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知识要点(新 考试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文化和思想的理解。
本讲义旨在为自学考试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内容,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语言表达技巧:包括写作、阅读、听说等能力的提升;2. 理解与分析文本:通过阅读与分析文本,提高对语言细节、文化内涵的把握能力;3. 加深对文化与思想的理解:通过阅读名著、文学作品等,增进对文化和思想的认识。
三、重点知识点讲解1. 文字阅读与理解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进行文字阅读与理解。
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理解等。
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至关重要。
2. 修辞与写作技巧修辞与写作技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艺术性。
在此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并提供相应的例句和练习。
3. 名著阅读与文化修养《大学语文》课程还包括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
通过读名著,可以加深对文化和思想的理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的能力。
我们将重点介绍几部经典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和思考题。
四、学习方法与策略在自学考试过程中,学习方法与策略至关重要。
本部分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大学语文》课程。
例如,如何利用时间,如何进行重点内容的归纳总结,如何做好复习备考等。
五、总结与展望在本讲义的最后,我们将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自学考试,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六、结束语本讲义旨在帮助学生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提供全面、系统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先秦文学(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文字产生以前都属于远古文学,包括远古神话(原始人类把自然界变化的动力归之于某种神的意志和权力)的和原始歌谣(原始人类在劳动或者舞蹈的过程中发出的一种有节奏的呼声)。
比如《山海经》、《淮南子》2、《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总共分风(十五国风,160篇)雅(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周,鲁,商颂共40篇)。
表现手法有赋(铺叙陈述)比(托物比方)兴(感悟起兴)。
先秦时称“诗”或者“诗三百”,汉代的时候奉为经典成为《诗经》。
现在独毛诗得以流传。
诗经反应了黄河流域的人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剥削阶级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篇。
它或者揭示了中国的统治阶级剥削的本质或者讲述了兵役、徭役的重压或者揭示了妇女婚姻生活的不幸或者讲述了男女之间的美好的爱情。
意义是:一、真实的反应了周代生活的本质,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二、运用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有助于增强诗歌的含蓄美和形象美;三、句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在使用押韵的同时还是用叠音和双声叠韵的手法,使之富有节奏美。
3、《离骚》与屈原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体,以屈原为代表诗人,同时楚辞也指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辑的诗集。
后人多以“骚”指代楚辞。
屈原,名平,是战国末期楚国没落的贵族,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多次放逐,最后在楚国国都被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闻名于世的伟大作家。
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
对离骚的解释目前有两种接受度比较的高,一是遭受忧愁,二是离别的忧愁。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恋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他不但想要救楚国,而且想要让楚国发达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诗歌还表现了屈原嫉恶如仇,坚持理想,憎恶黑暗的精神。
虽是一篇浪漫诗篇但是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汇总
本文将汇总大学语文学科的各个知识要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诗歌
-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运用特殊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 诗的韵律:诗的韵律又称诗的格律,包括押韵、字数、句数等方面的要求。
- 诗的体裁:古代的诗歌主要包括诗、赋、曲、辞等,而现代的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自由诗、长诗、短诗等。
散文
-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以较为自由的文体形式展现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作品。
- 散文的特点:散文以自由灵活的文体为特点,叙述性强,篇幅无限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 代表性作品:《醒世恒言》、《幽梦影》、《过秦论》等。
小说
-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基础,通过人物塑造
和情节安排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散文作品。
- 小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写作和题材特点,小说可以分为言
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等。
- 代表性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古代文言文
-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具有严谨、庄重、经典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包括运用修辞手法、借古讽今等方
式来表达思想和意境。
- 代表性作品:《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
现代文学名著
- 现代文学名著的特点:现代文学名著通常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真实反映社会现象和人们生活的作品。
- 代表性作品:《围城》、《活着》、《解忧杂货店》等。
以上是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的汇总,希望能对学习语文的人们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考试知识点大学语文考试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估,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入手,为大家介绍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考点。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修辞艺术,通过巧妙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大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设问、排比等。
比喻是将两个相似但属于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效果。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和性格特点,增强表达的形象力。
夸张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夸大表达,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内涵和力度。
排比则是将几个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按照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根据文章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型多种多样,包括短文阅读、长文阅读、诗歌鉴赏等。
在阅读理解中,除了理解文章表面的文字内容外,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意义和主题,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色彩。
掌握一些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如熟练使用排除法、寻找关键词、抓住主题句等等,能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写作表达写作表达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写作题目的形式多样,有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
在写作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意和观点,然后合理组织语言,选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逻辑连贯,表达准确。
此外,在写作中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和风格的得体,力求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进行深入剖析。
文学鉴赏的主要方法包括识别文学作品的体裁、解读作品的题目和文字、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把握作品的社会背景等。
大二上学期大学语文考试重点一、修辞与辨析修辞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语文考试中常常出现的题目类型。
修辞的运用可以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使用技巧。
1. 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类比的手法来进行描述,常常使用"如"、"似"等词语。
拟人则是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动性。
2. 夸张与设问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过高或过低的形容,以产生夸张效果。
设问则是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对比与排比对比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比较来突出它们的不同或者相似之处。
排比则是通过对同类事物的列举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逻辑性。
二、古文阅读与鉴赏古文是语文考试中常常遇到的题型,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古文的阅读和鉴赏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个重点方面:1. 阅读技巧在阅读古文时,注意理解句意和推断上下文的意思。
可以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多练习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词句理解掌握古文中常见词句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积累生词和语法知识来提高对古文的解读能力。
3. 文化背景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对于理解古文内容非常重要。
对于典故、历史事件等有相应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文的意义和目的。
三、议论文写作技巧议论文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常见作文题目,要想写好一篇议论文,以下是几个重点方面:1. 立意明确在写议论文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通过有力的论据和例子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注意逻辑性和说服力。
2. 结构合理议论文要求结构清晰,包括引言、论点和论据、对立观点的驳斥和总结等部分。
每个部分的内容要有机地衔接,逻辑清晰。
3. 语言得体写议论文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不要使用太过口语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恰当的词汇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以下是几个注意事项:1. 字词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练习来熟悉和理解。
《大学语文》知识点集合一、《大学语文》的教学意义和目标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可以认识文化遗产,拓宽知识面,提升修养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1. 语言的定义和作用: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可以表达思想、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记录知识、反映社会和文化等。
2. 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语音、文字、词语、句子和篇章是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语言文字的整体结构。
三、修辞格与写作技巧1. 修辞格的概念和分类:修辞格是修饰文字的一种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多种形式,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形象化。
2. 写作技巧的应用:写作技巧是指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如适当运用对比、排比和细节描写等。
四、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1.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特点: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别,每种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2.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作品内涵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1. 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现代汉语语法包括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规则,通过学习语法可以提高写作和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修辞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夸张、反问等,通过运用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确、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六、中国古代文学与经典名著1. 中古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中古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经典名著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对古代名著的阅读与理解,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取启示和启发,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9篇)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篇1一、课程内容概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体裁。
它有两个显著特点:知识的科学性,表达的客观性。
学习说明文这一单元,应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与结构及常见的说明方法。
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说明文进行以下几种分类:(1)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
前者如《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以及《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四篇文章。
后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和《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四篇。
(2)按文章表达的语体划分,可分为两类:文艺性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
前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和《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苏州园林》(均为科学小品)。
后者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结构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概括起来有三种:(1)时间顺序,如《菊花》。
(2)空间顺序,如《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3)逻辑顺序,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B.最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方式有两种:(1)总分关系。
“总一分”方式,如《苏州园林》:“总一分一总”方式,如《桥的运动》:“分一总”方式,如《白丝翎羽丹砂顶》。
(2)并列关系。
如《菊花》。
3、常用的说明方法(1)下定义法。
其公式为:被定义概念=属十种类。
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中对“物理”的说明。
(2)诠释法(解释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的特点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明“海市蜃楼”的成因。
(3)比较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苏州园林建筑布局不讲究对村的特点,就与古代宫殿和近代住房比较。
(4)比喻法,如《桥的运动》用人坐板凳造成板凳变形,比喻说明车过桥上引起“变形”的力学原理。
(5)图表法,如《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运用箭头图表示工序。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第一篇:《大学语文》重点掌握1、序:也称“序跋”,又作“叙”或称“引”,又称“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的主要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2、从傅雷的家书来看,傅雷对西方文化的缺陷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比如说西方的基督教在作者看来是病态的。
作者由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引出对西方主流思想的思考,很明显,作者更倾向于赞同东方的平静、淡泊、自由和易于满足,这从作者欣赏舒伯特的音乐,并将之与我国古代文学对比可看出。
将西方的愤慨与反抗和对生命的种种不满持与隐晦的反对态度。
行作者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受东方的主流思想影响较深,本身更欣赏东方特有的从容的人生态度,对于生命中的种种机遇报以感激;相反的,对于西方人的不满与极端主义并不理解,亦不看好。
总的来说,傅雷对中国和西方文化艺术的看法,大体上是客观公允的。
3、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4、功能:一个功能是现实有用的功能,包括交流,包括表意,包括记录,包括传之久远,这是现实的和有用的功能;第二个功能是生发和促进的功能,推进思想、推进感情、推进文化、创造文化;第三个功能是一个浪漫的功能,是语言和文字离开了现实或者超出了现实的功能。
陷阱:①言不达意②言不尽意③文不尽言④言过其实⑤狗屎化效应⑥语言文字它可以反过来主宰我们,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活泼的生机。
5、这篇演讲稿的第一个特点是“外松内紧”,演讲人态度轻松,彷佛随意说来,其实内在的逻辑很严谨,条理清楚,原则问题分寸感很强。
第二个特点是“亦庄亦谐”,不时穿插几句调侃语,将严肃甚至沉重的话题更加机智地表达出来。
第三个特点是“取譬引喻”,演讲依赖口语传播,讲道理就必须通畅晓白,此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举例子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
大学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对于高中还是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都被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并掌握大学语文的必考知识点。
本文将从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四个方面,分别介绍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字词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字词的准确使用和理解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1. 词义辨析:大学语文考试中常涉及词义辨析,考生需要掌握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别。
比如,“富有”和“贫穷”、“愤怒”和“冷静”等。
2. 词语搭配:学好语文需要学好词语的搭配,如“饱含深情”、“明显变化”等。
3. 词语拼写:大学语文考试中拼写正确、规范是基本要求。
比如“关系”和“关联”、“致命”和“制命”等。
二、句子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句子的结构、成分和句法分析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1. 成分分析:考生需要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了解句子成分的位置和作用。
如“张三爱李四”,其中“张三”为主语,“爱”为谓语,“李四”为宾语。
2. 句子结构: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同时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谓一致、时态的一致等问题。
3. 句法分析:了解句子的语法关系和句法成分,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关联词的使用等。
三、段落段落是表达文章中一个完整观点的基本单位,掌握段落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对于提升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1. 命题材料分析:大学语文考试中常常会给出一段长度较长的文章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
考生需要通过分析材料,抓住关键信息,作出合理的回答。
2. 思路清晰:段落中的内容需要条理清晰,要突出重点,逻辑严谨。
段落之间的转换要自然流畅,使文章整体布局合理。
3. 表达准确:段落中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明了,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进行表达。
四、篇章篇章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它们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语篇。
1. 开头:开头需要简明扼要地点明文章的主题和话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入下文的内容。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
《诗歌鉴赏概要》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涉及《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十九首、唐宋诗的最主要发展梗概,以及作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
词的简要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词人及其成就。
《散文鉴赏概要》知识要点
唐宋八大家清代桐城派散文三大家
《小说鉴赏概要》《戏剧鉴赏概要》泛读
《文学专题》之《中国现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标志作家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冰心、朱自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丁玲、萧红、林语堂、曹禺、赵树理、孙犁、张天翼、钱钟书、张爱玲、艾青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少数民族叙事诗代表作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朦胧诗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文化寻根小说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先锋小说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反思文革的散文代表作家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和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文化散文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
《外国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独唱体抒情诗人,三大悲剧家,喜剧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伟大成就
日本文学:《源氏物语》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莫里哀及其代表作
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及其代表作
法国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巴尔扎克及其代表作
法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左拉及其代表作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及其代表作
德国文学:歌德的创作
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黑色幽默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上课讲授重点课文
《春江花月夜》《长恨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雪花的快乐》《大学(节选)》《傅雷家书》《黛玉葬花》《家(节选)》《人生》《哈姆雷特》
全面阅读作家小传、作品背景概述、课文内容、解读点拨、课文链接、以及老师上课讲述内容。
各篇重点掌握内容如下:
《春江花月夜》:
(1)背诵(2)理解《春江花月夜》中有关哲理的句子(3)分析“月”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地位(4)《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之美
《长恨歌》:
(1)背诵(2)理解《长恨歌》中的“长恨”二字(3)解析《长恨歌》的主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背诵(2)典故的出处及作用
《雪花的快乐》:
(1)背诵(2)诗中“雪花”和“她”的象征意义(3)从新月派诗歌“三美”追求的角度分析徐志摩这首诗的艺术之美
《大学(节选)》:
(1)背诵(2)翻译(古文翻译成白话文)(3)《大学》的纲领旨趣,宋代理学家把他概括为“三纲八目”,“三纲八目”指什么?如何理解其基本内涵
《傅雷家书》:
结合现实人生,理解《傅雷家书》中关于爱情、婚姻的看法与忠告
《黛玉葬花》:
(1)背诵林黛玉《葬花词》(2)赏析林黛玉《葬花词》
《家》:
(1)家的主题(2)造成鸣凤人生悲剧原因
《人生》:
(1)分析高加林的人物形象(2)理解《人生》的主题
《哈姆莱特》:
(1)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2)哈姆雷特关于“生存与死亡”的大段独白与思考
课外重点阅读课文
诗歌:《蒹葭》、《西洲曲》、《终南别业》、《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秋兴》、《无题》、《明妃曲》
散文:《中庸》、《论语》、《战国策》、《韩非子》、《史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乌篷船》、《我与地坛》
小说:《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曹孟德横槊赋诗》、《风波》、《金锁记》、《棋王》《安娜·卡列尼娜》、《饥饿艺术家》、《堂吉诃德》
戏剧:《单刀会》、《西厢记》、《俄狄浦斯王》
阅读作家小传、作品背景概述、课文内容、解读点拨、课文链接
应用写作
1、了解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
2、掌握行政公文的写作格式。
3、重点掌握通知、通报、请示、批复、函、计划、总结、求职信、毕业论文的写法。
说明: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2年7月1日正式实行。
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作废。
《条例》在公文种类、公文要素、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公文办理、以及公文管理上与原《办法》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参看最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