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文学常识必考重点
1. 嘿,你可知道诗歌那可是语文文学常识的必考重点呀!想想看,像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有意境啊!诗歌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带你领略各种情感和景象,你怎么能不重视它呢?
2. 再说古代文学流派,这也是重要得很呐!就好比唐宋八大家,那可是文学界的巨星呀!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多少人呀。
古代文学流派就像不同的武林门派,各有各的绝招,你不想去了解一下吗?
3. 还有名著呀,同学们!《红楼梦》里那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故事,不就是考试爱考的嘛!名著就如同丰富的宝藏,越挖越有惊喜,你还不赶紧去挖掘?
4. 汉字呀,那是语文的根基呢!“横竖撇捺”组成了无数奇妙的字,像“日”“月”“人”,简单却又深刻。
汉字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元素,随处可见却又不可或缺吗?
5. 经典的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也是必考的哟!像孙悟空,神通广大又充满个性。
这些人物形象就好像我们身边那些有特点的朋友,让我们印象深刻,能不记住他们吗?
6. 修辞手法可是语文的大法宝呢!比喻呀、拟人呀,让文字变得活灵活现。
修辞手法就像是给文字施了魔法,变得超级有趣,你会不喜欢?
7. 文言文,哎呀,虽有点难但绝对是重点呀!那之乎者也里藏着古人的智慧。
文言文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宝库,等你去解开它的秘密呢!
总之,这些语文文学常识的必考重点,真的太重要啦!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文化和思想的理解。
本讲义旨在为自学考试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内容,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语言表达技巧:包括写作、阅读、听说等能力的提升;2. 理解与分析文本:通过阅读与分析文本,提高对语言细节、文化内涵的把握能力;3. 加深对文化与思想的理解:通过阅读名著、文学作品等,增进对文化和思想的认识。
三、重点知识点讲解1. 文字阅读与理解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进行文字阅读与理解。
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理解等。
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至关重要。
2. 修辞与写作技巧修辞与写作技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艺术性。
在此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并提供相应的例句和练习。
3. 名著阅读与文化修养《大学语文》课程还包括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
通过读名著,可以加深对文化和思想的理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的能力。
我们将重点介绍几部经典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和思考题。
四、学习方法与策略在自学考试过程中,学习方法与策略至关重要。
本部分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大学语文》课程。
例如,如何利用时间,如何进行重点内容的归纳总结,如何做好复习备考等。
五、总结与展望在本讲义的最后,我们将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自学考试,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六、结束语本讲义旨在帮助学生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提供全面、系统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大学语文语文综合知识点一、知识要点总括基本知识要点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
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
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文人。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二、单元内容概要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1、叙事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
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
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自考《大学语文》总复习一、《寡人之于国也》1、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运用比喻:A“以战喻”、B“五十步笑百步”、C“非我也,兵也”;论证方法都是:类比法。
3、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4、孟子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为论据,阐述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对比法。
二、《秋水》1、庄子: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他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2、庄子的文章多采用寓言形式(《秋水》即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本文阐明的道理(主旨)是: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是十分有限的。
4、北海对河伯说:“尔将可与语大理(指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有限)矣”。
5、庄子用“A礨空之在大泽;B 稊米之在大仓;C毫末之在马体”等阐述论点,其修辞手法是:比喻;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6、出自《秋水》的成语:A望洋兴叹B井底之蛙C大方之家D贻笑大方。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史论)1、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2、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核心词:天命与人事)3、本文采用欲抑先扬表现手法,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法(盛:衰)。
4、出自本文的格言名句: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受益。
四、《论毅力》1、梁启超:变法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学生,两人主张一致,号称“康梁”。
2、《论毅力》的成文时间(即背景)是:“百日维新”失败不久。
3、文中用:A“操舟”、B“为山”、C“平地”、D“掘井”作比喻,论证:毅力的重要,运用的论证方法都是:类比法。
4、本文采用:A对比B层递C比喻的手法,阐明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五、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演讲词)1、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家;1917年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
2、本文三大观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孙悟空答案:A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什么?A. 民间歌谣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史诗答案:A3.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悲愤B. 豪放C. 哀怨D. 忧愁答案:B4.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汉语散文之父”?A. 鲁迅B. 茅盾C. 巴金D. 朱自清答案:D5.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左丘明答案:A6.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张若虚C. 杜甫D. 李白答案:B7.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哪部作品?A. 《归园田居》B. 《饮酒》C. 《桃花源记》D. 《五柳先生传》答案:A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A. 《念奴娇·赤壁怀古》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江城子·密州出猎》D.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答案:A10.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四个字?A. 莫失莫忘B. 不离不弃C. 金玉良缘D. 木石前盟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呐喊》?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药》答案:A、B、C2. 《诗经》中的“风”包括哪些部分?A. 周南B. 郑风C. 卫风D. 秦风答案:A、B、C、D3. 下列哪些作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A. 《春望》B. 《登高》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 《琵琶行》答案:A、B、C4. 下列哪些作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A. 《青玉案·元夕》B.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B、C5. 下列哪些作品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A. 《西厢记》B. 《赵氏孤儿》D. 《汉宫秋》答案: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中的“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适用于2015 届《大学语文》指定篇目25 篇2015 届专插本《大学语文》指定篇目古文知识大全一、《樊迟、仲弓问任》【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简介】本文出自《论语》,作者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
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内容评析】第一段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
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第二段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包括古诗词、古文言文、唐宋散文、元曲、明清小说等。
古典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学问深厚,手法用典,格物穷理,思想贯通。
古典散文以五言为主,充分反映了古代社会、思想、习俗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以七言及五言和七言律诗为主,较其他文学形式来说更加内敛,表达出更深度的情思;古典小说则以长篇叙事方式展示古代的生活,形象地记叙人物的心态、行动同时也反映了五千六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变迁。
二、文艺复兴文学文艺复兴(Renaissance)期的文学,其特点是追求真实的描绘,以客观反映生活为主,格调豪放洒脱,语言生动,审美营造相当出色。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主要有:《神曲》、《但丁旅行者》、《大卫集》等诗歌,《嘉莱那》等戏剧,《威尼斯商人》、《巴黎圣母院》等长篇小说,还有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
文艺复兴期文学作品及其流派为浪漫主义、理性主义等文学流派奠定了基础。
三、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文学新流派,以追求自由的表达方式,以及对宇宙天文学、神秘学、科学之疑惑的不断探索寻求新意义为主要主题。
浪漫主义文学以新古典主义为主流,在文体上不拘一格,采用了题材广泛、语言新奇、情节复杂、思维自由的表现手法,其作品有《悲剧》、《尼乌斯》、《爱泼斯坦传》等诗歌、《奥赛罗》、《音乐之声》等戏剧以及《堂吉诃德》等长篇小说。
四、理性主义文学理性主义是19世纪20年代流行的文学流派,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描写客观事物的客观存在,重视客观逻辑性和唯物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叙事、表现和分析能力,是唯物主义文学思潮的三大流派之一。
理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安德森之探险》等长篇小说,以及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生活世界》等。
五、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既包括20世纪的新旧文学流派及表现形式,也包括21世纪的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新流派。
现代文学的特点有:重视imaginativity 的创造性,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反映现实,强调个人主义,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出特定时代的显现。
填空题:1、从结构上看,语言是音义结合体2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3、声调: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5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6什么是词: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
7基本词汇特点:1、稳固性2、能产性3、全民性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9、声母的分类:按其发音是声带是否震动,可分为清音(声带不震动)和浊音(声带震动)。
P54页—55页。
10句型: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格局给句子分出的类。
11汉语从性质上说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12、词是具有一定语音形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代表一定意义的、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的语言单位。
)13.语法可分为词法和句法。
14、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15、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语法功能。
16、主语的语义类型指主语与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之间的语义关系。
17、辞格的综合运用辞格的综合运用,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形式。
名词解释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组合构成的词。
3句类(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的类。
按照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去、祈使句、感叹句。
)4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
5顶真,是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起头,前后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又叫联珠。
6引申义:是引申发展开出来的意义。
(根据词义的相关性划分)7、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根据词义的相似性划分)8、错综:为了避免语言呆板和单调,特意是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就叫错综9、仿词: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10、飞白:飞白就是为了表达上的特殊需要,故意将读错或写错的字(也叫白字或别字)如实记录下来,是一种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的修辞手法简答1、试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特点:1))“把”字句: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用于动词前面的句子。
1、《樊迟、仲弓问仁》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祖上是宋国贵族。
曾任鲁国司寇。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宣称“克己复礼”。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
《论语》今本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易经》、《尚书》、《春秋》、《礼记》艺术赏析:言虽简意颇丰,语只片而形甚显。
语言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2、《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行齐、宋、滕、魏等国。
曾任齐宣王客卿,将“仁”发展成为“仁政”。
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
其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思想资源。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今传七篇。
宋代,《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孟子有重民、亲民的理想,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缘木而求鱼”艺术特色:善于辩论,逻辑推理、善用比喻、寓言等方式,排比、叠句等修辞在语言上,孟子散文明白晓畅,简洁凝练,不事辞藻,对后事文章语言影响很大。
3、《原君》——《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称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明诸生,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重要成员,受魏忠贤迫害而死。
黄宗羲师从刘宗周,曾被南明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
著作:《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南雷诗历》《明文海》(编)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原君》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抨击“家天下”思想。
文章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的胆识。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标志着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学语文要点和简答要点1《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
2.《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富,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3.在宋代,四书合编为:《孟子》《中庸》《大学》《论语》4.《老子》相传为老聃所作,5.《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6.《大同》相传是西汉宣帝时戴圣所辑,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7.三礼:《周礼》《仪礼》《礼记》8.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说:“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9.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10.《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作者:莫言诺贝尔文学奖11.李白《古风》共59首,是五言古体诗集12.《秋兴八首》是杜甫漂泊夔州所作,现实主义13.《一滴水可以活多久》作者:迟子健中国14.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15.朱光潜的主要著作:《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翻译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译: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译:自然的规律是损减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自然社会世俗的做法则不然,而是损减不足的来供奉有余的4.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译: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亨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
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5.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译:桥下春水碧绿,我却伤心如斯,这沈园的水照见大雁的影子,像我一般孤独伶仃6.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译:我已经老了,眼看着要长埋在这会稽山上,成为这里的一掊土,回过头,却依然很怀恋过去习题1.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哪些特点?答:语言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谏逐客书》p572.文章的中心议题是客卿问题,但作者始终不谈客卿的利益,而处处从秦国的危亡着眼,为秦王的统一大业着想,你认为作者在策略上有何高明之处?答: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
山西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山西专升本考试中,语文是必考科目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必背内容是提高分数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山西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山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其中,孔子的《论语》、《诗经》、《左传》等经典作品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读。
通过阅读这些古代文学作品,考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现代文学现代文学作品也是山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需要背诵的内容。
其中,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是必背的重要篇章。
这些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人情冷暖和社会问题,有助于考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山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之一。
考生需要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文章,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对于古文阅读的备考,考生可以选择背诵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丰富考生的文化知识。
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考试中,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比如,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使作文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同时,考生需要关注写作技巧,如段落结构、语言运用等,以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
五、作文范文作文是山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并准备相应的范文。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进行背诵,并进行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诗词默写诗词默写是山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的一项特色考查内容。
考生需要熟记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并进行默写。
这不仅有助于锻炼考生的记忆力和语感,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于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总结:在备考山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时,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古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作文范文以及诗词默写等内容。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基本常识1、《大学》、《中庸》、《孟子》和《论语》合称“四书”。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反映了我国汉以前三千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3、跋文是写在文章后面的。
4、马致远创作的《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
5、茅盾说徐志摩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6、传奇:中唐时元稹所作小说《莺莺传》原名叫《传奇》,晚唐裴创作了一部小说集,也以《传奇》命名,又由于这类小说的“作意好奇”,后人就以“传奇”这个名称作为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统称。
7、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最早给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年2月在《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中对“问题小说”进行了阐述。
二、问答1、简答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的文化精神?答:《诗经》的诗篇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自殷商到春秋中叶社会的历史风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如创业开国的英雄祖先、辛苦劳作的农人、风尘仆仆的征夫役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婚恋等,都以诗的形式形象化展现出来。
《诗经》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上古的文化精神:(1)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如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
(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燕飨诗中表现的父兄君臣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祭祖诗中对英雄祖先的尊奉等。
(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平凡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是《诗经》诗篇的最主要内容,如他们的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
(4)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表现在:a《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的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语文的高考重要知识点总结随着高考的临近,各科目的备考也进入了紧张的阶段。
其中,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掌握。
在考试中,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取得好成绩。
今天,本文就带大家来总结一下语文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课文理解类语文高考中的大题型之一是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往往需要考生对课文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分析。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对课文的理解。
1.寓言类寓言类作品是高考中比较常见的考试内容。
寓言作品通常都有一个明显的寓意,并且这个寓意往往与我们生活中的现象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在阅读这类作品时,我们需要理解作者的寓意,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2.古诗文类古诗文是语文高考中必备的考试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古诗文的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诗文的结构、体裁、意境等方面。
另外,我们还需要能够独立完成古文翻译、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等内容,这些内容非常重要。
二、语言表达类除了课文理解类的知识点,语言表达类的知识点也是语文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将其分为以下方面进行学习。
1.修辞修辞是语言表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使用场景以及使用方法。
另外,我们还要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来改进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2.文体文体是指文章的类型和结构。
我们需要能够区分不同的文体类型,并且掌握每种文体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在考试中,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的文体类型,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3.写作写作是语文高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文章的结构、思路和写作方法。
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句子不流畅等问题。
三、文化常识类文化常识也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识点。
1.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我们需要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考前重点笔记汇总大学语文自学考试考前重点笔记串讲一语文知识包括作者作品知识、语言知识。
作者作品知识,包括文章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与作品本身有关的诸如文体之类的一些信息。
语言知识,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要求能够解释10篇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对于文言虚词,则重点掌握“之、其、以、于、而、则、乃”等的含义和作用,此外还需要理解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对于24篇现代白话文则重点解释其中的疑难词语。
课文阅读分析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在考纲中规定有以下要求:(2)对于议论文,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2)对于说明文,要求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3)对于记叙文,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送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z(4)对于诗词单元,要求熟读《归园田居(其一)》、《春江花月夜》,背诵其它18首诗词;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第一篇: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一、一要点:语文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知识1.语言文字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1)文言实词:古今意;常用文言实词具体含义(2)文言虚词: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3)文言句式:使动句式、意动句式、名词做状语、名词做动词、判断句、被动句、倒序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2.文学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1)作者基本情况(字号、朝代、主要思想或文学主张、文学成就、代表作(2)作品基本情况(出处、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特色、地位(3)文体基础知识:4种文体知识的具体考核①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类比)驳论的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②记叙文:叙述方式:顺序、倒序、平叙、插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③诗歌: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自然天成、融情于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诗词部分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就是诗词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其中六种间接抒情是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借景抒情又分为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四种,这四种借景抒情的区别就在于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多少。
直接抒情:《湘夫人》,《长恨歌》,《声声慢》《一句话》《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自然天成:《饮酒》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湘夫人》《秋兴》《长恨歌》移情于景:《声声慢》《长恨歌》《秋兴》《再别康桥》因情造景:《湘夫人》《长恨歌》《雨巷》诗歌的抒情借事抒情:《蒹葭》《湘夫人》《鹧鸪天》《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长恨歌》借举止抒情:《行路难》《长恨歌》《饮酒》《鹧鸪天》《摸鱼儿》《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间接抒情借比喻抒情:《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自喻)《摸鱼儿》《再别康桥》借象征抒情:《行路难》《一句话》《蒹葭》《早雁》《摸鱼儿》《雨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借典故抒情:《行路难》《鹧鸪天》《摸鱼儿》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借代等。
词类的划分:1、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构造和各类词的用法。
实词分类: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
4、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5、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
6、量词:量词表示计算单位。
7、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
围、时间等意义、8、代词:有代替、提示作用。
代词的语法特征: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
2、第二人称〞他、他们"指听话人一方。
3、第三人称〞他、他们"指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还可以称代事物,书面上为了分清人的性别和事物,称代男性用〞他",称代女性用〞她",称代事物用〞它"。
虚词分类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2、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3、不能重叠。
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短语的构造类型:1、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第二节词类〔实词〕1.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构造和各类词的用法。
2.划分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词的形态和意义〔辅助〕。
3.词的语法功能:①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上。
①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表现在: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4.词的形态:①构形形态,如重叠——不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②构词形态,如加词缀——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5.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6.语法研究应遵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语法意义:指语法形式所表示的涵,即通过语法形式显示出来的意义。
语法形式:指能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虚词、语序以及句子的句调等的外部表现。
11-12学年第1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可能是停课的第一天
考试题型: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诗词赏析题(20分)
五、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
: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其地位。
4、“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5、把握《刺客列传》中的特殊字词句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7、现代汉语与方言的关系
8、《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
9、熟读《硕人》,把握字词句。
10、理解楚辞的特点与《山鬼》的思想内容。
11、把握《长干行》、《花非花》、《嫦娥》、《桂源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2、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
14、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15、初唐四杰。
16、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17、熟读《登楼赋》,把握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史的地位
18、汉赋四大家
19、赋的四大类
20、赋的特征
21、熟读欧阳修《秋声赋》,把握主客问答的赋体传统及其思想内容。
22、优孟衣冠
23、参军戏
24、元曲四大家
25、临川四梦
26、熟读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把握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7、熟读《莺莺传》与《红楼梦》第五回,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8、中国古代小说形式特点与审美特征
29、唐宋八大家
30、熟读《酒德颂》,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1、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32、熟读《采莲曲》与《回答》,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3、桐城派的定义与主要作家
34、新文化运动
35、《尝试集》的作者与地位
36、《女神》的作者与特点
37、新月诗派的成员及其“三美”艺术理论
38、《今天》与朦胧诗
39、文化散文的内涵
40、余秋雨的散文代表作品
41、四书五经
42、百家争鸣
43、孔子的主要观点
44、庄子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