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林住宅分析__妹岛和世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14
探析妹岛和式的设计方法和住宅研究本文通过对妹岛和式作品的解析和其新思路对现代集合建筑的思考,阐述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探索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力图通过对其细致的解读,从而掌握她的精髓,使其让现今中国设计师产生共鸣。
“建筑是一个人与城市沟通的媒介”。
妹岛和式一直秉承这句话使她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级别的女建筑师。
妹岛和式出生在50年代一个小县城中,在她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就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从事建筑行业。
硕士毕业之后,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师伊东丰雄,并进入他的事务所工作。
这为妹岛日后形成自己极简的设计风格奠定了基础。
1987年,妹岛创办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1995年与西泽立卫共同成立SANAA事务所,为妹岛和世逐渐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奠定了尤为重要的基础。
她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思路也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国人士的广泛关注。
所以,本文通过对妹岛和式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方法的解读,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见解来学习借鉴。
一、设计方法1.极少主义的设计理念妹岛和世尤为钟爱白色和简单的几何形体,所以她所设计的许多作品大部分都是白色的立体几何。
她认为所有的建筑物都应该是属于环境的,都应该按照环境的排列方式进行摆放、安置。
这样虽然看似空洞,实则融入到整个环境中,舒服、亲切了不少。
她所设计的矿业联盟设计与管理学院以及金泽21世纪美术馆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矿业联盟设计与管理学院坐落于德国埃森第12矿区,它的四面由浅灰色的混凝土围成,四面墙壁上开满了大大小小的正方形窗户。
所有的管线、通道都隐藏在墙面内或是室内。
所以,在我们面前展现出的是一个有很多窗口的灰色立方体,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纯净、干净的特性。
混凝土的建筑外观是浑厚、封闭、密不透风的,而透明窗户则是轻盈、敞亮、通透的,妹岛通过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力图将环境打造的更加和谐与亲切。
而美术馆是一个巨大的圆面组成的建筑,以中心扁圆体为中心,向外扩散出19个正方体的展示厅。
这些展览厅都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正方形的小房间都是一个不同的展览馆,但它又是紧密相连的,场馆内散布着许多公共空间,将这些展览馆串连在一起。
李子林住宅的形体分析
李子林住宅分析
妹岛和世的空间包容了事件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她的这种理念在李子林住宅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该住宅是一栋建造完成于2003 年的小房子, 坐落在东京都郊区的一个被李子树林所环绕的宁静住宅区内。
妹岛第一次参观基地时正是开满美丽李子花的季节, 所以尽管基地很小, 妹岛还是决定留出一些开放空间以保留李子树。
房子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两个孩子及一位祖母。
妹岛通过拜访业主的旧居, 形成了这样的第一印象,这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切入点。
建筑师心中的理想空间模式是: 同在一个屋檐下, 除去各自的房间还有许多可以停滞的所在, 可聚可合,相近相远。
所以妹岛设计了5 个卧室, 这些多余的卧室让家庭成员有时可以从他们通常住的房间里摆脱出来。
这座住宅是一个关于亲密的实验, 通过将许多小型内部空间彼此联系或分离的方式, 妹岛塑造出了区别于以往的房间形态, 形成了超长、超高、超薄的空间组合。
如大厅只有一层高,餐厅和狭长的只能摆下一张床的男孩卧室有两层高,书房有三层高。
她赋予每个空间自己的特征或比例,使之独立于其他空间,然后这个空间自己就会呈现某种特质而产生私密的感觉。
当初在看房子模型时,业主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说: 如果这里安个窗子的话,我和弟弟就可以从窗口对话了,那该多好啊。
那个小学生的话给建筑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果便是建筑师在薄薄的墙上打开好多四角窗,比如在男孩卧室和入口大厅之间、祖母卧室和起居室、女孩卧室和学习室及图书室之间,内
窗系统将空间、视线、声响、行为、情感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形成了空间与功能的新关系。
案例评价之妹岛和世——李子林住宅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的作品李子林住宅是一栋建造完成于2003年的小房子,坐落在东京都郊区一个宁静的住宅区内,设计师妹岛和世,她的作品形式单纯,强调内部空间的物质反映,以凝练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细腻的情感。
裴晓晨同学在主讲的过称中从建筑师妹岛和世的思想生平出发先剖析妹岛的设计风格,把重点放在李子林的空间分析上,从空间类型到流线分析再到空间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分析了李子林的构造、材料与色彩的特点,讲解得最后总结了妹岛的设计思想,以及他们自己感受,像他们自己所说的再从基地、平面、以及特点等方面对李子林进行基本介绍,此次讲解在李子林住宅的分析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住宅空间的设计方法和建筑师对于具体的细节问题的特殊处理方式。
了解了妹岛和世的这些设计手法和思想。
而体会到的更多的是她在设计时对于使用者在建筑中的活动,行为,舒适性,心理感受的关心,她充分尊重业主的意见,不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为依据来设计,她不画那些稀奇古怪的草图,而是事无巨细的深入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在李子林住宅这样空间尺度很奇怪的房子里,也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温暖气息。
从主讲者把握时间的角度上来讲,跟其他组一样,都大大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无法在短短的十五分钟里完全阐述对妹岛和世及其她的李子林的深刻理解。
主讲人裴晓晨在讲解的过称中思路清晰,能有条不紊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尤其在运用辅助工具上,他为了能更清晰的在表现李子林的空间构成上运用了建模的形式,让我们更能深刻的理解李子林的空间,这是值得其他组好好学习的地方。
其次在细节的阐述上晓晨他们也分析的很好,譬如李子林住宅中运用的大面积的白色,世界上有很多建筑师钟情于将建筑设计成白色,包括柯布西耶,密斯,迈耶,阿尔瓦罗·西扎等等,虽然都是白色,但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妹岛和世的设计所体现的白色表达是一种轻盈飘逸,模糊,透明,有点“暧昧”的味道。
李子林住宅,这个外观全白色的小房子是对这些特点很有代表性的诠释。
走进妹岛和世妹岛和世1956 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 因为从小就对竹菊清训设计的东京天空住宅的喜爱,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选择学习建筑学专业。
毕业后她进入了伊东丰雄事务所工作, 妹岛于1987 年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
1995年她又与西泽立卫合作成立了SANAA 事务所。
她的建筑作品静谧,空旷,超薄,暧昧,对于新美学的诠释和鲜明的前卫性而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参与国际性投标屡屡获胜,2010年妹岛获得“普利兹克奖”,成为继扎哈-哈迪德之后的第二位荣获“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
妹岛和世认真对待每个建筑作品,她用她的智慧和努力成就了她建筑设计的成功。
她每年几乎只做一个项目,刚可以维持事务所的开支。
因为这种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使她在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没有深层次的修饰,是简单和直接的。
妹岛受至上主义的思想影响,作品中没有混乱和欺骗人的东西。
将简约和精准相结合,让我们感受到纯净,轻巧,流动和优雅。
妹岛和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绘画对她的影响和她对方形和圆形的喜好。
伊东丰雄说妹岛是平面建筑师。
大家都知道, 当抽象艺术达到极高的境界,就会向极少主义艺术方向偏移,在建筑风格中,妹岛的至上主义绘画和极少主义艺术也是密不可分的。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设计的德国工业改造区矿业联盟设计与管理学院正是这一特点的代表作。
该项目总面积5 000 平方米。
整座建筑是一个边长35 米的巨大钢筋混凝土立方体, 四壁都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窗口。
图1 矿业联盟设计与管理学院在这项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运用窗口技术与混凝土的密封性和坚固性,形成一个混合的对立。
利用不同高度和开口大小不一样的窗户,来创造室内光照效果的不同。
妹岛想设计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来表达对建筑的尊敬和持续。
事实上,妹岛和世也表达了对于正方体的一种尊敬。
妹岛在直岛町客运站的设计中,也是运用了至上主义绘画的正方形, 建筑物从空中俯瞰是是一个巨大的白色方形直接平放在直岛上。
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摘要:通过对2010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女建筑师妹岛和世经典作品的分析, 阐释了其独特的灵感来源、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
关键词:妹岛和世;作品分析;设计手法一.妹岛和世简介:妹岛和世(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
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
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
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在SANAA事务所建立的十余年里, 他们陆续在国际性竞标中夺魁, 这使得妹岛逐渐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 其作品也因为对于新美学的诠释和鲜明的实验性而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二.建筑思想:妹岛和世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空间概念,她的概念源自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消隐,她的理解是拒绝明确的空间秩序,即拒绝空间与功能的明确对应。
注意她是拒绝明确,追求模糊,而非拒绝对应与秩序。
她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能很好体现她的原则:低矮的圆形建筑,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外和室内空间边界模糊化,而被使用者理解成穿透、流动。
1.形式的不确定性:正确地说法应该是视觉上的不确定性。
在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轻型材料的使用,从而造成建筑的轻盈感或者说漂浮性。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处理,没有伊东丰雄那样,用材料的“形式”来营造轻盈的气氛。
他们的建筑形式反而是笨拙的方形、圆形或方形和园形组合而成的。
他们的建筑外在体量(形式)透出了一种拙朴,但是他们建筑的材料(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应该削弱了形式(体量)的呆板。
住宅空间关系的消解与重构——李子林住宅设计解析摘要:李子林住宅是小住宅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相关设计分析图示,研究分析一系列操作手法对原有功能秩序进行消解的过程,然后重新架构空间关系,得出用定义边界形态的方式以形成整体异质大空间,试图展现住宅空间对人们行为活动的尊重,探讨新的家庭生活交往模式。
关键词:李子林住宅;妹岛和世;住宅;空间引言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通常被认为属于极简主义,外观简洁,保持完整的几何形态,运用大量透明材料,给人感觉轻盈和漂浮。
她继承了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并坚持对使用者需求的研究和对人类活动的密切关注,通过空间设计完成对生活模式的建构。
李子林住宅于2003年建成,设计手法延续了妹岛一贯的风格和模式,同时受场地条件、业主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其对住宅空间关系的消解与重构极具创造性,是小住宅设计中具有代表性作品,通过对其设计方法和过程的解读,为住宅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1.平面与环境李子林住宅位于日本东京郊区安静的住宅区内,基地呈不规则的四边形,长满李子树,位于两条马路的交角处,建筑面积为77.68㎡,共三层。
业主希望最大程度保留基地原有的李子树,使住宅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该住宅设计从平面出发,尊重基地的原有条件,充分利用各个要素与环境产生某种互动关系。
建筑的外轮廓由基地边线向中心偏移而限定,延续场地大于90度的街道转角形状,建筑与基地形成一种富有张力的关系,使建筑尽可能位于基地正中心,周围被李子树环绕,使建筑各个朝向都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同时保证了建筑的私密性。
2.功能的消解业主一家共五口人,年轻的夫妇,两个孩子和一位祖母。
业主最初想要一种大空间的生活模式。
然而场地受限,除了满足四个卧室的基本要求之外,剩余部分无法达到物理层面上的实质“大空间”。
妹岛让每一个空间只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或者行为,对应房间的尺度也被缩减到极致。
这样就出现了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卧室,只能放下一张书桌的学习室等17个小空间,每个房间自然形成一种紧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