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服务--孙一钢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44
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图书馆关联机构或组织提供云服务现状研究任思琪1 黄国彬2 孙一钢1(1.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871;2.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5)〔摘 要〕文章主要使用了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法,对国外与图书馆关联机构或组织提供云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探讨其服务定位、目标用户、服务形式和服务特点等。
与图书馆关联机构或组织提供云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共享图书馆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成本浪费,增加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和开放性。
从而促使我国图书馆参与提供云服务、共享图书馆资源,也有助于业界更加全面地审视云计算技术与图书馆的关系。
〔关键词〕云计算 云服务 国外图书馆 图书馆关联机构或组织〔中图法分类号〕G250.7〔引用本文格式〕 任思琪,黄国彬,孙一钢.图书馆关联机构或组织提供云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2019(2):065—071.毋庸置疑,云计算已经成为助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技术。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应用云计算来提升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然而,图书馆不仅可以作为云计算服务的使用方,也可以作为云计算服务的提供方。
文章从这一角度,对图书馆关联机构或组织提供云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关于这一角度的研究空白。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图书馆关联机构或组织提供云服务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云平台建设和数据资源共享两类。
云平台建设方面。
Wiebrands M[1]研究了社区图书馆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阐述了社区图书馆联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详细分析了云计算技术与普通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相比的明显优势。
Xiong W等研究了[2]基于云计算的云联邦图书馆建设,设计了云联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框架和实施策略,提出了建立云联邦图书馆的“1 + X”模型。
2016年,Shiferaw T等[3]探讨了如何为埃塞俄比亚的公共高等教育机构建设一个基于云的图书馆架构,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了人们对云计算技术的接受程度。
基于PSO-SVR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吴玉萍;石义金【摘要】用户满意度评价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准确地评价用户满意度,对于提高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在研究文献、遴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O-SVR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利用16所高校移动图书馆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够消除评价指标间非线性交互关系对评价结果精确度的影响,为移动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期刊名称】《新世纪图书馆》【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6页(P53-58)【关键词】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PSO;SVR【作者】吴玉萍;石义金【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实践教学部广西桂林,541004;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76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移动用户的快速增长,移动图书馆近年来发展迅猛,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空间,更好地满足了移动阅读时代读者的信息需求。
然而,由于技术、资金、人员、信息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仍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用户(或读者)满意度是评价和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移动图书馆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移动信息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并用之评价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从而为移动图书馆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对于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尤为重要。
1 文献回顾在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用户满意度是持续受到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
国内外学者针对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两种框架:一是将市场营销领域的顾客满意理论引入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二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系统评价方法对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进行定量评价。
Nitecki[1]最早将基于用户感知与期望差距的SERVQUAL模型用于评价美国8家学术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该模型的核心思想即为顾客满意理论。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6.25•【文号】文科技发[2012]16号•【施行日期】2012.06.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公布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科技发〔2012〕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各直属单位::根据《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公布如下:一、特等奖4项:项目名称:中国农民歌会组织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完成单位: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滁州市政府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文联完成人:杨果韩先聪江山 XXX建庄保斌何希勇曹哨兵唐跃宰学明臧连明丁光清王唯唯杨林艳杨旭东项目名称:政府公益文化基金管理创新完成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文化报》深圳记者站完成人:王京生吴忠刘璋飙李建阳林金华项目名称:数字新媒体技术在“数字版清明上河图”项目上的展示与应用完成单位: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卢正刚宋小乔庄岩刘剑姜华朱元华刘五一李振炜田磊孙雷项目名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完成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完成人:潘公凯黄建成姚开阳陆川何为于正杨京郑韬凯郭万新武华安陈一鸣方伦磊张玄余楠飞苹果(德)二、创新奖16项:项目名称:掌上国图--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单位:国家图书馆完成人:魏大威邢军孙一钢谢强徐春霞牛现云张军安洁张红赵娜项目名称:科技创新促进民乐的传播与发展--环保胡琴系列研发与应用完成单位:香港中乐团完成人:阮仕春阎惠昌钱敏华徐尉玲项目名称:多终端全方位数字服务平台--文澜在线完成单位:杭州图书馆完成人:褚树青粟慧寿晓辉阮立黄林英韩菁蒋琦琦黄明珊项目名称: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的实践与探索完成单位:中共东莞市塘厦镇委员会、塘厦镇人民政府完成人:管敏政方灿芬杨晓斌黄耀群 XXX捷赵建华成杰李芝泉项目名称: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创意与数字化工程完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黄永林谈国新姚伟钧陈建宪何婷婷肖丰臧艺兵陈波何静李林项目名称: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福建省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完成人:张彦博孙承鉴罗云川郑智明陈顺陈黄焱陈艳平焦延杰沈勤朱芳项目名称: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管理与实例分析完成单位: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完成人:顾善忠周琪徐枫苟晓飞高文新顾雅琦高星伟刘韬玮邓小娟李琦项目名称:中国(湖南)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成单位: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李新宇向黎生龙伯康柏丙军易璐杨海云沈林超熊坚项目名称:书画科学鉴定的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完成人:尹毅赵美红白国庆严先机李秋立董舒怀刘珏苗红燕项目名称:牵手港澳--民族民间文化体验项目完成单位: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完成人:李松刘嘉张刚王静王彦王学文李思晋赵元元项目名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监管与服务模式创新实践完成单位: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艺术考级管理中心山东省艺术考级专业委员会完成人:徐向红李国琳张钢杨秀玉李晓峰安立元倪昕东胡学林吴小兵于媛媛项目名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平台优化建设项目完成单位:上海外高桥国际动漫游戏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完成人:朱建民韩帅姚旭颖陈玉宇项目名称:国际舞台美术教育应用体系建设完成单位:中央戏剧学院完成人:徐翔孙大庆刘杏林冯德仲项目名称:基层文化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完成人:胥厚全夏珂王运兰齐瑞廷项目名称:跨界艺术创新与融合--多媒体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的创排与实践完成单位:上海音乐学院完成人:徐孟东杨立青尤继一代晓蓉尹明五张旭儒陈强斌龚孝雄程瑜怀刘莹项目名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创新管理完成单位:无锡市新区管理委员会社会事业局艾迪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完成人:夏心明孙军许长城三、提名奖9项:项目名称:原创精品工程暨儿童剧联盟项目完成单位: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刘方平陈磊张继龙项目名称:“手牵手,让梦想成真”公益性系列活动完成单位: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完成人:郭彦新李克李世平韩雅丽王隽吴蓓吕宏刘瑛赵小英张智项目名称:双向交互式电视数字图书馆应用与示范完成单位:国家图书馆完成人:张炜魏大威孙一钢李春明朱先忠姜志宏李晓明谢强高恩泽张红项目名称:公益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群星音乐厅”完成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群众艺术馆完成人:陈乐一来其发任伟薛克俭汪彦赵凯杨晋项目名称: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襄阳市美术馆跨边界服务模式为例完成单位:襄樊学院襄阳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完成人:李儒寿丁长河黄有柱王奎陈乐一曹启良 XXX 尚晓明李秋实郭自龙项目名称:群众文化活动服务“酵母”工程完成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完成人:刘康袁久亮刘玉考张云鹏项目名称: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掌中木偶戏中的实践运用--以木偶戏《金星花-小萝卜头》为例完成单位:福建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完成人:洪世键白勇华林静如朱冬阳曾金亮吴啸玲陈代宫尤天相李胜奕曾安妮项目名称:影视科学发展技术平台的研究与运用完成单位: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丁亮肖杨史小东李耀阳刘辉项目名称:高校网络文化品牌建设与创新完成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完成人:徐仲伟游敏惠张绍荣张珂李彦陈纯柱特此通知。
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与智能化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在转型升级中不断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移动服务与智能化解决方案作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逐渐成为图书馆给用户提供全方位、高效便捷服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与智能化解决方案对用户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忽视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搬到了用户的手机上,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查询、借阅和还书等服务。
1. 图书查询传统的图书查询需要用户前往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输入相关关键词来查询,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局限性,用户需要前往图书馆才能了解到相关信息。
而通过移动服务,用户只需打开手机上的图书馆应用程序,通过扫描图书的条形码或者输入相关关键词,就能够得到图书的详细信息,包括馆藏位置、借阅情况等。
这种移动查询方式不仅方便了用户,还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2. 在线借阅和还书移动服务还可以实现在线借阅和还书功能。
用户只需通过手机上的图书馆应用程序选择自己需要的图书,然后通过在线支付相关费用,就能将图书预约下来。
当用户需要归还图书时,只需在手机上提交还书申请,图书馆便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地址将图书取回。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用户的借阅和还书操作,还减轻了图书馆的人力成本。
二、智能化解决方案除了移动服务,图书馆还通过智能化解决方案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1. 自动借还书机自动借还书机是图书馆引入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典型例子之一。
用户只需将需要借阅或归还的图书放在自动借还书机上,机器会自动对图书进行识别和记录,并为用户生成相关的借阅或还书凭证。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借还书的速度和效率,还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负担。
2. 聊天机器人近年来,图书馆还开始引入聊天机器人来进行智能化解答。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聊天机器人可以主动回答用户的问题,比如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图书的馆藏情况等常见问题。
关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理性思考
高春玲;张文亮
【期刊名称】《图书馆建设》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SoLoMo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人需要理性思考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价值意义和理论基础.移动图书馆服务具有战略价值、空间拓展价值以及功能价值,并契合图
书馆服务宗旨,维护信息公平、弥合数字鸿沟,延伸图书馆阵地服务,推动图书馆资源建设、促进数字资源使用,并趋向图书馆服务主流;图书馆人通过图书馆多样性理论、图书馆战略管理理论、社群信息学理论和图书馆权利理论的多元理论视角也可以更加理性地审视移动图书馆服务.
【总页数】6页(P80-84,94)
【作者】高春玲;张文亮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7
【相关文献】
1.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较分析 [J],
姜颖
2.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J], 郑淳
3.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J], 彭昕星;姚震寰
4.关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理性思考 [J], 李双双
5.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 赵秀敏;胡石;冯海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变革作者:孙晓静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17期孙晓静(淮阴工学院图书馆,江苏淮安 223003)摘要:总结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应从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等3方面出发,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图书服务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15)17-0127-02收稿日期:2015-08-20作者简介:孙晓静(1981-),女,助理馆员,2009年6月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会计学,现就职于淮阴工学院图书馆。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多的网民倾向于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社交、阅读等活动。
移动阅读做为移动互联网核心应用之一,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固定电脑、网络和位置的限制,在时间、地点和设备上具有灵活、无限制的特点,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或者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心得。
大多数年轻人已习惯利用移动终端来阅读书刊,年轻一代走进图书馆的时间已越来越少。
高校大学生年轻、富有朝气,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是移动互联网的忠实用户。
因此,作为知识文化传播中心的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应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服务信息发送到广大高校用户手中,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1 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现状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逐渐下降,愿意到图书馆借阅纸质书刊的人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激烈,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成本也在逐渐下降,许多学校还提供校园免费WIFI,进一步方便了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
作为高校图书馆,主要用户的大学生,学业繁重,时间紧张,与专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借阅图书相比,利用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获取信息,图书馆的吸引力自然就下降许多。
一个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牛振东;孙一钢;朱先忠
【期刊名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图书馆等信息收藏和服务单位正面临着多种复杂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支持文本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音频信息等多种数字资源的有效组织、存储和检索;支持多资源库的跨库检索;支持多个数字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的互联.
【总页数】3页(P5-6,9)
【作者】牛振东;孙一钢;朱先忠
【作者单位】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1;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1;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76
【相关文献】
1.在线房地产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美国案例 [J], 吴秀升
2.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J], 李建国;马鸿雁
3.一个无线医疗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 [J], 马溪骏;王关平
4.一个个性化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张守志;许彦
5.北京市水务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J], 尹晓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总体设计魏大威;孙一钢【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总结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以服务、资源、标准、技术四个方面作为总体设计中的出发点,详细论述了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基础支撑环境、标准规范体系、应用支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网管安全保障、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设计内容,最后笔者根据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对于总体设计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思考.该文为2008年第八期<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专刊的文章之一.【期刊名称】《数字图书馆论坛》【年(卷),期】2008(000)008【总页数】9页(P23-31)【关键词】国家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总体设计;服务;数字资源【作者】魏大威;孙一钢【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国内开始出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并逐渐升温,一些全国性、地区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纷纷进行规划或立项建设,许多图书馆作为独立的个体也进行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有益探索,而商业机构的介入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是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二期工程和基于“中美百万册图书计划”(CADAL)的文献数字化工程两个专题项目构成的行业性数字图书馆系统。
CADLIS包括数字资源体系、软硬件平台和运行服务体系。
数字资源体系建设除了继续扩大原有的联合目录、学位论文、期刊篇名数据库外,加大了全文文献库的建设。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大项目,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科学院全院科研人员提供远程访问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体系。
CSDL提出了“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服务理念,CSDL的随易通服务,使用户在任何地点上网,均可查询用户所在单位购买开通的数据库,并且为用户提供权威、可靠的目录导航。
5G时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可行路径
李一男
【期刊名称】《商情》
【年(卷),期】2022()10
【摘要】5G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智能化、智慧化,智慧图书馆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服务赋能,加速服务创新,为读者带来新体验。
河南省图书馆具有引领服务的职责和功能,实施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推进共享服务和多元化服务,拓展增值服务与立体化服务是图书馆近年的工作重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发挥好 5G时代显著优势的同时,也要尤其注重保护读者隐私和信息数据安全,强化机制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的保障功能。
【总页数】3页(P0109-0111)
【作者】李一男
【作者单位】河南省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
【相关文献】
1.5G时代少儿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2.智慧时代智慧图书馆——以(区)县级图书馆建设与创新服务为例
3.简论5G时代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
4.5G时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5.大数据5G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