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学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671.14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
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倡导讨论和交流,以创造一个积极、活跃、思维开放的学习
氛围。
同时,例如翻转课堂、讲座辅以多媒体技术、实验指导改革等一系列教学方式的运
用也是创新的一部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术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并参与实践活动,为课堂学习提供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
触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学在尝试理论模型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现
实世界的规律,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这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展示。
例如:通过设计实验、参观物理实验室等方式,使学生学习课程更为深入并得到更好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将
知识联系起来,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第三,加强国际化教育和合作。
在全球化趋势和市场化理念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物理
学教育也要适应变化。
学校应该建立与国外知名大学的物理学交流计划,邀请优秀外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外文物理学文献,拓宽学生的思想和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物理学会议及联合培训等活动,与世界学术前沿保持
同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教学改革注入全球化元素。
总之,大学物理课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使得以往拘束的教育模式可以得到完全的更新,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培养创新人才。
大学物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实践能力、批判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全世界的科研和工程领域都可以展示出色的表现。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创新探究一、引言大学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繁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开始探索创新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大学物理教学的创新模式,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案例分析1. 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将课堂内容转移到课前进行学习,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实践的教学模式。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制视频讲解,学生在家里观看后完成预习,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和做实验。
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问题驱动学习模式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是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模式。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日常中的物理现象或技术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践经验1. 融入科技手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验软件、虚拟实验室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些科技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物理原理和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组织实践活动大学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实验室、企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研究和应用的现实场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型实验、科研项目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教授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阅读。
四、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教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教学势必成为未来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实践和应用。
怎样进行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方面,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实验、模拟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和测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知识。
也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软件、在线模拟实验平台等,使学生在虚拟实验中模拟真实实验过程,从而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需要注重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理论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程技术中。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应用性实践,如设计和制作物理实验装置、参与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等。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理论与实践、实践与应用相结合外,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一些创新性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科的创新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热情。
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探究了宇宙的奥秘,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而物理教学则是将这门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然而,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公式,缺乏对物理学历史发展的了解,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够。
因此,将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意义1.1 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物理学史作为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记录了许多科学家的发现、思考和突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将物理学史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脉络、突破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实验和思考过程,更能够理解和接受物理学中的知识,从而增加学习的内在动力。
1.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物理学史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家的实验和发现,这些实验往往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的,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将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中的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可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科学的思考方式和创新的能力。
二、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结合实践2.1 教学内容设计的物理学史元素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可以将适当的物理学史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介绍历史上牛顿是如何发现和提出这一定律的,以及当时的实验和思考过程;当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介绍法拉第的实验和思考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2.2 实验教学的物理学史背景物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
物理学史不仅是物理学的历史记录,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资源。
将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理论结合1. 物理学史的教学价值物理学史的教学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家们的思想、方法和成果,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物理学史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方式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在物理教学中穿插物理学史的内容。
教师可以在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科学探究等方式,将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和方法。
三、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1. 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介绍物理学史中的著名实验、发现和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以介绍牛顿的生平事迹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历史上的重要实验和发现,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借助物理学史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在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借助物理学史的背景和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讲解量子力学时,可以介绍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和贡献,让学生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物理学教学创新实践物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较为紧密的科学学科,其教学方式一直是教育界的焦点和研究重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物理学教学需要进行创新实践。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教学创新实践的方法和效果。
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物理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研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教学应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验证和应用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应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物理学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通过动画、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让学生亲眼目睹物理现象,深入认识物理规律。
三、开展实践活动除了传授理论知识,物理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科学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借助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物理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借助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物理知识。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互动交流平台,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五、评估教学效果教学创新的效果需要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宇宙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国家的科学进步。
本文将就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行探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通过公式推导和题目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引入前沿科技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前沿科技知识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前沿科技知识,比如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学等,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注重实践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课、实践课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联系实际问题1.采用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课件、视频教学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生动形象的实验过程、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体验和感受。
物理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引言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物理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从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内容的选择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以外部的规则和实验流程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实验教学的内容。
然而,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对实验丧失兴趣,不能真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因此,在创新与实践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一方面,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运动、声音、光学有关的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体验到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另一方面,可以与当代科技相结合,利用一些虚拟实验软件或实验室设备,进行更加具有创意和科技感的实验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是推进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实验的指导。
但是,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无法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因此,在创新与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一方面,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质量和加速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然后,学生在实验中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进行实验,共同解决问题。
物理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及创新实践近年来,物理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从以前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学生练习做题的模式,到现在更加注重探究式教学、素质教育的模式,物理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探索的角度出发,探讨物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的兴趣、知识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在物理教育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多,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发展。
例如,开展物理实验项目、科技团队活动等,可以让学生在项目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实验活动等形式,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不仅能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实现教学目的和育人目标。
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物理教育中,互动式教学可采取问答闯关、辩论赛、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种形式。
例如,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细致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素质拓展教育素质拓展教育是指通过开展特色课程、素质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体素养等全面素质的教学模式。
素质拓展教育强调的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提高未来职业生涯的自主创新和承担能力。
在物理教育中,素质拓展教育的实践方式可以是探究性实验课、科技创新活动、节能环保实践等。
712010年第11期(总第99期)E-基于物理学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黎东波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教学研究成果及创新教学理念,提出一种基于物理学史的创新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阐述了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活动步骤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创新收稿日期:2009-10-13作者简介:黎东波,副教授。
一、现状分析传统的高校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课堂上的听众和观众,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方法不适应,无法适应大信息量、快节奏的学习;学习状况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等。
随着这些问题的积累,自学能力较差、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其心理压力增大,造成恶性循环,最后易导致他们失去信心并放弃学习。
有鉴于此,不少教师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意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也相继开展研究。
这些研究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方面体现较少。
而这二维目标恰恰是当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些研究只是对传统模式做了一些方式和手段上的改进,与创新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是指“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
它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一定的教学程序,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
其有效性决定于3个条件,即: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能反映有关思维、学习和行为的研究成果;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序列开展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玛丽·艾丽斯冈特选取的8种基本教学模式为:直接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概念发展模式、群辩法模式、萨其曼探究模式、课堂讨论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
前3种模式的目标分别指向知识掌握、技能获得;理解和应用概念;分类和综合信息,这些目标同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4、5、6种目标指向激发创造性;问题解决和探究;提出问题、培养洞察力、促进批判性思维等,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后两种目标指向于发展合作性学习态度、增进认知成长;帮助学生将学习与他们的情感态度联系起来,学会处理矛盾情境等,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受到足够的重视,考核水平也较高,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进行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发展不平衡,学习能力不足、元认知水平较低。
因而高校的教学应提高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的认识,使人才培养符合创新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大学物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是建立在中学物理基础之上的,学生具备了相应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在掌握了一722010年第11期(总第99期)et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后,应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发挥他们在认知物理世界当中的主动性。
在这样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掌握物理学的方法与思想、充实他们的情感世界、提高其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等。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把冈特提出的8种基本模式进行有机的组合,进行更新与创造是必要的。
由于创新教育含有情感教育、自由教育、形象教育和价值教育等因素。
物理学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蕴涵着物理学理论和思想的发展形成过程,它包含着物理学家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精神。
它能较好地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三维一体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笔者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创新实践,以物理学史为基础,将萨其曼探究模式、课堂讨论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结合起来,提出基于物理学史的大学物理创新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目标指向: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健全的价值观。
该模式有4个活动步骤:(1)概述物理学家对该理论所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相关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中,引出研究的问题。
(2)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对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自主建构,主动探究物理问题。
(3)讨论、交流各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建构方法,以及涉及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问题。
(4)实现在新问题情境下的创新应用。
该模式的实施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四、教学实践案例—《真空中的恒定磁场》的分析1.教学内容该章的前4节内容,计划用2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是:磁场(磁现象、磁感应强度、高斯定理);毕奥—沙伐尔定律;毕奥—沙伐尔定律的应用;安培环路定理。
2.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磁现象的早期研究,磁、电之间的相互联系,介绍奥斯特与安培的生平以及他们对电流磁效应理论的建立所作的贡献,介绍几个相关的重要实验。
使学生从中感悟奥斯特与安培的科学精神(坚韧、机智、善于接受新事物等)、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的传承、文化传承等等)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变化经历。
(2)以物理学史材料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磁感应强度、高斯定理、毕奥—沙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的知识体系。
重点是理解这几个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理解稳恒磁场的性质。
提示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将磁场与电场联系起来。
由学生自定学习方法、自选学习材料、自定学习步骤、自我调节元认知水平,允许学生学习有多层次目标。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有: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这几个概念和规律,如: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需要有洛伦兹力、载流线圈所受力矩概念为基础;毕奥—沙伐尔定律是由实验结合数学处理得到的规律,电流元的概念会造成认知障碍等。
自学速度慢,矢量积分困难等等。
这些困难往往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教师去诊断并及时帮助或引导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讨论、交流,互相激励启发通过互助互学,继续解决重点内容的学习障碍问题。
同时讨论学习中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
如:学习中的焦虑、不安、不满、恐惧等情绪,如何自我调节控制?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奥斯特与安培的研究经历给大家有何启示?通过把这些问题与磁现象的学习结合起来,进一步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状况,以便教师做出诊断并加以引导。
(4)以史实材料为线索,实现在新问题情境下的创新应用通过对奥斯特与安培研究过程的再认识,由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能自由支配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利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进行正向、逆向思维的训练,进行不同物理方法的对比,提供实现创新的平台。
五、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该模式使用的基础之一是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应突出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732010年第11期(总第99期)E-Teaching mode original and practice in college physics base on the physics historyLi Dongbo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Abstract:Mos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students in low grade must learn College Physics in universities. There are quite a few students have some troubles in study. Among them, there are both the troubles that come as undown-to-earth base knowledge and the influence and caused by the adaptability study method and so on; But in recently years,there are more blocks because of the feeling attitude and value views defects. The essay analyzes the tranditional teaching mode bases on College Physics, uses recent teaching researd and original teaching views, puts forwand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which based on physics history, and then to practice. To explain the Teaching Aims of the mode activities and the problems which must be paid attention in teaching.Key words: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mode; original重视师生互动;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的理念。
第二,由于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教学内容呈开放状态,有许多内容涉及其他学科知识。
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地调控引导。
第三,该模式适用于大学物理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有比较丰富的史实材料,并且有较好的育人作用。
第四,该模式的活动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应适应学习的需求。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
参考文献[1]刘杨正,王铁平,石金贵.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6~17[2]侯建平,等.大学物理数字化联班教学模式设计与试点[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86~88[3]周一平.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大学物理教学整体组合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5,1:62~63[4]叶建柱,应向东,蔡志凌.科学本质与大学物理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5,4:1~4[5]边志华,徐海萍.开发基础物理教学新模式 培养高素质人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6~58[6]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innovation of human engineering course on three-step-mode of designDu Lian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uman engineering in industrial design are discussed, and a new teaching means based on three-step-mode is put forward, which strengthen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esign central. Specific teaching and practical content aimed at different teaching stage are set up, and the teaching goals and valuation standards are confirmed, thus some opinions in the teaching course are brought forward.Key words: human engineering; industrial design; teaching reforming(上接68页)设计、工作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创新设计等相关设计与人机学关系后,可以看到,很多时候人机设计要服从于其它功能性设计才更合理。