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45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3G手机的用户逐步增多,利用手机延伸图书馆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一些图书馆对建设手机图书馆进行了初步尝试,但普及率不是很高。
3G时代下的手机图书馆快速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手机图书馆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技术,实现手机图书馆应用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无缝衔接,以手机为终端承接图书馆的服务,承载并扩展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功能的一个手机移动服务平台。
手机图书馆能够使读者通过手机短信或手机WAP上网或手机客户端上网访问。
手机图书馆不仅可以实现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如预约、图书到期提醒、续借等,也能通过它实现参考咨询、文献传递、联机检索、藏书位置查询等特色服务。
现行的手机图书馆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通知提醒、检索、数字资源、咨询、互动交流、馆内事务处理等9大类。
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将更多元化、个性化。
在“信息社会”的新环境下,手机图书馆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延伸数字图书馆服务,实现“任何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心所欲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
手机图书馆是网络图书馆的派生产品之一,它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便利性上,客户利用手机图书馆不论何时何地均能查询和浏览图书馆信息,节省了去实体图书馆的时间。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用户逐步增多,上网速度的快速提升,上网资费的降低,手机图书馆的优势也更一步凸显。
1手机网民的快速发展为手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012年12月15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达到4.2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比2011年底提升3.8%。
与此同时,手机网民快速增长。
到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为18.1%,增幅超过整体网民增幅。
浅谈基于3G技术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利与弊摘要: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简称。
3g技术的出现, 3g时代的到来,必将对现有的网络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将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人类未来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图书馆数字化是本世纪文化界、知识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将纸制图书转变为数字图书,利用发展成熟的3g技术网络和现代科技手段创建并不存在实物形态的大型开放书库或阅览室,是全球图书馆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所必需担负的历史使命。
本文探索了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分析了其优势和弊端,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3g技术;网络;数字图书馆;利弊【中图分类号】 g250【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022-0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一直是紧密相连的。
互联网的诞生和壮大,直接促成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高速扫描技术的产生,使对大批量纸质文献的快速数据加工成为可能;现代动态网页技术的进步和im(实时会话)技术的成熟,直接催生了现代电子参考咨询系统和各种个性化服务。
而现在,又有一系列新的技术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是3g技术。
步入二十一世纪,已有悠久历史的图书馆虽然不会很快消亡,但是,随着电子出版物的迅速剧增,数字图书馆将会取而代之,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它是图书馆的未来存在形式。
因此,加速建设数字图书馆是本世纪图书馆行业面临网络信息时代挑战的唯一选择。
一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数字图书馆馆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信息流通网络化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图书馆由人工进行图书典藏、图书编目、图书上架、凭证借阅以及按期归还等原始工作程序。
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和自由存贮,它是信息工作者以互联网络为平台,以通信线络为支撑,以数字信息资源为内容,对有价值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能为用户提供高速、快捷、方便的网上信息服务的开放数字资源体系。
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资源数字化。
基于3G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构建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需求,从资源建设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现阶段基于3G网络进行图书馆移动信息平台构建的主要技术方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3G 移动服务平台随着新型移动通讯终端在高校的普及和国内移动通讯服务进入3G时代,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部分高校读者的迫切需求和日常习惯。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信息中心,在传统图书馆和现有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应该逐渐将相关的信息发布与应用的环境,从单一的有线网络扩展到移动通讯领域,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访问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
1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应用需求与网络环境1.1 目前大学生手机用户已成为移动网络的主力群体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移动上网用户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年龄层次较年轻,多数在18~28岁之间;(2)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很快灵活使用上网技术;(3)使用时段较随机,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约92%的用户会在空闲时候、需要的时候或者想起来的时候,而有相对固定的手机上网时间的用户只占8%;(4)使用时间较短,约占50%的用户平均每天有不到10分钟用手机上网的时间,约占20%的用户每天有超过1小时用手机上网时间;(5)无线互联网的主体已经变成学生[1]。
这些特点提供了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条件,大学生的上网习惯成了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
1.2 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手机阅读的需求较强专业和课外阅读是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向,根据一些高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还是以学习为生活中心,各种教科书、教辅材料、应试考级材料、英语学习资料等是阅读重点,阅读这类书籍所占用的时间也较多。
而多元化、娱乐化、时尚化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尤其是像武侠、言情、校园青春等各类小说;其他像时尚、生活、体育等书籍也深受大学生喜爱。
大学生大多数比较乐于接受现代出现的各种电子阅读方式,他们认为虽然电子阅读没有传统的纸质阅读享有时间上的优势,但是在部分领域电子阅读更具有优势,而通过网络、手机等工具的新阅读方式逐渐在大学校园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