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部门 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 格式:xls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24
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投入产出系数上的差异摘要: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对投入产出关联的剖析,是深刻展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途径,一般可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等指标来描述。
本文试图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的经济分析方法,主要计算出我国三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两个指标,从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及各产业间的关联。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结构分析投入结构是指投入产出表的纵列的费用结构。
它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其联系是用“投入系数”,即“直接消耗系a)来衡量的。
数”(ij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逆矩阵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也为现存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提供了判别准则,为这一结构比例的合理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由表1可知,第二产业部门生产得到1元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本部门0.6134元的产品,第三部门0.1119元的产品。
但由于各产业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与相关产业有直接联系外,还存在着一定的间接联系,因此各产业产品在生产中除了有直接消耗外,还有间接消耗,即用b)表示,该系数不仅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直接的技“完全消耗系数”(ij术经济联系,还反映了各部门之间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并通过线性关系,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最终使用联系在一起,矩阵公式为1()=-B I A-由表2数据可知,第二产业部门每提供1元的最终使用时,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2.9078元的本部门产品,0.4480元的第三部门产品。
与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出的结果相比,都可得出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主要依靠本部门和第三部门提供的产品,但其差异在于对产业内部结构关联的程度范围分析,后者(完全消耗系数)更具体地计算了一次性间接消耗、二次性间接消耗等间接消耗系数,深刻地反映一个部门的生产与本部门发生的经济数量联系,因此它比直接消耗系数能更本质、更全面地反映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其经济意义在于在实际生活中,第二产业部门的实际生产消耗对本部门和第三部门有较大的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表[1]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编辑]投入产出表的产生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
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投入产出表的发展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
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
“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
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
中国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经济统计工具,用于分析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
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该表将中国经济划分为不同的产业部门,每个部门代表一个具体的行业或领域。
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中,产业部门按照其经济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三个大类:第
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矿业等与自然资源直接相关的
部门。
这些部门主要从事原始生产和资源开发,为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和能源。
第一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小,但仍然对某些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产业涵盖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加工和制造相关的部门。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
的重要支柱,其中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纺织品制造等各行各业。
建筑业则涉及房屋、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部门,包括批发和零售业、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广
泛的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每个产业部门在投入产出表中都有其特定的数据指标,如产值、用水、用电等。
这些数据可用于分析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
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评估特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
总结而言,中国投入产出表按照部门分类,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这一分类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定义与作用1.投入产出表的定义2.投入产出表的作用三、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详细介绍1.农业部门2.工业部门3.服务业部门四、投入产出表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投入产出表是一种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消费、投资等活动关系的经济分析工具。
在我国,投入产出表被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规划等领域。
本文将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进行详细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定义与作用1.投入产出表的定义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是一种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消费、投资等活动关系的矩阵表。
它通过表格形式展示了各部门之间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反映了经济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依赖关系。
2.投入产出表的作用投入产出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产业结构和部门间相互依赖关系: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部门的生产、消费和投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产业结构和部门间合作关系的信息。
(2)预测和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投入产出表可以反映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政府部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
(3)分析经济波动和传导机制:投入产出表可以展示经济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依赖关系,有助于分析经济波动的来源和传导机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应对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
三、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详细介绍1.农业部门农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农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农产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原材料和食品。
2.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工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和加工,将农业部门的原材料转化为各种工业产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2002 年与2012 年我国产业影响力对比分析【摘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产业对于??民经济整体部门的带动力存在明显差异性,为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作用,应对当前产业关联进行深入分析。
因此,本文基于2002 年与2012 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两年内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通过分析发现我国2012 年共有21 个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一,主要为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新服务业,2012 年与2002 年相比,存在一些工业产业影响力发生较大变化,其余产业拉动力小幅波动。
本文对42 产业影响力进行分析,为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影响力系数产业对比分析一、引言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每个部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对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有较强的拉动力,优先发展这些产业将有效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度。
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研究,可以从产业结构方面选择我国优势产业。
我国已有学者基于投入产出表对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进行研究。
如张秀峰与康军[1]基于甘肃省2002 年与2007 年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发现甘肃省文化制造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非常明显,而文化服务业对其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带动力有待提高;谭显东与胡兆光[2]基于1997 年与2002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发现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经济的作用在一步步增强。
本文基于2002 年与2012 年中国42 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结合了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计算了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二、数据来源于方法介绍(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并由42 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2002 年与2012 年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二)方法介绍文章使用影响力系数来评价产业在整体国民经济部门中的作用。
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产品时,会使其他部分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
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经济统计工具,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该表根据部门间的原材料和产品流动以及资金流动,揭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根据不同的经济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将部门分成了三大类:初级产业、制造业
和服务业。
1. 初级产业部门: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采矿业等,这些部门主要从自然资源中提取原材料,并对其进行初步加工。
初级产业部门在经济中的作用是提供原材料和食物,同时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2. 制造业部门:包括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
工业制造业是将原材料和半成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纺织业等。
建筑业则是指建筑和建筑服务行业,包括房屋建筑、土木工程等。
制造业部门在经济中扮演着转化和加工原材料的角色,同时也是创造就业和增加经济价值的重要部门。
3. 服务业部门:包括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金融业、信息和通信业等。
服务业是指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行业。
在中国的现代经济中,服务业部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其他部门提供了各种支持和服务。
通过对这三个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各个部门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参考。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定义与意义二、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概述1.农业部门2.工业部门3.服务业部门三、各部门在投入产出表中的作用与关系四、中国投入产出表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性正文一、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定义与意义中国投入产出表是一种详细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消费、投资和出口活动的经济统计表。
它通过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投入产出表对于分析经济结构、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概述1.农业部门:农业部门是投入产出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
农业部门为国民经济提供食品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
2.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投入产出表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
工业部门通过加工原材料,生产出各种工业产品,为国民经济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3.服务业部门:服务业部门是投入产出表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
服务业部门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各部门在投入产出表中的作用与关系在投入产出表中,各个部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和居民生活提供原材料和食品;工业部门为农业部门和居民生活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服务业部门为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各种服务。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体现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四、中国投入产出表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性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数据,有助于分析经济结构、揭示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投入产出表还有助于预测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投入产出核算相关问题与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解读
一、投入产出核算的相关问题
1、投入产出表的产生背景、概念、结构和内容、发展历程(刘妍)
2、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张绮丽)
3、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杨明珠)
(1)调查方法
(2)非调查方法
4、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经济分析思路(孙萍)
(1)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基本应用
(2)投入产出建模
(3)影响分析—经典应用
(4)关键部门分析
二、解读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
1、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的编制(石磊)
2、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的应用(焦春明)
三、本专题的总结和小组思考(胡根)
备注:这是初步设计的讲课内容,你们有好的想法请及时补充出来,下周六晚上把各自负责的部分整理成WORD文件发给我。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投入产出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生产、消费和投资关系,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有关经济体系运行状况的宝贵信息。
本文将从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体系、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应用案例解析以及展望与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言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是一种描述国民经济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生产、消费和投资活动的矩阵表,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和实用性。
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研究和应用已逐渐成为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二、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体系1.分类依据及层次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主要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目前采用的是国家标准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该分类体系将国民经济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个层次,共分为20个门类,97个大类,393个中类和933个小类。
2.分类具体内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涵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具体包括:(1)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2)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3)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三、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1.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投入产出表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消费和投资关系,反映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联。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表,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部门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优化产业结构。
2.产业间的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比是衡量一个部门对其他部门产品需求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比,可以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四、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案例解析1.政策制定与规划投入产出表为政策制定者和政府部门提供了有关国民经济运行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政府部门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