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 格式:docx
- 大小:55.56 KB
- 文档页数:3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外力的作用。
如起重机上的钢索,受到悬吊物拉力的作用;柴油机上的连杆,在传递动力时,不仅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且还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轴类零件要受到弯矩、扭力的作用等等。
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种承受机械荷而不超过许可变形或不破坏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表现来的诸如弹性、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征就是用来衡量金属材料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力学性能的指标。
钢材力学性能是保证钢材最终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制度。
在钢管标准中,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规定了拉伸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或屈服点、伸长率)以及硬度、韧性指标,还有用户要求的高、低温性能等。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1、弹性和塑性: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力和变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如弹簧:弹簧靠弹性工作。
塑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至于引起破坏的性能。
(金属之间的连续性没破坏)塑性大小以断裂后的塑性变形大小来表示。
塑性变形:在外力消失后留下的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
2、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指标一般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即力表示,单位为MPa。
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拉伸图: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直到断裂的全部力学性能可用拉伸图形象地表示出来。
材料在常温、静载作用下的宏观力学性能。
是确定各种工程设计参数的主要依据。
这些力学性能均需用标准试样在材料试验机上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和程序测定,并可同时测定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对于韧性材料,有弹性和塑性两个阶段。
弹性阶段的力学性能有:比例极限:应力与应变保持成正比关系的应力最高限。
当应力小于或等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满足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弹性极限:弹性阶段的应力最高限。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引言:金属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它们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其在结构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和延展性等方面的特性。
一、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的抵抗外力破坏和变形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
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开始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金属材料抗拉应力下发生断裂的能力,抗压强度是金属材料抗压应力下发生断裂的能力,剪切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滑移断裂的能力。
强度与金属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密切相关,晶体间的结合力越强,金属材料的强度越高。
二、刚度刚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也称为弹性模量。
刚度与材料的原子结构相关,原子之间的键合越紧密,材料的刚度就越高。
刚度是测量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弹性恢复能力。
常见的刚度指标是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取决于金属材料中原子之间的键合性质和晶体结构。
三、韧性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吸收大量能量而不断裂的能力。
韧性是将金属材料弯曲、扭转或拉伸时的表现,具有良好的韧性的材料可以获得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韧性材料能够在受到冲击或震动时,通过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从而减少外界力量对结构的破坏。
韧性与金属材料内部晶粒的细化、晶界的加强以及材料中的组织缺陷等因素有关。
四、延展性延展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较大程度延长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
延展性与金属材料的晶粒形态及其排列方式密切相关,也与材料中晶界的运动有关。
延展性较好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需要大变形的构件,如容器、管道等。
延展性较差的材料容易发生局部失稳和断裂。
结论:综上所述,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和延展性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性能是由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内部组织决定的。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力学性能的金属材料来满足要求。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使用性能⎪⎩⎪⎨⎧性)高温。
氧化性(热稳定化学性能:耐蚀性、抗密度、熔点等性、导热性、热膨胀、物理性能:电学性、磁、塑性、韧性、钢度等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工艺性能⎪⎪⎪⎩⎪⎪⎪⎨⎧切削加工焊接性压力加工(冲压性)铸造性可锻性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和受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断裂的能力称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为机械性能。
主要有四大指标:1、 强度指标:抗拉强度b σ 屈服强度s σ:(疲劳强度、屈强比)2、塑性指标⎩⎨⎧断面收缩率伸长率(延伸率)δ 3、硬度指标⎪⎪⎩⎪⎪⎨⎧D HL HV HRC HB )里氏硬度()维氏硬度()洛氏硬度()布氏强度( 4、韧性指标⎩⎨⎧IC k k K A a 断裂韧度冲击韧性1、强度指标将规定尺寸的试棒在拉伸实验机上进行静拉伸实验,以测定该试件对外力载荷的抗力,可求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
(1)拉伸曲线图(2)应力应变图应力0A 外力=σ (单位面积所受力) 应变0L L ∆=ε (单位长度的变形量)对原材料、焊接工艺及焊接试板均有严格的标准进行规定。
对圆形拉伸试样分标准试样和比例试样,每种又分为长试样和短试样⎪⎪⎪⎪⎩⎪⎪⎪⎪⎨⎧⎪⎩⎪⎨⎧==⎪⎪⎩⎪⎪⎨⎧===(短)(长)任意选用比例试样:短试样)长试样)标距标准试样:直径006000000065.53.11(5(1020A L A L d d L d L L d (3)拉伸试验分为四个阶段中碳钢 低碳钢(拉伸图) 变形量ΔL (应变ε)σ标距L 0①弹性变形阶段:变形量L ∆与外力(或应变和应力)成正比(即虎克定律)。
该阶段最高值:e ':P σ:称比例极限(即保持直线关系的最大负荷)。
e σ:弹性极限:我们把材料产生最大弹性变形时的应力称由于检测精度,国标规定以残余变形量为0.01%时的应力为弹性极限。
A F e e =σ 应力:单位面积上材料抵抗变形的力称为应力。
金属的力学性能有哪些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硬度、冲击韧性等。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包括其中包括:弹性和刚度、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断裂韧度及疲劳强度等,它们是衡量材料性能极其重要的指标。
1、强度: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材料单位面积受载荷称应力。
2、屈服点(6s):称屈服强度,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0.2%L。
时应力值,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3、抗拉强度(6b)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如铝锂合金抗拉强度可达689.5MPa 4、延伸率(δ):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工程上常将δ≥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常温静载的低碳钢、铝、铜等;而把δ≤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常温静载下的铸铁、玻璃、陶瓷等。
5、断面收缩率(Ψ)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比。
6、硬度: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常用硬度按其范围测定分布氏硬度(HBS、HBW)和洛氏硬度(HRA、HRB、HRC)。
7、冲击韧性(Ak):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单位为焦耳/厘米2(J/cm2)。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材料。
一般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
黑色金属包括铁、铬、锰等。
其中钢铁是基本的结构材料,称为“工业的骨骼”。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化学材料和新型非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使钢铁的代用品不断增多,对钢铁的需求量相对下降。
但迄今为止,钢铁在工业原材料构成中的主导地位还是难以取代的。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行为和性能。
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钢、铝、铜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
其主要的力学性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2. 延展性: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
延展性可以通过材料的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指标来描述。
3. 韧性:金属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能够在承受外力作用下吸收较大的能量而不发生断裂或破坏的能力。
韧性也可以通过断裂韧性、冲击韧性等指标来描述。
4. 硬度: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变形和外界划
痕的能力。
硬度可以通过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等进行测量。
5. 弹性模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来形状的能力。
弹性模量可以描述材料的刚
度和变形的程度。
6. 疲劳性能: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交替或
重复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和抗疲劳性能。
疲劳性能可以通过
疲劳寿命、疲劳极限等指标来描述。
以上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见力学性能参数,不同的金属材
料在这些性能方面有所差异。
这些性能参数的好坏直接决
定了金属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和性能优势。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其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力学强度、变形能力、抗疲劳性和韧性等。
首先,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
力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金属材料的力学强度高,意味着它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和抗弯能力。
这使得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如建筑、桥梁和航空器等。
其次,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变形能力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可通过冷加工、热加工和轧制等工艺方法来实现变形,使其形状得到改变。
这种良好的变形能力使金属材料具有可塑性,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工件。
金属材料还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
抗疲劳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频繁循环加载下的抗损伤能力。
由于外界应力的作用,金属材料会发生变形和损伤,如果应力循环次数过多,将导致断裂。
但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极限,可以承受较大的应力循环次数,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最后,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
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发生断裂前能够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的韧性意味着它在受到外界冲击或载荷时能够吸收能量,防止突然断裂。
这种优良的韧性使得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安全保护装备,如安全带和防护网等。
总的来说,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较好的变形能力、良好的抗疲劳性和韧性。
这些力学性能使得金属材料成为广泛使用的工程材料,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它抵抗外力的能力。
通常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来表示材料的强度。
2. 延展性:金属材料的延展性是指其在受力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
能力。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断裂延伸率。
3. 硬度: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其抵抗局部划痕或压痕的能力。
常用
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
4. 韧性:金属材料的韧性是指其抵抗断裂的能力。
韧性与强度和延
展性密切相关,一般用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来评价材料的韧性。
5. 塑性:金属材料的塑性是指其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可逆形变的能力。
塑性是金属材料特有的力学性能,它使得金属材料可以制成各种形状。
6. 疲劳性能: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是指其在交变或周期性载荷下抵抗疲劳损伤的能力。
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疲劳寿命和疲劳极限等。
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这些性能会受到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热处理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金属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来考虑其力学性能。
常见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一. 金属材料相关概念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的外力作用。
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种承受机械载荷而不超过许可变形或不被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诸如金属材料的强度、刚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征就是用来衡量金属材料在外力下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的指标。
1.1 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一般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作用力表示,符号为σ,单位为MPa。
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或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用σs表示。
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被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用σb表示。
对于大多数机械零件,工作时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零件强度设计的依据;对于因断裂而失效的零件,则用抗拉强度作为其设计的依据。
1.2 刚度刚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对于机械零件要求较高的尺寸稳定性时,需要考虑刚度指标。
1.3 硬度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的能力。
几种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一览表材料牌号屈服强度σs/MPa 抗拉强度σb/MPa45 350-550 550-700SKD61 490-685 685-985Cr12MoV 450-650 650-970P20350-550 550-860 S45C/S50C 350-560 560-750Unimax 350-580 580-885SKH51 485-680 680-960注:1.上表中材料的强度数值仅供参考,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及环境下其对应的强度值不同。
二.材料的失效与许用应力通常将材料的强度极限与屈服极限统称为材料的极限应力,用σu 表示。
对于脆性材料强度极限为其唯一强度指标;对于塑性材料,其屈服应力小于强度极限,通常以屈服应力作为极限应力。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常见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一. 金属材料相关概念
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的外力作用。
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种承受机械载荷而不超过许可变形或不被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诸如金属材料的强度、刚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征就是用来衡量金属材料在外力下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的指标。
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一般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作用力表示,符号为σ,单位为MPa。
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或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用σs表示。
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被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用σb表示。
对于大多数机械零件,工作时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零件强度设计的依据;对于因断裂而失效的零件,则用抗拉强度作为其设计的依据。
刚度
刚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对于机械零件要求较高的尺寸稳定性时,需要考虑刚度指标。
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的能力。
几种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一览表
注:1.上表中材料的强度数值仅供参考,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及环境下其对应的强度值不同。
二.材料的失效与许用应力
通常将材料的强度极限与屈服极限统称为材料的极限应力,用σu
表示。
对于脆性材料强度极限为其唯一强度指标;对于塑性材料,其屈服应力小于强度极限,通常以屈服应力作为极限应力。
为了机械零件使用的安全性,对于机械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储备。
因此,实际是使用的最大应力值必须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
最大使用应力称为许用应力,用[σ]表示。
许用应力与极限应力的关系如下:
[σ]=σσ
σ, σu ={σσσσ
式中,n 为大于1的因数,称为安全因数。
对于塑性材料n 为,σu=σs ;对于脆性材料n 为,σu=σb 。
强度条件
σmax=(σ
σ)max ≤[σ]
式中,F ,机械零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作用力,单位N ;
A ,承受载荷作用的面积,单位mm2;
[σ],材料的许用应力,单位M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