后的信息和立场分析;4. 针对不同媒体文体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多种类型的媒体文,如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专题报道等;2. 电脑、投影仪;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讲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媒体文体,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媒体文的特点和用途。
二、学习媒体文的阅读技巧(20分钟)1. 分析新闻报道的写作结构和要点;2.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特稿和评论了解作者立场和观点;3.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筛选并评估媒体文中的信息。
三、阅读实践(30分钟)1. 学生阅读一篇选定的媒体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类型、作者立场和信息可信度;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批判性思考训练(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争议性强的媒体文,指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2. 学生展示自己对媒体文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媒体文阅读对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多读媒体文,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媒体文都有了基本的了解,理解了媒体文的阅读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践性的训练,如让学生自行选择媒体文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式指导檀林中学吴高银在初中语文教学进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相当重要,它直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要深人明白得文学作品,就必然要把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没有方式的阅读确实是盲目的阅读。
文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文学是以形象动人的。
因此,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学文体,对诗歌作品、小说作品、散文作品、戏剧作品等明确地抽象出“一样的阅读方式〞,即是从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它既对阅读实践产生指导利用,同时又要受到实践的查验,并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开展和完善。
文学作品的文体一样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咱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依照不同的文体的特点来进展阅读。
一、诗歌诗歌是诗与歌的统称,它具有韵律美,语言凝练,充满情感和想象的特点。
咱们在阅读时应依照诗歌时特点,从如下几点进展阅读:一、朗诵吟诵,从整体上感受。
“熟读唐诗三百首,可不能作诗也会吟〞,阅读诗歌时要朗诵、吟诵,如此读者的情感、经历和想象才能取得迅速反映,从而真切地体味诗的韵律美、节拍美、情思和意境。
否那么就很难体味出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
二、分析情感、展现意境。
情可谓诗的气脉。
要在初步感受诗歌作品的根底上,进一步分析与体会作品的诗情与意境。
要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时期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与寄托。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凝聚和结晶,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
因此,读诗歌,第一要体会作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有些诗歌的含义比拟深刻,例如?登鹤鹊楼?,这首诗歌就要抓住后两句“欲穷厘目,更上一层楼〞,通过琢磨、领会、来体验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3、领略音韵、研究写法。
要领略诗歌的音韵美,研究作品独具匠心的构思及写作手法,修辞方式的选取与组合等。
不管是古典诗歌仍是现代诗歌,都应在朗诵中感受其音韵美、节拍美。
如“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运用对偶,给读者展现出春意盎然钱塘湖春景。
现代诗人减克家运用对照手法,活画出两种不同信念、不同追求的“有的人。
怎样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同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
《课标》对四个学段的文体都进行了归类,第一个学段: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第三学段:说明性的文章、叙事性作品、诗歌。
从中可以看出前三个阶段,也就是小学六年,课标所给出的阅读的文体,相互之间也有一些交叉,有叙事性的,也有说明性的。
到了第四阶段,还有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这是课标中所列出的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文体。
如何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关乎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和走向,关乎到阅读教学最终去向哪里。
我们习惯于用一种方式来教阅读。
所谓的一种方式教阅读是指,习惯于用实用类文本(说明文、新闻报道、日常应用文)的阅读方式教学生,阅读目标始终盯住理解。
(认读、理解、分析具体的语句意思……)这种方式如果遇到了文学类文本就脱离了文学文本的特点,文学类文本更加注重的是1、体验、体验情感;2、感受、感受形象;3、品位,品位语言。
比如,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一课,这是一篇歌颂林业工人的散文。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歌颂了林业工人的怎样一种精神?需要学生去品味语言,比如说,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能体会到什么?(奉献)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除了奉献还能体会到什么?(敬业);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去读、去品,去感受,林业工人的形象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丰满起来。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课后思考题:“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学生就会感受到是看林人的敬业、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感动了自己、吸引了自己,从而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看林人的深深赞美之情。
在小学阶段的文体里面还有说明性的文章等,说明文里面一般没有生动的形象,这样的文体,我们就要抓住里面的信息要点进行分析理解。
诗歌教学的要点是诵读、想象。
从文体看传记的阅读教学作者:李漫飞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在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而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的,因此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就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肖培东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颜色》为例探讨文体角度的传记阅读教学。
关键词:传记;《美丽的颜色》;阅读教学《美丽的颜色》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为“回忆性散文、传记”,从文体可以看出是一篇传记。
那么,传记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即怎样确定传记类作品的教学内容?肖老师的教学给我们做了很好地示范。
一、依据传记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传记是一种文体样式,“在文学或文章上的‘传记’文体,指的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人物生平及个性的一种文体样式。
”《美丽的颜色》从文体看决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教阅读传记的方法,即读一篇传记要读什么?读哪些地方?肖老师在执教时,以“猜肖老师会问什么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这篇课文的文体,通过学生对注释的发现引导学生关注传记文体,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传记作品。
可见,肖老师根据文体确定教学内容,敏锐地抓住了传记文体这一突破口来进行传记的阅读教学。
二、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选择教学内容传记自汉代《史记》开始,经过发展演变,具有一些典型的性质,主要表现在它的叙事性、真实性、历史性和文学性这几个方面。
對于这类特定的文体,教师要依据文本的文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关注文体特征,教会学生阅读这一类文体的阅读方法。
(一)传记的叙事性传记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叙事性,传记在记叙人物事迹也就是在给读者讲故事。
肖老师根据学生问的问题,由“美丽的颜色是指什么颜色?”引导学生读出科学家(传主)的精神品质;“他们是怎么发现镭的?”“为什么要探索这个镭?”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文中的信息,也就是读出居里夫妇发现镭的美丽的颜色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传记就是在向读者讲述人物的故事,学生能够读出故事的内容,也就读出了传记的叙事,这正体现出了传记的鲜明特点——传记的叙事性。
高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体的作品,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分析和评价。
教学步骤:1. 引入(500字)在引入环节,教师可通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音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
2. 学习(500字)在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中的某一回,或者李白的某首诗歌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标记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描写、意象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3. 分析(500字)在分析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艺术手法。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4. 评价(500字)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评论文章,对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述。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对作品的喜爱或批评,并结合具体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论述。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写作方面的指导,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和范例。
5. 总结与展示(500字)在总结与展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借鉴、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展示,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朗读或演绎,让整个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案例,学生可以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案例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语文备受大家的关注。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常抓不懈,学生的写话能力一定会慢慢提高,顺利过渡到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在目前新课程语文教学当中,语文地位远高于从前,语文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多的。
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是每个教师都困扰的难题。
而作文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事倍功半,低年级学生更是无法从中产生学习兴趣,当今教师应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低年级写话教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进而提高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
一、加强说话练习,培养写话兴趣说话是写话的基础。
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儿童平时说话不完整,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
当然写话就更是语句不完整、不通顺、不连贯了。
因此,在教一年级新生班时,我就把儿童说完整的话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掌握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要说清楚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要说清“干什么”或“怎么样”。
否则,一句话的意思就不完整。
为了培养儿童平时说话完整的习惯,我鼓励学生当“啄木鸟医生”、“小小医学家”,课内、课外一旦发现别的同学说话不完整,就互相帮助,指出错误并给予纠正。
如在识字课堂上,经常要学生用组的词语说话。
比如用“辛辛苦苦”说话,有的同学说:“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改变说法。
如:“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是粮食。
”由于经常开展说话练习,同学们课堂上说话就比较完整了。
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然后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或是外公外婆听。
在学校说给老师同学听,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把所说的话记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一旦发现学生日记中写得好的句子、词语,我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二、激励学生,让学生更有写作动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自制力,而且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容易三分钟热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对写作丧失兴趣,逐渐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