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宇宙中的地球 板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2.50 KB
- 文档页数:5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位置与结构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地球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地球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公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3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3.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化石能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4.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地球的科学探索与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掌握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5.2 教学内容: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探索的成果: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5.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的行星,又是一颗特别的行星。
2. 运用比拟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拟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从繁星到天体,展示图片,商量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想教材展示主要天体系统图片让学生推断天体系统的名称和不同的级别。
学生活动同桌商量,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1〕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有哪几颗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你能够描述地球的位置吗?〔日地距离、地球的邻居〕〔2〕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相同,自西向东,图中为逆时针方向〕它们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水星稍大一些,其余的相差不大〕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根本上在同一平面上〕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偏心率接近0,轨道是近似于圆的椭圆〕与其他行星比拟,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别的地方〕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商量。
〔1〕八大行星按其特征分为哪几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各包含哪几颗大行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2〕各类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拟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5 . 6%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5% ;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1 316 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318 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拟大。
一、教学重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三、知识结构:(教学过程)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积累可见宇宙:半径光年,约千米天体系统的形成:主要组成:等较大天体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和河外星系:超过亿个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组成:太阳系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和地月系行星:包括和运动特征:、、地月系:组成和普通性: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①②③1、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A、140亿光年B、140亿年C、140亿天文单位140亿千米2、下列关于河外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位于河外星系B、是目前观察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C 、是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D 、是与太阳系级别相当的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级别,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4、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 、总星系B 、地月系C 、太阳系D 、河外星系5、下列各组行星均属巨行星的是A 、金星、地球B 、木星、土星C 、地球、木星D 、水星、冥王星6、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远的是A 、水星B 、金星C 、木星D 、冥王星7、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地球运动方向③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④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8、2001年11月19日狮子座流星雨的来源是A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B 、哈雷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C 、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D 、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碎片9、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 ,C ,G ,H 。
(2)彗星J 是在 轨道上绕日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包括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讲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地月系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总星系,让学生明确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和相关数据,让学生比较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公转方向、公转周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总结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即地球与其他行星在结构和运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3)存在生命的行星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温度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其具备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3、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天体、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分析某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等,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运动特征密切相关;地球还是人类的唯一家园。
要认识地球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和结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因此,教材结合最新的宇宙探索活动和进展情况来研究宇宙环境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首先从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星系环境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再讲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时刻影响着地球,这些内容难度不大,使用录像和相关图片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章最难理解的部分,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辅以多媒体演示突破难点。
本章最后的教学内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反映了全章内容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空间逻辑,教学中应体现这一特点。
『知识框架』『教学分析』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统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目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下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里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篇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教材分析: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课题宇宙中的地球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集体备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别2、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3、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4、阅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资料,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宇宙。
过程方法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观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培养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型新课主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学案第一节教学反思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改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等,所以,要了解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必须先了解宇宙。
今天我们将在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置。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性)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比如:恒星、星云、行星、月亮、流星、彗星等所以:天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2 )宇宙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运动性)①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所以:a 、物质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b 、宇宙也在不断演化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观看视频:《流浪地球》片段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刘慈欣描述了因为太阳氦闪导致太阳系不宜居,人类将整个地球推动,逃离太阳系泊入比邻星轨道的故事。
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比邻星距离地球大约4.2光年,这个距离在宇宙尺度下已经是非常小的了。
【小组合作】1、比邻星距离地球有多远?宇宙有多大?任务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自主学习】根据左边歌谣,在右图中画出太阳、地球、月球相互运动示意图。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小组合作】宇宙中天体众多且大多都在不断运动之中,它们是如何共存的?学生答案参考: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体积质量大的天体吸引体积质量小的天体围绕其运转,体积质量小的吸引体积质量更小的天体,形成一级一级的天体系统。
教师讲解:地月系:由地球的月球组成,月球围绕地球运转。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彗星小行星等组成。
银河系: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包含众多的恒星,其中一个是太阳。
河外星系:除银河系以外宇宙中的其他星系。
可观测宇宙:目前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由数量庞大的星系组成。
【自主学习】1、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如何排列?2、小行星带位于哪里?3、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和相比有何异同?学生答案参考:问题1:太阳系一共有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问题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本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太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设计时长12分钟)问题3:相同点: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体积和质量没有特殊,与其他行星相似,围绕太阳进行的公转运动也与其他行星相似。
不同点: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尤其是存在高级智慧的天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
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
天体系统。
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
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
小的天体系统。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
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
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
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
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
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
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
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
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
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
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
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
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
一下:(多媒体投影)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
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
排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
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
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
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
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
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
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巩固练习题】(投影片,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